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由于中职学生是一个相对特殊的学习群体,要想让他们的潜能在求知路上得到彰显、心灵得到震撼、情感得到共鸣、精神得到唤醒、学习得到提升,我们必须在教育教学方法上寻求创新突破,以百分百的热情去呼唤学生的真情,用积极的行动来指引学生的行动。随着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教师对班级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从跨越理念走向行动、从盲目尝试到有序运作、从注重形式到讲求实效。如何真正让学生的行为、认知、情感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使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具有实效,加强学习小组的构建是关键。结合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学生特点,探讨一下新课程改革条件下中职学校班级学习小组的构建问题。
关键词:中职学校;学习小组;汽车运用与维修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5-0246-02
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4~18岁,这一时期是人身心发展的转折点和关键时期,学生个性特点也非常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厌学心理严重,自卑且不自信;第二,整体素质不高,文化基础不好;第三,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第四,学习习惯很懒散,学习方式很单纯;第五,生源素质参差不齐,家庭环境复杂;第六,厌理论原理的学习,爱生产实践的操作。
基于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的特点,要想让中职学生的潜能在求知路上得到彰显、心灵得到震撼、情感得到共鸣、精神得到唤醒,我们必须在教育教学方法上寻求创新突破,以百分百的热情去呼唤学生的真情,用积极的行动来指引学生的行动。随着全国教育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中职学校新的课程改革的教育理论的深入课堂,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认识已经跨越理念走向行动、从盲目尝试到有序运作、从注重形式到讲求实效。如何真正让学生的行为、认知、情感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使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具有实效,加强学习小组的构建是关键。我结合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学生特点,探讨一下新课程改革条件下中职学校班级学习小组的构建问题。
一、学习小组的组建
构建学习小组是尝试教育中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前提。学习小组在构成上坚持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确保小组成员的思想素质、兴趣爱好、智力水平、年龄特征、学业成绩、个性特点、家庭背景等方面有着合理的差异。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
1.小组规模。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每班学生约40人,结合专业教育教学实际,每小组7人为宜,每班5~6个小组。
2.小组划分。结合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的特点,班级学习小组的划分我们以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重要依据,使每个小组都同时具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小组成员的个人目标和小组目标之间是积极的相互依赖关系,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学习小组长要有很强的综合素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成绩不一定最好,但组织能力一定要强。
二、学习小组的管理
班级学习小组成员都有一定的分工,每一位学生都要担任指定的职务,如:组长、记录员、检查员、汇报员等。然后依据小组成员角色所需的技能和任务进行分工合作。首批小组长选举和认定工作很重要,一定要由综合素质好、组织能力和责任心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进行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实践操作、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记录员的职责是记录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独立学习的认真程度、小组交流时的发言情况、纪律情况、得分情况等。检查员的职责是检查、督促小组成员的讲学稿完成情况、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等。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疑难问题及解答进行归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职务实行职责轮换制,每月一轮换,任期满后则组内重新选举和认定,让每一个组员都有机会担任组内所有职务。这样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形成小组制度。在日常的管理中鼓励班级推行学生自主管理。
对班级学习小组的管理重点在于对小组长的管理。除了要选拔好小组长外还要对小组长进行培训。培训要点在于:明确小组长的责任和作用,增强他们的职责意识;定期召开小组长会议,洞悉他们一阶段来在思想上、学习上和工作上的困难并及时予以解决;结合小组长特点给予适当的肯定、表扬和激励,使他们体会到心理满足、荣耀感,激发他们更加尽心尽力地工作。
三、学习小组的文化
1.创设组名。让全组成员集思广益、共同磋商,为小组取一个积极向上且富有专业特色的名字,以凝聚人心,形成团队精神。如:红旗组、东风组、奔驰组、宝马组等。
2.创意组训。组训要突出小组目标、彰显小组个性,形成“组兴我荣,组衰我耻”的思想。
3.创作组徽。立足专业特点,突出小组特色,创作小组自己的徽章。
4.创立组规。由小组成员共同创立组规,用“我们自己”制定的规范要求来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
5.创新活动。由组长不定期地创新组织形式多样的小组活动,如:成员交流会、体育竞技比赛、专业技能比赛、文化知识竞猜等,以和谐组员之间的关系,增强小组的凝聚力。
6.创建目标。创建小组学习目标、情感目标和能力目标,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树立小组共同愿望,提高凝聚力与竞争力。
四、学习小组的考核
对学习小组的考核项目主要有德育综合考核、课前预习情况考核、课堂考核、课后作业情况考核和日常检测考核五部分。德育综合考核主要以小组学生的考勤、礼仪、普通话、纪律和团体合作为考核重点,占总分考核比例的20%。课前预习情况考核主要是以学生实践操作和老师提问的方式对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进行调查和考评,占总分考核比例的30%。课堂考核分必答和抢答两部分,必须鼓励学困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占总分考核比例的15%。课后作业情况考核主要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为考评依据,占总分考核比例的20%。日常检测考核主要以单元、半期考试为考评依据,占总分考核比例的15%。
在考评中还有相应的加分奖励机制和扣分惩罚机制。加分奖励机制考核主要以课前预习情况考核、课堂考核、课后作业情况考核和日常检测考核情况为依据。将组员划分为A、B、C、D四个等级并对应计4、3、2、1分;根据小组学生参与考评项目的实际情况按等级依次计分。扣分惩罚机制考核主要以德育综合考核为依据。如:课堂上有随意讲话、睡觉、玩手机、迟到、早退、旷课等违纪情况;推诿、缺席,不积极参加班级和组上组织的各项活动等,组员如有违反上述要求的,每次扣1分,组长违反则扣2分。另外根据班级具体情况还可以有更多的加分项目,如针对小组和小组长的专门加分,小组和个人进步加分等。考核中针对中职学生特点,考核项目要多加少减,多奖集体少奖个人。考核项目的考评标准的实施还必须细化和具体,便于操作。
以上是本人在新课程改革条件下,根据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班级学习小组构建的一些想法,有不当之处请各位同仁指正。
参考文献:
[1]魏书生.班主任工作[M].辽宁:沈阳出版社,2000.
[2]沃建中.中小学心理素质教育的探索[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3]李百珍.青少年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教育部师范教育司.邱学华与尝试教育人生[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关键词:中职学校;学习小组;汽车运用与维修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5-0246-02
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4~18岁,这一时期是人身心发展的转折点和关键时期,学生个性特点也非常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厌学心理严重,自卑且不自信;第二,整体素质不高,文化基础不好;第三,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第四,学习习惯很懒散,学习方式很单纯;第五,生源素质参差不齐,家庭环境复杂;第六,厌理论原理的学习,爱生产实践的操作。
基于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的特点,要想让中职学生的潜能在求知路上得到彰显、心灵得到震撼、情感得到共鸣、精神得到唤醒,我们必须在教育教学方法上寻求创新突破,以百分百的热情去呼唤学生的真情,用积极的行动来指引学生的行动。随着全国教育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中职学校新的课程改革的教育理论的深入课堂,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认识已经跨越理念走向行动、从盲目尝试到有序运作、从注重形式到讲求实效。如何真正让学生的行为、认知、情感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使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具有实效,加强学习小组的构建是关键。我结合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学生特点,探讨一下新课程改革条件下中职学校班级学习小组的构建问题。
一、学习小组的组建
构建学习小组是尝试教育中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前提。学习小组在构成上坚持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确保小组成员的思想素质、兴趣爱好、智力水平、年龄特征、学业成绩、个性特点、家庭背景等方面有着合理的差异。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
1.小组规模。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每班学生约40人,结合专业教育教学实际,每小组7人为宜,每班5~6个小组。
2.小组划分。结合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的特点,班级学习小组的划分我们以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重要依据,使每个小组都同时具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小组成员的个人目标和小组目标之间是积极的相互依赖关系,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学习小组长要有很强的综合素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成绩不一定最好,但组织能力一定要强。
二、学习小组的管理
班级学习小组成员都有一定的分工,每一位学生都要担任指定的职务,如:组长、记录员、检查员、汇报员等。然后依据小组成员角色所需的技能和任务进行分工合作。首批小组长选举和认定工作很重要,一定要由综合素质好、组织能力和责任心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进行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实践操作、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记录员的职责是记录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独立学习的认真程度、小组交流时的发言情况、纪律情况、得分情况等。检查员的职责是检查、督促小组成员的讲学稿完成情况、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等。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疑难问题及解答进行归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职务实行职责轮换制,每月一轮换,任期满后则组内重新选举和认定,让每一个组员都有机会担任组内所有职务。这样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形成小组制度。在日常的管理中鼓励班级推行学生自主管理。
对班级学习小组的管理重点在于对小组长的管理。除了要选拔好小组长外还要对小组长进行培训。培训要点在于:明确小组长的责任和作用,增强他们的职责意识;定期召开小组长会议,洞悉他们一阶段来在思想上、学习上和工作上的困难并及时予以解决;结合小组长特点给予适当的肯定、表扬和激励,使他们体会到心理满足、荣耀感,激发他们更加尽心尽力地工作。
三、学习小组的文化
1.创设组名。让全组成员集思广益、共同磋商,为小组取一个积极向上且富有专业特色的名字,以凝聚人心,形成团队精神。如:红旗组、东风组、奔驰组、宝马组等。
2.创意组训。组训要突出小组目标、彰显小组个性,形成“组兴我荣,组衰我耻”的思想。
3.创作组徽。立足专业特点,突出小组特色,创作小组自己的徽章。
4.创立组规。由小组成员共同创立组规,用“我们自己”制定的规范要求来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
5.创新活动。由组长不定期地创新组织形式多样的小组活动,如:成员交流会、体育竞技比赛、专业技能比赛、文化知识竞猜等,以和谐组员之间的关系,增强小组的凝聚力。
6.创建目标。创建小组学习目标、情感目标和能力目标,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树立小组共同愿望,提高凝聚力与竞争力。
四、学习小组的考核
对学习小组的考核项目主要有德育综合考核、课前预习情况考核、课堂考核、课后作业情况考核和日常检测考核五部分。德育综合考核主要以小组学生的考勤、礼仪、普通话、纪律和团体合作为考核重点,占总分考核比例的20%。课前预习情况考核主要是以学生实践操作和老师提问的方式对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进行调查和考评,占总分考核比例的30%。课堂考核分必答和抢答两部分,必须鼓励学困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占总分考核比例的15%。课后作业情况考核主要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为考评依据,占总分考核比例的20%。日常检测考核主要以单元、半期考试为考评依据,占总分考核比例的15%。
在考评中还有相应的加分奖励机制和扣分惩罚机制。加分奖励机制考核主要以课前预习情况考核、课堂考核、课后作业情况考核和日常检测考核情况为依据。将组员划分为A、B、C、D四个等级并对应计4、3、2、1分;根据小组学生参与考评项目的实际情况按等级依次计分。扣分惩罚机制考核主要以德育综合考核为依据。如:课堂上有随意讲话、睡觉、玩手机、迟到、早退、旷课等违纪情况;推诿、缺席,不积极参加班级和组上组织的各项活动等,组员如有违反上述要求的,每次扣1分,组长违反则扣2分。另外根据班级具体情况还可以有更多的加分项目,如针对小组和小组长的专门加分,小组和个人进步加分等。考核中针对中职学生特点,考核项目要多加少减,多奖集体少奖个人。考核项目的考评标准的实施还必须细化和具体,便于操作。
以上是本人在新课程改革条件下,根据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班级学习小组构建的一些想法,有不当之处请各位同仁指正。
参考文献:
[1]魏书生.班主任工作[M].辽宁:沈阳出版社,2000.
[2]沃建中.中小学心理素质教育的探索[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3]李百珍.青少年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教育部师范教育司.邱学华与尝试教育人生[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