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工在法国冒着枪林弹雨挖战壕,修工事,装卸炮弹,救护伤员,掩埋尸体,做别人所不能做、不愿做的工作。
2014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欧美国家举办了各种纪念活动。中国前外长李肇星特地前往法国,凭吊安葬在诺莱特华工墓园的884名一战华工。
当年,大约14万名华工来到欧洲参与了战争,其中有近万名客死异国他乡。虽然华工在当时应募的动机主要还是养家糊口和求得生计,但他们的表现可圈可点,令人起敬,甚至还为国家争取到了一定的权利。
华工的招募和命运
1840年以后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对中国是很不利的。一战之前,中国没有成为殖民地,是因为各国在华势力相互制衡。一战爆发,打破了当时的国际体系,对中国不利的国际体系崩溃,对于转型期的中国来说是一个机会。
由于日本的强烈反对,中国虽在1915年不能直接参加一战,但提出“以工代兵”。最终法国招募了4万名华工,英国招募了大约10万名。美国参战后,向法国借了1万名华工,为美国在欧洲的远征军服务。华工绝大部分是山东人。在法华工,在法律上是和英国人、美国人平等的。
整个一战延续了不到1500天,但华工在战争结束后,仍旧牺牲生命。因为他们要清理战场,战场上有许多未引爆的炸弹。不少华工在清理战场中死亡。大致说来,14万名华工有3000人死亡。一部分是还没到法国,被德国潜艇击沉,如有一艘船所载的大约500名华工因此葬身大海。
发生了很多浪漫故事
华工到法国后,二三十岁青年和法国女人一起工作,这其中发生了很多浪漫故事。
外交家蒋廷黻当时为华工工作,有一天有一个法国女士跑到他的办公室,对他说,蒋先生,有一位华工很快会被送回中国。你能不能不要让他回去。蒋廷黻就问她为什么要帮这位男士,她说我已经和这个中国人同居两年了,我很爱他,将来要和他结婚。蒋廷黻说,你可能不了解中国,如果你和这个男人结婚,你将来就要去中国生活。这位法国女士说这个中国人从来不打我,我如果不跟他结婚,将来也很难找到法国人结婚。因为一战期间法军的死亡率极高,就算最后她想要跟法国人结婚,要么对方是个酒鬼,要么是个断胳膊少腿或是心智不全的人。所以她就觉得,倒不如就跟这个人结婚。战争结束后留在法国的3000名华工,都是有法国老婆的。
为国家争取到机会
之前也有过华工出洋,不过在清朝,他们都被称为“天朝弃民”。在一战期间,华工发现自己不比西方人差。一战期间的坦克是尖端武器。一开始英国国防部不允许外国人接近英国军队的坦克。结果后来发现,华工修理坦克比英国工人还要快,所以有三个华工团专门为英军修理坦克。英国外交部有一份报告指出,如果把一个印度人、一个中国人和一个英國人放在一起比较,中国工人挖战壕的效率是印度人的两倍,比英国人还要高。有一个叫傅省三的华工说:“我们与西方人赛脑力赛体力,都不比他们差。如果我们拥有平等的教育,中国的前途不可限量。”
当时,中华民国政府特别在总务院下设立保侨局。梁启超提出,中国如能借保侨的机会参战,“实为我中华民国国政上开一新纪元”。后来,中国在1917年8月份在美国之后,正式向同盟国宣战。这个机会是一战华工争取的。华工赴欧参战,还为战后中国参加巴黎和会提供了良机。借助“参战国”的身份,中国开始收复丢失的部分主权。
华工回国之后
14万名华工里,大部分人都回来了。这些华工在法国接触了最先进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他们开始自珍自爱、关注祖国的前途命运。邓小平、周恩来等人到法国勤工俭学,也是步华工后尘。1919年,邓小平到法国时不到16岁,而不少华工直到1922年才回国。
中国政府一度有很好的设计,安排归国华工去工厂、公司工作。可惜的是1922年后中国实力很弱。这批华工中有的在上海当工人,领导了最早一批罢工。1919年中国爆发的“五四运动”以及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兴起的新式工人运动,皆同一战赴欧华工有密切的关联。
(摘自《东方历史评论》)
2014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欧美国家举办了各种纪念活动。中国前外长李肇星特地前往法国,凭吊安葬在诺莱特华工墓园的884名一战华工。
当年,大约14万名华工来到欧洲参与了战争,其中有近万名客死异国他乡。虽然华工在当时应募的动机主要还是养家糊口和求得生计,但他们的表现可圈可点,令人起敬,甚至还为国家争取到了一定的权利。
华工的招募和命运
1840年以后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对中国是很不利的。一战之前,中国没有成为殖民地,是因为各国在华势力相互制衡。一战爆发,打破了当时的国际体系,对中国不利的国际体系崩溃,对于转型期的中国来说是一个机会。
由于日本的强烈反对,中国虽在1915年不能直接参加一战,但提出“以工代兵”。最终法国招募了4万名华工,英国招募了大约10万名。美国参战后,向法国借了1万名华工,为美国在欧洲的远征军服务。华工绝大部分是山东人。在法华工,在法律上是和英国人、美国人平等的。
整个一战延续了不到1500天,但华工在战争结束后,仍旧牺牲生命。因为他们要清理战场,战场上有许多未引爆的炸弹。不少华工在清理战场中死亡。大致说来,14万名华工有3000人死亡。一部分是还没到法国,被德国潜艇击沉,如有一艘船所载的大约500名华工因此葬身大海。
发生了很多浪漫故事
华工到法国后,二三十岁青年和法国女人一起工作,这其中发生了很多浪漫故事。
外交家蒋廷黻当时为华工工作,有一天有一个法国女士跑到他的办公室,对他说,蒋先生,有一位华工很快会被送回中国。你能不能不要让他回去。蒋廷黻就问她为什么要帮这位男士,她说我已经和这个中国人同居两年了,我很爱他,将来要和他结婚。蒋廷黻说,你可能不了解中国,如果你和这个男人结婚,你将来就要去中国生活。这位法国女士说这个中国人从来不打我,我如果不跟他结婚,将来也很难找到法国人结婚。因为一战期间法军的死亡率极高,就算最后她想要跟法国人结婚,要么对方是个酒鬼,要么是个断胳膊少腿或是心智不全的人。所以她就觉得,倒不如就跟这个人结婚。战争结束后留在法国的3000名华工,都是有法国老婆的。
为国家争取到机会
之前也有过华工出洋,不过在清朝,他们都被称为“天朝弃民”。在一战期间,华工发现自己不比西方人差。一战期间的坦克是尖端武器。一开始英国国防部不允许外国人接近英国军队的坦克。结果后来发现,华工修理坦克比英国工人还要快,所以有三个华工团专门为英军修理坦克。英国外交部有一份报告指出,如果把一个印度人、一个中国人和一个英國人放在一起比较,中国工人挖战壕的效率是印度人的两倍,比英国人还要高。有一个叫傅省三的华工说:“我们与西方人赛脑力赛体力,都不比他们差。如果我们拥有平等的教育,中国的前途不可限量。”
当时,中华民国政府特别在总务院下设立保侨局。梁启超提出,中国如能借保侨的机会参战,“实为我中华民国国政上开一新纪元”。后来,中国在1917年8月份在美国之后,正式向同盟国宣战。这个机会是一战华工争取的。华工赴欧参战,还为战后中国参加巴黎和会提供了良机。借助“参战国”的身份,中国开始收复丢失的部分主权。
华工回国之后
14万名华工里,大部分人都回来了。这些华工在法国接触了最先进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他们开始自珍自爱、关注祖国的前途命运。邓小平、周恩来等人到法国勤工俭学,也是步华工后尘。1919年,邓小平到法国时不到16岁,而不少华工直到1922年才回国。
中国政府一度有很好的设计,安排归国华工去工厂、公司工作。可惜的是1922年后中国实力很弱。这批华工中有的在上海当工人,领导了最早一批罢工。1919年中国爆发的“五四运动”以及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兴起的新式工人运动,皆同一战赴欧华工有密切的关联。
(摘自《东方历史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