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要求化学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必须渗透新课程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使学生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建立一种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新型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和追求的目标,对于促进学生的发展,自如地进行初中化学教学,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价值。结合我们目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现状,我认为其改革应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方面下功夫。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问题情境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情景,情境的有效设置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催化剂。化学教师应当依托化学问题、化学实验、化学现象、化学谜语、化学活动、趣味小故事、角色扮演等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愉悦心情,触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期盼中学习。例如,在学习铁的性质时,我们将教材中铁钉生锈演示实验中的(1)先提前一周布置给学生回去做,到了上这一节课时,将实验室预先做好的铁钉生锈实验的三支试管展示给学生看,并让他们与自己所做的实验结果对照,学生很自然就接受了“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能跟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铁锈”这一事实。进而再请学生思考:“一半浸在水中的铁钉,哪一部分锈斑最明显,为什么?”再进一步讨论“你认为铁在什么条件下最容易生锈?你能有办法防止生锈吗?”通过这一活动,学生很快就理解了铁生锈的原因并对铁器防锈的方法也有了较深的了解,不仅学到了知识也提高了生活的能力。很明显,这一课堂改革提高了课堂效率,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更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以学生为本,培养合作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化学作为一门基础的实验科学,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家庭实验等实验内容很多,给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作为一名优秀的化学教师,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创造探索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会猜想、学会验证、学会推理,在探索中学会归纳、学会整理,培养多角度思考、多方向探究的习惯,培养知识的迁移和举一反三的能力。学生只有在亲自参与实验的基础上,才能理解教材中呆板的知识,也只有在亲自参与实验的基础上,才能培养出学生的创造动机、创造意识、创造观念及发散性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各种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在培养和指导学生合作、探究学习时,应将着力点放在以下几处:
1.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所谓学生的主体性,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选择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老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针对教学的目标和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储备、创设问题情境和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思维,让学生积极主动,自然而然地走入问题的探究中。
2.问题的设置要考虑学生的基础和能力,力求难易适中,要从学生身心特点、生活实际和知识经验出发,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去设计、操作、观察、探索、归纳、类比和质疑。所以,老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体验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帮助和促进学生自己构建知识,让课堂成为学生放飞的舞台。
3.要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尤其是采取讨论式教学,一定要针对学生和学习内容,不能什么课、什么问题都来分组讨论、合作交流,这样看似热热闹闹,实际效果不佳。
三、加强师生互动,营造和谐氛围
要想提高化学教学效率,老师应改变过去从教师到学生的单项教学互动,力求建立一种有效的、双向或多项的教学互动,老师应该做的是如何使各种互动有效的运行,避免“启而不发”、“满堂问”,讨论探究问题过深或过浅的现象。应把“教师──学生”从“权威──服从”的关系变成“指导──参与”的关系,将教学的过程转变成为“师生互动”的过程。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允许学生向老师提问质疑,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心情舒畅,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使之个性得到释放,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如:在讲授教材燃烧实验时,尽可能多地联系实际,用大量的日常生活中的实例,积极鼓励学生发言讨论。如:用一个玻璃杯罩住高低不同的两支燃着的蜡烛,一段时间后,哪一支蜡烛先熄灭?为什么?这一问题具有开发性,学生经过激热的争论,明白了蜡烛熄灭的关键在于蜡烛与氧气隔绝的本质原因;再如:野炊时,两个小组分别选择了通风很好和通风不好的地方生火,结果都燃烧不旺,这是为什么?通过热烈的讨论,学生既能理解了燃烧的条件,又掌握了所学知识,通过平等交流,改善了师生关系,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只有真正让自己融入学生中,以学生为中心,创造讨论的环境,启发学生思考,才能真正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项互动,使学生人人参与,在讨论和争论中得出答案;使快乐氛围感染到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
四、精心备课,注重课堂效益
“高效课堂”不仅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体验到的愉悦感,成就感,更应关注整个课堂学习的效益;不仅关注知识的生成,更应关注能力的培养。教师要采取多种教学策略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鼓励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思考问题,对于学生的求异思维要及时肯定或推迟判断,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对于不同的思维结果进行分析比较,让学生在众多的答案中找出最优最佳的答案,不能对不同的答案不了了之。
五、“高效课堂”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高效课堂”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实验探究活动受到太多条件的制约。如实验场所、实验器材、实验药品、实验的可操作性等。二是课堂教学流于形式,过于注重表面形式,忽略了知识的建构和能力的培养。
总之,作为具体实施者的教师应当科学理解有效课堂教学的真谛和内涵,为有效课堂教学作出不断的探索,社会在变化,教材在变化,我们的学生也在变化,但向课堂要效率永远是我们教学工作者的不懈追求。
(作者单位:贵州省龙里县洗马中学 551202)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问题情境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情景,情境的有效设置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催化剂。化学教师应当依托化学问题、化学实验、化学现象、化学谜语、化学活动、趣味小故事、角色扮演等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愉悦心情,触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期盼中学习。例如,在学习铁的性质时,我们将教材中铁钉生锈演示实验中的(1)先提前一周布置给学生回去做,到了上这一节课时,将实验室预先做好的铁钉生锈实验的三支试管展示给学生看,并让他们与自己所做的实验结果对照,学生很自然就接受了“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能跟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铁锈”这一事实。进而再请学生思考:“一半浸在水中的铁钉,哪一部分锈斑最明显,为什么?”再进一步讨论“你认为铁在什么条件下最容易生锈?你能有办法防止生锈吗?”通过这一活动,学生很快就理解了铁生锈的原因并对铁器防锈的方法也有了较深的了解,不仅学到了知识也提高了生活的能力。很明显,这一课堂改革提高了课堂效率,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更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以学生为本,培养合作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化学作为一门基础的实验科学,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家庭实验等实验内容很多,给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作为一名优秀的化学教师,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创造探索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会猜想、学会验证、学会推理,在探索中学会归纳、学会整理,培养多角度思考、多方向探究的习惯,培养知识的迁移和举一反三的能力。学生只有在亲自参与实验的基础上,才能理解教材中呆板的知识,也只有在亲自参与实验的基础上,才能培养出学生的创造动机、创造意识、创造观念及发散性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各种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在培养和指导学生合作、探究学习时,应将着力点放在以下几处:
1.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所谓学生的主体性,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选择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老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针对教学的目标和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储备、创设问题情境和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思维,让学生积极主动,自然而然地走入问题的探究中。
2.问题的设置要考虑学生的基础和能力,力求难易适中,要从学生身心特点、生活实际和知识经验出发,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去设计、操作、观察、探索、归纳、类比和质疑。所以,老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体验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帮助和促进学生自己构建知识,让课堂成为学生放飞的舞台。
3.要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尤其是采取讨论式教学,一定要针对学生和学习内容,不能什么课、什么问题都来分组讨论、合作交流,这样看似热热闹闹,实际效果不佳。
三、加强师生互动,营造和谐氛围
要想提高化学教学效率,老师应改变过去从教师到学生的单项教学互动,力求建立一种有效的、双向或多项的教学互动,老师应该做的是如何使各种互动有效的运行,避免“启而不发”、“满堂问”,讨论探究问题过深或过浅的现象。应把“教师──学生”从“权威──服从”的关系变成“指导──参与”的关系,将教学的过程转变成为“师生互动”的过程。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允许学生向老师提问质疑,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心情舒畅,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使之个性得到释放,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如:在讲授教材燃烧实验时,尽可能多地联系实际,用大量的日常生活中的实例,积极鼓励学生发言讨论。如:用一个玻璃杯罩住高低不同的两支燃着的蜡烛,一段时间后,哪一支蜡烛先熄灭?为什么?这一问题具有开发性,学生经过激热的争论,明白了蜡烛熄灭的关键在于蜡烛与氧气隔绝的本质原因;再如:野炊时,两个小组分别选择了通风很好和通风不好的地方生火,结果都燃烧不旺,这是为什么?通过热烈的讨论,学生既能理解了燃烧的条件,又掌握了所学知识,通过平等交流,改善了师生关系,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只有真正让自己融入学生中,以学生为中心,创造讨论的环境,启发学生思考,才能真正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项互动,使学生人人参与,在讨论和争论中得出答案;使快乐氛围感染到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
四、精心备课,注重课堂效益
“高效课堂”不仅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体验到的愉悦感,成就感,更应关注整个课堂学习的效益;不仅关注知识的生成,更应关注能力的培养。教师要采取多种教学策略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鼓励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思考问题,对于学生的求异思维要及时肯定或推迟判断,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对于不同的思维结果进行分析比较,让学生在众多的答案中找出最优最佳的答案,不能对不同的答案不了了之。
五、“高效课堂”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高效课堂”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实验探究活动受到太多条件的制约。如实验场所、实验器材、实验药品、实验的可操作性等。二是课堂教学流于形式,过于注重表面形式,忽略了知识的建构和能力的培养。
总之,作为具体实施者的教师应当科学理解有效课堂教学的真谛和内涵,为有效课堂教学作出不断的探索,社会在变化,教材在变化,我们的学生也在变化,但向课堂要效率永远是我们教学工作者的不懈追求。
(作者单位:贵州省龙里县洗马中学 55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