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亚历山大之死
马其顿王国位于希腊北部。公元前326年,年仅20岁的亚历山大继承了王位。这位少时求学于哲学家亚里士多德,醉心于荷马史诗中英雄人物的帝王,雄心勃勃,即位后便镇压了希腊各城邦的反马其顿运动;同时大举侵略东方,建立了亚历山大帝国,他是这个庞大帝国的君主。公元前323年6月间,他患了疟疾,虽然寒热往来,重病在身,但仍念念不忘准备对东方发起新的更大规模的进攻。然而,疟疾却首先向他发动了猛烈的攻击,使其梦想化成了泡影,最后死于巴比伦,时年33岁。亚历山大病死后,那个本来就没有统一经济基础的庞大帝国,也迅速土崩瓦解,于是在帝国故地,相继产生了若干“希腊化”的国家。
恶性疟之恶
虽然亚历山大死于疟疾,但是在他生活的那个年代,人们根本不知道疟疾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直到1880年,一位科学家首先在疟疾病人的血液中找到一种寄生虫,并把这种寄生虫称为疟原虫,才知道疟疾是由这种需要放大900~1000倍才能看清楚的小虫引起的。疟原虫按其形状不同,可以分为恶性疟原虫、间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不同类型疟原虫引起的疟疾也有不同名称,如恶性疟、间日疟、三日疟和卵形疟,其中以恶性疟最为严重。亚历山大到底死于哪一型疟疾,至今还是一个悬案。可是,从其病情之重推测,他可能死于恶性疟。
恶性疟是怎么置人于死地的呢?原来,“终身投宿”于雌性蚊虫的疟原虫,在蚊虫叮咬人时,随着蚊虫的唾液侵入人体。它先钻进肝脏细胞内长大和繁殖,使肝脏细胞胀大破裂,疟原虫就释放到血中去;继而又侵入到人的红细胞内大量繁殖,红细胞被胀破了,原来包裹在红细胞内大量的疟原虫及其生活中产生的废物,好像倒洗澡水一样,被送入血液,就引起病人怕冷、发抖、高热的症状。如此反复发作,使病人体内大量的红细胞遭到破坏。恶性疟原虫繁殖最快,而且不管年幼、年老的红细胞都要侵犯,因此,它所引起的贫血症状非常明显。恶性疟还可以侵犯人的五脏六腑,在脑内引起脑组织水肿、充血,甚至引起点状出血。含有疟原虫的红细胞常因聚在一起,阻塞了许多微小血管,由此引起的病情常非常严重。在恶性疟的病人中,每100个人里有2~8个人会出现非常严重的症状,先是发冷、发抖、高热,继而出现剧烈的头痛、谵妄、精神错乱,以后出现昏迷、抽筋、大小便失控,偶然可以出现瘫痪、失明,还会出现像酱油色的尿,尿少甚至无尿,出现明显的尿毒症表现。最后,约有1/3病人会很快死亡。
发病之现状
疟疾曾是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的疾病,现在仍然是亚非拉国家和地区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恶性疟暴发流行除了可造成大批病人死亡外,对健康与经济带来的损失也非常严重。自从全球开展灭疟运动以来,50年代至60年代,疟疾疫情出现了下降趋势。然而,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疟疾疫情反而上升,1977年达到高峰,近年来仍然未降到最低水平。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的疟疾病人数已达510万。在全世界范围内,除欧洲、北美、澳大利亚、日本等37个国家和地区已消灭疟疾以外,多数国家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疟疾流行。
在我国,新中国成立之前,疟疾流行严重,估计每年发病人数在3 000万以上。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疟疾的分布情况基本上搞清楚了,除青藏高原西北部、内蒙古的荒漠地区、东北林区等都是天然无疟区外,其他地区都有疟疾的流行。特别是我国的南部,如福建、广东、广西、云南、海南、台湾等地,是疟疾流行最严重的地区,有些山区甚至是稳定的高疟区。虽然各种疟疾都有报告,但其中恶性疟的比例很高,各种疟原虫可以在一个人身上造成混合感染,好发病的季节是每年9~12月。
经过30多年的抗疟工作,我国近90%人口不再受疟疾的威胁。1990年,全国发病人数是117 359人,年均发病率为1.05/万,全国恶性疟发生病例仅仅分布在4个省58个县。由于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有利于疟疾的传播,基层卫生组织不健全,加上人口流动频繁,个别疟疾暴发点还时有发生,所以抗疟工作仍然是一个艰巨的任务,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自我预防之法
在目前高度发展的社会里,因商业、旅游、学术、政治活动等造成人群的流动范围很大。如我们在医疗工作中,遇到过欧洲的大学生在印度尼西亚和我国海南、云南等地旅游而感染恶性疟,生命垂危,经大力抢救才获救。因此,人们有一定的自我预防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在进入疟疾高流行区时,应该口服一些有预防作用的药物。以前很常用的乙胺嘧啶,每星期一次,每次25毫克(4片);或者每两星期一次,每次50毫克(8片)。服药不能中断,直到离开疫区以后,还要继续用药1个月。如果需要在疫区停留时间较长,为了避免单用乙胺嘧啶产生耐药性,可以每3个月更换一次药物。新近出现的磷酸喹哌、甲氟喹等具有长效特性,如磷酸喹哌成人每次2片,每月1次,可以连服4~6月;甲氟喹成人每星期口服180毫克,或者每隔三四星期口服500毫克。
近年来,由于抗疟药物的广泛应用,有人建议为了避免产生耐药的情况,采用乙胺嘧啶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如抗疟1号(氨苯矾+乙胺嘧啶)、抗疟2号(周效磺胺+乙氨嘧啶)、抗疟3号(周效磺胺+磷酸喹哌)等,可以根据医生嘱咐应用。另外,患过疟疾的人无终身免疫力,因此进入疫区仍然要进行自我预防,切莫疏忽。
马其顿王国位于希腊北部。公元前326年,年仅20岁的亚历山大继承了王位。这位少时求学于哲学家亚里士多德,醉心于荷马史诗中英雄人物的帝王,雄心勃勃,即位后便镇压了希腊各城邦的反马其顿运动;同时大举侵略东方,建立了亚历山大帝国,他是这个庞大帝国的君主。公元前323年6月间,他患了疟疾,虽然寒热往来,重病在身,但仍念念不忘准备对东方发起新的更大规模的进攻。然而,疟疾却首先向他发动了猛烈的攻击,使其梦想化成了泡影,最后死于巴比伦,时年33岁。亚历山大病死后,那个本来就没有统一经济基础的庞大帝国,也迅速土崩瓦解,于是在帝国故地,相继产生了若干“希腊化”的国家。
恶性疟之恶
虽然亚历山大死于疟疾,但是在他生活的那个年代,人们根本不知道疟疾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直到1880年,一位科学家首先在疟疾病人的血液中找到一种寄生虫,并把这种寄生虫称为疟原虫,才知道疟疾是由这种需要放大900~1000倍才能看清楚的小虫引起的。疟原虫按其形状不同,可以分为恶性疟原虫、间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不同类型疟原虫引起的疟疾也有不同名称,如恶性疟、间日疟、三日疟和卵形疟,其中以恶性疟最为严重。亚历山大到底死于哪一型疟疾,至今还是一个悬案。可是,从其病情之重推测,他可能死于恶性疟。
恶性疟是怎么置人于死地的呢?原来,“终身投宿”于雌性蚊虫的疟原虫,在蚊虫叮咬人时,随着蚊虫的唾液侵入人体。它先钻进肝脏细胞内长大和繁殖,使肝脏细胞胀大破裂,疟原虫就释放到血中去;继而又侵入到人的红细胞内大量繁殖,红细胞被胀破了,原来包裹在红细胞内大量的疟原虫及其生活中产生的废物,好像倒洗澡水一样,被送入血液,就引起病人怕冷、发抖、高热的症状。如此反复发作,使病人体内大量的红细胞遭到破坏。恶性疟原虫繁殖最快,而且不管年幼、年老的红细胞都要侵犯,因此,它所引起的贫血症状非常明显。恶性疟还可以侵犯人的五脏六腑,在脑内引起脑组织水肿、充血,甚至引起点状出血。含有疟原虫的红细胞常因聚在一起,阻塞了许多微小血管,由此引起的病情常非常严重。在恶性疟的病人中,每100个人里有2~8个人会出现非常严重的症状,先是发冷、发抖、高热,继而出现剧烈的头痛、谵妄、精神错乱,以后出现昏迷、抽筋、大小便失控,偶然可以出现瘫痪、失明,还会出现像酱油色的尿,尿少甚至无尿,出现明显的尿毒症表现。最后,约有1/3病人会很快死亡。
发病之现状
疟疾曾是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的疾病,现在仍然是亚非拉国家和地区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恶性疟暴发流行除了可造成大批病人死亡外,对健康与经济带来的损失也非常严重。自从全球开展灭疟运动以来,50年代至60年代,疟疾疫情出现了下降趋势。然而,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疟疾疫情反而上升,1977年达到高峰,近年来仍然未降到最低水平。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的疟疾病人数已达510万。在全世界范围内,除欧洲、北美、澳大利亚、日本等37个国家和地区已消灭疟疾以外,多数国家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疟疾流行。
在我国,新中国成立之前,疟疾流行严重,估计每年发病人数在3 000万以上。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疟疾的分布情况基本上搞清楚了,除青藏高原西北部、内蒙古的荒漠地区、东北林区等都是天然无疟区外,其他地区都有疟疾的流行。特别是我国的南部,如福建、广东、广西、云南、海南、台湾等地,是疟疾流行最严重的地区,有些山区甚至是稳定的高疟区。虽然各种疟疾都有报告,但其中恶性疟的比例很高,各种疟原虫可以在一个人身上造成混合感染,好发病的季节是每年9~12月。
经过30多年的抗疟工作,我国近90%人口不再受疟疾的威胁。1990年,全国发病人数是117 359人,年均发病率为1.05/万,全国恶性疟发生病例仅仅分布在4个省58个县。由于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有利于疟疾的传播,基层卫生组织不健全,加上人口流动频繁,个别疟疾暴发点还时有发生,所以抗疟工作仍然是一个艰巨的任务,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自我预防之法
在目前高度发展的社会里,因商业、旅游、学术、政治活动等造成人群的流动范围很大。如我们在医疗工作中,遇到过欧洲的大学生在印度尼西亚和我国海南、云南等地旅游而感染恶性疟,生命垂危,经大力抢救才获救。因此,人们有一定的自我预防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在进入疟疾高流行区时,应该口服一些有预防作用的药物。以前很常用的乙胺嘧啶,每星期一次,每次25毫克(4片);或者每两星期一次,每次50毫克(8片)。服药不能中断,直到离开疫区以后,还要继续用药1个月。如果需要在疫区停留时间较长,为了避免单用乙胺嘧啶产生耐药性,可以每3个月更换一次药物。新近出现的磷酸喹哌、甲氟喹等具有长效特性,如磷酸喹哌成人每次2片,每月1次,可以连服4~6月;甲氟喹成人每星期口服180毫克,或者每隔三四星期口服500毫克。
近年来,由于抗疟药物的广泛应用,有人建议为了避免产生耐药的情况,采用乙胺嘧啶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如抗疟1号(氨苯矾+乙胺嘧啶)、抗疟2号(周效磺胺+乙氨嘧啶)、抗疟3号(周效磺胺+磷酸喹哌)等,可以根据医生嘱咐应用。另外,患过疟疾的人无终身免疫力,因此进入疫区仍然要进行自我预防,切莫疏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