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画廊是艺术家与消费者、收藏家之间的沟通桥梁,在艺术市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画廊起步较晚,存在着规模小、功能不完善等问题。研究主要围绕画廊的职能、发展、现存问题及解决策略等方面,对国内现有文献的观点进行总结提炼。
关键词:画廊发展现状
一、背景
随着艺术市场的发展,作为一级艺术市场的画廊起着重要的作用。国内画廊业的开端与现代艺术市场的开端几乎在同一时期,拍卖行率先打开艺术市场,导致国内的艺术市场出现一二级市场倒置、艺术品定价系统混乱等现象。国内画廊业的发展也因此受到了严重的限制,大多数画廊规模小、生存难,画廊与画家的关系紧张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国内画廊业的整体发展。
二、研究现状
目前以画廊为研究对象的硕士论文只有14篇。其中包括《成都画廊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中国画廊业发展现状研究》《当代中国中小规模画廊发展现状研究》等。其中仅从艺术角度出发展开研究的论文屈指可数。在著作方面,国内暂时没有将画廊作为主题研究对象的专门著作,多是将画廊作为艺术市场中的一个环节提起。
相关期刊、报纸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两个方向。一是概述国内画廊业存在的问题,如《论当代中国画廊业的发展》《胡乱中现光明——对中国画廊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模式探讨》等;二是是相关的解决策略,如《基于集中化战略角度对画廊发展的几点建议》《从杭州画廊业现状看中国画廊经济制度范围困境》等。
三、国内画廊的画廊业与艺术市场
(一)画廊的定义
现代画廊的来源是在16世纪西方贵族将搜到的美术作品陈列于回廊之中。随着艺术经济人的出现,画廊逐渐是指展览和销售艺术作品的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企业。它是艺术品经营的主要形式之一,在艺术品交易中处于一级市场。
(二)画廊的职能
画廊担任中介职能。画廊在艺术市场中属于一级市场,主要负责艺术品的输入与输出,是艺术家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桥梁。画廊的商业运作为艺术家的创作提供了一定的经济支持,对培养挖掘当代艺术家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画廊的经营会吸引消费者,将资金回转到生产环节,形成良性循环。
画廊担任推介职能。古尔·约翰斯曾说过:二流的画廊只对以高价卖出的艺术品而获得利润感兴趣,一流的画廊首先想到事怎样扶持最优秀的艺术家。画廊经纪人挖掘有潜力的艺术家,达成协议后,艺术家将完成的作品交给画廊代理,画廊担任艺术品经销商的角色,通过合适的渠道介绍给买家。同时艺术经纪人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向媒体、策展人、批评家等推介艺术家以及他的作品,因此画廊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艺术家的成败。
画廊担任推动艺术发展的职能。当画廊成功完成推介任务之后,艺术家获得成功,优秀的艺术品流入市场。当已面世的作品再次交换时,意味着它们进入二级市场,所以二级市场的艺术品是由一级市场输送的。在此过程中,画廊前瞻性的目光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如果画廊挑选的艺术品足够有魅力,它们便会在艺术市场中掀起一轮又一轮的浪潮。
(三)国内画廊的发展历史
画廊在我国古代称之为画店。在东晋时期我国就出现了书画市场和书画中介。王献之记述曾写字卖给一位老母,得钱千金的事迹;唐代出现了职业的书画买卖人,如“手揣卷轴,口定贵贱”的孙方颙;宋元时期出现了书画鉴定与销售的中介人“牙侩”以及书画商“鬻书者”;明代出现了书画经营的商店;明清出现了字画明码标价的现象。皇家有专职的画家,并设立鸿都学府、集贤院等专门机构收藏和鉴别搜集来的书画;而对于普通的地主阶级、普通庶民的书画交易,有专门的书画收购人和机构。这些机构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个人作坊类,买卖双方私自交易;另一类是斋、轩、堂等代售类,他们仅负责代售书画作品,并不会挖掘潜在的书画家,这便是中国式画廊的雏形。[1]
现代画廊的出现是在建国之后。新中国成立后,画廊改为集体式经营,画家仅有成本费,画廊的经营空间极其狭窄;文革时期,大量的优秀作品被焚毁,书画艺术品再次遭到重创;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画廊业的发展才逐渐起步,但大多为中小型画廊为主,出售旅游纪念性质的商品画和装饰画,经营范围极其狭隘,对艺术家的帮助微乎其微。改革开放后,许多外国人在中国开设画廊,并且引入了西方画廊的艺术家代理制度。如1991年澳大利亞人布朗·华莱士在北京创办的红门画廊、1996年瑞士人何浦林在上海创办的香格纳画廊等。21世纪是中国画廊行业的极速发展时期。赵力教授在《中国美术品市场的历史与发展》指出,在这一时期我国专业画廊的数量急剧增加,外资画廊的大量涌入,如北京的798、上海的m50等。随着会联网的极速发展,出现了网络画廊,买卖双方可直接线上交易。
(四)国内艺术市场的发展
艺术市场,是指艺术品展览、参观、买卖交易的场所,它是伴随商品经济的发展、艺术品进入市场而形成的。倪进在《中国古代艺术书画市场史考》中提到,我国自汉代便有了“师宜官以字酬酒”的记录,表明在当时人们把书法作品当作商品交易的行为得到社会普遍认可。[2]魏晋时期,由于佛教的兴盛,写经成为一项职业。唐代是中国古代书画市场的形成期,出现了职业的书画买卖人和买卖市场,并且形成了一套标准的价格评估制度。宋元时期出现了书侩,标志着宋元书画市场运作开始走向规范化。明代出现了书画经营的商店,明清时期是书画市场的成熟期,出现了明码标价的现象。至此,中国书画商品化渐趋成熟,市场交易逐渐规范化,书画家队伍更加职业化。
近代是我国历史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动荡期,古代艺术市场所依托的封建经济制度土崩瓦解。直至改革开放以后,人民的物质生活日渐丰裕,对精神文化的需求逐渐增加,书画市场才重新起步。此时的中国艺术市场更多的是在学习西方艺术市场,画廊为一级市场,拍卖行为二级市场。画廊为拍卖会选择、提供艺术作品。当画廊所代理的合作的艺术家得到认可之后,该艺术家的作品有机会出现在拍卖会上。 四、国内画廊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一)国内画廊存在的问题
中国画廊的目前规模较小较散乱,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但大多数画廊急功近利,选择艺术作品时随意性较大,因此造成了信誉低经营差的现象。作者将近几年有关画廊的文章内容进行总结,概括出国内画廊大致有以下问题。内在因素中,画廊的代理制度不成熟,导致画家与画廊关系紧张,艺术品输入困难;画廊管理人员专业素养较低,对鉴赏知识、经营管理一知半解;资金匮乏,导致画廊靠副业支撑,信誉度降低。外部因素中,拍卖行的冲击;部分画家急功近利;国家税务的压力;监管体系和法律法规的不完善等。下面将重点讨论画廊的内部因素。
1.内部因素
代理制不成熟,画家与画廊关系紧张。朱炎教授在《论当代中国画廊业的发展》中提到国内画廊与书画家关系松散,没有形成规范的代理制。很多画家不愿让画廊赚取中间的劳务费,而选择自由私下交易,不愿被画廊束缚。很多画廊只是书画家作品的临时出售点。多数画廊以画店的形式存在,只停留在低价买进高价卖出的阶段,对于销售问题,他们遵寻经济学家马尔基尔的更大笨蛋理论,也就是只要找愿意出更高价格的买主把商品卖出去就是成功,而买主则成了更大的笨蛋。
画廊管理人员专业素养较低。很多艺术经纪人本身对于鉴赏理论、经营管理一知半解。越来越多的画廊管理者是非科班出身,只求达到经济效益,甚至认为选好地段、代理优秀的艺术家就会实现盈利状态。《画廊从业人员行为规范》要求从业人员要具有一定的文化艺术专业知识、商品知识、法律知识、画廊营销知识和关公能力,同时要求画廊从业人员具有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3]在《如何经营一家画廊》的报导中提到,经营画廊是艺术与商业的结合,一个合格的画廊经营者既要具有艺术性的感悟力、鉴赏能力、以及挖掘潜在艺术家的能力,还需要有商业的推广能力,能成功的帮艺术家找到市场定位,实现艺术价值。[4]
画廊开设副业,导致信誉度降低。由于画廊与艺术家的创作形成代理关系之后,需要对艺术家的作品进行推广宣传、举办展览等,这都需要大量的自己投入。我国画廊起步较晚,运营成本优小,很难支撑整体运作。《论当代中国画廊业的发展》中提到,很多小型画廊因资金问题不得不依靠副业来支撑画廊的运营。如对作品进行装裱收取手工费;或者在经营高档总部的同时再开设一些分店,主要卖复制品、印刷品等来补贴总部。[5]他们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如何让画廊生存下去,抛弃了画廊最重要的职能以及最基本的信誉。
2 外部因素
首先是来自拍卖行的冲击。国内消费者讨厌“中间商赚差价”,他们认为拍卖行的高价是新高,画廊的高价是虚高,这与我国的传统思想有很大的关系。其次是画家急功近利,想通过拍卖拍出高价作品,来达到快速成名的目的。然后是来自国家税务的压力。如果画廊与我国没有签订艺术合作的国家进行交易,则需要缴纳50%的关税,即使在国内出售也还需缴纳17%的个人所得税。[6]还有缺少成熟完整的监管体系。国家文化部发布的《画廊从业人员规范》和《画廊行业经营规范》虽然规定了画廊的资质和画廊的行为,但缺少了艺术品真假鉴定和利益纠纷等方面的规定。
(二)相关解决策略
在近几年的相关论文中,关于画廊经营的解决策略大致分为两个方向,一类是从内部出发,提出完善画廊本身的代理制度;培养专业的画廊管理者以及优秀的艺术家;拓展画廊的互联网领域等;另一类是从外部相关政策出发,提出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健全管理制度和定价系统;建设多元化的艺术金融市场体系等。下面将重点放到内部因素中,主要围绕内部解决策略展开讨论。
逐渐完善代理制度。国内画廊要重新还原画廊的三大职能,尤其是中介职能和推介职能。艺术经纪人挖掘出有潜力的艺术家,与其共同创作,将优秀的艺术作品推入市场,得到可观的经济盈利之后再次回到生产环节,以此便可以形成一种良性循環。安德里亚·贝利尼认为,理想的艺术经纪人应该与艺术家们成为共同探索的伙伴,带着对艺术创作的热爱与艺术家共享创作的乐趣。经营画廊要将目光投向远方,因为培养一个优秀的艺术家需要经过岁月的累积,优秀艺术家创作优秀的作品同样也需要经验和感情的沉淀。
培养专业的人才队伍。开设一个成功的画廊既需要眼光独到的管理者,又需要优秀艺术家的配合。关于如何经营画廊和选择艺术家凯瑟琳·埃德尔曼曾谈到:画廊要坚持自己的风格,并在在盈利和不盈利之间找到一种平衡,如果太看中经济利益,它会淡化管理者或艺术家的艺术影响力;同时画廊要将艺术家放在正确的背景下,而艺术家也要有自己的视觉语言,他们的作品必须有足够的力量去打动观众。所以,一位成功的艺术家或画家首先想到的是满足自己与大众的艺术审美需求,之后再考虑其他经济因素。
拓展画廊的互联网领域。随着国内电商的快速发展,艺术品电子商务逐渐出现在艺术品市场上。一些专业的有职业道德的画廊管理者通过艺术品互联网平台经营电子画廊,这也是打通一二级市场任督二脉的最好方式之一。这样既能保证艺术品的艺术价值也能接触买家的顾虑。对画廊来说,既能为自己进行宣传,同时也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形成更全面的良性循环系统。
加强画廊与画廊、其他交易平台的合作。在《画廊与拍卖行如何共生荣》中提到,在国内收藏家的个人专场已经普遍存在,因此画廊可以选择一批名家优秀作品,以整批的形式与拍卖行合作,争取低佣金高拍价的结果。类似这样的建议可以帮助画廊发挥好中介的职能,逐渐修复画廊在国内的声誉。
五、结语
综上所述,从当前国内的研究来看,学者从宏观上对画廊发展现状的研究已经十分丰富。尤其是在画廊现存问题及相关解决策略方面,提出了多角度的建议。但在艺术的角度上仍存在一些空白。如从画廊经纪人的角度出发,当前研究重点只分析了画廊经纪人的工作职能,但很少研究画廊经纪人如何挖掘有潜力的艺术家,如何包装推广艺术家等内容;或从艺术家的角度出发,如何将艺术家与画廊紧密的联系到一起,如何加强艺术家与画廊之间的合作等问题涉及较少。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拓展对画廊的研究,进一步加强相关资料的搜集,努力推动国内画廊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邢玉翠,周敏.当代中国书画市场的发展瓶颈与突破策略[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06):62-67.
[2]孙泽璇.关于互联网背景下实体画廊发展的新思考.艺苑.2016
[3]朱琰.论当代中国画廊业的发展.艺术百家.2006
[4]倪进.中国古代书画艺术市场史考[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5):27-33.
[5]高云.迫近边缘还是峰回路转——对国内当代艺术画廊经营现状的思考.中国艺术.2009
[6]施艳萍.混乱中现光明——对中国画廊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模式探讨.艺术评论.2012
关键词:画廊发展现状
一、背景
随着艺术市场的发展,作为一级艺术市场的画廊起着重要的作用。国内画廊业的开端与现代艺术市场的开端几乎在同一时期,拍卖行率先打开艺术市场,导致国内的艺术市场出现一二级市场倒置、艺术品定价系统混乱等现象。国内画廊业的发展也因此受到了严重的限制,大多数画廊规模小、生存难,画廊与画家的关系紧张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国内画廊业的整体发展。
二、研究现状
目前以画廊为研究对象的硕士论文只有14篇。其中包括《成都画廊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中国画廊业发展现状研究》《当代中国中小规模画廊发展现状研究》等。其中仅从艺术角度出发展开研究的论文屈指可数。在著作方面,国内暂时没有将画廊作为主题研究对象的专门著作,多是将画廊作为艺术市场中的一个环节提起。
相关期刊、报纸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两个方向。一是概述国内画廊业存在的问题,如《论当代中国画廊业的发展》《胡乱中现光明——对中国画廊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模式探讨》等;二是是相关的解决策略,如《基于集中化战略角度对画廊发展的几点建议》《从杭州画廊业现状看中国画廊经济制度范围困境》等。
三、国内画廊的画廊业与艺术市场
(一)画廊的定义
现代画廊的来源是在16世纪西方贵族将搜到的美术作品陈列于回廊之中。随着艺术经济人的出现,画廊逐渐是指展览和销售艺术作品的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企业。它是艺术品经营的主要形式之一,在艺术品交易中处于一级市场。
(二)画廊的职能
画廊担任中介职能。画廊在艺术市场中属于一级市场,主要负责艺术品的输入与输出,是艺术家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桥梁。画廊的商业运作为艺术家的创作提供了一定的经济支持,对培养挖掘当代艺术家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画廊的经营会吸引消费者,将资金回转到生产环节,形成良性循环。
画廊担任推介职能。古尔·约翰斯曾说过:二流的画廊只对以高价卖出的艺术品而获得利润感兴趣,一流的画廊首先想到事怎样扶持最优秀的艺术家。画廊经纪人挖掘有潜力的艺术家,达成协议后,艺术家将完成的作品交给画廊代理,画廊担任艺术品经销商的角色,通过合适的渠道介绍给买家。同时艺术经纪人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向媒体、策展人、批评家等推介艺术家以及他的作品,因此画廊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艺术家的成败。
画廊担任推动艺术发展的职能。当画廊成功完成推介任务之后,艺术家获得成功,优秀的艺术品流入市场。当已面世的作品再次交换时,意味着它们进入二级市场,所以二级市场的艺术品是由一级市场输送的。在此过程中,画廊前瞻性的目光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如果画廊挑选的艺术品足够有魅力,它们便会在艺术市场中掀起一轮又一轮的浪潮。
(三)国内画廊的发展历史
画廊在我国古代称之为画店。在东晋时期我国就出现了书画市场和书画中介。王献之记述曾写字卖给一位老母,得钱千金的事迹;唐代出现了职业的书画买卖人,如“手揣卷轴,口定贵贱”的孙方颙;宋元时期出现了书画鉴定与销售的中介人“牙侩”以及书画商“鬻书者”;明代出现了书画经营的商店;明清出现了字画明码标价的现象。皇家有专职的画家,并设立鸿都学府、集贤院等专门机构收藏和鉴别搜集来的书画;而对于普通的地主阶级、普通庶民的书画交易,有专门的书画收购人和机构。这些机构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个人作坊类,买卖双方私自交易;另一类是斋、轩、堂等代售类,他们仅负责代售书画作品,并不会挖掘潜在的书画家,这便是中国式画廊的雏形。[1]
现代画廊的出现是在建国之后。新中国成立后,画廊改为集体式经营,画家仅有成本费,画廊的经营空间极其狭窄;文革时期,大量的优秀作品被焚毁,书画艺术品再次遭到重创;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画廊业的发展才逐渐起步,但大多为中小型画廊为主,出售旅游纪念性质的商品画和装饰画,经营范围极其狭隘,对艺术家的帮助微乎其微。改革开放后,许多外国人在中国开设画廊,并且引入了西方画廊的艺术家代理制度。如1991年澳大利亞人布朗·华莱士在北京创办的红门画廊、1996年瑞士人何浦林在上海创办的香格纳画廊等。21世纪是中国画廊行业的极速发展时期。赵力教授在《中国美术品市场的历史与发展》指出,在这一时期我国专业画廊的数量急剧增加,外资画廊的大量涌入,如北京的798、上海的m50等。随着会联网的极速发展,出现了网络画廊,买卖双方可直接线上交易。
(四)国内艺术市场的发展
艺术市场,是指艺术品展览、参观、买卖交易的场所,它是伴随商品经济的发展、艺术品进入市场而形成的。倪进在《中国古代艺术书画市场史考》中提到,我国自汉代便有了“师宜官以字酬酒”的记录,表明在当时人们把书法作品当作商品交易的行为得到社会普遍认可。[2]魏晋时期,由于佛教的兴盛,写经成为一项职业。唐代是中国古代书画市场的形成期,出现了职业的书画买卖人和买卖市场,并且形成了一套标准的价格评估制度。宋元时期出现了书侩,标志着宋元书画市场运作开始走向规范化。明代出现了书画经营的商店,明清时期是书画市场的成熟期,出现了明码标价的现象。至此,中国书画商品化渐趋成熟,市场交易逐渐规范化,书画家队伍更加职业化。
近代是我国历史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动荡期,古代艺术市场所依托的封建经济制度土崩瓦解。直至改革开放以后,人民的物质生活日渐丰裕,对精神文化的需求逐渐增加,书画市场才重新起步。此时的中国艺术市场更多的是在学习西方艺术市场,画廊为一级市场,拍卖行为二级市场。画廊为拍卖会选择、提供艺术作品。当画廊所代理的合作的艺术家得到认可之后,该艺术家的作品有机会出现在拍卖会上。 四、国内画廊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一)国内画廊存在的问题
中国画廊的目前规模较小较散乱,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但大多数画廊急功近利,选择艺术作品时随意性较大,因此造成了信誉低经营差的现象。作者将近几年有关画廊的文章内容进行总结,概括出国内画廊大致有以下问题。内在因素中,画廊的代理制度不成熟,导致画家与画廊关系紧张,艺术品输入困难;画廊管理人员专业素养较低,对鉴赏知识、经营管理一知半解;资金匮乏,导致画廊靠副业支撑,信誉度降低。外部因素中,拍卖行的冲击;部分画家急功近利;国家税务的压力;监管体系和法律法规的不完善等。下面将重点讨论画廊的内部因素。
1.内部因素
代理制不成熟,画家与画廊关系紧张。朱炎教授在《论当代中国画廊业的发展》中提到国内画廊与书画家关系松散,没有形成规范的代理制。很多画家不愿让画廊赚取中间的劳务费,而选择自由私下交易,不愿被画廊束缚。很多画廊只是书画家作品的临时出售点。多数画廊以画店的形式存在,只停留在低价买进高价卖出的阶段,对于销售问题,他们遵寻经济学家马尔基尔的更大笨蛋理论,也就是只要找愿意出更高价格的买主把商品卖出去就是成功,而买主则成了更大的笨蛋。
画廊管理人员专业素养较低。很多艺术经纪人本身对于鉴赏理论、经营管理一知半解。越来越多的画廊管理者是非科班出身,只求达到经济效益,甚至认为选好地段、代理优秀的艺术家就会实现盈利状态。《画廊从业人员行为规范》要求从业人员要具有一定的文化艺术专业知识、商品知识、法律知识、画廊营销知识和关公能力,同时要求画廊从业人员具有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3]在《如何经营一家画廊》的报导中提到,经营画廊是艺术与商业的结合,一个合格的画廊经营者既要具有艺术性的感悟力、鉴赏能力、以及挖掘潜在艺术家的能力,还需要有商业的推广能力,能成功的帮艺术家找到市场定位,实现艺术价值。[4]
画廊开设副业,导致信誉度降低。由于画廊与艺术家的创作形成代理关系之后,需要对艺术家的作品进行推广宣传、举办展览等,这都需要大量的自己投入。我国画廊起步较晚,运营成本优小,很难支撑整体运作。《论当代中国画廊业的发展》中提到,很多小型画廊因资金问题不得不依靠副业来支撑画廊的运营。如对作品进行装裱收取手工费;或者在经营高档总部的同时再开设一些分店,主要卖复制品、印刷品等来补贴总部。[5]他们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如何让画廊生存下去,抛弃了画廊最重要的职能以及最基本的信誉。
2 外部因素
首先是来自拍卖行的冲击。国内消费者讨厌“中间商赚差价”,他们认为拍卖行的高价是新高,画廊的高价是虚高,这与我国的传统思想有很大的关系。其次是画家急功近利,想通过拍卖拍出高价作品,来达到快速成名的目的。然后是来自国家税务的压力。如果画廊与我国没有签订艺术合作的国家进行交易,则需要缴纳50%的关税,即使在国内出售也还需缴纳17%的个人所得税。[6]还有缺少成熟完整的监管体系。国家文化部发布的《画廊从业人员规范》和《画廊行业经营规范》虽然规定了画廊的资质和画廊的行为,但缺少了艺术品真假鉴定和利益纠纷等方面的规定。
(二)相关解决策略
在近几年的相关论文中,关于画廊经营的解决策略大致分为两个方向,一类是从内部出发,提出完善画廊本身的代理制度;培养专业的画廊管理者以及优秀的艺术家;拓展画廊的互联网领域等;另一类是从外部相关政策出发,提出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健全管理制度和定价系统;建设多元化的艺术金融市场体系等。下面将重点放到内部因素中,主要围绕内部解决策略展开讨论。
逐渐完善代理制度。国内画廊要重新还原画廊的三大职能,尤其是中介职能和推介职能。艺术经纪人挖掘出有潜力的艺术家,与其共同创作,将优秀的艺术作品推入市场,得到可观的经济盈利之后再次回到生产环节,以此便可以形成一种良性循環。安德里亚·贝利尼认为,理想的艺术经纪人应该与艺术家们成为共同探索的伙伴,带着对艺术创作的热爱与艺术家共享创作的乐趣。经营画廊要将目光投向远方,因为培养一个优秀的艺术家需要经过岁月的累积,优秀艺术家创作优秀的作品同样也需要经验和感情的沉淀。
培养专业的人才队伍。开设一个成功的画廊既需要眼光独到的管理者,又需要优秀艺术家的配合。关于如何经营画廊和选择艺术家凯瑟琳·埃德尔曼曾谈到:画廊要坚持自己的风格,并在在盈利和不盈利之间找到一种平衡,如果太看中经济利益,它会淡化管理者或艺术家的艺术影响力;同时画廊要将艺术家放在正确的背景下,而艺术家也要有自己的视觉语言,他们的作品必须有足够的力量去打动观众。所以,一位成功的艺术家或画家首先想到的是满足自己与大众的艺术审美需求,之后再考虑其他经济因素。
拓展画廊的互联网领域。随着国内电商的快速发展,艺术品电子商务逐渐出现在艺术品市场上。一些专业的有职业道德的画廊管理者通过艺术品互联网平台经营电子画廊,这也是打通一二级市场任督二脉的最好方式之一。这样既能保证艺术品的艺术价值也能接触买家的顾虑。对画廊来说,既能为自己进行宣传,同时也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形成更全面的良性循环系统。
加强画廊与画廊、其他交易平台的合作。在《画廊与拍卖行如何共生荣》中提到,在国内收藏家的个人专场已经普遍存在,因此画廊可以选择一批名家优秀作品,以整批的形式与拍卖行合作,争取低佣金高拍价的结果。类似这样的建议可以帮助画廊发挥好中介的职能,逐渐修复画廊在国内的声誉。
五、结语
综上所述,从当前国内的研究来看,学者从宏观上对画廊发展现状的研究已经十分丰富。尤其是在画廊现存问题及相关解决策略方面,提出了多角度的建议。但在艺术的角度上仍存在一些空白。如从画廊经纪人的角度出发,当前研究重点只分析了画廊经纪人的工作职能,但很少研究画廊经纪人如何挖掘有潜力的艺术家,如何包装推广艺术家等内容;或从艺术家的角度出发,如何将艺术家与画廊紧密的联系到一起,如何加强艺术家与画廊之间的合作等问题涉及较少。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拓展对画廊的研究,进一步加强相关资料的搜集,努力推动国内画廊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邢玉翠,周敏.当代中国书画市场的发展瓶颈与突破策略[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06):62-67.
[2]孙泽璇.关于互联网背景下实体画廊发展的新思考.艺苑.2016
[3]朱琰.论当代中国画廊业的发展.艺术百家.2006
[4]倪进.中国古代书画艺术市场史考[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5):27-33.
[5]高云.迫近边缘还是峰回路转——对国内当代艺术画廊经营现状的思考.中国艺术.2009
[6]施艳萍.混乱中现光明——对中国画廊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模式探讨.艺术评论.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