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坛作为中国皇家园林景观之一,自始至终都承载着它祭天盛典的重责。不管是明清时期的祭天盛典还是现在的文化游览大典,天坛从古至今都是那样的让人痴迷沉醉。天坛的文化让人惊叹,天坛的景观让人迷失,从你涉足天坛的那一刻起,将会被它深深吸引不能自拔……
世界上现存最大的祭天建筑群
在北京城东南方,有一处独特的皇家园林,占地面积达二百七十三公顷,相当于三个紫禁城,它的建筑端庄严整,园内苍柏肃穆,明、清两朝共有二十二位皇帝先后在此举行过六百五十四次祭天盛典,这就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祭天建筑群——天坛。
天坛建成于明朝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是明、清两朝皇帝举行祭天大典的场所,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穹宇、圜丘、斋宫、神乐署等,其中祈年殿是现存最大的圆形木结构建筑,它高大巍峨,金碧辉煌,是我国古典建筑的杰出代表。皇穹宇院落的正圆形围墙,即回音壁,以它神奇的声学效果闻名于世。由于它设计精确,建造材质坚硬光滑,可对声音形成意趣盎然的反射效果,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能工巧匠的聪明智慧。
天坛作为中国祭天文化的物质载体,其独特的象征性建筑布局和设计思想,对东方建筑文化产生过深远影响。它深厚的民族文化涉及哲学、政治、天文、历史、建筑、历法、音乐、绘画、园林以及社会伦理诸方面,是中华文明所包含的审美意识及宇宙观的集中体现。
创建品牌典范实现可持续发展
今年,公园在北京市政府和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领导下,以文化建设为突破口,不断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努力提高自身文化软实力,为发挥世界文化遗产价值进行大胆的尝试探索,着力创建公园行业的品牌和典范,实现公园可持续发展。
天坛公园挖掘自身特点,以祭天文化为核心,形成特色鲜明、文化内涵丰富的资源优势,并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博大精深的祭天文化
天坛是中国古代祭祀文化的产物,是中华文明一脉相承的重要载体,承载了中国人敬天尊祖的朴素感情和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从2002年春节开始,天坛公园依据清乾隆十三年的《大驾卤簿图》中卤簿仪制以及《清会典》、《清会典图》等文献的记载,整理了现在的天坛祭天乐舞和祭天仪仗展演,游客在游览皇家坛庙同时,可以真实体验恢弘的皇帝祭天仪仗,观看古朴的祭天舞表演,聆听被誉为华夏正声的中和韶乐,领略博大精深的中国古代祭天文化。
在今年的文化周期间首次推出以“北京坛庙文化”为主题的展览。在北天门内开辟了一个文化长廊,布置了60块展板,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将北京10座坛庙的建筑、祭祀文化、历史演变进行了概括性的介绍。在祈年殿西配殿推出了坛庙文物展,首次展出了北京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先农坛、太庙、历代帝王庙、孔庙祭祀时用的28件文物祭器、礼器,既有苍壁、黄综、赤璋、白琥等祭祀用品,也有木簋、铜登、铜簠等不同材质的清代祭祀器皿,这些文物都是首次跟游客见面,使这届文化周活动的历史氛围和文化内涵更加丰富。
蓬勃兴起的体育文化
天坛是北京市内最大的公园绿地,空气质量可达到国际一级标准。清新的空气,优美的环境使天坛成为人们休憩、健身、开展文化活动的最佳场所,每天来这里晨练的北京市民约有3、4万人。由于天坛群众性体育基础好,许多全民健身项目首先在这里进行试验,然后向社会推广。天坛公园在某种意义上说,反映了首都人民健康生活的“幸福指数”,天坛晨练体现了富裕起来的人们对健康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独具魅力的古柏文化
天坛古树众多,现存的三千五百六十二株古树与红墙碧瓦相互映衬,林间绿草成茵,二月兰香海如潮,丁香、月季应季绽放,为凛然肃穆的天坛凭添了清幽祥和之气。今天看到的九龙柏、莲花柏、问天柏、迎客柏等古树名木,以饱经沧桑,造型奇异而被赋予嘉名。这些古树名木已经成为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显示出独特的人文魅力。
异彩纷呈的花卉文化
天坛花卉养植的历史久远。为迎接奥运,公园在花期控制技术上又获得了新的突破,让月季、秋菊两种不同时令花卉同时绽放。每年春秋两季推出的构思新颖、创意独特的月季、菊花展览,突出表现了浓郁的文化氛围和鲜明的时代主题,极大提升文化内涵和品位,成为京城花卉的强大品牌。
天坛的盆栽月季品种独特,为奥运盛典、国庆游园和世博会做出自己的特殊贡献。在天坛公园祈年殿西侧和西北外坛,分布着方圆20多万平方米的二月兰。每到春天,一簇簇淡蓝色的小花悄然绽放,汇成一片蓝色花海,空气中弥漫着二月兰特有的幽香。 祈年殿西侧古柏林中成片的二月兰生机勃勃,与沉静肃穆的古柏相互掩映,意境幽远,游客常常陶醉其中,乐不知返。如今天坛二月兰已成为公园的春季的特色景观,每年吸引来大量游客。
推陈出新的皇家餐饮文化
天坛旻园餐厅是国家特级酒家和旅游定点单位,2009年荣获中华金厨奖,并在第六届全国烹饪大赛夺得三金三银奖项,重点经营宫廷菜点。
近年来,天坛公园特色旅游餐饮服务不断有新的突破,斋宫菜保留了皇家深厚礼仪文化,同时结合现代健康饮食观念进行大胆创新,形成色、香、味、形俱全,品味营养兼备,种类丰富完善的菜品系列。如今,天坛的“宫廷斋菜”作为北京皇家园林特色餐饮品牌为中华饮食文化百花园增添一朵奇葩。
文化建园依靠科技加强协调发展
天坛公园从上世纪末提出了“文化建园”方针以后,开始转变经营模式和发展思路,进入新世纪以来,尤其是最近四年,公园注重生态、景观、文化协调发展,各方面工作尤其是品牌建设上有了历史性飞跃。
加强横向联系,深入挖掘内涵
天坛公园的文化建园、文化立园工作已经形成了节庆活动与日常展览相得益彰,重点文化项目研究与历史文化普及工作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两性发展的格局。天坛博大精深的“祭天”文化内涵开始全面、完整、系统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并在社会上产生巨大反响。
2009年12月22日,天坛公园发起成立北京坛庙文化研究会,这是天坛文化建设迈出的重要一步。北京各皇家坛庙间首次通过历史文化纽带联系起来。今后,坛庙文化的研究挖掘工作将在研究这个平台上深入展开。
融入周边发展,全面拓展空间
天坛地处南城,体现老北京民俗的市井文化在这里得到一定程度的保留,民间艺术在这里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有的已经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后,天坛要进一步加强与有关部门合作,抓住机遇,把天坛建设与周边地区发展结合起来,把天坛文化跟周边区域文化融合起来,使天坛的建设事业在区域大环境中找到新的定位,谋求新的发展。
依靠科技手段,提升管理水平
创一流标准,为游人服务,一直是天坛人孜孜以求的目标。天坛公园在2007年对重要景点干道周边以及东北外坛绿化景观进行了改善,使游人特别是残障人群的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园区内商业网点分布进一步合理,旅游特色商品不断得到丰富。公园坚持以人为本,在服务内容上充分考虑到游客的感受,导游讲解注重规范化、个性化,使服务流程不断完善合理,服务工作的软件、硬件水平不断提升,今天天坛公园已经步入全国五A景区行列。
为了更好的服务游人,公园从2005年起推出8语种电子自动导游系统,建立电子公告、区域广播系统,依靠科技手段提升游客服务质量。建立完善电子监控和消防报警系统,为维护公园景区安全秩序提供了技术保障。当前,天坛正在进行智能化安全、服务管理系统建设,文物保护、消防监控、游客咨询、应急指挥调度系统的全面数字化整合很快得以实现。今年公园将建成的智能服务管理系统,是基于网络技术实现公园游客服务和智能化管理的综合平台,通过该系统将使公园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得到极大提升,实现游人与管理者面对面的交流,游客不仅可以直接获取游览相关信息,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而且通过系统提供的视频、语音、图文资料,对景区历史文化有全面、生动、细致的了解。
今天,站在建设世界城市的新起点上,天坛人秉承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断解放思想,把文化建设作为实践科学发展,搞好公园各项工作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以保护传承为方向,以文化品牌为灵魂,实现文化旅游两个产业的开发、整合、利用,为建设人文天坛、绿色天坛、科技天坛,打造全国公园行业典范而努力。
栏目编辑/齐雪纯
世界上现存最大的祭天建筑群
在北京城东南方,有一处独特的皇家园林,占地面积达二百七十三公顷,相当于三个紫禁城,它的建筑端庄严整,园内苍柏肃穆,明、清两朝共有二十二位皇帝先后在此举行过六百五十四次祭天盛典,这就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祭天建筑群——天坛。
天坛建成于明朝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是明、清两朝皇帝举行祭天大典的场所,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穹宇、圜丘、斋宫、神乐署等,其中祈年殿是现存最大的圆形木结构建筑,它高大巍峨,金碧辉煌,是我国古典建筑的杰出代表。皇穹宇院落的正圆形围墙,即回音壁,以它神奇的声学效果闻名于世。由于它设计精确,建造材质坚硬光滑,可对声音形成意趣盎然的反射效果,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能工巧匠的聪明智慧。
天坛作为中国祭天文化的物质载体,其独特的象征性建筑布局和设计思想,对东方建筑文化产生过深远影响。它深厚的民族文化涉及哲学、政治、天文、历史、建筑、历法、音乐、绘画、园林以及社会伦理诸方面,是中华文明所包含的审美意识及宇宙观的集中体现。
创建品牌典范实现可持续发展
今年,公园在北京市政府和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领导下,以文化建设为突破口,不断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努力提高自身文化软实力,为发挥世界文化遗产价值进行大胆的尝试探索,着力创建公园行业的品牌和典范,实现公园可持续发展。
天坛公园挖掘自身特点,以祭天文化为核心,形成特色鲜明、文化内涵丰富的资源优势,并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博大精深的祭天文化
天坛是中国古代祭祀文化的产物,是中华文明一脉相承的重要载体,承载了中国人敬天尊祖的朴素感情和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从2002年春节开始,天坛公园依据清乾隆十三年的《大驾卤簿图》中卤簿仪制以及《清会典》、《清会典图》等文献的记载,整理了现在的天坛祭天乐舞和祭天仪仗展演,游客在游览皇家坛庙同时,可以真实体验恢弘的皇帝祭天仪仗,观看古朴的祭天舞表演,聆听被誉为华夏正声的中和韶乐,领略博大精深的中国古代祭天文化。
在今年的文化周期间首次推出以“北京坛庙文化”为主题的展览。在北天门内开辟了一个文化长廊,布置了60块展板,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将北京10座坛庙的建筑、祭祀文化、历史演变进行了概括性的介绍。在祈年殿西配殿推出了坛庙文物展,首次展出了北京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先农坛、太庙、历代帝王庙、孔庙祭祀时用的28件文物祭器、礼器,既有苍壁、黄综、赤璋、白琥等祭祀用品,也有木簋、铜登、铜簠等不同材质的清代祭祀器皿,这些文物都是首次跟游客见面,使这届文化周活动的历史氛围和文化内涵更加丰富。
蓬勃兴起的体育文化
天坛是北京市内最大的公园绿地,空气质量可达到国际一级标准。清新的空气,优美的环境使天坛成为人们休憩、健身、开展文化活动的最佳场所,每天来这里晨练的北京市民约有3、4万人。由于天坛群众性体育基础好,许多全民健身项目首先在这里进行试验,然后向社会推广。天坛公园在某种意义上说,反映了首都人民健康生活的“幸福指数”,天坛晨练体现了富裕起来的人们对健康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独具魅力的古柏文化
天坛古树众多,现存的三千五百六十二株古树与红墙碧瓦相互映衬,林间绿草成茵,二月兰香海如潮,丁香、月季应季绽放,为凛然肃穆的天坛凭添了清幽祥和之气。今天看到的九龙柏、莲花柏、问天柏、迎客柏等古树名木,以饱经沧桑,造型奇异而被赋予嘉名。这些古树名木已经成为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显示出独特的人文魅力。
异彩纷呈的花卉文化
天坛花卉养植的历史久远。为迎接奥运,公园在花期控制技术上又获得了新的突破,让月季、秋菊两种不同时令花卉同时绽放。每年春秋两季推出的构思新颖、创意独特的月季、菊花展览,突出表现了浓郁的文化氛围和鲜明的时代主题,极大提升文化内涵和品位,成为京城花卉的强大品牌。
天坛的盆栽月季品种独特,为奥运盛典、国庆游园和世博会做出自己的特殊贡献。在天坛公园祈年殿西侧和西北外坛,分布着方圆20多万平方米的二月兰。每到春天,一簇簇淡蓝色的小花悄然绽放,汇成一片蓝色花海,空气中弥漫着二月兰特有的幽香。 祈年殿西侧古柏林中成片的二月兰生机勃勃,与沉静肃穆的古柏相互掩映,意境幽远,游客常常陶醉其中,乐不知返。如今天坛二月兰已成为公园的春季的特色景观,每年吸引来大量游客。
推陈出新的皇家餐饮文化
天坛旻园餐厅是国家特级酒家和旅游定点单位,2009年荣获中华金厨奖,并在第六届全国烹饪大赛夺得三金三银奖项,重点经营宫廷菜点。
近年来,天坛公园特色旅游餐饮服务不断有新的突破,斋宫菜保留了皇家深厚礼仪文化,同时结合现代健康饮食观念进行大胆创新,形成色、香、味、形俱全,品味营养兼备,种类丰富完善的菜品系列。如今,天坛的“宫廷斋菜”作为北京皇家园林特色餐饮品牌为中华饮食文化百花园增添一朵奇葩。
文化建园依靠科技加强协调发展
天坛公园从上世纪末提出了“文化建园”方针以后,开始转变经营模式和发展思路,进入新世纪以来,尤其是最近四年,公园注重生态、景观、文化协调发展,各方面工作尤其是品牌建设上有了历史性飞跃。
加强横向联系,深入挖掘内涵
天坛公园的文化建园、文化立园工作已经形成了节庆活动与日常展览相得益彰,重点文化项目研究与历史文化普及工作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两性发展的格局。天坛博大精深的“祭天”文化内涵开始全面、完整、系统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并在社会上产生巨大反响。
2009年12月22日,天坛公园发起成立北京坛庙文化研究会,这是天坛文化建设迈出的重要一步。北京各皇家坛庙间首次通过历史文化纽带联系起来。今后,坛庙文化的研究挖掘工作将在研究这个平台上深入展开。
融入周边发展,全面拓展空间
天坛地处南城,体现老北京民俗的市井文化在这里得到一定程度的保留,民间艺术在这里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有的已经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后,天坛要进一步加强与有关部门合作,抓住机遇,把天坛建设与周边地区发展结合起来,把天坛文化跟周边区域文化融合起来,使天坛的建设事业在区域大环境中找到新的定位,谋求新的发展。
依靠科技手段,提升管理水平
创一流标准,为游人服务,一直是天坛人孜孜以求的目标。天坛公园在2007年对重要景点干道周边以及东北外坛绿化景观进行了改善,使游人特别是残障人群的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园区内商业网点分布进一步合理,旅游特色商品不断得到丰富。公园坚持以人为本,在服务内容上充分考虑到游客的感受,导游讲解注重规范化、个性化,使服务流程不断完善合理,服务工作的软件、硬件水平不断提升,今天天坛公园已经步入全国五A景区行列。
为了更好的服务游人,公园从2005年起推出8语种电子自动导游系统,建立电子公告、区域广播系统,依靠科技手段提升游客服务质量。建立完善电子监控和消防报警系统,为维护公园景区安全秩序提供了技术保障。当前,天坛正在进行智能化安全、服务管理系统建设,文物保护、消防监控、游客咨询、应急指挥调度系统的全面数字化整合很快得以实现。今年公园将建成的智能服务管理系统,是基于网络技术实现公园游客服务和智能化管理的综合平台,通过该系统将使公园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得到极大提升,实现游人与管理者面对面的交流,游客不仅可以直接获取游览相关信息,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而且通过系统提供的视频、语音、图文资料,对景区历史文化有全面、生动、细致的了解。
今天,站在建设世界城市的新起点上,天坛人秉承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断解放思想,把文化建设作为实践科学发展,搞好公园各项工作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以保护传承为方向,以文化品牌为灵魂,实现文化旅游两个产业的开发、整合、利用,为建设人文天坛、绿色天坛、科技天坛,打造全国公园行业典范而努力。
栏目编辑/齐雪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