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孩子能否健康成长,人格发展是否健全。我们在教育工作中发现,很多学生的行为问题、道德问题其实源于心理问题,而学生的心理问题很大部分又来源于家庭的不恰当的教育方式。据我校对家长进行的家庭教育问卷调查统计,虽然大部分家长认为自己对孩子成长中的问题教育比较有效,但在某些方面有不少家长存在误区与困惑,亲子矛盾也比较突出,不少家长感觉孩子越来越不服父母管教、对父母越来越不尊敬,行为道德问题层出不穷。大部分家长期望在遇到问题时得到帮助,且愿意参加家庭教育方面的指导与培训。
为了解决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矛盾,我校申报成为全国优秀家长学校实验基地,并成立了德阳市级课题《家庭教育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课题组,在各级专家的指导下,重点研究指导家长改变教育观念、改善教育方式的有效途径与方式,指导家长正确开展家庭教育,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因为家庭教育的关键在于家长与孩子之间能否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而家长与孩子之间能否有良好亲子关系的关键又在于家长与孩子能否进行良好的沟通,因此,我们课题组侧重对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进行培训,主要形式是开展“父母效能训练营”系列培训,目前已经举办三期30次培训,参训家长普遍反映获益匪浅,与孩子的沟通效果及亲子关系得到很大改善。我们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植入新观念,营建新关系
父母与孩子沟通乏力甚至无效,孩子对父母不尊敬、不孝顺的现象多数是源于父母的教育观念比较陈腐和落后,如“打是亲,骂是爱,孩子不打不成器”,“父母在孩子面前要有权威”,“孩子的成绩是父母的脸面”,“好父母就是把子女照顾得无微不至……” 殊不知这些观念往往会扼杀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还会削弱孩子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严重伤害亲子关系。
因此,“父母效能训练营”在整个培训过程中给家长植入与孩子和谐相处的新观念,如“提升父母亲子沟通能力是人生最有价值的投资”;“用沟通滋养心灵,让真爱完善人格”;“孩子生来就具备无限的潜能”;“无条件的爱,让孩子获得安全感”;“别拿想象当标准要求孩子”;“温暖来自父母的尊重与关心”……这些新观念让家长改变自己的同时孩子也自然而然地发生变化。
如一位参加过“父母效能训练营”的母亲在培训感想中说:“以前我奉行的是传统的教育观念,对孩子居高临下,觉得孩子就应该听从父母的安排去做,不然的话就是一顿训斥。但这样往往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自从参加了‘父母效能训练营’后,我学习到如何用孩子的心去看整个世界,如何了解孩子并鼓励他。如何发现孩子的长处,如何换位思考,处处为孩子着想。孩子也开始体谅、尊重我们,现在我们父母与孩子都能够在和谐愉快的气氛中接受彼此。”
二、培训知行合一,注重实践体验
目前很多家长也能意识到教育理念与方法的重要性,也在通过学习一些有关书籍或听讲座等途径来改善自己的教育方式,但不少家长感觉零散而混杂的理念与方法常令自己困惑,在应用过程中常常出现各种意外的情况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感觉所学的理念与方法很难执行到位而半途而废。因此“父母效能训练营”采用系统主题讲座与体验式感悟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学习—练习—反思—分享的过程来提高父母亲子沟通能力与家庭教育水平,父母感觉这一培训模式很有实效。
如一位参训母亲在培训感想中说:“培训中,老师通过以阅读、讲课、讨论、自由参与角色扮演等方式对我们进行教学,让我们试着用学到的新理念与新方法和孩子交流。通过边学习边运用,我发现孩子的话渐渐多了,自信心增强了,学校里发生的大事、小事都乐于说给我听了,还有他的感受和评价。让我知道他平时在想些什么,对各种事物的看法等,使我及时掌握了他的所思所想,有针对性对他进行引导和提醒。通过学习,我知道了孩子的培养和教育不仅需要老师的教诲,孩子自身的努力,更加需要我们家长的积极配合与正确引导。通过学习让我学会一种全新的、高效的沟通方式,在获得健康的亲子关系、让孩子进步的同时,也使自己得到心灵的成长。”
三、重视孩子的主体作用,促进亲子双向互动
父母是成熟的个体,是教育者、监护人,是社会价值观、信仰与社会行为的直接传播者和体现者,在亲子关系中负有重要责任,起主导作用。调适、建设良好亲子关系,关键在于提高父母的综合素质。然而,孩子的主体作用也不可忽视,因为亲子关系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亲子双方的各种态度和行为有着相互的影响。
我校除了对父母开办“父母效能训练营”系列培训课程,还对学生举办“搭建心的桥梁”等活动课与讲座,让学生懂得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正确处理好亲子关系是每个人生活的重要内容,促使学生反省自己在处理父母关系时的不良习惯和行为,帮助学生改善与父母交往的方式、方法,增进对亲情的感受和体验,促进亲子关系。学生在讲座反馈中写道:
“我明白了应该与父母架起沟通的桥梁,当我们与父母发生冲突时,我们应该主动与父母沟通交流,承担自己的一半责任,这样才是积极、正确的态度。” “我们要经常与父母沟通,有时要站在父母的角度上去思考、理解父母,要努力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报答父母,要培养自觉性,不让父母为我们担忧。”“我们在与父母交流时,应注重自己的态度,使自己的语气较为平缓,不要过激,要和父母将心比心,可以将自己的意见和父母意见交换。”
为了进一步增进父母与孩子的情感,我们还邀请参训父母偕同孩子一起参加以“心心相映,携手共进”为主题的亲子活动。通过“蒙眼认亲”、“ 心有灵犀一点通”、“假如时光倒流”、“暴风骤雨我抵挡”等一系列需由家长与孩子协作才能完成的活动让家长与孩子互相支持、努力配合,达到最高的默契,从而理解对方所思所为,增进双方深层了解。家长与孩子普遍反映亲子沟通方式得以改善,心的距离得以拉近,亲子关系进一步密切。 四、指导家庭教育个案,推动家教良性发展
我们除了对家长和孩子通过培训、讲座、团体活动等方式进行亲子沟通指导,还对个别有需求的父母和孩子进行个案指导。我们在指导过程中发现,不少带着孩子来咨询的父母最初认为孩子出现问题只是孩子单方面的问题,想请老师劝导孩子或给父母支招改变孩子。有时候主动前来求助的孩子也以为问题只是自己的,但我们在咨询中发现孩子的问题往往源于父母的教育观念与方式,源于亲子沟通出现问题,所以我们在指导孩子的同时与家长联系,分析孩子问题的由来,或请家长前来参与咨询,指导家长调整教育方式,从根源上改善孩子的问题。
如有一个女生,因为与老师和同学的关系不佳等问题成绩下滑很快,还经常因纠结于与同学的矛盾而情绪烦乱、睡眠困难。女生向老师求助,老师了解到其母亲对孩子期望较高,认为孩子纠结于同学矛盾浪费时间和精力不可理喻,多次训导却无效。孩子的父亲在外地工作,很少与孩子有沟通和交流,母亲期望父亲能够参与到对孩子的教导中,但父亲总说:“孩子有你管就行了。”对此,老师先劝导其母亲调整对孩子的期望值,然后指导其多倾听孩子的诉说而少评判和教导,并与其父亲取得联系,建议他多关注孩子,多与孩子沟通,孩子的父母听取了老师的建议。据孩子的反馈,现在母亲能常耐心倾听孩子的诉说,父亲也常与孩子电话联系,倾听孩子诉说烦恼并给出自己的意见,孩子觉得从父亲那里得到很多启发,现在能够比较平和地看待与同学的矛盾,情绪和睡眠都好了很多,成绩也逐步提升。
我们不仅在学校开展“父母效能训练营”系列培训,对学生开展亲子沟通活动课与讲座,对有需求的家长和学生进行个案跟踪指导,还请全校家长积极征订《父母课堂.百科知识》,帮助家长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建立了家庭教育指导QQ群,在群中解答父母的疑问,分享家庭教育心得、感悟;同时我们也在校园网中开辟家庭教育专栏,宣传家庭教育的先进理念与方法,扩大家庭教育指导的辐射范围和影响。
通过以上努力,我校在创建全国优秀家长学校实验基地活动中荣获2012年度创建活动奖,《家庭教育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课题获德阳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项目的阶段奖。在我校承办的2013年四川省艺术特色交流会上,学生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和文明习惯受到了省教厅副厅长何浩、德阳市教育局局长彭勇及各县市区教育负责人的高度评价。我校每年与新加坡柯兰芝中学互派师生交流访问时,柯兰芝中学的老师对我校家校共育培养学生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方面的经验也给与称赞。虽然我们的工作得到各界肯定,但还有很多需要改进和完善的方面,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学习以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不断优化家校共育的理念与方法,让更多的家长获益,让更多的孩子健康成长!
为了解决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矛盾,我校申报成为全国优秀家长学校实验基地,并成立了德阳市级课题《家庭教育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课题组,在各级专家的指导下,重点研究指导家长改变教育观念、改善教育方式的有效途径与方式,指导家长正确开展家庭教育,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因为家庭教育的关键在于家长与孩子之间能否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而家长与孩子之间能否有良好亲子关系的关键又在于家长与孩子能否进行良好的沟通,因此,我们课题组侧重对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进行培训,主要形式是开展“父母效能训练营”系列培训,目前已经举办三期30次培训,参训家长普遍反映获益匪浅,与孩子的沟通效果及亲子关系得到很大改善。我们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植入新观念,营建新关系
父母与孩子沟通乏力甚至无效,孩子对父母不尊敬、不孝顺的现象多数是源于父母的教育观念比较陈腐和落后,如“打是亲,骂是爱,孩子不打不成器”,“父母在孩子面前要有权威”,“孩子的成绩是父母的脸面”,“好父母就是把子女照顾得无微不至……” 殊不知这些观念往往会扼杀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还会削弱孩子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严重伤害亲子关系。
因此,“父母效能训练营”在整个培训过程中给家长植入与孩子和谐相处的新观念,如“提升父母亲子沟通能力是人生最有价值的投资”;“用沟通滋养心灵,让真爱完善人格”;“孩子生来就具备无限的潜能”;“无条件的爱,让孩子获得安全感”;“别拿想象当标准要求孩子”;“温暖来自父母的尊重与关心”……这些新观念让家长改变自己的同时孩子也自然而然地发生变化。
如一位参加过“父母效能训练营”的母亲在培训感想中说:“以前我奉行的是传统的教育观念,对孩子居高临下,觉得孩子就应该听从父母的安排去做,不然的话就是一顿训斥。但这样往往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自从参加了‘父母效能训练营’后,我学习到如何用孩子的心去看整个世界,如何了解孩子并鼓励他。如何发现孩子的长处,如何换位思考,处处为孩子着想。孩子也开始体谅、尊重我们,现在我们父母与孩子都能够在和谐愉快的气氛中接受彼此。”
二、培训知行合一,注重实践体验
目前很多家长也能意识到教育理念与方法的重要性,也在通过学习一些有关书籍或听讲座等途径来改善自己的教育方式,但不少家长感觉零散而混杂的理念与方法常令自己困惑,在应用过程中常常出现各种意外的情况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感觉所学的理念与方法很难执行到位而半途而废。因此“父母效能训练营”采用系统主题讲座与体验式感悟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学习—练习—反思—分享的过程来提高父母亲子沟通能力与家庭教育水平,父母感觉这一培训模式很有实效。
如一位参训母亲在培训感想中说:“培训中,老师通过以阅读、讲课、讨论、自由参与角色扮演等方式对我们进行教学,让我们试着用学到的新理念与新方法和孩子交流。通过边学习边运用,我发现孩子的话渐渐多了,自信心增强了,学校里发生的大事、小事都乐于说给我听了,还有他的感受和评价。让我知道他平时在想些什么,对各种事物的看法等,使我及时掌握了他的所思所想,有针对性对他进行引导和提醒。通过学习,我知道了孩子的培养和教育不仅需要老师的教诲,孩子自身的努力,更加需要我们家长的积极配合与正确引导。通过学习让我学会一种全新的、高效的沟通方式,在获得健康的亲子关系、让孩子进步的同时,也使自己得到心灵的成长。”
三、重视孩子的主体作用,促进亲子双向互动
父母是成熟的个体,是教育者、监护人,是社会价值观、信仰与社会行为的直接传播者和体现者,在亲子关系中负有重要责任,起主导作用。调适、建设良好亲子关系,关键在于提高父母的综合素质。然而,孩子的主体作用也不可忽视,因为亲子关系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亲子双方的各种态度和行为有着相互的影响。
我校除了对父母开办“父母效能训练营”系列培训课程,还对学生举办“搭建心的桥梁”等活动课与讲座,让学生懂得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正确处理好亲子关系是每个人生活的重要内容,促使学生反省自己在处理父母关系时的不良习惯和行为,帮助学生改善与父母交往的方式、方法,增进对亲情的感受和体验,促进亲子关系。学生在讲座反馈中写道:
“我明白了应该与父母架起沟通的桥梁,当我们与父母发生冲突时,我们应该主动与父母沟通交流,承担自己的一半责任,这样才是积极、正确的态度。” “我们要经常与父母沟通,有时要站在父母的角度上去思考、理解父母,要努力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报答父母,要培养自觉性,不让父母为我们担忧。”“我们在与父母交流时,应注重自己的态度,使自己的语气较为平缓,不要过激,要和父母将心比心,可以将自己的意见和父母意见交换。”
为了进一步增进父母与孩子的情感,我们还邀请参训父母偕同孩子一起参加以“心心相映,携手共进”为主题的亲子活动。通过“蒙眼认亲”、“ 心有灵犀一点通”、“假如时光倒流”、“暴风骤雨我抵挡”等一系列需由家长与孩子协作才能完成的活动让家长与孩子互相支持、努力配合,达到最高的默契,从而理解对方所思所为,增进双方深层了解。家长与孩子普遍反映亲子沟通方式得以改善,心的距离得以拉近,亲子关系进一步密切。 四、指导家庭教育个案,推动家教良性发展
我们除了对家长和孩子通过培训、讲座、团体活动等方式进行亲子沟通指导,还对个别有需求的父母和孩子进行个案指导。我们在指导过程中发现,不少带着孩子来咨询的父母最初认为孩子出现问题只是孩子单方面的问题,想请老师劝导孩子或给父母支招改变孩子。有时候主动前来求助的孩子也以为问题只是自己的,但我们在咨询中发现孩子的问题往往源于父母的教育观念与方式,源于亲子沟通出现问题,所以我们在指导孩子的同时与家长联系,分析孩子问题的由来,或请家长前来参与咨询,指导家长调整教育方式,从根源上改善孩子的问题。
如有一个女生,因为与老师和同学的关系不佳等问题成绩下滑很快,还经常因纠结于与同学的矛盾而情绪烦乱、睡眠困难。女生向老师求助,老师了解到其母亲对孩子期望较高,认为孩子纠结于同学矛盾浪费时间和精力不可理喻,多次训导却无效。孩子的父亲在外地工作,很少与孩子有沟通和交流,母亲期望父亲能够参与到对孩子的教导中,但父亲总说:“孩子有你管就行了。”对此,老师先劝导其母亲调整对孩子的期望值,然后指导其多倾听孩子的诉说而少评判和教导,并与其父亲取得联系,建议他多关注孩子,多与孩子沟通,孩子的父母听取了老师的建议。据孩子的反馈,现在母亲能常耐心倾听孩子的诉说,父亲也常与孩子电话联系,倾听孩子诉说烦恼并给出自己的意见,孩子觉得从父亲那里得到很多启发,现在能够比较平和地看待与同学的矛盾,情绪和睡眠都好了很多,成绩也逐步提升。
我们不仅在学校开展“父母效能训练营”系列培训,对学生开展亲子沟通活动课与讲座,对有需求的家长和学生进行个案跟踪指导,还请全校家长积极征订《父母课堂.百科知识》,帮助家长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建立了家庭教育指导QQ群,在群中解答父母的疑问,分享家庭教育心得、感悟;同时我们也在校园网中开辟家庭教育专栏,宣传家庭教育的先进理念与方法,扩大家庭教育指导的辐射范围和影响。
通过以上努力,我校在创建全国优秀家长学校实验基地活动中荣获2012年度创建活动奖,《家庭教育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课题获德阳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项目的阶段奖。在我校承办的2013年四川省艺术特色交流会上,学生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和文明习惯受到了省教厅副厅长何浩、德阳市教育局局长彭勇及各县市区教育负责人的高度评价。我校每年与新加坡柯兰芝中学互派师生交流访问时,柯兰芝中学的老师对我校家校共育培养学生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方面的经验也给与称赞。虽然我们的工作得到各界肯定,但还有很多需要改进和完善的方面,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学习以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不断优化家校共育的理念与方法,让更多的家长获益,让更多的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