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小学数学教育是整个数学学习的启蒙阶段,在教学过程中,应选择贴合学生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活动。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关系着学生日后的数学乃至所有学科的学习。因此,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具有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具有积极作用。本文主要探讨了生活化教学法在农村小学低年级小学教学中的应用对策。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计算能力 生活化教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3)02(b)-0169-01
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学法的意义
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对于认知水平以及知识掌握水平等都还处于启蒙阶段的低年级小学生来说,其思维特点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年龄和生活经验等都决定了其大部分的数学知识都建立在对具体的生活事物认识和感受的基础上。然而,目前一些农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其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忽略了数学是来源于生活的这一理念,未根据学生实际出发,选择适合农村学生的教学方式和内容。
此外,由于农村生活环境与城市生活环境存在较大的差异,而目前小学数学教材明显具有城镇化的特征,农村小学生对教材中很多事物都不熟悉,从而导致教材与生活实际脱节,学生对教材内容不敢兴趣,加之机械化的同类计算练习且枯燥无味,学生很难实现知识的内化,很难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实现知识和技能的迁移。因此,笔者认为,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十分必要。通过创设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可以加强学生的数学感知能力,激发学生的数学计算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和数学学习能力。
2 生活化教学法在低年级数学计算教学中的应用对策
2.1 生活化的知识导入,激发学生对数学计算的兴趣
数学学习离不开生活实际,在农村小学低年级教学中,教师应加深对教材内容的把握,挖掘其生活原型,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适当地改造、替换或者补充教学内容,使其更加符合农村学生的兴趣取向和生活实际。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抽象化,以培养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能力。比如在《平均数》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创设了如下情境:将选13位同学分成两组,一组5个人,一组8个人,进行两分钟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比赛结束后,第一组一共得了95分,第二组一共得了120分,提问学生哪一组的成绩更好。有的学生认为第二组的成绩更好,因为第二组得到的分数更高,而有的学生则认为不公平,因为第二组人更多。此时抓住重点,提问学生怎样才能做到公平,让学生积极思考讨论从而引出平均数。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思维和能力。
2.2 创设生活化的生活情境,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目前,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各类问题基本上都是经过数学化或者情景化了的。但目前很多教材都过于城镇化,许多内容农村小学生并不熟悉,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脱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深入地发现并挖掘生活中与数学计算紧密相关的富有趣味性的生活化的问题。比如在100以内的加减运算中,可以模拟买菜的过程,由几个同学分别扮演菜农和买菜的人,要求学生正确找零。计算找零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数学加法运算的过程,可由此来引导学生练习计算。
2.3 设计生活化的练习题,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的过程,使数学能成为一种必要的生活工具。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并在实际生活中熟练地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比如在《年月日》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小丽的爸爸外出打工了,小丽一天天在家数着日子盼着爸爸快点回来,爸爸在五个月之后回来了,小丽一共等了多少天?这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4 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来观察生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低年级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可以让教师引导学生将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将数学知识灵活地运用到生活问题中。如在学习时间与数学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些数学实践的机会。比如鼓励学生在家帮助父母做家务,并事先为自己制作一份时间表。如一个学生列出做家务的时间表,内容为烧开水需要10分钟,洗茶杯需要5分钟,扫地需要8分钟。让学生分析表的内容,提出一些与数学相关的问题。比如可以提问,这位同学至少需要多少分钟才能够完成这三个家务活。有的学生说把每一项家务所需的时间相加,为23分钟。有的同学表示不赞同,可以在烧开水的同时扫地,扫完地后用去了8分钟,然后接着洗杯子,水烧开以后继续洗3分钟,完成时间为13分钟,可以节约时间。通过将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化,使学生明白,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鼓励学生用数学的方式来思考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也培养学生勤劳和珍惜、节约时间的品质。
3 结束语
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是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在农村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应用生活教学法是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改革的必然趋势。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立足农村的实际情况,不断地挖掘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原型,积极地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思考来获取数学知识,并学会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在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创新和探究精神。
参考文献
[1] 李润金.农村“数学生活化教学”—小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探析[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4):162-163.
[2] 王新尊.浅谈农村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J].科技创业家,2011,(3):231.
[3] 石北征.对农村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再研究[J].广西教育A(小教版),2010,(7):27,62.
[4] 赵连义.农村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教学初探[J].空中英语教室(社会科学版),22011,(4):224.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计算能力 生活化教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3)02(b)-0169-01
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学法的意义
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对于认知水平以及知识掌握水平等都还处于启蒙阶段的低年级小学生来说,其思维特点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年龄和生活经验等都决定了其大部分的数学知识都建立在对具体的生活事物认识和感受的基础上。然而,目前一些农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其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忽略了数学是来源于生活的这一理念,未根据学生实际出发,选择适合农村学生的教学方式和内容。
此外,由于农村生活环境与城市生活环境存在较大的差异,而目前小学数学教材明显具有城镇化的特征,农村小学生对教材中很多事物都不熟悉,从而导致教材与生活实际脱节,学生对教材内容不敢兴趣,加之机械化的同类计算练习且枯燥无味,学生很难实现知识的内化,很难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实现知识和技能的迁移。因此,笔者认为,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十分必要。通过创设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可以加强学生的数学感知能力,激发学生的数学计算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和数学学习能力。
2 生活化教学法在低年级数学计算教学中的应用对策
2.1 生活化的知识导入,激发学生对数学计算的兴趣
数学学习离不开生活实际,在农村小学低年级教学中,教师应加深对教材内容的把握,挖掘其生活原型,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适当地改造、替换或者补充教学内容,使其更加符合农村学生的兴趣取向和生活实际。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抽象化,以培养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能力。比如在《平均数》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创设了如下情境:将选13位同学分成两组,一组5个人,一组8个人,进行两分钟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比赛结束后,第一组一共得了95分,第二组一共得了120分,提问学生哪一组的成绩更好。有的学生认为第二组的成绩更好,因为第二组得到的分数更高,而有的学生则认为不公平,因为第二组人更多。此时抓住重点,提问学生怎样才能做到公平,让学生积极思考讨论从而引出平均数。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思维和能力。
2.2 创设生活化的生活情境,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目前,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各类问题基本上都是经过数学化或者情景化了的。但目前很多教材都过于城镇化,许多内容农村小学生并不熟悉,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脱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深入地发现并挖掘生活中与数学计算紧密相关的富有趣味性的生活化的问题。比如在100以内的加减运算中,可以模拟买菜的过程,由几个同学分别扮演菜农和买菜的人,要求学生正确找零。计算找零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数学加法运算的过程,可由此来引导学生练习计算。
2.3 设计生活化的练习题,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的过程,使数学能成为一种必要的生活工具。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并在实际生活中熟练地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比如在《年月日》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小丽的爸爸外出打工了,小丽一天天在家数着日子盼着爸爸快点回来,爸爸在五个月之后回来了,小丽一共等了多少天?这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4 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来观察生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低年级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可以让教师引导学生将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将数学知识灵活地运用到生活问题中。如在学习时间与数学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些数学实践的机会。比如鼓励学生在家帮助父母做家务,并事先为自己制作一份时间表。如一个学生列出做家务的时间表,内容为烧开水需要10分钟,洗茶杯需要5分钟,扫地需要8分钟。让学生分析表的内容,提出一些与数学相关的问题。比如可以提问,这位同学至少需要多少分钟才能够完成这三个家务活。有的学生说把每一项家务所需的时间相加,为23分钟。有的同学表示不赞同,可以在烧开水的同时扫地,扫完地后用去了8分钟,然后接着洗杯子,水烧开以后继续洗3分钟,完成时间为13分钟,可以节约时间。通过将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化,使学生明白,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鼓励学生用数学的方式来思考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也培养学生勤劳和珍惜、节约时间的品质。
3 结束语
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是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在农村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应用生活教学法是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改革的必然趋势。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立足农村的实际情况,不断地挖掘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原型,积极地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思考来获取数学知识,并学会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在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创新和探究精神。
参考文献
[1] 李润金.农村“数学生活化教学”—小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探析[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4):162-163.
[2] 王新尊.浅谈农村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J].科技创业家,2011,(3):231.
[3] 石北征.对农村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再研究[J].广西教育A(小教版),2010,(7):27,62.
[4] 赵连义.农村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教学初探[J].空中英语教室(社会科学版),22011,(4):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