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时代在进步,现代校园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也不断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渐渐被取代,微课等新兴教学方式的出现给枯燥的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带来了不一样的意义,受到了师生的广泛欢迎。本文从高职计算机教学的现状出发,结合微课教学的特点和作用,最后综合提出微课在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微课;高职计算机
一、高职计算机教学现状
(一)固守传统教学
目前大部分的高职院校所采用的计算机课程教学仍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老师进行课堂讲解及演示,课下学生练习。这种方式极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不能根据情境灵活变动教学方式。这样无法建立良好的师生沟通,而且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自主学习的能力差,记忆力弱。
(二)延后教学进度
计算机专业知识的更新速度十分快,教学进度难免会延后,内容很难跟上时代步伐,目前的教学条件使得学生很难接受最新的知识,而且学生缺乏获得知识的平台,学习情况堪忧。
二、微课教学特点
微课的主角是一段时间约5-15分钟的课堂知识点介绍视频,是教师运用多媒体软件制作的,这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很大区别。其共有以下几种特点:
(一)教学时间短
相对比于45分钟的课堂时间来说,微课可谓是短小精悍,可以保证学生全程都集中精力的听课,而课堂上老师的讲解速度强,如果一步跟不上就很难跟上,而微课有保证学生学习效率的优势[2]。
(二)内容精炼
由于时间的限制,微课的课堂只教授整个教学过程的某一个知识点,而且分成很多模块来进行,层次十分清晰,学生不会出现问题的积累,能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
(三)教学模式一对一
相对于传统课堂的一对多模式,微课的一个学生对应多个客户端的方式就十分灵活,学生看微课时的时间地点十分随意,课余时间可以不断重温上课内容,加深记忆。
三、微课教学的作用
(一)教学内容丰富
微课视频的选择由学生根据学习情况来决定,让学习内容贴合自己的喜好,这样可以极大地激发学习兴趣,真正做到翻转课堂,为接下来的课上教学打好基础,学生成为了教学的主体。
(二)学习效率提高
由于微课短小精悍,主题内容突出,针对性强,内容完整,学生可以很快的从众多知识点理清思路,创建出自己的思维构想,从而在短时间内提高学习效率。
四、微课在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一)联系课堂教学
由于计算机专业知识点的烦琐复杂性,学生学习时难免会感到吃力,所以计算机课程最重要的是要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引导他们成为教学的主体,所以课堂前的导入十分重要,这就可以靠微课来完成。
微课可以起到引导辅助的作用,由于课堂教学才是主要的传播知识的地点,所以二者需要结合。例如,老师可以在前一天布置相关的微课作业,让学生通过微课来了解知识点,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就可以在老师的讲解下进一步巩固,从而真正理解该知识点。
(二)合理制作微课视频
微课教学中的主要对象就是微课视频,所以制作一个多功能知识点全面的微课十分重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第一,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高职计算机的知识点分为理论和技能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应采用不同的方式来制作。理论方面要交代清楚是什么,不是什么;技能方面要交代清楚应该怎么做,不要怎么做。整个过程环环相扣,开头讲教学目标,结尾作总结,中间步骤连贯,条理清晰,让学生很快的理解教学内容。第二,精心设计。教师在设计微课时要注意各个环节的融会贯通,教学的目标、内容、需求、评价都要包含在内,而且要有视频暂停设置,使用学生可以理解的语言表达,有适当的提问,最好有字幕展示。另外老师也可以借鉴其他领域的优秀作品,与创新结合,创造更优秀的作品。第三,后期制作。单一的画面一样不会吸引学生,这就需要后期制作来完善整个视频,去掉瑕疵。可以适当添加音乐以及小萌物來美化画面,使学生可以以轻松地心情来观看微课。
(三)增加趣味性
由于计算机学科的理论是枯燥冗长的,单纯的讲解很容易让学生产生疲惫。因此老师可以在微课中增加动画和讲故事的元素。实验模拟过程中可以采用动画的形式,那样会十分生动有趣,学生也乐于接受。如果是关于计算机历史发展之类的辩题,老师就可以采取讲故事的形式,增加趣味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吸收理解。
五、小结
信息化的发展使得学生接触的事物越来越有新鲜感,微课的出现就是利用信息的便利来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学生随时随地的自主学习,提高专业技能,培养学习习惯。而高职计算机专业的难以理解性更是需要微课来补充。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计算机知识,培养创新意识,采用微课教学势在必行。
(作者单位:武威职业学院)
作者简介:党万兴,1987年生,男,本科,助教,研究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参考文献
[1]孙振华,戎丽霞.浅谈微课在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C#程序设计》课程为例[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11(18):129-130.
[2]买迪娜·马合木提.微课在高职计算机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时代教育,2017,(2):76-76.
[3]韩明慧.探讨微课与高职计算机课堂教学有效结合的策略[J].职业技术,2016,15(6):64-65.
关键词:微课;高职计算机
一、高职计算机教学现状
(一)固守传统教学
目前大部分的高职院校所采用的计算机课程教学仍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老师进行课堂讲解及演示,课下学生练习。这种方式极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不能根据情境灵活变动教学方式。这样无法建立良好的师生沟通,而且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自主学习的能力差,记忆力弱。
(二)延后教学进度
计算机专业知识的更新速度十分快,教学进度难免会延后,内容很难跟上时代步伐,目前的教学条件使得学生很难接受最新的知识,而且学生缺乏获得知识的平台,学习情况堪忧。
二、微课教学特点
微课的主角是一段时间约5-15分钟的课堂知识点介绍视频,是教师运用多媒体软件制作的,这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很大区别。其共有以下几种特点:
(一)教学时间短
相对比于45分钟的课堂时间来说,微课可谓是短小精悍,可以保证学生全程都集中精力的听课,而课堂上老师的讲解速度强,如果一步跟不上就很难跟上,而微课有保证学生学习效率的优势[2]。
(二)内容精炼
由于时间的限制,微课的课堂只教授整个教学过程的某一个知识点,而且分成很多模块来进行,层次十分清晰,学生不会出现问题的积累,能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
(三)教学模式一对一
相对于传统课堂的一对多模式,微课的一个学生对应多个客户端的方式就十分灵活,学生看微课时的时间地点十分随意,课余时间可以不断重温上课内容,加深记忆。
三、微课教学的作用
(一)教学内容丰富
微课视频的选择由学生根据学习情况来决定,让学习内容贴合自己的喜好,这样可以极大地激发学习兴趣,真正做到翻转课堂,为接下来的课上教学打好基础,学生成为了教学的主体。
(二)学习效率提高
由于微课短小精悍,主题内容突出,针对性强,内容完整,学生可以很快的从众多知识点理清思路,创建出自己的思维构想,从而在短时间内提高学习效率。
四、微课在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一)联系课堂教学
由于计算机专业知识点的烦琐复杂性,学生学习时难免会感到吃力,所以计算机课程最重要的是要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引导他们成为教学的主体,所以课堂前的导入十分重要,这就可以靠微课来完成。
微课可以起到引导辅助的作用,由于课堂教学才是主要的传播知识的地点,所以二者需要结合。例如,老师可以在前一天布置相关的微课作业,让学生通过微课来了解知识点,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就可以在老师的讲解下进一步巩固,从而真正理解该知识点。
(二)合理制作微课视频
微课教学中的主要对象就是微课视频,所以制作一个多功能知识点全面的微课十分重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第一,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高职计算机的知识点分为理论和技能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应采用不同的方式来制作。理论方面要交代清楚是什么,不是什么;技能方面要交代清楚应该怎么做,不要怎么做。整个过程环环相扣,开头讲教学目标,结尾作总结,中间步骤连贯,条理清晰,让学生很快的理解教学内容。第二,精心设计。教师在设计微课时要注意各个环节的融会贯通,教学的目标、内容、需求、评价都要包含在内,而且要有视频暂停设置,使用学生可以理解的语言表达,有适当的提问,最好有字幕展示。另外老师也可以借鉴其他领域的优秀作品,与创新结合,创造更优秀的作品。第三,后期制作。单一的画面一样不会吸引学生,这就需要后期制作来完善整个视频,去掉瑕疵。可以适当添加音乐以及小萌物來美化画面,使学生可以以轻松地心情来观看微课。
(三)增加趣味性
由于计算机学科的理论是枯燥冗长的,单纯的讲解很容易让学生产生疲惫。因此老师可以在微课中增加动画和讲故事的元素。实验模拟过程中可以采用动画的形式,那样会十分生动有趣,学生也乐于接受。如果是关于计算机历史发展之类的辩题,老师就可以采取讲故事的形式,增加趣味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吸收理解。
五、小结
信息化的发展使得学生接触的事物越来越有新鲜感,微课的出现就是利用信息的便利来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学生随时随地的自主学习,提高专业技能,培养学习习惯。而高职计算机专业的难以理解性更是需要微课来补充。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计算机知识,培养创新意识,采用微课教学势在必行。
(作者单位:武威职业学院)
作者简介:党万兴,1987年生,男,本科,助教,研究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参考文献
[1]孙振华,戎丽霞.浅谈微课在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C#程序设计》课程为例[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11(18):129-130.
[2]买迪娜·马合木提.微课在高职计算机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时代教育,2017,(2):76-76.
[3]韩明慧.探讨微课与高职计算机课堂教学有效结合的策略[J].职业技术,2016,15(6):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