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病例的临床疗效观察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knigh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显微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到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32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1年根据疼痛症状缓解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评价手术疗效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均得到1年以上随访,疼痛完全缓解且无并发症22例,疼痛完全缓解伴能耐受的并发症6例,疼痛不完全缓解但无并发症2例,疼痛不完全缓解伴轻度并发症1例,疼痛不完全缓解伴重度并发症1例。行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术者8例,术后患者疼痛均消失,随访期间无复发,出现轻度面瘫及一侧舌麻木感患者共有6例,并发严重肺部感染导致呼吸功能衰竭的患者1例。结论:影响显微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远期疗效因素是多方面的,显微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效果良好;根据症状缓解程度和并发症评价手术疗效是一种很好的评估方法。
  关键词: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三叉神经痛;疗效
  三叉神经痛(痛性抽搐)为一种病因不明的、中老年人群常见的面部疼痛综合征,表现为三叉神经下颌支和上颌支(很少为眼支)分布区域的阵发性、剧烈的刺痛。男女总的发病率是4.3人/10万/年,女性多于男性(3:2)。特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52~58岁,症状性三叉神经痛平均发病年龄为30~35岁[1]。选取2012年2月到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32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到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32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4381岁,平均63岁;病史5-15年,均为典型性TN。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枕下乙状窦后人路开颅手术治疗。术中显露三叉神经,仔细锐性分离。全程探查三叉神经,辨别责任血管,分离三叉神经周围血管及邻近蛛网膜后,选择合适大小和形状的Teflon减压垫棉置于责任血管与脑干之间,固定良好,严密缝合硬脑膜,不放置引流管。然后回纳骨瓣,常规关颅。术中未见责任血管者行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术。
  2结果
  全部病例均得到1年以上随访,疼痛完全缓解且无并发症22例,疼痛完全缓解伴能耐受的并发症6例,疼痛不完全缓解但无并发症2例,疼痛不完全缓解伴轻度并发症1例,疼痛不完全缓解伴重度并发症1例。行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术者8例,术后患者疼痛均消失,随访期间无复发,出现轻度面瘫及一侧舌麻木感患者共有6例,并发严重肺部感染导致呼吸功能衰竭的患者1例。
  3讨论
  三叉神经痛是指三叉神经感觉分布区,额、面部出现反复发作,短暂的阵发性剧痛,无感觉缺失和运动障碍,发作间歇期无疼痛,犹如常人一样。发病者以中老年人多见。三叉神经痛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根据疼痛发作的部位、性质、时间以及刺激可诱发疼痛发作的“扳机点”,无特殊阳性体征等,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不难诊断,而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发作特征虽与原发性的很相似,但一般疼痛相对较轻,而疼痛的持续时间较长,往往呈进行性加重,常有与病因相应的阳性体征,如面部感觉异常、听力减退、角膜反射减弱和嘴角喁斜等。尤其是疼痛的范围超过了三叉神经分布的区域,则应考虑有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可能。同时鼻咽部活检或鼻咽部X线片、颅底CT、磁共振等有助于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诊断。特发性三叉神经痛病因不明[2]。在过去的十年中,基底动脉的小分支压迫三叉神经根的病例开始增多,压迫引起T-22神经近端神经根脱髓鞘。症状性三又神经痛可由外伤或血管病,肿瘤和脱髓鞘疾病引起。疼痛局限于三叉神经1或2个分支分布区,第2、3支最常见,多为单侧,累及第1支或双侧仅占5%。典型疼痛表现为短暂的、针刺样剧痛,突发突止。极少在睡眠中发生。在面部常常有扳机点。疼痛可为自发性或是因刷牙、剃须、咀嚼、打呵欠,或吞咽诱发。疼痛持续时间多为几秒钟或一两分钟,但疼痛可以非常强烈,病人面部不自主收缩,也称为痛性抽搐。疼痛可在白天或晚上频繁发作,一段时间内发作持续数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没有感觉或运动障碍[3]。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多数认为其病变在三叉神经的周围,即在三叉神经半月节感觉根内。根据显微外科和电镜观察,可能与小血管畸形、岩骨部位的骨质畸形等因素有关,而引起疼痛发作。三叉神经痛发作具有非常显著的临床特点。患者通常突然出现疼痛发作,无任何先兆,多为一侧。发作时,疼痛剧烈如刀割、电击一样,持续数秒至1-2分钟,常伴有面肌抽搐、流泪、流涎、面潮红、结膜充血等症状,随着病情的加重,间歇期愈来愈短,发作愈加频繁,经过一次强烈的疼痛刺激,使病人精神异常紧张,终身难忘,造成极大的痛苦[4]。
  多年来,许多学者在治疗三叉神经痛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治疗方法较多,包括药物治疗、针刺法、三叉神经周围支及半月神经节注射电凝术或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三叉神经周围支切断、撕脱术和各种开颅手术等疗法。后者有三叉神经根微血管减压手术等。以上所述治疗方法,各具有其优点,应根据患者的身体和病情加以选择,首选安全、治愈率高、复发率低且尽可能减少面部感觉障碍和并发症发生的治疗方法。其治疗原则,应是先易后难。对初发病或症状轻者,首先考虑药物、针刺、注射疗法,以控制其疼痛发作。经以上治疗无效者,再考虑应用手术疗法[5]。本组资料显示,影响显微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远期疗效因素是多方面的,显微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效果良好;根据症状缓解程度和并发症评价手术疗效是一种很好的评估方法。
  参考文献:
  [1]魏成忠,许鸾森. 局麻下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高龄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研究[J]. 中国医学工程,2014,02:82-83.
  [2]韩四勋,符明伟,王宏超. CT引导下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加阿霉素毁损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分析[J]. 中国疗养医学,2014,02:126-128+193.
  [3]李家伟,刘艳春,李 丽,等. 三叉神经痛患者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的临床研究[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02:263-266.
  [4]叶远良,罗毅,陈勇,华超恩,李光标,邱修辉. 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远期疗效[J].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3,08:488-490.
  [5]彭杰. 三叉神经痛的病因诊断和显微手术治疗分析[J]. 中外醫学研究,2013,31:36-37.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颅内多发动脉外科治疗的临床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11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接收的74例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都采用外科干预治疗,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结果:74例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存活率是100%。6例术后发生神经系统体征,昏迷2例,偏瘫4例,通过6个月以上的随访,2例植物生存,4例康复。术后偏瘫未恢复6例,动眼神经瘫痪基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对于闭合性横断性髌骨骨折行中医保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8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闭合性横断型髌骨骨折患者64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内服外敷中药和并手法复位,不进行手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患者总优良率为53.1%;观察组患者总优良率为71.9%,明显高
期刊
摘要:目的: 探究综合康复训练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就诊的106例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进行本次实验,将所有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扭伤24h内予以冷疗与中药外敷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运动训练与脉冲磁场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8.11%,对照组为84.
期刊
摘要:目的: 对老年人阑尾炎20例小切口手术及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 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6月我社区收治的20例老年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与保守治疗阑尾炎患者进行比较。最后对其临床结局进行探讨。结果: 外科组20例患者中,治愈18例患者,1例患者好转需住院观察,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社区老年阑尾炎患者进行小切口手术治疗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能有效
期刊
摘要:探讨用针灸治疗咳嗽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5月至2015年3月期间我科住院病人因外感导致咳嗽患者(无炎症性咳嗽,胸部正侧位DR未见明显异常)90例,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予静滴消炎药(头孢曲松钠)、化痰止咳药(氨溴索)及解痉止咳药(氨溴索),实验组患者予针刺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总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采用针刺治疗感冒咳嗽,疗效显著,安全无副作
期刊
摘 要:目的:分析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对翼状胬肉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10月收治的翼状胬肉患者58例(62眼)为对象,随机分为2组,联合组采用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进行治疗,常规组采用单纯胬肉切除术治疗。观察比较2组疗效。结果:联合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组,2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X2=16.4275,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期刊
摘要:在高血压患者中积极防治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已成为提高我国高血压控制率和降低人群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的重要任务。本文以前人相关研究及结果为依托,进行了有关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的临床预防及治疗探讨。  关键词: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控制 药物  一、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是高血压治疗的重点和难点  老年人中,收缩期高血压比舒张期高血压更能预测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因此,JNC 7、ES
期刊
摘要:目的: 观察硬膜外注射酚甘油治疗晚期癌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 选择失去手术机会或拒绝手术的晚期癌症患者30例,硬膜外间隙注射10%酚甘油镇痛,观察镇痛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28例患者阻滞区域疼痛消失,占95.2%,其中有21例阻滞区域以外部位疼痛逐渐加剧,仍需依赖阿片类药物镇痛且用量渐增,1月后用量接近治疗前水平,仅9例治疗后阿片类药物用量显著减少。全组出现低血压、胃肠胀气、尿潴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硝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压老年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2013年8月~2014年8月中选取100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老年患者,计算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各50例,对照组中50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老年患者只给予依那普利药物进行治疗;治疗组的50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老年患者则在给予依那普利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增加硝苯地平的使用。对比治疗组和对照组冠心病合并高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对硬核白内障患者角膜散光度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硬核白内障患者100例,平均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的方式进行治疗。1个月后,对照两组患者患眼视力、患眼角膜散光度、心理应激指标(包括HAMA和HAMD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包括虹膜脱出、角膜水肿、后囊破裂、后囊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