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态周期下不同克氏针张力带治疗髌骨横行骨折的有限元分析

来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t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不同种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治疗髌骨横行骨折的动态生物力学分析研究较少.目的:利用三维重建技术,分析“8”字型克氏针张力带和“0”字型克氏针张力带治疗髌骨横行骨折术后在完整步态周期内的生物力学差异.方法:基于人体膝关节CT扫描数据,利用Mimics,Geomagic Studio,Hypermesh以及Abaqus等三维重建软件建立“8”字型和“0”字型克氏针张力带治疗髌骨横行骨折有限元模型,通过加载材料属性、设置边界条件、施加载荷等操作模拟术后膝关节的一个完整步态周期,分析2种固定模型位移和应力方面的差异.结果 与结论:①在完整步态周期内,应力值的变化与屈曲角度的变化呈正相关趋势,且在步态周期的70%处达到应力最大值;在同一个步态瞬时,“0”字型模型各部件应力均小于“8”字型模型所受应力;②在一个完整周期内2种模型各部件位移变化随着屈曲角度的增加而增大,在步态周期的70%处达到位移峰值,而在同一个步态瞬时,“0”字型模型各部件位移均小于“8”字型模型各部件的位移;在位移峰值处,“0”字型模型髌骨、克氏针与钢丝的位移分别比“8”字型模型小10%,11%和13%;③结果 表明,在完整步态周期内,2种张力带模型高应力区均主要集中在髌骨骨折线附近以及内固定的接触部位,但“0”字型模型中各部件的应力峰值均小于“8”字型模型,并且在骨折端及内固定物的稳定性上更优于“8”字型张力带模型,具有更优秀的生物力学效果.
其他文献
背景:神经病理性疼痛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案,患者长期忍受慢性疼痛困扰,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富血小板血浆通过释放多种生物活性因子,具有神经修复和缓解疼痛的作用,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应用中具有巨大潜力.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原理,阐述富血小板血浆在不同类别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方法:中文以“富血小板血浆,神经病理性疼痛,神经损伤,神经痛”为检索词,在维普、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英文以“platelet rich plasma,neuropathi
背景: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常见并发症,其病理生理学机制复杂,炎症反应学说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一些相关炎症因子不仅介导卒中后抑郁的患病机制,还是卒中后抑郁诊断及预后预判的重要指标.目的:归纳并总结不同类型的炎症因子在卒中后抑郁病理生理学机制及诊断中的作用,提出可能的应用前景.方法:以“卒中后抑郁、抑郁或脑卒中,联合炎症反应、炎症因子、细胞因子”为中文检索词,以“post-stroke depression,depression,stroke,inflammation reaction,inflammatory
背景:目前前交叉韧带重建后腱骨愈合仍旧是影响腱骨愈合的关键因素,已有相关的基础研究及临床研究报道,但仍缺乏相关的综述.目的:总结前交叉韧带腱骨止点的微解剖结构、力学和相关生物因子分布特点,并探讨其重建中腱骨愈合的研究进展.方法:通过回顾过往文献,应用“ACL,tendon-to-bone healing,ligament reconstruction”等关键词汇及其Mesh匹配词汇在PubMed、Embase、Medline等数据库检索10年内的文献,从而对前交叉韧带在骨面上止点的结构特点做一综述,并总结
背景:骨缺损与骨愈合一直是临床上面临的重大问题.近年来,临床开始使用靶向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3来治疗特定骨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和多发性骨髓瘤等.目的:总结白细胞介素3与骨代谢之间的关系,了解白细胞介素3在成骨中的作用机制,为新的成骨方案提供理论参考.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PubMed数据库(1990年1月至2021年3月)及中国知网数据库(1979年1月至2021年3月),检索与白细胞介素3在成骨相关代谢中的作用机制相关的文献.英文检索词为“Interleukin 3,bone metabolism,ost
背景:如何快速、微创、有效实现满意复位是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难点.骨折分型有助于术前制定合理的复位方案,但目前缺乏简单易行的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分型方法.目的:探讨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解剖分型及复位策略.方法:选择2006年6月至2020年5月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收治的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531例,其中男187例,女344例,年龄60-101岁,根据术前髋关节正侧位X射线片大小转子与骨折近端的关系将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分为:Ⅰ型(近端游离)、Ⅱ型(大转子连续)、Ⅲ型(小转子连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