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不仅专业舞台摄影师拍摄舞台的场合越来越多,摄影爱好者接触舞台摄影的机会也逐渐多起来。那么,怎样根据舞台艺术的不同形式和表演方法,在瞬间捕捉富有代表性的场面和优美的表情动作,将那些优美的、具有深刻意义的舞台艺术表演呈现出来呢?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些我的经验。
拍摄器材
机身:大多数舞台灯光亮度都偏暗,在实际拍摄中,当光圈开到f/2.8时,为了保证抓拍画面的清晰度,快门速度至少要1/125s以上。所以一台高感性能强劲的数码全画幅相机非常有必要。
不过,舞台的光线变化、演员的动作幅度都会影响拍摄。有时来不及过多反应,就错过精彩瞬间,更别提换镜头了。因此,除了一台给力的主机之外,有个操作顺手的备机很有必要。以佳能APS-C画幅相机为例,1.6倍的转换系数,让舞台摄影师赚足了长焦资本,最重要的是还不影响光圈,70-200mm F2.8的镜头立刻变成112-320mm F2.8镜头使用了。
镜头:如果在一次拍摄中,全景、中景、特写都需要兼顾到的话,24-70mm和70-200mm是必须的挂机镜头,当然最大光圈至少要F2.8。如果条件允许,135mm F2或者200mm F2这样的大光圈定焦镜头,也会让你的作品更加出色,有让人眼前一亮,甚至惊艳的感觉。
在实际拍摄中,我用到最多的是70-200mm F2.8这只镜头。70mm端可以拍些小全景;往上走到135mm端可以拍摄一些反映人物之间关系的照片;推到200mm端则可以拍摄人物特写。且F2.8的光圈基本可以应付大多数昏暗的舞台场景。
配件:首先就是三脚架,这对舞台摄影来说几乎是必备的。一个单反相机加70-200mm镜头,进行手端拍摄,10分钟、20分钟可能不会感觉到沉重,但是要拍摄一场动辄2~3小时的演出,没有三脚架的支援,真的会让你筋疲力尽,乃至无暇顾及拍摄。更重要的是把机器架在三脚架上时,你可以随时通过取景器瞄准舞台上发生的一切,时刻准备着按下快门,抓取舞台上美妙的瞬间。相反,如果没有三脚架的支撑,还需要一个把相机举起来的动作,很可能就因为多出这一个动作,迟滞的零点几秒,遗憾地错过了本想抓拍的画面。
快门静音:现在很多相机设有静音模式,但由于单反相机自身的结构问题,反光板上下开合所制造出的声响是不可能消除的。但是舞台摄影,尤其是伴有古典音乐独奏的环境下或者有独舞的solo时,整个剧场比较安静,如果你在这个时候按下快门,快门声会让你成为全场的焦点。所以,隔音设备也是必需品。目前国内没有专门的隔音设备出售,都是自己DIY制作,有很多种不错的方式,比如市面上有售的“相机防寒服”,游泳潜水穿的潜水服,甚至穿不了的毛衣羽绒服,都是可以改造成隔音设备的好材料。
拍摄技巧
抓拍要稳。舞台摄影非常重视抓拍功力。在演出中,没有太多时间调节快门光圈等参数,所以摄影的基本功一定要扎实。
测光要准。以我个人为例,我惯用点测光方式,因为大部分舞台以局域光为主,并且光照强度方向等变化极快,利用点测光,再依据“白加黑减”的曝光原则进行补偿,可以应付大多数拍摄场景。
优化曝光模式。说到测光肯定就要说到曝光,我会将光圈优先模式和手动模式结合使用。当现场光比不是很大,场景演变不快的时候,如果使用手动模式结合点测光,是不会出现太大问题的;但当场景的光比变化没有规则时,就要用到光圈优先模式了。这时,要以表现主体为基础进行点测光,再依据“白加黑减”原则和自己的拍摄经验,进行适当的加减曝光。总之,曝光没有定式,多拍多动脑,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拍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自动白平衡省时省力。舞台灯光种类繁多,呈现出的色彩五花八门,变化的速率也是极快,相机根本反应不过来。而且,如果舞台灯光设计者下好大功夫想呈现的特殊色调,经过镜头真实的还原
后,变成了正常的色调,可想而知,舞台灯光设计得有多“心塞”啊。所以,舞台艺术本就没有绝对对与错之分,不必过于纠结白平衡准确与否,只需专注拍摄即可。
拍摄格式。一定要用RAW格式,原因很简单,尽可能地给后期处理带来较大余地。舞台摄影有些瞬间不可逆,如演员调度、情感冲突、灯光变化等。如果因为相机设置、构图或者摄影器材出现差错导致拍摄到的画面不完美,就会非常遗憾。所以,舞台摄影,“先拍到”是最重要的,不满意的地方通过后期尽量弥补。
拍摄器材
机身:大多数舞台灯光亮度都偏暗,在实际拍摄中,当光圈开到f/2.8时,为了保证抓拍画面的清晰度,快门速度至少要1/125s以上。所以一台高感性能强劲的数码全画幅相机非常有必要。
不过,舞台的光线变化、演员的动作幅度都会影响拍摄。有时来不及过多反应,就错过精彩瞬间,更别提换镜头了。因此,除了一台给力的主机之外,有个操作顺手的备机很有必要。以佳能APS-C画幅相机为例,1.6倍的转换系数,让舞台摄影师赚足了长焦资本,最重要的是还不影响光圈,70-200mm F2.8的镜头立刻变成112-320mm F2.8镜头使用了。
镜头:如果在一次拍摄中,全景、中景、特写都需要兼顾到的话,24-70mm和70-200mm是必须的挂机镜头,当然最大光圈至少要F2.8。如果条件允许,135mm F2或者200mm F2这样的大光圈定焦镜头,也会让你的作品更加出色,有让人眼前一亮,甚至惊艳的感觉。
在实际拍摄中,我用到最多的是70-200mm F2.8这只镜头。70mm端可以拍些小全景;往上走到135mm端可以拍摄一些反映人物之间关系的照片;推到200mm端则可以拍摄人物特写。且F2.8的光圈基本可以应付大多数昏暗的舞台场景。
配件:首先就是三脚架,这对舞台摄影来说几乎是必备的。一个单反相机加70-200mm镜头,进行手端拍摄,10分钟、20分钟可能不会感觉到沉重,但是要拍摄一场动辄2~3小时的演出,没有三脚架的支援,真的会让你筋疲力尽,乃至无暇顾及拍摄。更重要的是把机器架在三脚架上时,你可以随时通过取景器瞄准舞台上发生的一切,时刻准备着按下快门,抓取舞台上美妙的瞬间。相反,如果没有三脚架的支撑,还需要一个把相机举起来的动作,很可能就因为多出这一个动作,迟滞的零点几秒,遗憾地错过了本想抓拍的画面。
快门静音:现在很多相机设有静音模式,但由于单反相机自身的结构问题,反光板上下开合所制造出的声响是不可能消除的。但是舞台摄影,尤其是伴有古典音乐独奏的环境下或者有独舞的solo时,整个剧场比较安静,如果你在这个时候按下快门,快门声会让你成为全场的焦点。所以,隔音设备也是必需品。目前国内没有专门的隔音设备出售,都是自己DIY制作,有很多种不错的方式,比如市面上有售的“相机防寒服”,游泳潜水穿的潜水服,甚至穿不了的毛衣羽绒服,都是可以改造成隔音设备的好材料。
拍摄技巧
抓拍要稳。舞台摄影非常重视抓拍功力。在演出中,没有太多时间调节快门光圈等参数,所以摄影的基本功一定要扎实。
测光要准。以我个人为例,我惯用点测光方式,因为大部分舞台以局域光为主,并且光照强度方向等变化极快,利用点测光,再依据“白加黑减”的曝光原则进行补偿,可以应付大多数拍摄场景。
优化曝光模式。说到测光肯定就要说到曝光,我会将光圈优先模式和手动模式结合使用。当现场光比不是很大,场景演变不快的时候,如果使用手动模式结合点测光,是不会出现太大问题的;但当场景的光比变化没有规则时,就要用到光圈优先模式了。这时,要以表现主体为基础进行点测光,再依据“白加黑减”原则和自己的拍摄经验,进行适当的加减曝光。总之,曝光没有定式,多拍多动脑,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拍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自动白平衡省时省力。舞台灯光种类繁多,呈现出的色彩五花八门,变化的速率也是极快,相机根本反应不过来。而且,如果舞台灯光设计者下好大功夫想呈现的特殊色调,经过镜头真实的还原
后,变成了正常的色调,可想而知,舞台灯光设计得有多“心塞”啊。所以,舞台艺术本就没有绝对对与错之分,不必过于纠结白平衡准确与否,只需专注拍摄即可。
拍摄格式。一定要用RAW格式,原因很简单,尽可能地给后期处理带来较大余地。舞台摄影有些瞬间不可逆,如演员调度、情感冲突、灯光变化等。如果因为相机设置、构图或者摄影器材出现差错导致拍摄到的画面不完美,就会非常遗憾。所以,舞台摄影,“先拍到”是最重要的,不满意的地方通过后期尽量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