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月23日下午,在故宫东侧的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举行了中川秀直先生《涨潮时代》中文版的发行仪式。除了中川先生本人和小池百合子(前日本防卫大臣)等政治家、宫本雄二驻华大使出席以外。另有十多家日本大报和电视台记者从东京随行前来跟踪采访。日本的记者对其国内政治动向十分敏感。也可以说比较“势利眼”,如果他们不是判断中川先生在日本政坛以及在中日关系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决不会兴师动众地追随而来。也不会在那几天的日本全国大报上连篇累牍地报道中川先生在中国的行踪和言论。
笔者作为该书中文版的主要译者之一。也随着中川先生来北京参加新书发布会。
笔者与中川先生已经有好几年的交往。小泉内阁时代,中日关系因为小泉参拜靖国神社问题而陷入僵局。有一次。中川先生、笔者和另一名强硬派评论家一起在日本富士电视台的重头节目里讨论靖国神社问题,当时中川先生提出了在该问题上打开僵局的颇为建设性的意见。事后了解到中川先生为此遭到日本强硬派的不少攻击。
作为主要译者之一。也基于与中川先生交往中了解到的情况,笔者觉得本书中文版有不少新意。
首先。对于打破日本经济面临的结构性问题,中川先生提出了新的改革和发展方向。这是完全不同于迄今为止的官僚主导路线的。中川先生提出了一系列针对官僚集团以及官僚主导的政策的改革措施。同时,他又提出了鼓舞人心的到2020年的“GDP倍增计划”。他认为。通过一系列改革刺激经济增长,可以使日本经济恢复活力,重新占据世界经济中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就是他强调的“涨潮”(水涨船高之意)路线。
其次,作为自民党主要负责人之一。中川先生在本书里总结了他所担当的国内选举对策的心得和经验,作出了“日本社会与政治已进入全新阶段”的判断,并为执政的自民党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建议和对策。
中国与日本国情不同,社会制度不同。但现在中国国内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的政治体制及其变化发展,同属人类政治文明的一部分,有可以借鉴之处。中日两国之间可以超越政治体制的不同。在执政党的反腐败、立足民众等对策措施方面相互比较和借鉴。通过本书,中国读者也能够了解到日本政治新的变化及其一些趋势走向。还可以作为“他山之石”,借以参考。
本书的另一个重点部分是有关亚洲外交和中日关系的内容。中川先生提出了“新亚洲主义”的主张,呼吁亚洲各国进一步加强合作和相互了解,他认为亚洲的未来走向应该是“开放型的自主亚洲”。其中他把主要篇幅用在中日关系上。主线是主张积极发展两国关系。中日之间建立对等、互惠的新型关系。
2006年10月安倍首相访华,中日之间达成了建立“战略互惠关系”的协议。但当时只提出了口号。并没有实质性的内容。对此。中川先生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后。提出了不少充实“战略互惠关系”的新的建议和构想,为推进中日关系做出了扎扎实实的贡献。安倍首相上台之后逐渐修正了他本人原来的对华强硬的主张,尤其是调整了小泉内阁时代在历史问题上与中国全面对着干的路线。到了福田内阁。中日关系逐渐走向了春暖花开。其间。中川先生作为安倍内阁的执政党干事长、福田首相的密友。台前幕后的穿针引线,功不可没。
本书日文版于2006年秋出版发行。这次中川先生访华参加本书中文版发行仪式时发表了演讲,其中谈到“日中关系即将进入‘亚洲两强共存’、‘改革互惠’的新阶段”,这一思路也是值得回味的。在各自的经济、社会乃至政治改革上,中日之间也可以加强交流,相互启发和促进。中方一直比较重视日本战后的发展经验,而日本近几年对于中国的改革思路也多有研究乃至借鉴。这方面的交流可以成为两国共同性的一个新的交汇点。
从中川先生的著作中我们还可以感受到。日本对于中国的崛起及其未来的走向是很在意的。的确。中日两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加在一起占了整个东亚地区的八成以上。“合则两利。斗则俱伤”这句话用在中日关系上真是非常贴切。双方都应该认识到时代的要求。进一步加强相互了解和沟通,共同担负起构筑东亚共同体的责任。希望本书能够成为中国读者了解日本现状和未来走向的一把钥匙。
笔者作为该书中文版的主要译者之一。也随着中川先生来北京参加新书发布会。
笔者与中川先生已经有好几年的交往。小泉内阁时代,中日关系因为小泉参拜靖国神社问题而陷入僵局。有一次。中川先生、笔者和另一名强硬派评论家一起在日本富士电视台的重头节目里讨论靖国神社问题,当时中川先生提出了在该问题上打开僵局的颇为建设性的意见。事后了解到中川先生为此遭到日本强硬派的不少攻击。
作为主要译者之一。也基于与中川先生交往中了解到的情况,笔者觉得本书中文版有不少新意。
首先。对于打破日本经济面临的结构性问题,中川先生提出了新的改革和发展方向。这是完全不同于迄今为止的官僚主导路线的。中川先生提出了一系列针对官僚集团以及官僚主导的政策的改革措施。同时,他又提出了鼓舞人心的到2020年的“GDP倍增计划”。他认为。通过一系列改革刺激经济增长,可以使日本经济恢复活力,重新占据世界经济中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就是他强调的“涨潮”(水涨船高之意)路线。
其次,作为自民党主要负责人之一。中川先生在本书里总结了他所担当的国内选举对策的心得和经验,作出了“日本社会与政治已进入全新阶段”的判断,并为执政的自民党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建议和对策。
中国与日本国情不同,社会制度不同。但现在中国国内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的政治体制及其变化发展,同属人类政治文明的一部分,有可以借鉴之处。中日两国之间可以超越政治体制的不同。在执政党的反腐败、立足民众等对策措施方面相互比较和借鉴。通过本书,中国读者也能够了解到日本政治新的变化及其一些趋势走向。还可以作为“他山之石”,借以参考。
本书的另一个重点部分是有关亚洲外交和中日关系的内容。中川先生提出了“新亚洲主义”的主张,呼吁亚洲各国进一步加强合作和相互了解,他认为亚洲的未来走向应该是“开放型的自主亚洲”。其中他把主要篇幅用在中日关系上。主线是主张积极发展两国关系。中日之间建立对等、互惠的新型关系。
2006年10月安倍首相访华,中日之间达成了建立“战略互惠关系”的协议。但当时只提出了口号。并没有实质性的内容。对此。中川先生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后。提出了不少充实“战略互惠关系”的新的建议和构想,为推进中日关系做出了扎扎实实的贡献。安倍首相上台之后逐渐修正了他本人原来的对华强硬的主张,尤其是调整了小泉内阁时代在历史问题上与中国全面对着干的路线。到了福田内阁。中日关系逐渐走向了春暖花开。其间。中川先生作为安倍内阁的执政党干事长、福田首相的密友。台前幕后的穿针引线,功不可没。
本书日文版于2006年秋出版发行。这次中川先生访华参加本书中文版发行仪式时发表了演讲,其中谈到“日中关系即将进入‘亚洲两强共存’、‘改革互惠’的新阶段”,这一思路也是值得回味的。在各自的经济、社会乃至政治改革上,中日之间也可以加强交流,相互启发和促进。中方一直比较重视日本战后的发展经验,而日本近几年对于中国的改革思路也多有研究乃至借鉴。这方面的交流可以成为两国共同性的一个新的交汇点。
从中川先生的著作中我们还可以感受到。日本对于中国的崛起及其未来的走向是很在意的。的确。中日两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加在一起占了整个东亚地区的八成以上。“合则两利。斗则俱伤”这句话用在中日关系上真是非常贴切。双方都应该认识到时代的要求。进一步加强相互了解和沟通,共同担负起构筑东亚共同体的责任。希望本书能够成为中国读者了解日本现状和未来走向的一把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