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边缘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体系的建构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xp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城市边缘区概念、特性及其环境生态变化的现状分析;结合城市边缘区绿地系统的功能定位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市边缘区生态环境体系构建的一些途径,并期望通过城市边缘区生态环境改善,来保护和维持城市整体的生态环境平衡,减少环境污染,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的整体环境品质。
  关键词:城市边缘区绿地系统生态环境
  
   城市边缘区是城市开发过程中最为活跃的区域,是城市产业结构、人口结构与空间结构向农村过渡的中间地带。这样特殊的地理区位,受城市辐射和乡村固有力的共同影响,同时,这一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多,结构复杂,变化迅速;人类活动频繁、复杂,生态环境体系呈现动态变化,并有恶化的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城市边缘区生态环境体系的构建,对实现城市边缘区以及城市整体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刻意义。
  城市边缘区概述
  概念
   R.G普里奥(1968年)认为:城市边缘区是一种在土地利用、社会和人口特征等方面发生变化的地带,它位于连片建成区和郊区以及具有几乎完全没有非农业住宅、非农业占地和非农业土地利用的纯农业腹地之间的土地利用转换地区。
  1.2特性
   城市边缘区兼具城市和乡村的土地利用性质的城市与乡村地区的过渡地带,从城市形态上看,该地带位于市区向郊区过渡的地带,使其具有过渡空间的特性;由于其在土地所有制、土地利用形式、经济与人口构成、空间建设的模式与景观以及社会观念、管理体制上与城区存在着明显差异,使得“城”和“乡”的内涵和表象在这一地带混合,使其具备多元性的特征;加之城市空间的不断扩张,城市边缘区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使其具备动态性,今天的城市边缘区有可能是明天的城市的次级中心,今天的乡村有可能是明天的城市边缘区。
  城市生态环境及其构成
   特定的城市区域中,城市居民与城市环境的统一体以及这个统一体中进行物质能量流动的因素,称为城市生态环境。所以城市生态环境由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以及沟通自然、社会、经济的各种人工设施和上层建筑(合称人工生态环境)组成。
  城市边缘区的环境现状分析
   1)城市扩张无序,土地利用没有全局性和长远性的规划,使城市边缘区的土地资源、生产资料浪费严重;经济利益、对资源的不合理分配等原因,使城市边缘区的耕地、自然资源如河流、大树、果园、林地等流失严重。结果一方面是城市外围绿地耕地减少,土质恶化,水土流失严重;另一方面是自然景观破坏,物种和景观的多样化减少,生态安全性降低。
   2)由于城市边缘区对于城市中心的疏散功能,众多污染源体的工业集中聚集在城市边缘区,加之环境保护、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匮乏,环卫设施的紧缺,使城市邊缘区内存在不同程度的大气污染、生活垃圾污染等污染的困扰,环境急剧恶化。
  城市边缘区绿地系统功能定位
   城市边缘区的绿地系统是城市边缘区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要素,在城市生态环境体系的建设中起到了巨大作用,丰富了城市外围绿色空间、改善了生态环境、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维持了城市的生态平衡。
   1)城市边缘区的绿地系统能够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城市边缘区绿地具有点多面广的特点,在中心城区绿地饱和的情况下,弥补了城市整体绿地面积的不足,充实、扩展了城市绿网,丰富了城市外围绿色空间,推动城市区域生态建设的进程,改善城市区域环境质量。比如:城市边缘区内的道路绿化及防护林建设,一个方面通过合理的规划运作让城市先绿起来,另一方面也起到生态防护、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形成一道屏障,一城市的绿色防护墙,减少了各种灾害的发生频率。
   2)城市边缘区的绿地系统的建设带动了区域经济及其他产业发展。
   城市边缘区的绿地建设方式是多样的,不是单一的植树造林,也可以是农田景观、果园、林地等。这类绿地的规模建设不仅能够形成较大的规模效益,也能带动诸如农林牧的第三产业、房地产、旅游观光业的发展。目前众多大城市的旅游观光园的蓬勃发展中可以得到良好的印证,其田园的甜美,风景的乡村气息,自由回归自然的采摘生活,已经成为城市边缘区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3)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同时促进本土文化的延承,地方特色的景观格局的形成。
   城市边缘区绿地建设中,以保护和有效利用原有植物群落为主,适当引进适合本地域生长的植物,可以有效的促进物种多样性,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另一方面,本土植物的保护和有效利用,有助于促进本土文化的传承,地方特色的景观格局的建立,赋予城市风貌一定的特色。
  城市边缘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体系的构建
   城市边缘区的生态环境体系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在建设中应遵循整体性、系统性的原则。基于以上对城市边缘区现状环境的分析、重点针对绿地系统功能的分析等,笔者认为应该重点在以下几方面进行城市边缘区的生态环境体系的构建:
  立足区域,规划先行
   城市的无序扩张,边缘区域内建设活动的随意,是边缘区内各种问题并发的根源。因此,全局性整体性的规划引导,对于城市边缘区内的生态环境的建设至关重要。规划先行,立足区域的整体发展,城市扩张的方向以及土地利用布局,建议采用分散集团的布局模式,注重用地分区的划分,分析并确定各组团的功能定位以及组团在城市整体空间发展中的位置,制定统一全局的长远性的城市边缘区的综合规划。
   在此规划的指导下,若干规模适宜的集团,有机分散在城市的边缘区域,其中,每个集团内都安排生产、工作、居住、娱乐等功能,做到就近工作,就近居住,就近娱乐。每个集团即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中心城区、边缘集团之间,以及各集团之间,都保留有大片的绿化隔离带或者是成片的菜地、果园、高产农田、林地等,以此来遏制城市的“摊大饼”式的盲目扩张,减少对耕地等自然资源的侵占,维持生态环境的多样化。
  规划设计合理的农田绿网,建设组团绿心增加区域斑块绿地
   基于城市边缘区内必须保有一定的耕地农田,来保证城市和农村居民的正常生活。因此,规划设计合理的农田绿网是建设绿化隔离带最合理方便的方式:大面积的农田中结合城市道路、乡间小路、过境交通、林地等适当的引入一些绿色林带。这种方式一方面,提高了外围绿地系统中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促进生态环境系统的平衡,并能够形成合理的城市绿网格局;另一方面,可以将乡村的田园风光以及新鲜空气带入市区,促进城市环境质量的提高改善,充分发挥城市边缘区绿地系统的生态功能。
   根据“绿心理论”即由于大气环流和城市热岛的共同作用组团中心的大面积绿地能够有效地改善空气污染强度。因此建议,在城市边缘区的各个组团中心建设大面积的绿地,以此来改善城市边缘区的空气污染等问题。此外,在农田与道的交汇点、道路的交叉处、河流沿岸等位置增加绿地建设,用以保护水系和自然生态系统,促进城市边缘区的生态体系的良性循环。
   城市边缘区域内通过农田绿网、斑块绿地的建设,形成绿地系统网格,重构城市边缘区的景观格局,促进并维持了区域内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规划中重视城市气候和风环境
   城市的气候、风环境等对于城市生态体系的构建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如将高层建筑建筑布置在城市的上风向,就相当于为城市建造了一道防风墙,将会严重影响城市的空气交换。在城市边缘区的建筑强度规划建设中应充分考虑其对环境的影响,将高层建筑布置在城市的上风向位置;在规划中还应重视风气候对城市外围功能布局的影响,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促进可持续的生态环境体系的发展。如某城市夏季东南季风,冬季正北,少东北风,无西风,那么城市边缘区的功能布局时,应该避免东南方向绿地林地农田等的大量流失,避免大量工业用地的出现,以此来保证夏季的东南方向的新鲜空气。而东北方向可以适当的多布置工业较多的集团。
  提高居民意识,重视环境保护
   环境的良性循环,最终还需要居民的保护和共同维护。在城市边缘区物质环境建设的同时,应着重提高居住于其中的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宣传保护和维持环境的重要性的同时,可以出台相关的政策规范,从法律的角度对人们的行为进行约束。
  结语
   在推动城市边缘区生态环境体系的建设的进程中,还有很多现实的问题需要认真地面对,城市边缘区的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又循序渐进的工作。任何急功近利、只顾眼前利益的做法都是不妥当的。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对改造项目中的电气设计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关键词:改造 电气设计   前言  有这么一种比喻:说把建筑物比作计算机的话,那么结构就相当于计算机的硬件,建筑装饰相当于计算机的外观,暖通相当于计算机的散热通风,而电气工程就相当于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CPU),并同时提供所有硬件运行所需的能源。按此说来,那么改造项目中的电气设计就相当于在帮计算机升级,让它运行
期刊
摘要:城市公园是城市的组成部分,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关系。从公园服务对象的拓展和公园与城市关系的改变两方面简述了对“开放性”认识的变化,指出在落实人本思想的今天,城市公园“开放性”的表现是满足城市发展,进入市民生活。本文以上海临港新城城市公园项目作为案例来进行分析。    关键词:开放性;城市公园;城市发展需求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地区出现了“城市化”,城市建设整体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日渐突出,甚至有
期刊
本文通过多年从事园林工程管理,概预决算工作中的体会,阐述目前影响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管理控制的因素及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管理控制的措施和方法。  园林工程的造价控制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因其建设规模大,建设时间长,故工程预、结算审核方面的控制应贯穿于建设项目的全过程,随着市场经济的变化多端,使工程投资的确定与控制变得更为复杂,这就与需要对工程造价的管理始终贯穿于项目的全过程。它包括建设工程的决策阶段、设计阶
期刊
摘要:本文提出一种分析网壳结构的新方法——局部综合离散法,它既保留了矩阵位移法的主要优点,又能像连续化方法那样,以少数广义位移作为基本未知量。在结构动力响应分析方面,本文采用空间有限元-时间子域法对网壳结构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该法具有未知量少,精度高,程序易于编制等优点,为在微机上进行大型网壳结构分析提供了一条高效的途径。  关健词:双层网壳 结构分析离散法  一、引言  网壳结构具有造型美
期刊
摘要:佳木斯某大厦工程地处佳木斯市中心,基坑紧邻主要街道和其它教学楼,施工场地非常狭小,为了保证基础施工的正常进行及邻近建筑物和道路的正常使用,本工程基坑施工采取钻孔灌注桩支护措施,对此做一总结,以供借鉴。  1工程概况  该建筑地下建筑为3层,平面尺寸为130×65.2m,基底标高-17.5~18.90m,基坑开挖泞度18.1~18.9m。场区地形平坦,表层为人工堆积层,其下为第四纪沉积层。按岩
期刊
摘要:交通是城市建设的基础,是城市发展的外在表现,智能交通的   发展为城市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前提保障。本文对智能交通在城   市建设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作出了详细的分析。  关健词:智能交通、城市建设  1引言:随着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交通的负担也日益增大。诸如交通堵塞、交通事故、环境污染等问题也随之而来并逐步恶化,这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对城市建设的负面影响巨大,所以必须采取行之
期刊
摘要:本文首先就公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原则、特点和方法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来了提高公路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对策,供大家借鉴参考。  关键词:公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1公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原则  公路工程建设中应落实“政府监督、社会监理、企业自检、业主监管”的质量保证体系。以主动控制为宗旨,对公路工程施工进行质量控制;以充分发挥自身质量保证作用为途径,加强公路工程质量控制的力度;禁止未经检验或
期刊
摘要:天津滨海新区中心渔港项目作为滨海新区重点工程,已成为滨海休闲旅游区的重点建设内容之一,其建设已被列为天津市2005-2020年间的城市总体规划,并已经国务院批复。中心渔港项目紧紧围绕“北方水产品加工集散中心”和“北方艇产业中心”产业定位,将其建设发展成为一个以水产品加工集散、游艇产业为主,港口物流和休闲旅游相关产业竞相发展的现代化主题经济区。   关键词:天津滨海新区中心渔港 建设开发   
期刊
摘要:城市公园是城市中环境优美的游憩空间,是城市的绿洲,它是城市居民进行文化休息以及其他活动的重要场所,对美化城市面貌和平衡城市生態环境、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均有积极作用。本文通过个人经验对生态景观规设计作出了分析,与同行共同探讨。  关键词:城市公园生态景观设计  1生态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内涵  生态公园景观不同于园林绿化,它不仅仅停留在植树造林的花园式设计,它开始介入更为广泛的环境设计领域。 
期刊
摘要:本文首先论述了夯扩桩的特点,进而论述了夯扩桩的设计,最后详细阐述了夯扩桩的施工工艺和成桩质量检查,以供参考。  关键词:夯扩沉管灌注桩;桩基工程;施工    夯扩沉管灌注桩(以下简称夯扩桩)利用内击锤或内夯管与沉管的共同作用, 在沉管达到设计持力层深度之后,在管内灌入混凝土进行夯击,在夯击能量的作用下迫使灌入管内的混凝土向下部及周围的土体挤动,这样既使灌入管内的混凝土形成了扩大端部分,又使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