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汉奇:改革开放30年是新闻业发展最快阶段

来源 :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vepk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传媒业走过了改革开放30年,不管经历了怎样的风雨坎坷,也不管有着怎样的辉煌成绩,都已经成为了历史。古人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为了更好地前行,我们对传媒30年进行回顾和梳理,纪念这30年中可圈可点的人和事。为此,《传媒》专访了被誉为“新闻史学界泰斗”的方汉奇先生。
  《传媒》:方老,您好!作为历史的见证人,回首改革开放这30年,您认为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都有哪些明显的变化?有哪些事件值得我们回忆和梳理?又有哪些人物值得我们关注和纪念?
  方汉奇:这30年是中国新闻史上,也是建国以来中国新闻史上发展最快的阶段。在报业发展过程中,有许多引人注目的现象,如1985年《洛阳日报》成为第一家尝试自办发行的报纸、1995年《华西都市报》开启都市报序幕、1996年我国第一个报业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正式挂牌运行等等。期刊业也在平稳发展中不断突破,中国第一本真正意义的周刊——《瞭望》诞生,周刊成为新的市场热点;出现了《读者》、《知音》、《家庭》等发行达百万的大刊:组建了家庭等期刊集团。广播电视事业也进入一个崭新阶段,如中央台的改革、“珠江模式”与地方电台的改革等。网络媒体从起步向纵深发展,再到逐步规范发展。
  我所熟悉的新闻教育领域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因为新闻教育是为新闻事业服务的,新闻事业发展了,新闻教育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新闻学从无“学”到有“学”,新闻传播学从二级学科提升为一级学科,新闻教育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解放前号称天下第一大系的燕京大学新闻系,28年才培养了380多位学生,现在我们新闻院系在读人数是15万、600多个教学点,一个学校每年招收本科生的数量都超过燕京大学28年的招生数量。
  这30年中涌现了不少优秀的一线记者,如范敬宜、艾丰、樊云芳,艾丰是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范敬宜在总编这个层次颇有建树,还有写邓小平南巡讲话评论的“皇甫平”,写通讯的陈锡添,写人物的郭梅妮等等。此外,这30年还出现了不少新闻学研究的大家,像研究新闻理论的甘惜芬、童兵、陈力丹、李良荣等。出现了新闻史研究的第一个博士尹韵公和新闻史方向的第一个女博士郭镇之等。
  《传媒》:这30年中国的新闻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您认为都有哪些因素促成了这些变化和发展?
  方汉奇:首先是政治上的原因。拨乱反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使得人们在思想上获得了大解放。媒体真正实现了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现在的媒体既是党的喉舌,也反映国情和民意;既有正确的舆论导向,也满足人民的知情权、监督权等。由于思想的解放。“传播”、“地球村”等词汇也从不被接受到逐步进入公众视野。
  其次是经济上的原因。改革开放以后,伴随着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尤其是入世以后,既是“引狼入室”,也是“与狼共舞”,我国的媒体逐步开始与市场接轨、与世界接轨,这都是史无前例的。
  再次是科学技术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成熟,尤其是互联网已成为全球性的信息资源网,电子报刊进入大发展阶段,“第四媒体”、“第五媒体”、“多媒体”等的出现更加丰富了传媒大家族。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新闻报道如虎添翼。
  


  《传媒》:您从事新闻史研究已有50多年,都有哪些深刻的体会?
  方汉奇:一定要实事求是。新闻史研究和其他研究一样,必须尽可能多的掌握第一手材料,逐步深入下去,要能坐得住“冷板凳”,耐得住寂寞和作多次深入的个案研究。
  《传媒》:目前中国的传媒业处于一个大发展的阶段,对媒体工作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您对当前媒体工作者的职业素养是否满意?您认为一个合格的媒体工作者应具备哪些条件?
  方汉奇:即将过去的2008年,中国经受了雪灾、地震、奥运的考验,在对重大事件的报道中。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新闻工作者,这说明我们这支队伍还是非常能战斗的,他们的整体素质在不断提高,学历和思想认识也在逐步提高,整体的知识结构和业务能力也有所提高。随着我国对外开放脚步的加快,对传媒人才的外语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现在一般的新闻院校还很难培养出这样的传媒人才,基本上还是靠外语学院来培养,比如,杨澜是北外的,水均益是兰大外语系的。但我相信随着我国整体外语程度的提高,中国新闻工作者的外语水平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除了外语。我认为一个合格的媒体从业者需要有坚实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宽广的知识面、娴熟的文字基本功,掌握一些专业手段、专业技能。
其他文献
中国期刊协会新一届理事会成立  在2月6日召开的中国期刊协会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上,新一届理事会会长、新闻出版总署原副署长石峰表示,通过这次会议,中国期刊协会既总结了以往工作的经验,也商讨了未来工作的思路。  会议在选举出352名第四届理事会理事的同时,选举邢贲思担任名誉会长,张伯海、刘有志任顾问,李宝中任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冯俊科等21人为副会长。    2007电视剧制播年会召开   2月6
期刊
新兴传媒  首届中国播客春晚成功举办  由新浪博客主办的首届中国播客春晚全球节目展播2月25日10时正式落下帷幕。本届首次由各界名人明星领衔、全民参与自导自演的春晚累计吸引2356万网友点击收看,同时在线峰值达117万人,为节日期间的人们提供了一道丰富的娱乐文化大餐。    2007网络新动向:  博客降温 电子杂志受捧  如果说2005年是博客元年,那么2007年将成为电子杂志取代博客的元年。不
期刊
(数据来源:北京世纪华文国际传媒咨询有限公司)    监测说明:北京世纪华文国际传媒咨询有限公司是国内最早的报刊零售发行的监测机构,公司监测报刊种类有30余类900多种。本次调查数据是以2005~2006年期间世纪华文对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深圳、西安、重庆、南京、沈阳、武汉等10城市的报刊零售市场的连续监测为基础,对17类报刊347份报纸和杂志的零售市场概述。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世纪华文所
期刊
从2005年到2006年,Web2.0一路走来,一路喧嚣。进入2007年,关于Web2.0的话题依然不绝于耳。但回首过去两年中关于Web2.0的纷纷扰扰,作为中国互联网重要组成部分的新闻网站,却动作不多、动静不大。其中,最抢眼的莫过于人民网在2006年初开通的“强国博客”,和在“两会”期间适时推出的“两会博客”。而在此之前和之后,新闻网站可以说是动静寥寥,应用有限。面对如火如荼的Web2.0,新闻
期刊
回首又是一年……  即将逝去的2008年,令每一个中国人难以忘记,却又不忍回首。  太多的大事在这一年发生,太多的感动在这一年汇集,太多的坎坷在这一年堆积……南方雪灾、胶济铁路事件、汶川地震、北京奥运、有毒奶粉……  频发的大事牵动数亿国人的情感,也推动着传媒行业格局的演变:  网络媒体以其先天优势跻身主流,第一时间传播第一手资讯;广电媒体借助画面优势,全天候直播报道抢留受众;报刊媒体纵深观察,深
期刊
本刊讯(记者 杨春兰)11月26日。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中国期刊协会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期刊创新年会在京开幕。中国期刊协会会长石峰、中宣部出版局副局长刘建生、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报刊司副司长张泽青、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所长郝振省出席开幕式并讲话,开幕式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魏玉山主持。  受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委托,新闻报刊司副司长张泽青在开幕式上宣读了李东东副署长代表柳斌杰署长和署党组所做的题
期刊
自1978年起,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最近全国各界都在结合本行业的发展进步,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笔者现就30年来新闻与政治的发展作一粗线条的描述。      新时期的起点  改革开放新时期是以文化大革命的政治残局为起点的。文革是一种极端的、集权的、专制的政治,法制和集体领导体制已受到彻底的破坏,造成以政策代法律、以领导人的讲话代文件,法治变人治。1981年6月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
期刊
本刊讯 (记者徐颉)11月14日。2008影响中国媒体论坛在成都召开,以“大事件中的媒体变局”为主题,就“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如何在大事件中相互依存成长,未来中国媒体又会形成什么样的新格局”等话题进行探讨。本次论坛由成都市委市政府、绵阳市委市政府和腾讯网主办,传媒杂志社协办,全国近80位知名媒体的总编辑、副总编辑与会。  论坛开幕之际,参会嘉宾对2008年中国媒体的发展惊叹不已。凤凰卫视资深评论员曹
期刊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蓬勃发展,中国传媒经济已经达到了空前的规模,中国传媒经济的理论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站在一个新的历史高度上回眸审视、沉思总结,使传媒在科学理论的指引下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发挥出更大、更积极的作用,由中国传媒大学、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和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共同主办的中国传媒经济三十年学术峰会近日在中国传媒大学隆重举行。  本次学术峰会的主题是“建设和谐社会、发挥传媒作用”。与会
期刊
都是网络惹的祸    2005年,中国报业近20年来首次遭遇增长低于GDP,人们将造成这种现象的绝大部分原因归结为网络媒体发展带来的冲击。2006年,鉴于几部美国电视剧(以下称美剧)的流行,特别是近三年来美剧P2P传播逐渐升温至异常火爆的现象,12月份的《三联生活周刊》在其《的中国隐秘流行》特别报道中认为,美剧的这种传播方式是“这个时代媒体剧变的迹象”,互联网对电视媒体的冲击也浮出水面。  人们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