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悟问题解决的表征过程研究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ddy18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顿悟是问题解决的一个特殊子过程,因此对顿悟过程的研究可以从动态表征的角度来进行精细分析。本研究借鉴“儿童解决学科问题认知过程模型和认知结构模型”理论,以“疯狂鸟问题”为实验材料,通过口语报告法,从动态表征转换的角度,对典型的顿悟问题解决过程的表征阶段进行详细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顿悟问题 问题解决 表征过程 口语报告法
  中图分类号:B84文献标识码:A
  
  1问题提出
  
  顿悟问题解决的认知过程实质是一个表征不断转换的过程。所以,从解决问题认知过程的角度来研究顿悟问题解决的话,以表征为研究点是恰当而且可行的。本研究就将主要从表征过程的角度来研究顿悟问题解决的认知过程。考虑到实验的可操作性,我们选取了顿悟问题中的数学问题,希望可以通过被试对这类问题的解决来验证我们关于顿悟问题解决的表征过程的基本假设。
  
  2研究假设
  
  杨东(2003)曾对儿童解决数学应用题的认知过程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发现,问题解决的过程是问题解决者头脑中的内部表征不断转换的过程。本研究在杨东对儿童解决数学应用题的基础上,同样采用口语报告法来研究顿悟问题解决的表征过程。我们认为,顿悟主要发生在问题解决的问题表征阶段和规则-结构表征阶段,是两个阶段的反复。
  
  3实验方法
  
  (1)实验设计和被试:本实验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从重庆西南大学随机选择10名被试,要求被试全部为文科类学生,男女性别基本保持平衡。
  (2)实验材料:本研究采用速度问题中的“疯狂鸟”问题作为实验材料。
  (3)实验程序:实验开始前,训练被试在解题时进行出声思考。正式实验时,要求被试边做题、边大声地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同时主试将被试的口语报告过程用录音笔记录下来。实验完成之后,将我们所获得的语音资料进行转译和编码,使之成为可以计算、统计的资料。
  
  4结果与分析
  
  个体在解决顿悟问题的时候,对顿悟问题的表征随着问题的深入而不断发生变化,不断地在文字表征、情景-整体表征、规则-结构表征和结果表征之间转换。这个过程就形成了个体顿悟问题解决的动态表征过程。
  本实验过程中有顿悟体验的有7名,其余3人没有获得顿悟体验。所以我们主要考察有顿悟体验被试的顿悟问题解决的表征过程。
  对各表征阶段所用时间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顿悟问题解决的各个表征阶段的表征时间在小于.01水平上有非常显著差异。
  
  5讨论
  
  从顿悟问题解决的认知表征过程来看,个体一般都会经历文字表征、情境-整体表征、规则-结构表征1、问题表征、规则-结构表征2和结果表征这几个阶段。综合上面的分析,可以说顿悟问题解决的表征过程是一个线性的过程,但是表征阶段是非线性的。杨东(2003)对一般问题解决的表征过程的研究也有同样的结论。杨东认为,问题解决的几个表征阶段是可能循环往复进行的,这要取决于问题解决者的能力,有很强的问题解决能力的个体可能不用重复各阶段就能正确的解决问题,而顿悟问题是一定有问题表征和规则-结构表征阶段的反复的。在本实验研究条件下,顿悟就发生在这两个阶段的反复中。
  从结果可以看出顿悟问题解决的各个表征阶段在时间上有显著差异,这是由于顿悟问题的特点所造成的。顿悟问题材料不同与普通的数学问题,在规则-结构表征1阶段被试不能很快的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其反复思考。另外,我们在实验结果中还发现,被试在解决顿悟问题的时候,一旦突破了规则-结构表征1阶段之后在重复的问题表征和规则-结构表征2阶段及结果表征阶段所用的时间很短,其中又以结果表征阶段时间最短,但是三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6小结
  
  顿悟问题解决的过程是问题解决者头脑中的表征不断转换的过程,其表征过程可以分为问题表征阶段、规则-结构表征阶段和结果表征阶段。
  从实验设计上来说,考虑到口语报告法实施比较复杂,所以本研究采用单因素设计,而忽略了被试间的差异。这样的实验设计有可能给实验结果带来偏差。其次,口语报告法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并且容易受到环境影响,所以用口语报告法得到的结果不一定稳定。最后,在研究顿悟问题的表征过程中,本研究从个体的认知过程来研究表征过程,没有结合认知成分,这点在以后的研究中有待改进。
  
  参考文献
  [1]张庆林,邱江,曹贵康.顿悟认知机制的研究述评与理论构想[J].心理科学,2004.27(6):1435~1437.
  [2]杨东.儿童解决学科问题认知模型的理论建构与实证研究.博士论文,72~75.
  [3] 罗劲.顿悟的大脑机制.心理学报,2004.36(2):219~234.
  [4] Jones G. Testing two cognitive theories of insight.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Learning Memory, and Cognition, 2003.29 (5):1017~1027.
其他文献
第一次看到“灰域”这个词,是在《中国建筑艺术论》一书中。书中作者提到中国建筑文化的美,美在土木材料、技术与结构的中介、结合与连续,这是决定中国建筑美本质的其中一个“灰域”。在笔者看来,这些“诸多因素”与“种种联系”的动态结构,就是决定中国建筑美本质的一种“模糊领域” ,也称为“灰域”。而今天,我把“灰域”一词借用到我的文章中,除了与作者在建筑艺术美学的观点不谋而合之外,还有自己对“灰域”一词的理解
期刊
摘要本文拟通过对美国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发展历史和现状的研究,结合中国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的现状,对中国的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提出一些建议,以促进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在中国的发展。  关键字CALL 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 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G649.7文献标识码:A      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 (CALL)起源于美国,发展历史仅半个世纪,但其中成功经验与教训对于我们现在的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有巨大的借
艺术管理专业是一门新兴的管理学科,是以艺术理论为基础,对艺术品生产的发展进行市场化的管理,培养出适应艺术品市场发展的专门性管理人才.中央美术学院率先响应了教育部面向
期刊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用车”从过去大部分中国家庭的梦想逐渐变为了现实。家用车在中国越来越普及的过程中,出现了具有中国特点的“三厢情结”。然而国门的更加开放,百姓认知程度的不断提高,这种“三厢情结”还会在中国继续延续下去吗?从市场反应来看,相信答案是否定的。本文从两厢车结构特征及消费群体观念变化方面加以探寻,解析两厢车在将来夺得中国家用车霸主地位的原因。  关键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