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课程是以科学探究为主线的,“推动学习方式的转变,强调科学探究过程”是物理新课程理念之一.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科学探究"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抓手”,进行 "科学探究" 能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大胆质疑,增加生生、师生间交流与讨论的时间与空间,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因此"科学探究"对落实三维教学目标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适度地开展"科学探究"是实现" 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学理念的突破口.显然,在课堂教学中适时适度地进行"科学探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选择合适的探究点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是:①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③制定计划,④使用工具和搜集证据,⑤处理数据和解释问题,⑥表达与交流等.一堂课仅40分钟,要完成整个探究过程是很难的.这就要求在不同类型的课堂教学中,对探究的内容有所选择,对探究能力目标有所侧重,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全面的科学探究能力.
案例1.在"热量比热容"教学中,探究"物体吸收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在大家提出假设后,师生进行交流讨论,对一些"假设"进行合并.师生共同"制定计划",各小组可以选择其中一个"假设"进行实验探究,小组探究结束后,各小组将实验结果进行大组交流.这堂探究课中,学生所要探究的"点"只有一个,所经历的科学探究过程主要是②④⑤⑤.
案例2. 在"光的折射"教学中,老师通过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总结出: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老师问:"光发生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发生折射时,折射角与入射角还相等吗?如果不相等,那么哪个角更大?请各小组做出猜测,并用实验验证."各小组选择器材,进行实验探究,老师汇总各小组的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归纳结论,各小组根据正确结论修正自己的假设.在这堂课中,大家都探究同一个"点",但由于假设不同,所选择的器材不同,探究过程也有所不同.所经历的科学探究过程主要是③④⑤⑥.
2、 为学生的探究搭建"脚手架"
中学生正处于心智快速发展阶段,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自主学习的意识增强.但是多数学生要对"问题"进行长时间探究感到比较困难,需要教师不断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适时地进行指导。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重新组织学习材料,将"大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引导学生将探究逐渐深入.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似乎难以逾越的障碍,教师需要为学生搭建"脚手架"——进行适当的点拨,知识辅垫,提供相关资料等,让学生利用"脚手架"翻越"障碍",继续进行探究.案例:在《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教学中,教师将"研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的大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引导学生将探究逐渐深入 .
教师先让学生自制通电螺线管,探究其磁性的有无.根据各小组螺线管所吸的大头针不同, 教师问:如何使通电螺线管所吸的大头针更多些?引导学生们进一步去探究影响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的因素.学生们发现用滑动变阻器增大电流可以增强其磁性;增加电池的节数也可以增加磁性;甲同学发现长导线绕出的螺线管磁性更强;乙同学发现用长度相同的导线绕制的螺线管,细的螺线管磁性更强等.老师引导学生分析,发现影响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不是连入的长度, 而是绕制的匝数.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学生还发现:①吸在通电螺线管的同一端的大头针下端总是分开的,说明大头针下端的极性是相同的;②用通电螺线管吸大头针时总是两头吸得多,中间吸不起来.根据学生们的发现,教师适时引导,又引出新的探究问题:通电螺线管有无磁极?若有磁极,磁极由什么决定?学生们又开始更进一步的探究……
1、 选择合适的探究点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是:①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③制定计划,④使用工具和搜集证据,⑤处理数据和解释问题,⑥表达与交流等.一堂课仅40分钟,要完成整个探究过程是很难的.这就要求在不同类型的课堂教学中,对探究的内容有所选择,对探究能力目标有所侧重,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全面的科学探究能力.
案例1.在"热量比热容"教学中,探究"物体吸收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在大家提出假设后,师生进行交流讨论,对一些"假设"进行合并.师生共同"制定计划",各小组可以选择其中一个"假设"进行实验探究,小组探究结束后,各小组将实验结果进行大组交流.这堂探究课中,学生所要探究的"点"只有一个,所经历的科学探究过程主要是②④⑤⑤.
案例2. 在"光的折射"教学中,老师通过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总结出: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老师问:"光发生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发生折射时,折射角与入射角还相等吗?如果不相等,那么哪个角更大?请各小组做出猜测,并用实验验证."各小组选择器材,进行实验探究,老师汇总各小组的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归纳结论,各小组根据正确结论修正自己的假设.在这堂课中,大家都探究同一个"点",但由于假设不同,所选择的器材不同,探究过程也有所不同.所经历的科学探究过程主要是③④⑤⑥.
2、 为学生的探究搭建"脚手架"
中学生正处于心智快速发展阶段,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自主学习的意识增强.但是多数学生要对"问题"进行长时间探究感到比较困难,需要教师不断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适时地进行指导。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重新组织学习材料,将"大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引导学生将探究逐渐深入.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似乎难以逾越的障碍,教师需要为学生搭建"脚手架"——进行适当的点拨,知识辅垫,提供相关资料等,让学生利用"脚手架"翻越"障碍",继续进行探究.案例:在《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教学中,教师将"研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的大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引导学生将探究逐渐深入 .
教师先让学生自制通电螺线管,探究其磁性的有无.根据各小组螺线管所吸的大头针不同, 教师问:如何使通电螺线管所吸的大头针更多些?引导学生们进一步去探究影响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的因素.学生们发现用滑动变阻器增大电流可以增强其磁性;增加电池的节数也可以增加磁性;甲同学发现长导线绕出的螺线管磁性更强;乙同学发现用长度相同的导线绕制的螺线管,细的螺线管磁性更强等.老师引导学生分析,发现影响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不是连入的长度, 而是绕制的匝数.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学生还发现:①吸在通电螺线管的同一端的大头针下端总是分开的,说明大头针下端的极性是相同的;②用通电螺线管吸大头针时总是两头吸得多,中间吸不起来.根据学生们的发现,教师适时引导,又引出新的探究问题:通电螺线管有无磁极?若有磁极,磁极由什么决定?学生们又开始更进一步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