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项目化教学改革中,我们对课程体系做了大规模整改,对教法做了大规模革新,我们努力适应着新的更适合高等教育的教学方法,并进行着多次实施。通过实施项目化教学,部分同学获益了,但是还有部分同学不能很好地适应而产生了厌学情绪。全文分析总结在项目化教学实施过程中,如何通过各种途径激发所有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项目化教学改革的优势最大化。
关键词:教学改革;高等教育;学习动机激发
项目化教学改革中,我们对发达国家的各种先进的教学理念进行了大量的学习与模仿。我们对课程体系做了大规模整改,对教法做了大规模革新,我们努力地适应着新的更适合高等教育的教学方法,并进行着多次实施。但缘于各内在外在原因,我们对于学生主体的观念重视程度还不够。通过项目化教学实施,我们发现部分同学获益了,但还有部分同学并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教学模式,而产生了厌学情绪。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也应该是我们项目化教学改革被服务的主体之一。因此,我们在项目化教学中,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所有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我们的项目化教学改革的成果能够利益最大化。
一、 优化课程结构,课程项目要对接企业需求,更要对接学生接受能力
部分同学由于不适应我们新的课程结构,导致学习劲头不足;我们应进一步改善课程结构、项目内容,让其更适合学生的能力范围、兴趣范围。中学阶段是学科体系,到了我们高校则是行动导向体系,理论上讲是更符合我们高等教育的趋势。但是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不一样,我们必须兼顾考虑绝大多数学生的适应能力。这也体现出我们在课程结构的建设上仍然有其局限性。我们要减少课程结构设置的盲目性或者随意性,教学内容要难易适中,不适合的项目要及时地更换。学生应该是项目化教学改革的首要受益对象,应该放在课改考虑的首位。因此,我们课程内容要能够反映出工作岗位的需求,课程的所有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点要和实际工作相符合。这样就不会损耗学生的时间、精力,不会影响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学有所用学生才会有旺盛的积极性,才能激发其更多的学习激情。
二、 优化项目化教学材料中的引导文设置,让学生能够明确教学目的
學习目标不明确则学习动机就不明确。明朗的课程学习目标就像航行中醒目的灯塔,为学生指明方向,给学生以明确的动力源。学生们过去在中小学生阶段以上大学为学习的目标之一,目标清晰简洁;考入大学后,学习活动可能没那么的紧张,父母老师的监督与安排没那么的剧烈。这突如其来的转变,对那些被安排习惯了的学生来说,会产生不知所措的感觉;他们需要我们帮助其找到各种新的目标,课堂上也如此。他们需要我们帮助其找到每次课程的目标,有了目标才有动力,否则,上课睡觉的现象会屡见不鲜。因此,项目化教学中学习目标要进一步简洁化、明朗化,以让学生易于记住每次课改的努力方向。
三、 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给学生良好的心灵感受
课改过程中,受到小组内部学习氛围的影响,部分同学可能在遇到困难后主观意识上排斥上课,甚至主观放弃课程学习;对此现象,课改实施中应该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项目化教学中,要及时塑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加强对大多数同学学习的吸引力。作为项目的引导者,老师应该充满激情充满活力,通过充分的课堂互动,充分的学生参与性来给学生心理暗示,来感染学生;老师应当使用与企业接轨的实用性、新颖性项目教具或者仿真软件及有趣的辅助手段来使得课堂氛围变得轻松活跃。师生之间多沟通多交流,及时发现学生的困惑并帮助他们解决,给学生被关注的感受,激发他们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四、 从教师的角度来刺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首先,教师作为项目化教学的引导者,要做好榜样作用,通过教师的个人发展培养好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如果教师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散漫、消极应付的现象,则必然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和散漫的消极学习心态。教师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以及严谨的治学理念与行为,都会从学生的潜意识里感染其周边的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行动胜过语言,与其花大量时间告知学生要如何如何的努力,不如通过实际行动来影响学生,使学生也能对所学内容产生较强烈的兴趣和热爱。其次,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关注指数,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的语气、眼神、肢体语言等方面的表现,以及批评与表扬的语气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要用自己全部的爱心去关注每一个同学,特别是后进同学;向他们表达老师对他们的期望值。当他们在学习上或日常生活上遇到难题时,老师们要及时地帮助他们,或者组织周边的同学帮助他们。从而加强学生被重视的感觉,强化他们的积极性,加强个人发展的动力。
五、 良好及时的考核方法是激发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的必备途径
考评本身会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经过多年的中学教育的学生们,潜意识里都有争取第一名的想法。但是过度的考核,特别是频繁的打分过程,有时会导致他们的反感情绪。因此,考核的方法、考核的程度都要适度。我们在项目化实施的过程中,采用的是一种过程评价方式的“形成性评价”,这样能更好地体验学生的真实水平,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形成性评价,是通过持续记录、观察和反思学生学习全过程而做出的过程性发展性评价,成功的形成性评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及时高效地调节自己的学习;通过形成性评价,学生获得改进和提高,自然会产生成就感,自信心就会得到增强;通过形成性评价会促使学生从被动评价成为评价的积极参与者而转变其学习心态;通过形成性评价会促进学生养成组内组间的合作习惯;通过形成性评价能使学生明确活动项目化参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能帮助学生们找到改良实验成效的方向,能够有效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成效。
六、 结语
项目化教学改革中,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是一个必备的环节,也是一个持久的艰巨的环节。我们对项目化教学改革的认识,还有不够深入之处;社会对项目化教学改革的方法存在着各种见解,改革的过程是曲折的,但方向是正确的。不管方法如何变化,作为教师一定要抓住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来实施改革。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在这个改革中必然会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一环。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需求以及社会的需求来提高自己,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组织方式,改进教学实施形式,从而在教学改革中与学生这个主体、与行业企业这个载体等共同达到多赢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阳.高等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和培养的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2.
[2]党涵.高等学生厌学问题及对策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3.
[3]贾玉华.高等学生的身心特征与教育管理[J].高教论坛,2011(8):65-67.
[4]杜嘉华.高等院校学生问题分析及应对策略[J].高教论坛,2010(36):65-67.
[5]激励与约束:高等院校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双重策略[J].高教通讯,2005(11):27-29.
作者简介:
崔玲,刘静荣,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银川能源学院。
关键词:教学改革;高等教育;学习动机激发
项目化教学改革中,我们对发达国家的各种先进的教学理念进行了大量的学习与模仿。我们对课程体系做了大规模整改,对教法做了大规模革新,我们努力地适应着新的更适合高等教育的教学方法,并进行着多次实施。但缘于各内在外在原因,我们对于学生主体的观念重视程度还不够。通过项目化教学实施,我们发现部分同学获益了,但还有部分同学并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教学模式,而产生了厌学情绪。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也应该是我们项目化教学改革被服务的主体之一。因此,我们在项目化教学中,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所有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我们的项目化教学改革的成果能够利益最大化。
一、 优化课程结构,课程项目要对接企业需求,更要对接学生接受能力
部分同学由于不适应我们新的课程结构,导致学习劲头不足;我们应进一步改善课程结构、项目内容,让其更适合学生的能力范围、兴趣范围。中学阶段是学科体系,到了我们高校则是行动导向体系,理论上讲是更符合我们高等教育的趋势。但是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不一样,我们必须兼顾考虑绝大多数学生的适应能力。这也体现出我们在课程结构的建设上仍然有其局限性。我们要减少课程结构设置的盲目性或者随意性,教学内容要难易适中,不适合的项目要及时地更换。学生应该是项目化教学改革的首要受益对象,应该放在课改考虑的首位。因此,我们课程内容要能够反映出工作岗位的需求,课程的所有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点要和实际工作相符合。这样就不会损耗学生的时间、精力,不会影响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学有所用学生才会有旺盛的积极性,才能激发其更多的学习激情。
二、 优化项目化教学材料中的引导文设置,让学生能够明确教学目的
學习目标不明确则学习动机就不明确。明朗的课程学习目标就像航行中醒目的灯塔,为学生指明方向,给学生以明确的动力源。学生们过去在中小学生阶段以上大学为学习的目标之一,目标清晰简洁;考入大学后,学习活动可能没那么的紧张,父母老师的监督与安排没那么的剧烈。这突如其来的转变,对那些被安排习惯了的学生来说,会产生不知所措的感觉;他们需要我们帮助其找到各种新的目标,课堂上也如此。他们需要我们帮助其找到每次课程的目标,有了目标才有动力,否则,上课睡觉的现象会屡见不鲜。因此,项目化教学中学习目标要进一步简洁化、明朗化,以让学生易于记住每次课改的努力方向。
三、 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给学生良好的心灵感受
课改过程中,受到小组内部学习氛围的影响,部分同学可能在遇到困难后主观意识上排斥上课,甚至主观放弃课程学习;对此现象,课改实施中应该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项目化教学中,要及时塑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加强对大多数同学学习的吸引力。作为项目的引导者,老师应该充满激情充满活力,通过充分的课堂互动,充分的学生参与性来给学生心理暗示,来感染学生;老师应当使用与企业接轨的实用性、新颖性项目教具或者仿真软件及有趣的辅助手段来使得课堂氛围变得轻松活跃。师生之间多沟通多交流,及时发现学生的困惑并帮助他们解决,给学生被关注的感受,激发他们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四、 从教师的角度来刺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首先,教师作为项目化教学的引导者,要做好榜样作用,通过教师的个人发展培养好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如果教师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散漫、消极应付的现象,则必然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和散漫的消极学习心态。教师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以及严谨的治学理念与行为,都会从学生的潜意识里感染其周边的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行动胜过语言,与其花大量时间告知学生要如何如何的努力,不如通过实际行动来影响学生,使学生也能对所学内容产生较强烈的兴趣和热爱。其次,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关注指数,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的语气、眼神、肢体语言等方面的表现,以及批评与表扬的语气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要用自己全部的爱心去关注每一个同学,特别是后进同学;向他们表达老师对他们的期望值。当他们在学习上或日常生活上遇到难题时,老师们要及时地帮助他们,或者组织周边的同学帮助他们。从而加强学生被重视的感觉,强化他们的积极性,加强个人发展的动力。
五、 良好及时的考核方法是激发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的必备途径
考评本身会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经过多年的中学教育的学生们,潜意识里都有争取第一名的想法。但是过度的考核,特别是频繁的打分过程,有时会导致他们的反感情绪。因此,考核的方法、考核的程度都要适度。我们在项目化实施的过程中,采用的是一种过程评价方式的“形成性评价”,这样能更好地体验学生的真实水平,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形成性评价,是通过持续记录、观察和反思学生学习全过程而做出的过程性发展性评价,成功的形成性评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及时高效地调节自己的学习;通过形成性评价,学生获得改进和提高,自然会产生成就感,自信心就会得到增强;通过形成性评价会促使学生从被动评价成为评价的积极参与者而转变其学习心态;通过形成性评价会促进学生养成组内组间的合作习惯;通过形成性评价能使学生明确活动项目化参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能帮助学生们找到改良实验成效的方向,能够有效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成效。
六、 结语
项目化教学改革中,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是一个必备的环节,也是一个持久的艰巨的环节。我们对项目化教学改革的认识,还有不够深入之处;社会对项目化教学改革的方法存在着各种见解,改革的过程是曲折的,但方向是正确的。不管方法如何变化,作为教师一定要抓住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来实施改革。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在这个改革中必然会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一环。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需求以及社会的需求来提高自己,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组织方式,改进教学实施形式,从而在教学改革中与学生这个主体、与行业企业这个载体等共同达到多赢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阳.高等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和培养的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2.
[2]党涵.高等学生厌学问题及对策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3.
[3]贾玉华.高等学生的身心特征与教育管理[J].高教论坛,2011(8):65-67.
[4]杜嘉华.高等院校学生问题分析及应对策略[J].高教论坛,2010(36):65-67.
[5]激励与约束:高等院校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双重策略[J].高教通讯,2005(11):27-29.
作者简介:
崔玲,刘静荣,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银川能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