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己的学习,是主体教育思想在教学领域的反映,以弘扬学生主体性为宗旨,以构建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新型教学结构为核心,主体性是自主学习的灵魂、理论依据。每个学生都具有发现的潜能,由他们自己某种程度上通过组织和整理,进而重复人类数学发现的活动是可能的。数学课程应当推动这种潜能的开发,使学生通过提供足够的资源、空间和时间,有重复人类数学发现活动过程的机会。
关键词: 自主学习;初中数学;教学改革
传统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说干什么学生就干什么,学生被动学习,对学习失去了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能力差。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获得知识、获得其他能力的发展有促进和加速作用。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活动强调学生自主,教师的责任是创设情境,提供学习材料,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具有充分的动力,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善于学习,这对于教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培养学生的独立性
著名教学论专家江山野认为学生的“独立性”有这么四层意思:第一,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这是教师不能代替也是代替不了的。教师只能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思考,从而使他们自己明白事理、自己掌握知识。第二,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教师要想使学生接受自己的教导,首先就要把学生当作不依自己的意志转移的客观存在,当作具有独立性的人来看待,使自己的教育和教学适应他们的情况、条件的要求和思想认识的发展规律。第三,每个学生都有一种独立的要求,他们在学校的整个过程也就是一个争取独立和日益独立的过程。第四,每个学生,除有特殊原因外,都有相当强的独立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要求我们教师充分发展自己的独立性,正确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独立性、充分发展自己的独立性,从而有力地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新研制的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出发,确定了哪些知识、技能是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同时重新界定了新时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概念,并且强调学生的学习与方法。北师大教授康健认为:“学习变成了生活的一部分,不是光工作,而是变成了安身立命之本,是生命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未来社会发展太快了,不学习,生存就要受到挑战、受到威胁,这一点不光是对孩子,对我们所有的人都很重要。”因此,培养学生愿意主动、独立地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会学
1、注重课前准备,培养自主学习的独立性。教师在教学新课之前,可以要求学生课前预习,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独立性。经过预习,学生对要学的知识有了大致的了解,然后带着预习中的疑问进入课堂,再结合教师的讲解,会使学生有意识、有目的地去接受知识,有疑问的学习内容也可以在课堂中重点提出并得到解决。
2、强化课堂练习,培养自主学习的创造性。叶圣陶先生指出:“教是为了不教,要让孩子们学会学习”。学生“会学”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能创造性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创造性应该从创造性思维训练入手。教师要精心设计练习,有意识地选取一些综合性较强或一题多解的题目,引导学生全方位、深层次探求问题的解决方法,诱发求异创造,提高解题的灵活性,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开放课堂教学机制,扩大学生自主参与的空间
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这一数学教育的核心目标下,数学教学要强调学生的主体活动,使学生有机会通过自主活动、主动而积极的思考来获得知识、培养能力进而发展智力,变传统教学中以“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为“师生互动、学生主体”的开放课堂教学,这也是新课程倡导的,这样就会使原来紧张、呆板的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愉快、生动活泼。而且整堂课气氛活跃,每个学生都跃跃欲试,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体现了通过一种外显型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在建立表象思维的基础上有效转化为内在抽象思维的过程。通常情况下,教学中要尽量避免由少数学生的活动代替多数学生活动,平时教学中由于不能很好的处理教学时限和教学任务的矛盾,大部分教师易犯这样的问题。所以能让全体学生动手、动口的决不让部分人代替。对个别“学困生”还要有一个倾斜政策,不但要多给他们“吃偏饭”的机会,还要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条件。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予以鼓励,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一旦他们有所收获,则其自信心就会逐步建立在自己的学习成绩之上,形成主动参与的良性循环。
四、努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导课新颖,引起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诱发学生产生与学习内容、学习活动本身相联系的直接学习兴趣,使学生从新课伊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导课方式,导课新颖,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学习效果一定很好。
2、明确目的,产生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的。当一个人有了某种需要时,才会对相关的事物引起注意,并产生兴趣。因此,教师在导入新课后,应明确具体地交待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在知识体系中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地位、作用,以引起学生的重视,产生心理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
3、創设情景,诱发兴趣。在教学中,适时地创设和谐、愉悦的求知情景,激发学生乐学、爱学数学的内驱力,诱发学生学习兴趣。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要使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具有实效性和发展性,就需要教师具有师德高尚且吸引学生的人格魅力、知识宽广渊博又语言幽默的感染力、熟悉驾驭教材能灵活创设课堂情境的教学艺术能力,要让学生学习数学变被动为主动。
总之,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是有目的的接受知识和发展思维能力的探究式学习,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的作用,既要独立思考,又要积极参与合作探究与讨论交流,努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启迪学生智慧,发挥学生个人潜能。只要我们能把献身教育的“爱心”实实在在地倾注到学生身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在数学教学中大胆探索、大胆尝试、大胆创新,不断总结,相信我们就一定能够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自主学习;初中数学;教学改革
传统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说干什么学生就干什么,学生被动学习,对学习失去了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能力差。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获得知识、获得其他能力的发展有促进和加速作用。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活动强调学生自主,教师的责任是创设情境,提供学习材料,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具有充分的动力,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善于学习,这对于教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培养学生的独立性
著名教学论专家江山野认为学生的“独立性”有这么四层意思:第一,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这是教师不能代替也是代替不了的。教师只能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思考,从而使他们自己明白事理、自己掌握知识。第二,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教师要想使学生接受自己的教导,首先就要把学生当作不依自己的意志转移的客观存在,当作具有独立性的人来看待,使自己的教育和教学适应他们的情况、条件的要求和思想认识的发展规律。第三,每个学生都有一种独立的要求,他们在学校的整个过程也就是一个争取独立和日益独立的过程。第四,每个学生,除有特殊原因外,都有相当强的独立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要求我们教师充分发展自己的独立性,正确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独立性、充分发展自己的独立性,从而有力地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新研制的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出发,确定了哪些知识、技能是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同时重新界定了新时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概念,并且强调学生的学习与方法。北师大教授康健认为:“学习变成了生活的一部分,不是光工作,而是变成了安身立命之本,是生命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未来社会发展太快了,不学习,生存就要受到挑战、受到威胁,这一点不光是对孩子,对我们所有的人都很重要。”因此,培养学生愿意主动、独立地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会学
1、注重课前准备,培养自主学习的独立性。教师在教学新课之前,可以要求学生课前预习,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独立性。经过预习,学生对要学的知识有了大致的了解,然后带着预习中的疑问进入课堂,再结合教师的讲解,会使学生有意识、有目的地去接受知识,有疑问的学习内容也可以在课堂中重点提出并得到解决。
2、强化课堂练习,培养自主学习的创造性。叶圣陶先生指出:“教是为了不教,要让孩子们学会学习”。学生“会学”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能创造性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创造性应该从创造性思维训练入手。教师要精心设计练习,有意识地选取一些综合性较强或一题多解的题目,引导学生全方位、深层次探求问题的解决方法,诱发求异创造,提高解题的灵活性,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开放课堂教学机制,扩大学生自主参与的空间
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这一数学教育的核心目标下,数学教学要强调学生的主体活动,使学生有机会通过自主活动、主动而积极的思考来获得知识、培养能力进而发展智力,变传统教学中以“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为“师生互动、学生主体”的开放课堂教学,这也是新课程倡导的,这样就会使原来紧张、呆板的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愉快、生动活泼。而且整堂课气氛活跃,每个学生都跃跃欲试,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体现了通过一种外显型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在建立表象思维的基础上有效转化为内在抽象思维的过程。通常情况下,教学中要尽量避免由少数学生的活动代替多数学生活动,平时教学中由于不能很好的处理教学时限和教学任务的矛盾,大部分教师易犯这样的问题。所以能让全体学生动手、动口的决不让部分人代替。对个别“学困生”还要有一个倾斜政策,不但要多给他们“吃偏饭”的机会,还要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条件。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予以鼓励,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一旦他们有所收获,则其自信心就会逐步建立在自己的学习成绩之上,形成主动参与的良性循环。
四、努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导课新颖,引起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诱发学生产生与学习内容、学习活动本身相联系的直接学习兴趣,使学生从新课伊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导课方式,导课新颖,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学习效果一定很好。
2、明确目的,产生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的。当一个人有了某种需要时,才会对相关的事物引起注意,并产生兴趣。因此,教师在导入新课后,应明确具体地交待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在知识体系中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地位、作用,以引起学生的重视,产生心理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
3、創设情景,诱发兴趣。在教学中,适时地创设和谐、愉悦的求知情景,激发学生乐学、爱学数学的内驱力,诱发学生学习兴趣。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要使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具有实效性和发展性,就需要教师具有师德高尚且吸引学生的人格魅力、知识宽广渊博又语言幽默的感染力、熟悉驾驭教材能灵活创设课堂情境的教学艺术能力,要让学生学习数学变被动为主动。
总之,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是有目的的接受知识和发展思维能力的探究式学习,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的作用,既要独立思考,又要积极参与合作探究与讨论交流,努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启迪学生智慧,发挥学生个人潜能。只要我们能把献身教育的“爱心”实实在在地倾注到学生身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在数学教学中大胆探索、大胆尝试、大胆创新,不断总结,相信我们就一定能够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