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什么是建筑设计
通过5年的大学学习和近10年的工作积累,期间经常与同行交流和反思一个最平常的问题,既如何算一个成功的建筑设计案例?评价标准是什么?满足甲方的要求?设计注入自己的思想?商业利益最大化?时尚前卫的造型?对建筑空间的追求?对新型材料和构造的执着?或者说这个时代流行什么就做是什么?等等,或许这些东西在10余年的实践中都经历过,也都一定程度上满足过。但是这些都不能作为建筑设计的长期,稳定的指导思想。于是开始重温大学期间的一些仅有的理论知识。尤其是一些大师,都有对建筑设计理解的一些独到见解,提出自己的建筑理论,并且强烈的反映在其设计作品中。似乎各有个的道理,但通过不断的观察和结合自己的建筑实践,逐渐形成一些共性。一个被大家公认为好的建筑,经得起实践考验的建筑都具有以下三个共性或者之一。这个已经成为本人建筑实践和评判建筑的指导思想。归纳起来,就三句话,既三个尊重,首先是尊重历史文化,其次是尊重自然,最后是尊重人。也许这个不仅是建筑层面的问题,其它范畴也同样适用。下面结合具体感受来详细论述三个尊重的意義。
二、尊重历史文化
这是个比较高层次的问题,也是比较重要的话题,建筑承载文化,如何避免国际式,或是传统建筑的演绎,是很多建筑大师必须考虑的问题。据我了解,安曼集团在世界各地的酒店就相当注重融入当地历史文化。很多大师到中国,到杭州来做设计,首先最注重的也是当地的文化,就杭州而言,西湖山水的理念被无数次运用。就连福斯特事务所做的中国t3航站楼的时候,也注入了中国的龙文化和北京故宫建筑的色彩搭配,他们解释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让大家知道这个建筑在中国,在北京。这种文化的融入并不是简单的复古,而是非常时尚的现代手法,既体现建筑的时代性,又注入了其历史文化精髓。正所谓散文中的“形散神不散”,是一种境界,像路易斯.康和安腾等大师的建筑中体现了一种精神。建筑因此有了灵魂。
三、尊重自然
核心理念是因地制宜。
这个通常作为设计的出发点,我们拿到地后通常的设计手法是分析地形,对周边的用地,日照,间距,市政等情况进行考察,研究,对有利的周边资源(如沿河绿化带,保留古建筑等)加以利用,引导,对不利的条件(如配电房,垃圾站等)加以避免,处理。对于自身用地进行分析,独特的地形更容易激发创作灵感,通过分析各种条件后得出结论。由于每块地所处的条件,大小,功能都不一致,因此这样的设计成果往往是独特的,不可复制的。保证了建筑的原创性。我们通过分析项目本身带来的设计问题,讨论我们对设计问题的评估,看法及解决方案,进而在设计过程中产生新的想法和收获。
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些著名建筑如流水别墅,六甲山集合住宅,越战阵亡将士纪念碑,斯图加特美术馆等著名建筑都完整的体现了建筑与环境的对话,非常有机的融入了环境而传之后世。相反,一些反面教材都体现了与自然的格格不入,而成为千古骂名。
四、尊重人
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
建筑终究是被人使用的,每一个功能都有不同的需求,因此在建筑设计细节中,最需要考虑的是人的尺度,人的行为,人的习惯等等。比如多大的卧室是适合作为主卧的,空间朝向如何,卫生间布置如何,跃层户型楼梯的位置设置,踏步大小。公共建筑的无障碍设计,机场,火车站流线设计,空间尺度等均是围绕“以人为本”来设计的。这个在设计过程中无处不在的细节均体现了这个理念,因此作为设计的过程最好是把自己带进去,作为一种体验来享受。就像演员入戏一样,自己在设计过程中把自己带进去,因为人性是相通的,要让大家满意,首先是设计者自己要满意。举个例子,我们在设计中经常碰到甲方提出一个问题,比如商铺里面柱子多了点,基本上我们会解释说这个通过装修后问题不大的,甲方反问说,卖给你好不好,通常我们沉默以对。这个说明我们的考虑还不够完善,对待设计问题不够认真。往往是由于反正自己不用,就不去多加考虑了。在商业社会中,流行这样一句话,设计创造价值。其实说白了就是如何为业主创造更大的利益,那么这个利益的实质还是通过人性化设计来体现的。比如说商业流线更合理了,价值自然就高。说白了还是要做到以人为本。
五、总结
以上评述是本人对建筑设计的理解,如果设计能够体现以上三条,那必将是一个传世的经典建筑,满足后两条,也足以称得上非常优秀的建筑了,满足最后一条至少算是一个好作品了。就本人而言,每条只能算做到皮毛而已。尽力在今后的建筑实践中得以完善。
通过5年的大学学习和近10年的工作积累,期间经常与同行交流和反思一个最平常的问题,既如何算一个成功的建筑设计案例?评价标准是什么?满足甲方的要求?设计注入自己的思想?商业利益最大化?时尚前卫的造型?对建筑空间的追求?对新型材料和构造的执着?或者说这个时代流行什么就做是什么?等等,或许这些东西在10余年的实践中都经历过,也都一定程度上满足过。但是这些都不能作为建筑设计的长期,稳定的指导思想。于是开始重温大学期间的一些仅有的理论知识。尤其是一些大师,都有对建筑设计理解的一些独到见解,提出自己的建筑理论,并且强烈的反映在其设计作品中。似乎各有个的道理,但通过不断的观察和结合自己的建筑实践,逐渐形成一些共性。一个被大家公认为好的建筑,经得起实践考验的建筑都具有以下三个共性或者之一。这个已经成为本人建筑实践和评判建筑的指导思想。归纳起来,就三句话,既三个尊重,首先是尊重历史文化,其次是尊重自然,最后是尊重人。也许这个不仅是建筑层面的问题,其它范畴也同样适用。下面结合具体感受来详细论述三个尊重的意義。
二、尊重历史文化
这是个比较高层次的问题,也是比较重要的话题,建筑承载文化,如何避免国际式,或是传统建筑的演绎,是很多建筑大师必须考虑的问题。据我了解,安曼集团在世界各地的酒店就相当注重融入当地历史文化。很多大师到中国,到杭州来做设计,首先最注重的也是当地的文化,就杭州而言,西湖山水的理念被无数次运用。就连福斯特事务所做的中国t3航站楼的时候,也注入了中国的龙文化和北京故宫建筑的色彩搭配,他们解释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让大家知道这个建筑在中国,在北京。这种文化的融入并不是简单的复古,而是非常时尚的现代手法,既体现建筑的时代性,又注入了其历史文化精髓。正所谓散文中的“形散神不散”,是一种境界,像路易斯.康和安腾等大师的建筑中体现了一种精神。建筑因此有了灵魂。
三、尊重自然
核心理念是因地制宜。
这个通常作为设计的出发点,我们拿到地后通常的设计手法是分析地形,对周边的用地,日照,间距,市政等情况进行考察,研究,对有利的周边资源(如沿河绿化带,保留古建筑等)加以利用,引导,对不利的条件(如配电房,垃圾站等)加以避免,处理。对于自身用地进行分析,独特的地形更容易激发创作灵感,通过分析各种条件后得出结论。由于每块地所处的条件,大小,功能都不一致,因此这样的设计成果往往是独特的,不可复制的。保证了建筑的原创性。我们通过分析项目本身带来的设计问题,讨论我们对设计问题的评估,看法及解决方案,进而在设计过程中产生新的想法和收获。
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些著名建筑如流水别墅,六甲山集合住宅,越战阵亡将士纪念碑,斯图加特美术馆等著名建筑都完整的体现了建筑与环境的对话,非常有机的融入了环境而传之后世。相反,一些反面教材都体现了与自然的格格不入,而成为千古骂名。
四、尊重人
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
建筑终究是被人使用的,每一个功能都有不同的需求,因此在建筑设计细节中,最需要考虑的是人的尺度,人的行为,人的习惯等等。比如多大的卧室是适合作为主卧的,空间朝向如何,卫生间布置如何,跃层户型楼梯的位置设置,踏步大小。公共建筑的无障碍设计,机场,火车站流线设计,空间尺度等均是围绕“以人为本”来设计的。这个在设计过程中无处不在的细节均体现了这个理念,因此作为设计的过程最好是把自己带进去,作为一种体验来享受。就像演员入戏一样,自己在设计过程中把自己带进去,因为人性是相通的,要让大家满意,首先是设计者自己要满意。举个例子,我们在设计中经常碰到甲方提出一个问题,比如商铺里面柱子多了点,基本上我们会解释说这个通过装修后问题不大的,甲方反问说,卖给你好不好,通常我们沉默以对。这个说明我们的考虑还不够完善,对待设计问题不够认真。往往是由于反正自己不用,就不去多加考虑了。在商业社会中,流行这样一句话,设计创造价值。其实说白了就是如何为业主创造更大的利益,那么这个利益的实质还是通过人性化设计来体现的。比如说商业流线更合理了,价值自然就高。说白了还是要做到以人为本。
五、总结
以上评述是本人对建筑设计的理解,如果设计能够体现以上三条,那必将是一个传世的经典建筑,满足后两条,也足以称得上非常优秀的建筑了,满足最后一条至少算是一个好作品了。就本人而言,每条只能算做到皮毛而已。尽力在今后的建筑实践中得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