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公共艺术的发展极大地拓展了各种艺术形式的传播,同时也拓宽了大众的审美空间,使得大众对美术作品的欣赏不再受到时空的限制。公共艺术的雕塑性,或者说对雕塑立体空间造型的呈现,丰富了审美对象,对雕塑艺术的吸收融合转化为新的面貌。当代公共艺术直观且融于大众日常生活的立体造型使大众的审美活动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通过剖析其公众艺术属性,分析其造型艺术规律和审美欣赏规律,对当代公共艺术树立在造型艺术发展的过程中应有的自身独特的话语权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公共艺术;雕塑;空间;立体造型
从狭义上理解,公共艺术是指当下各个艺术院校、艺术创作机构,包括自由艺术家针对具体的空间进行的具有个性特征的艺术创作作品,从广义上讲,公共艺术的概念可以扩展至以服务社会大众审美需求为目的多种艺术形式,它包括环境雕塑艺术、媒体宣传艺术品、产品造型审美设计、建筑环境的装饰美化等。狭义的公共艺术所涵盖的范围指向为一种特定的艺术创作形式,也即所谓的纯艺术范畴,而广义的公共艺术界限模糊,各种造型艺术形式相互借鉴交叉,涉及了人文因素、审美理念,甚至人体功能学、各学科基础理论。广义的公共艺术由于长期与艺术创作相结合,在各种艺术形式影响下逐渐产生发展,这种公共艺术形式由其造型规律和特定的造型形式逐渐清晰化,因此可以通过对其进行剖析,进而对当代公共艺术在发展过程中的研究产生一定的影响和提供可借鉴的理论。
一、公共艺术独立的审美文化框架
当代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人类的信息传播活動越来越便捷,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艺术的传播途径,使得越来越多的大众感受到各类型艺术的现实存在,随着大众审美需求的旺盛提高,人们的饮食起居、衣食住行越来越需要体现出审美性,不再是仅仅满足于基本的需求,由此,传统美术越来越多地与大众的审美需求相结合,在切实影响大众生活的领域,如环境建设、产品设计等体现出了更多艺术的公共性与实用性。传统的各类艺术形式的传播是由专业人员生产“艺术产品”,而大众在一个特定的展览空间接受这些“艺术产品”,其所能影响的人群非常有限,由此很难将其表述为一种“公共艺术”。传统的艺术类型在传播途径上有限,对审美大众的影响同样有限,而就公共艺术而言,从审美的角度看,其形式多直接与大众的现实生活关联,更注重将通俗文化、大众喜闻乐见以具有审美性的形式来体现,进而综合起来形成优美的生活环境、赏心悦目的色彩等等,使公共空间变得具有丰富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与传统的艺术形式不同的是,公共艺术在当代的快速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其特殊的审美文化,此审美文化可以通过满足大众的审美来改造自身的造型语言、审美形式,通过自身的艺术语言即可结构出完整的审美内涵,其所运用的造型、色彩均重新被赋予了生活化的文化体系,从而最终完成对公共生活的美化,而不再刻意关注传统美术具体的造型语言与形式。
二、当代公共艺术反映的公共性与雕塑性
艺术传播方式和生态的改变,不仅仅是展示空间受众群体的改变,也关系到艺术形式的变化。以满足公众审美为目的是当代公共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作为与传统艺术相对应的艺术形式,当代公共艺术生存的基本条件即是在空间中最大限度的展示自身艺术的审美价值及其造型的独特性。例如法国巴黎的拉德芳斯、纽约的古根海姆广场等,前者是将建筑极度风格化,属于将建筑与空间造型艺术相结合的成功范例,而后者占据着博物馆的广场空间,公众可以穿行于巨大的立体造型之中,虽没有与周围的建筑产生相应的直接的联系,但无论主题定位、造型手法表达、形式层次结构,都着力将公众视觉向整体空间的美化改造引导,突出了博物馆本身性质,使大众能够明显感受到博物馆公共空间的整体美化设计。
当代公共艺术的整体造型表现形式,最先构建了其具有视觉感受的外部框架,而后通过不同的材料、不同的个性艺术化的造型来强化外部形态,多变的形式结构和具有个性化的造型语言共同形成了完整的空间立体结构和所要表达的文化内涵,立体的造型往往具有雕塑艺术的立体特征和所要表达的审美欣赏要义,若从当代艺术各门类更多的交叉借鉴、吸收融合来说,拉德芳斯、古根海姆广场当代公共艺术的造型本身无疑具有显著的雕塑性,而把雕塑性,也即雕塑的立体造型特征引入其造型,对丰富公共艺术的形式和审美其意义不言而喻。
三、雕塑形态在当代公共艺术中的呈现
公共艺术拓宽了大众的审美空间,公共艺术的雕塑性,或者说雕塑立体空间造型形态主要表现在材料及形式两种重要的呈现形式。
材料是公共艺术中雕塑形态的重要载体,当代公共艺术要在公共空间、大众日常生活中凸显其自身存在,合理地利用多种造型材料不可或缺,实体的材料本身已具有天然的审美吸引力和自然造型,同时现实中材料多种多样,当代公共艺术往往将之与独特的审美观念相结合,可以更好地表情达意,以高迪为例,将普通的建筑居室、街灯、座椅等公共设施运用水泥、彩色玻璃及陶瓷重新造型,构建了其具有个性的造型体系,既在空间立体造型上具有了审美性的雕塑艺术形态,同时也鲜明地区别于其他工业产品。传统雕塑造型中形式是经过艺术家重新组合、符合造型规律的审美的具象化,就立体造型而言,必须以引人注目的造型形式呈现,才能形成独特的视觉感受,艺术化的造型形式体现了主题,更体现了造型观念独特的审美个性,当代公共艺术尤为重视其自身造型形式,与传统雕塑艺术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以水泥、石块、玻璃幕墙、纤维、不锈钢管构和而成的巴黎拉德芳斯大拱门,从内容表达的主题看,是强化当代公共艺术对多种传统艺术形式的颠覆和改造,从另一方面看,多种材料的运用无疑是在突出其独特的外部造型形式,巨大而独特的形式首先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反过来很好地突出了雕塑形态的空间性与立体性。当代公共艺术融合了多种艺术形式的特点使之对公众形成了强大的影响力,逐渐渗透到了公众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一种有别于传统艺术,同时又与各种艺术种类有着千丝万屡联系的艺术形式,也存在着造型特点难以准确界定、形式的同质化、与工业产品的混合、对各类艺术形式的反传统改造、迎合低品位审美等等问题,因此,更注重通过剖析当代公共艺术的公众艺术属性,通过研究其造型艺术规律和审美欣赏规律,正如分析当代公共艺术对雕塑艺术的吸收融合而转化成的新面貌,能起到匡正引领、艺术特征逐渐清晰化的作用,从而争得公共艺术在当代造型艺术发展的过程中应属于其自身的话语权。
(作者单位:西安科技大学)
作者简介:马春萍,讲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教学与科研。
关键词:公共艺术;雕塑;空间;立体造型
从狭义上理解,公共艺术是指当下各个艺术院校、艺术创作机构,包括自由艺术家针对具体的空间进行的具有个性特征的艺术创作作品,从广义上讲,公共艺术的概念可以扩展至以服务社会大众审美需求为目的多种艺术形式,它包括环境雕塑艺术、媒体宣传艺术品、产品造型审美设计、建筑环境的装饰美化等。狭义的公共艺术所涵盖的范围指向为一种特定的艺术创作形式,也即所谓的纯艺术范畴,而广义的公共艺术界限模糊,各种造型艺术形式相互借鉴交叉,涉及了人文因素、审美理念,甚至人体功能学、各学科基础理论。广义的公共艺术由于长期与艺术创作相结合,在各种艺术形式影响下逐渐产生发展,这种公共艺术形式由其造型规律和特定的造型形式逐渐清晰化,因此可以通过对其进行剖析,进而对当代公共艺术在发展过程中的研究产生一定的影响和提供可借鉴的理论。
一、公共艺术独立的审美文化框架
当代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人类的信息传播活動越来越便捷,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艺术的传播途径,使得越来越多的大众感受到各类型艺术的现实存在,随着大众审美需求的旺盛提高,人们的饮食起居、衣食住行越来越需要体现出审美性,不再是仅仅满足于基本的需求,由此,传统美术越来越多地与大众的审美需求相结合,在切实影响大众生活的领域,如环境建设、产品设计等体现出了更多艺术的公共性与实用性。传统的各类艺术形式的传播是由专业人员生产“艺术产品”,而大众在一个特定的展览空间接受这些“艺术产品”,其所能影响的人群非常有限,由此很难将其表述为一种“公共艺术”。传统的艺术类型在传播途径上有限,对审美大众的影响同样有限,而就公共艺术而言,从审美的角度看,其形式多直接与大众的现实生活关联,更注重将通俗文化、大众喜闻乐见以具有审美性的形式来体现,进而综合起来形成优美的生活环境、赏心悦目的色彩等等,使公共空间变得具有丰富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与传统的艺术形式不同的是,公共艺术在当代的快速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其特殊的审美文化,此审美文化可以通过满足大众的审美来改造自身的造型语言、审美形式,通过自身的艺术语言即可结构出完整的审美内涵,其所运用的造型、色彩均重新被赋予了生活化的文化体系,从而最终完成对公共生活的美化,而不再刻意关注传统美术具体的造型语言与形式。
二、当代公共艺术反映的公共性与雕塑性
艺术传播方式和生态的改变,不仅仅是展示空间受众群体的改变,也关系到艺术形式的变化。以满足公众审美为目的是当代公共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作为与传统艺术相对应的艺术形式,当代公共艺术生存的基本条件即是在空间中最大限度的展示自身艺术的审美价值及其造型的独特性。例如法国巴黎的拉德芳斯、纽约的古根海姆广场等,前者是将建筑极度风格化,属于将建筑与空间造型艺术相结合的成功范例,而后者占据着博物馆的广场空间,公众可以穿行于巨大的立体造型之中,虽没有与周围的建筑产生相应的直接的联系,但无论主题定位、造型手法表达、形式层次结构,都着力将公众视觉向整体空间的美化改造引导,突出了博物馆本身性质,使大众能够明显感受到博物馆公共空间的整体美化设计。
当代公共艺术的整体造型表现形式,最先构建了其具有视觉感受的外部框架,而后通过不同的材料、不同的个性艺术化的造型来强化外部形态,多变的形式结构和具有个性化的造型语言共同形成了完整的空间立体结构和所要表达的文化内涵,立体的造型往往具有雕塑艺术的立体特征和所要表达的审美欣赏要义,若从当代艺术各门类更多的交叉借鉴、吸收融合来说,拉德芳斯、古根海姆广场当代公共艺术的造型本身无疑具有显著的雕塑性,而把雕塑性,也即雕塑的立体造型特征引入其造型,对丰富公共艺术的形式和审美其意义不言而喻。
三、雕塑形态在当代公共艺术中的呈现
公共艺术拓宽了大众的审美空间,公共艺术的雕塑性,或者说雕塑立体空间造型形态主要表现在材料及形式两种重要的呈现形式。
材料是公共艺术中雕塑形态的重要载体,当代公共艺术要在公共空间、大众日常生活中凸显其自身存在,合理地利用多种造型材料不可或缺,实体的材料本身已具有天然的审美吸引力和自然造型,同时现实中材料多种多样,当代公共艺术往往将之与独特的审美观念相结合,可以更好地表情达意,以高迪为例,将普通的建筑居室、街灯、座椅等公共设施运用水泥、彩色玻璃及陶瓷重新造型,构建了其具有个性的造型体系,既在空间立体造型上具有了审美性的雕塑艺术形态,同时也鲜明地区别于其他工业产品。传统雕塑造型中形式是经过艺术家重新组合、符合造型规律的审美的具象化,就立体造型而言,必须以引人注目的造型形式呈现,才能形成独特的视觉感受,艺术化的造型形式体现了主题,更体现了造型观念独特的审美个性,当代公共艺术尤为重视其自身造型形式,与传统雕塑艺术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以水泥、石块、玻璃幕墙、纤维、不锈钢管构和而成的巴黎拉德芳斯大拱门,从内容表达的主题看,是强化当代公共艺术对多种传统艺术形式的颠覆和改造,从另一方面看,多种材料的运用无疑是在突出其独特的外部造型形式,巨大而独特的形式首先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反过来很好地突出了雕塑形态的空间性与立体性。当代公共艺术融合了多种艺术形式的特点使之对公众形成了强大的影响力,逐渐渗透到了公众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一种有别于传统艺术,同时又与各种艺术种类有着千丝万屡联系的艺术形式,也存在着造型特点难以准确界定、形式的同质化、与工业产品的混合、对各类艺术形式的反传统改造、迎合低品位审美等等问题,因此,更注重通过剖析当代公共艺术的公众艺术属性,通过研究其造型艺术规律和审美欣赏规律,正如分析当代公共艺术对雕塑艺术的吸收融合而转化成的新面貌,能起到匡正引领、艺术特征逐渐清晰化的作用,从而争得公共艺术在当代造型艺术发展的过程中应属于其自身的话语权。
(作者单位:西安科技大学)
作者简介:马春萍,讲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教学与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