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是新兴的产业扶贫形式,是乡村振兴的新希望、农村产业联合发展的新动力、农民增收的新渠道和贫困人口自我提升的新路径。但目前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发展还面临着“走”与“留”、“贫”与“富”、“真”与“假”、“破”与“立”以及“外”与“内”等现实困境。鉴于此,需要以融合理念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以品牌意识打造特色旅游资源、以精准思维进行识别和帮扶、以协调战略处理开发与保护以及以联动机制促进外部扶贫与内部脱贫的互动。
关键词:精准扶贫;乡村旅游;脱贫攻坚;乡村振兴
乡村旅游是以旅游度假为宗旨,以村庄野外为空间,以人文无干扰、生态无破坏、以游居和野行为特色的村野旅游形式。随着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近几年围绕乡村旅游提出很多原创新概念和新理论,如:游居、野行、居游、诗意栖居、第二居所、轻建设、场景时代等,新概念和新理论的提出使乡村旅游内容丰富化、形式多元化,有效缓解了乡村旅游同质化日益严重的问题。以往乡村旅游是到乡村去了解一些乡村民情、礼仪风俗等,也可以观赏当时种植的一些乡村土产(水稻、玉米、高粱、小麦等)、果树、小溪、小桥及了解它们故事。旅游者可在乡村(通常是偏远地区的传统乡村)及其附近逗留、学习、体验乡村生活模式的活动。该村庄也可以作为旅游者探索附近地区的基地。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强化规划引导,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财政贴息、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等方式扶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发展。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未来五年要进一步加大乡村旅游扶贫的力度,至2020年,计划每年通过乡村旅游实现200万左右的人口脱贫致富。
一、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重大意义
(一)乡村振兴的新希望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事实上,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很多农村地区青壮劳动力流失,设施陈旧,环境破败。而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将会大大改善现状,尤其是那些自然资源优越和文化底蕴深厚的乡村,经过科学保护和合理改造,会吸引那些曾经走出去的农民和城市精英重返乡村,“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蓝图定会变成现实。
(二)农村产业联合发展的新动力
乡村旅游带动的是农村产业链的联动发展,包括种植业、养殖业、林业、畜牧业、水产业,以及对上述产品进行小规模加工制作、销售的服务业、电子商务等。
(三)农民增收的新渠道
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开发,有助于拓宽农民收入的渠道,例如建设观光园区、康养基地、乡村民宿,以及依托“互联网+”大力发展共享经济、创意农业、特色文化产业等。根据2016年8月发布的《全国乡村旅游扶贫观测报告》,“十二五”期间,我国已通过乡村旅游带动了约10%的贫困人口成功脱贫,预计“十三五”期间可以分担17%贫困人口的脱贫任务。
(四)贫困人口自我提升的新路径
乡村旅游精准扶贫通过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培养优秀人才,吸引游客到乡村游览观光从而获得收益。随着乡村游的“吸睛指数”不断提升,“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成为可能,而从“传统农民”到“新型职业农民”的跨越,不仅指其经济收入的提升,也包括其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以及敢于创新的优秀品质。
二、精准扶贫视域下乡村旅游发展的困境
根据原国家旅游局2018年1月提供的数据,2017年全国乡村旅游人数达25亿人次,旅游消费规模超过1.4万亿元。毫无疑问,乡村旅游为乡村扶贫和富民立下汗马功劳。然而,
乡村旅游業也不得不面临“产业转型升级”和“支撑脱贫攻坚”的双重考验,在此关键时期,要想突破瓶颈,不得不正视乡村旅游发展30多年来累积起来的矛盾:
(一)“贫”与“富”
“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是“一种全新的扶贫模式,它以精准扶贫理念为指导,针对不同贫困乡村地区的旅游开发条件和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和方法对扶贫对象进行精准识别和精准帮扶。”如何利用自身的“资源富裕”来达到“经济脱贫”,必须认真思考。
(二)“真”与“假”
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6万户居民家庭的抽样调查,按现行国家农村贫困标准(即每人每天收入低于1美元)测算,2017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约有3046万人。然而,帮扶对象的偏离使得获利者变为地方政府或旅游开发企业或贫困地区的相对富裕者,村民甚至不但不能从当地旅游发展中受益,还要承受旅游业发展带来的物价上涨等负面影响。
(三)“外”与“内”
距离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仅剩1年,仍有3000余万贫困人口亟需脱贫,且贫困发生率超过20%的深度贫困村还有2.98万个。如何激发贫困人口自我脱贫的信心和能力实现“真脱贫”且不容易再度返贫成了当务之急。
三、精准扶贫视角下乡村旅游发展的新思路
由于受到上述矛盾的制约,乡村旅游精准扶贫逐步进入瓶颈期,要想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担当重任,需要立足精准进行全面激活,才能走出困境、焕发生机。
(一)以融合理念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作为乡村振兴重要依托的旅游精准扶贫需要大量的人才,包括熟谙国家政策、懂旅游规划实施的精英,普通知识分子和精通农村产业的农民等。如果贫困乡村能在公共服务设施、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缩小与城市的差距,必然会聚集人才,形成乡村旅游脱贫的骨干力量。
(二)以品牌意识打造特色旅游资源
每一个适合旅游开发的贫困村都有着独特的旅游资源,包括:拥有非常独特的自然风景,或地理位置非常优越,毗邻著名旅游景区;或是拥有别具一格的“乡味”,如民俗风情、传统技艺等;或是本身没有天然的特色旅游资源,但通过聚集产业生产出独特的旅游商品而闻名。从精准扶贫的视角来看,在制定旅游规划的过程中,(1)能够准确定位,盘活沉睡资产,打造招牌产品;(2)能借题发挥,以特色资源带动新型业态;(3)立足优势,善于创新,运用“互联网+乡村旅游+社会扶贫”模式,驱动乡村旅游经济提质提速发展。 (三)进一步加强乡村旅游及休闲观赏农业主题的基础设施建设
特别是道路、停车场、餐饮娱乐休闲场所,民宿、厕所新建改造、导引路牌等硬件设施建设,提升接待能力。
(四)强化旅游百企帮扶百村工作
按照当地实际选准发展产业,并将产业帮扶落实到每户贫困家庭头上,根本解决不返贫问题。组织从事乡村旅游和休闲观赏农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到外地取经,同时推荐自己的旅游产品,将外地游客引进来。强力推进在建旅游项目建设进度,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的旅游签约项目进入。
着力开展各地旅游节庆活动,加大力度进行多媒体全方位宣传,扩大美丽绵阳感召力、知名度。
(五)坚持旅游扶贫挂图作战做法
在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全覆盖基础上。按照市旅游扶贫试点村专项规划,做好对口帮扶落实工作,按期检查进度。扎实推进对口扶贫工作任务按时完成。
(六)强化乡村旅游宣传营销
实施景区联动、行业联合、企业连锁、媒体联姻、电商联网的大旅游促销战略,加大宣传力度,拓宽宣传渠道和服务领域,提升乡村旅游总体形象。
总之,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旅游企业、村两委、合作社等外部力量的支持与引导,更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家园建设,以此构建起外部多元扶贫与内部自我脱贫协调联动的互动机制,共同力推贫困乡村脱贫。大力推进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融合发展的对策措施。
(作者单位: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作者简介:文欣莉,1989年生,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旅游英语、旅游管理。
基金项目:此论文为2018年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项课题项目精准扶贫视域下以旅游提振經济实现脱贫攻坚的路径研究--以重庆巫溪天元乡为例(项目编号:sjdybxm006)的中期成果。
参考文献
[1]周霄.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内涵解读与路径安排[J].江苏农业科学,2018(5):55-58.
[2]邓小海,曾亮,罗明义.精准扶贫背景下旅游扶贫精准识别研究[J].生态经济,2014,36(11):56-69.
[3]洪涛.我国乡村旅游开发对资源破坏性的经济成本探讨[J].农业经济,20l7(2):60-61.
关键词:精准扶贫;乡村旅游;脱贫攻坚;乡村振兴
乡村旅游是以旅游度假为宗旨,以村庄野外为空间,以人文无干扰、生态无破坏、以游居和野行为特色的村野旅游形式。随着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近几年围绕乡村旅游提出很多原创新概念和新理论,如:游居、野行、居游、诗意栖居、第二居所、轻建设、场景时代等,新概念和新理论的提出使乡村旅游内容丰富化、形式多元化,有效缓解了乡村旅游同质化日益严重的问题。以往乡村旅游是到乡村去了解一些乡村民情、礼仪风俗等,也可以观赏当时种植的一些乡村土产(水稻、玉米、高粱、小麦等)、果树、小溪、小桥及了解它们故事。旅游者可在乡村(通常是偏远地区的传统乡村)及其附近逗留、学习、体验乡村生活模式的活动。该村庄也可以作为旅游者探索附近地区的基地。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强化规划引导,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财政贴息、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等方式扶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发展。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未来五年要进一步加大乡村旅游扶贫的力度,至2020年,计划每年通过乡村旅游实现200万左右的人口脱贫致富。
一、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重大意义
(一)乡村振兴的新希望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事实上,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很多农村地区青壮劳动力流失,设施陈旧,环境破败。而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将会大大改善现状,尤其是那些自然资源优越和文化底蕴深厚的乡村,经过科学保护和合理改造,会吸引那些曾经走出去的农民和城市精英重返乡村,“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蓝图定会变成现实。
(二)农村产业联合发展的新动力
乡村旅游带动的是农村产业链的联动发展,包括种植业、养殖业、林业、畜牧业、水产业,以及对上述产品进行小规模加工制作、销售的服务业、电子商务等。
(三)农民增收的新渠道
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开发,有助于拓宽农民收入的渠道,例如建设观光园区、康养基地、乡村民宿,以及依托“互联网+”大力发展共享经济、创意农业、特色文化产业等。根据2016年8月发布的《全国乡村旅游扶贫观测报告》,“十二五”期间,我国已通过乡村旅游带动了约10%的贫困人口成功脱贫,预计“十三五”期间可以分担17%贫困人口的脱贫任务。
(四)贫困人口自我提升的新路径
乡村旅游精准扶贫通过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培养优秀人才,吸引游客到乡村游览观光从而获得收益。随着乡村游的“吸睛指数”不断提升,“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成为可能,而从“传统农民”到“新型职业农民”的跨越,不仅指其经济收入的提升,也包括其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以及敢于创新的优秀品质。
二、精准扶贫视域下乡村旅游发展的困境
根据原国家旅游局2018年1月提供的数据,2017年全国乡村旅游人数达25亿人次,旅游消费规模超过1.4万亿元。毫无疑问,乡村旅游为乡村扶贫和富民立下汗马功劳。然而,
乡村旅游業也不得不面临“产业转型升级”和“支撑脱贫攻坚”的双重考验,在此关键时期,要想突破瓶颈,不得不正视乡村旅游发展30多年来累积起来的矛盾:
(一)“贫”与“富”
“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是“一种全新的扶贫模式,它以精准扶贫理念为指导,针对不同贫困乡村地区的旅游开发条件和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和方法对扶贫对象进行精准识别和精准帮扶。”如何利用自身的“资源富裕”来达到“经济脱贫”,必须认真思考。
(二)“真”与“假”
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6万户居民家庭的抽样调查,按现行国家农村贫困标准(即每人每天收入低于1美元)测算,2017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约有3046万人。然而,帮扶对象的偏离使得获利者变为地方政府或旅游开发企业或贫困地区的相对富裕者,村民甚至不但不能从当地旅游发展中受益,还要承受旅游业发展带来的物价上涨等负面影响。
(三)“外”与“内”
距离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仅剩1年,仍有3000余万贫困人口亟需脱贫,且贫困发生率超过20%的深度贫困村还有2.98万个。如何激发贫困人口自我脱贫的信心和能力实现“真脱贫”且不容易再度返贫成了当务之急。
三、精准扶贫视角下乡村旅游发展的新思路
由于受到上述矛盾的制约,乡村旅游精准扶贫逐步进入瓶颈期,要想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担当重任,需要立足精准进行全面激活,才能走出困境、焕发生机。
(一)以融合理念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作为乡村振兴重要依托的旅游精准扶贫需要大量的人才,包括熟谙国家政策、懂旅游规划实施的精英,普通知识分子和精通农村产业的农民等。如果贫困乡村能在公共服务设施、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缩小与城市的差距,必然会聚集人才,形成乡村旅游脱贫的骨干力量。
(二)以品牌意识打造特色旅游资源
每一个适合旅游开发的贫困村都有着独特的旅游资源,包括:拥有非常独特的自然风景,或地理位置非常优越,毗邻著名旅游景区;或是拥有别具一格的“乡味”,如民俗风情、传统技艺等;或是本身没有天然的特色旅游资源,但通过聚集产业生产出独特的旅游商品而闻名。从精准扶贫的视角来看,在制定旅游规划的过程中,(1)能够准确定位,盘活沉睡资产,打造招牌产品;(2)能借题发挥,以特色资源带动新型业态;(3)立足优势,善于创新,运用“互联网+乡村旅游+社会扶贫”模式,驱动乡村旅游经济提质提速发展。 (三)进一步加强乡村旅游及休闲观赏农业主题的基础设施建设
特别是道路、停车场、餐饮娱乐休闲场所,民宿、厕所新建改造、导引路牌等硬件设施建设,提升接待能力。
(四)强化旅游百企帮扶百村工作
按照当地实际选准发展产业,并将产业帮扶落实到每户贫困家庭头上,根本解决不返贫问题。组织从事乡村旅游和休闲观赏农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到外地取经,同时推荐自己的旅游产品,将外地游客引进来。强力推进在建旅游项目建设进度,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的旅游签约项目进入。
着力开展各地旅游节庆活动,加大力度进行多媒体全方位宣传,扩大美丽绵阳感召力、知名度。
(五)坚持旅游扶贫挂图作战做法
在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全覆盖基础上。按照市旅游扶贫试点村专项规划,做好对口帮扶落实工作,按期检查进度。扎实推进对口扶贫工作任务按时完成。
(六)强化乡村旅游宣传营销
实施景区联动、行业联合、企业连锁、媒体联姻、电商联网的大旅游促销战略,加大宣传力度,拓宽宣传渠道和服务领域,提升乡村旅游总体形象。
总之,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旅游企业、村两委、合作社等外部力量的支持与引导,更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家园建设,以此构建起外部多元扶贫与内部自我脱贫协调联动的互动机制,共同力推贫困乡村脱贫。大力推进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融合发展的对策措施。
(作者单位: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作者简介:文欣莉,1989年生,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旅游英语、旅游管理。
基金项目:此论文为2018年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项课题项目精准扶贫视域下以旅游提振經济实现脱贫攻坚的路径研究--以重庆巫溪天元乡为例(项目编号:sjdybxm006)的中期成果。
参考文献
[1]周霄.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内涵解读与路径安排[J].江苏农业科学,2018(5):55-58.
[2]邓小海,曾亮,罗明义.精准扶贫背景下旅游扶贫精准识别研究[J].生态经济,2014,36(11):56-69.
[3]洪涛.我国乡村旅游开发对资源破坏性的经济成本探讨[J].农业经济,20l7(2):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