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方主流经济学家从自由放任主义传统出发,认为在没有任何限制的情况下,资本主义能够永远高效平稳的自动实现再生产,他们把危机归咎于外部因素。与之相反的是,马克思主义者认为,资本主义积累的过程加深了它的内部矛盾,因此资本主义的危机是内部因素导致的必然结果。由于研究视角的不同,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关于危机的解释也不尽相同,形成了各不相同的危机理论。其中,最典型的有六种:一是新自由主义失败论;二是利润率下降论;三是消费不足论和生产过剩论;四是过度积累论;五是比例失调论。本文对这些危机理论进行总结。
新自由主义失败论
传统的自由放任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可以自动地进行再生产。在不施加任何约束的情况下,资本主义可以进行自我调节,达到一个静态的平衡。然而事实表明,繁荣与衰退交替才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常态。
新自由主义失败论的基本观点是:新自由主义的制度是产生危机的根源,危机的爆发正是新自由主义失败的证明。这一看法的代表人物有:杜梅尼尔、托马斯·帕利等。
杜梅尼尔认为,新自由主义无视了布雷頓森林体系对国际贸易和资本的国际流动施加的限制,从而加速了全球化和金融化的运动。杜梅尼尔把这种“新自由主义全球化”也称为“新自由主义时代的帝国主义”。
托马斯·帕利认为,新自由主义模式导致了工资增长停滞,在这种模式下需求的增长并不依赖于工资的增长,而是依赖于借贷扩张和资产价格的膨胀。这种增长本身难以为继,而新自由主义的宽松金融政策提高了人们的预期,使这种增长模式的停滞期暂缓到来。
上述学者的观点都认为,经济危机的爆发在于新自由主义制度或资本主义制度本身,而不是主流经济学家那样颠倒因果关系,认为危机来自于外生的冲击。
利润率下降论
利润率下降理论是马克思关于经济危机的基本理论。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积累会逐渐降低资本的盈利能力,因为它往往会“自我削弱”。利润率下降论的基本观点是:资本家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有提高剥削率的倾向,而提高劳动生产率是提高剥削率的主要手段。但资本主义的矛盾之处在于,它提高剥削率的手段——提高资本有机构成往往会降低利润率。这一看法的代表人物有:克里斯·哈曼、安德鲁·克里曼等。
克里斯·哈曼明确指出:“危机的根源在于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盈利能力的降低。”危机可以被看作为利润率下降趋势规律的产物。从20世纪80年代起,利润率稍有回升,但这种回升的影响十分有限,完全没有达到可以推动经济繁荣的规模。
安德鲁·克里曼则认为,不存在利润率上升的时期。他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指出在二战后的整个时期里,虽然美国公司部门的名义利润率没有下降,但由于通货膨胀加速上升,其实际利润率仍是持续下降的。
在对资本主义危机的分析中,利润率下降论是比较主流的理论。它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出发,揭示了其内在发展的矛盾性,并系统性地解释了危机产生的原因。
消费不足论和生产过剩论
消费不足论和生产过剩论试图从流通领域去解释危机。消费不足论的基本观点是:危机产生的原因是消费不足,即潜在的商品价值无法在市场上实现。这个理论的核心是,资本主义经济中,商品价值的生产和实现是分离的,商品只有在被购买后,才能完成循环过程,实现其价值。这样,在商品价值实现的过程中,对商品的需求起决定性的作用,而需求不足是造成危机的主要原因。这一看法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马尔萨斯、斯威齐等。
马尔萨斯认为,消费品的需求调节生产,只有需求的增加才能带来“可持续”的增长。他强调过多的储蓄将带来资本主义的需求缺口,因此资本主义产生危机的原因正是消费不足。
斯威齐认为对消费品的需求调节着整个生产。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机械化程度加快,一个工人可以同时操作很多机器设备。这意味着资本主义对生产资料的投资支出的增长速度快于消费支出,因此生产消费品的能力大于消耗消费品的能力,“需求缺口”出现。
生产过剩论反驳了消费不足论,认为消费不足是危机的结果而不是危机的原因。消费不足论中提到的商品价值实现困难,只是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一种现象,不能作为危机的解释。
考茨基说,“震撼世界市场的现代的巨大危机,是生产过剩的结果”。他认为危机存在的原因在于资本家生产的无计划性,以及生产方式的复杂性。另外信用的发展也是危机产生的一个原因。
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消费的相对不足会导致生产的相对过剩,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消费不足会带来生产的绝对过剩。因此不应该片面地看待这两种理论,而应该把它们置于经济总体中整体把握。
过度积累论
过度积累论的基本观点是:资本主义危机来源于资本的过度积累。持这一观点的学者主要有:大卫·哈维、大卫·科茨、麦克纳利等。
大卫·哈维指出,目前的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就是“过度积累”。资本的过度积累引发了对资产价值的过度投资,资本大量涌入金融市场而不是实体部门,导致“庞氏融资”的出现。随着新自由主义化进程所带来的“创造性毁灭”,过度积累危机将进一步扩大。
大卫·科茨认为,当前的世界经济危机不是一次可以在短时期内克服的经济衰退,而是一场严重的积累结构型危机。这种危机通常源于某一特定的资本主义经济体制,而当前的危机就是源于新自由主义制度。
麦克纳利认为,新自由主义有着明显的全球性,这使得资本主义国家将积累的动力转向第三世界。积累的结果是金融化,表现为信贷的大规模增长,出现资产泡沫大量出现,货币和信贷市场爆发一系列危机,最终导致全球经济崩溃。
比例失调论
比例失调论的基本观点是:社会的总劳动在各个部门之间的分布必须与生产力水平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这样才能使社会各部门、各行业社会成员的产品、劳动和活动能够顺畅地交换, 才能保持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如果比例关系遭到破坏, 商品的流通不能顺利进行,社会经济就不能稳定发展, 就会出现危机。也就是说, 引发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部门的比例失衡。这一看法的代表学者为杜冈·巴拉诺夫。
杜冈·巴拉诺夫认为只要投资在各个部门间保持合理的比例,资本主义就可以继续正常的运转。危机的爆发只是源于各部门发展水平的失衡。但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内,资本家的分散决策必然会导致整个社会生产的无序状态,使得整个社会生产比例失调,最终爆发经济危机。
综上所述,尽管各个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对于危机的看法不尽相同,但他们都指出了危机来源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资本主义受自身发展的限制,它是它自己的敌人。正如谢克所说:“资本主义的政治和经济关系是一系列普遍的失败。”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新自由主义失败论
传统的自由放任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可以自动地进行再生产。在不施加任何约束的情况下,资本主义可以进行自我调节,达到一个静态的平衡。然而事实表明,繁荣与衰退交替才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常态。
新自由主义失败论的基本观点是:新自由主义的制度是产生危机的根源,危机的爆发正是新自由主义失败的证明。这一看法的代表人物有:杜梅尼尔、托马斯·帕利等。
杜梅尼尔认为,新自由主义无视了布雷頓森林体系对国际贸易和资本的国际流动施加的限制,从而加速了全球化和金融化的运动。杜梅尼尔把这种“新自由主义全球化”也称为“新自由主义时代的帝国主义”。
托马斯·帕利认为,新自由主义模式导致了工资增长停滞,在这种模式下需求的增长并不依赖于工资的增长,而是依赖于借贷扩张和资产价格的膨胀。这种增长本身难以为继,而新自由主义的宽松金融政策提高了人们的预期,使这种增长模式的停滞期暂缓到来。
上述学者的观点都认为,经济危机的爆发在于新自由主义制度或资本主义制度本身,而不是主流经济学家那样颠倒因果关系,认为危机来自于外生的冲击。
利润率下降论
利润率下降理论是马克思关于经济危机的基本理论。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积累会逐渐降低资本的盈利能力,因为它往往会“自我削弱”。利润率下降论的基本观点是:资本家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有提高剥削率的倾向,而提高劳动生产率是提高剥削率的主要手段。但资本主义的矛盾之处在于,它提高剥削率的手段——提高资本有机构成往往会降低利润率。这一看法的代表人物有:克里斯·哈曼、安德鲁·克里曼等。
克里斯·哈曼明确指出:“危机的根源在于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盈利能力的降低。”危机可以被看作为利润率下降趋势规律的产物。从20世纪80年代起,利润率稍有回升,但这种回升的影响十分有限,完全没有达到可以推动经济繁荣的规模。
安德鲁·克里曼则认为,不存在利润率上升的时期。他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指出在二战后的整个时期里,虽然美国公司部门的名义利润率没有下降,但由于通货膨胀加速上升,其实际利润率仍是持续下降的。
在对资本主义危机的分析中,利润率下降论是比较主流的理论。它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出发,揭示了其内在发展的矛盾性,并系统性地解释了危机产生的原因。
消费不足论和生产过剩论
消费不足论和生产过剩论试图从流通领域去解释危机。消费不足论的基本观点是:危机产生的原因是消费不足,即潜在的商品价值无法在市场上实现。这个理论的核心是,资本主义经济中,商品价值的生产和实现是分离的,商品只有在被购买后,才能完成循环过程,实现其价值。这样,在商品价值实现的过程中,对商品的需求起决定性的作用,而需求不足是造成危机的主要原因。这一看法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马尔萨斯、斯威齐等。
马尔萨斯认为,消费品的需求调节生产,只有需求的增加才能带来“可持续”的增长。他强调过多的储蓄将带来资本主义的需求缺口,因此资本主义产生危机的原因正是消费不足。
斯威齐认为对消费品的需求调节着整个生产。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机械化程度加快,一个工人可以同时操作很多机器设备。这意味着资本主义对生产资料的投资支出的增长速度快于消费支出,因此生产消费品的能力大于消耗消费品的能力,“需求缺口”出现。
生产过剩论反驳了消费不足论,认为消费不足是危机的结果而不是危机的原因。消费不足论中提到的商品价值实现困难,只是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一种现象,不能作为危机的解释。
考茨基说,“震撼世界市场的现代的巨大危机,是生产过剩的结果”。他认为危机存在的原因在于资本家生产的无计划性,以及生产方式的复杂性。另外信用的发展也是危机产生的一个原因。
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消费的相对不足会导致生产的相对过剩,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消费不足会带来生产的绝对过剩。因此不应该片面地看待这两种理论,而应该把它们置于经济总体中整体把握。
过度积累论
过度积累论的基本观点是:资本主义危机来源于资本的过度积累。持这一观点的学者主要有:大卫·哈维、大卫·科茨、麦克纳利等。
大卫·哈维指出,目前的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就是“过度积累”。资本的过度积累引发了对资产价值的过度投资,资本大量涌入金融市场而不是实体部门,导致“庞氏融资”的出现。随着新自由主义化进程所带来的“创造性毁灭”,过度积累危机将进一步扩大。
大卫·科茨认为,当前的世界经济危机不是一次可以在短时期内克服的经济衰退,而是一场严重的积累结构型危机。这种危机通常源于某一特定的资本主义经济体制,而当前的危机就是源于新自由主义制度。
麦克纳利认为,新自由主义有着明显的全球性,这使得资本主义国家将积累的动力转向第三世界。积累的结果是金融化,表现为信贷的大规模增长,出现资产泡沫大量出现,货币和信贷市场爆发一系列危机,最终导致全球经济崩溃。
比例失调论
比例失调论的基本观点是:社会的总劳动在各个部门之间的分布必须与生产力水平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这样才能使社会各部门、各行业社会成员的产品、劳动和活动能够顺畅地交换, 才能保持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如果比例关系遭到破坏, 商品的流通不能顺利进行,社会经济就不能稳定发展, 就会出现危机。也就是说, 引发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部门的比例失衡。这一看法的代表学者为杜冈·巴拉诺夫。
杜冈·巴拉诺夫认为只要投资在各个部门间保持合理的比例,资本主义就可以继续正常的运转。危机的爆发只是源于各部门发展水平的失衡。但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内,资本家的分散决策必然会导致整个社会生产的无序状态,使得整个社会生产比例失调,最终爆发经济危机。
综上所述,尽管各个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对于危机的看法不尽相同,但他们都指出了危机来源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资本主义受自身发展的限制,它是它自己的敌人。正如谢克所说:“资本主义的政治和经济关系是一系列普遍的失败。”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