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经济金融全球化的进程中,货币错配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的问题。而货币错配的根源在于生产要素全球流动的计价结算环节通常只能以国际化货币衡量,因此随着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我国面临的货币错配状况势必有所改善。本文以2010—2017年季度数据为样本,研究人民币国际化与货币错配的内在效应,并相应地提出政策建议。结果表明:外汇储备对债权型货币错配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实际有效汇率和人民币国际化对货币错配程度具有缓释作用,都能长期的改善货币错配状况,尤其是后者对货币错配具有很强的缓释作用及解释力度。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 货币错配 VAR模型
一、引言
20世纪后期发展中国家所爆发的金融危机往往是由货币错配导致,所不同的是当时面临债务型货币错配,而现在广泛存在的是债权型货币错配。现阶段我国规模庞大的外汇储备,根源在于国际经济贸易的计价结算中使用美元等国际化货币而非本国货币。因此要想彻底根治这个“原罪”问题,最好的方法是在国际经济贸易中使用本币进行计价结算,使得对外资产债务以本币的形式存在,自然就不会受到汇率波动的影响。我国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中近年来不断取得成果,从2009年中旬我国尝试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制度来,相关的人民币结算额飞速增长,截至2017年第四季度相关的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额已经突破6萬亿大关。
二、文献综述
(一)人民币国际化定义
Cohen(1971)对于国际化货币的定义是在对英镑的研究中得出的灵感,即按照货币的职能来进行定义。Strange(1971)认为应结合政治经济因素来定义国际化货币,从而将其归纳为四种类别—中立货币、协商货币、顶级货币和主导货币。周林、温小郑(2001)从高、中、低三个层级对国际化货币进行了细分,并对每个层级货币的表现形式进行了详细研究:能够作为全球的官方储备、资本和经常项目能够进行适度的开放、本币与外币存在币值上的联系。高海红和余永定(2010)对人民币国际化的状况进行了研究,得出虽然人民币国际化仍处于初级阶段,但是国际经济体已逐步开始接受人民币作为国际经济贸易的计价结算货币。
(二)货币错配的内涵
Eichengreen(2003)指出,致使新兴经济体面临严峻的债务型货币错配的根源在于其在国际资本市场只能获得以外币计价的负债,因此其对外负债以外币形式存在。Goldestein(2004)对于货币错配的定义更为广义,在各类经济贸易活动中经济主体在收支两方面往往采用不同的币种,因此其能灵敏的感受到外汇市场的汇率波动。朱超(2009)研究认为当存在本币贬值的情况下,如果发展中国家用非主权货币对其负债及支出进行计价,对于资产和收入用本国货币计价,则会面临净资产减少,造成经济增长下降的风险。
三、人民币国际化与货币错配测度
主要利用人民币国际化测算体系RII及改进的货币错配综合测算模型AECM*,来对人民币国际化程度和我国的货币错配程度进行测度,由RII测度体系以及AECM*测度模型测算出的量化指标能够真实有效的反映出我国现阶段的人民币国际化程度及债权型货币错配程度。
RII指标由人大货币研究所根据我国本币资本账户的开放程度和国际化货币在实体经济领域的功能。模型从贸易、金融及外汇储备规模三个角度选取了六个具体指标来构建。结合各指标数据获取年限,通过RII模型测算出了我国2010年至2017年人民币国际化的季度量化数据。
在采用AECM*模型来测度我国的货币错配程度时,出于数据的可获得性及实证研究的精确性,采用季度数据来测算我国季度货币错配程度的量化值。经过AECM*模型的测算,我国2003年第一季度到2017年第四季度的AECM*量化值,如图1:
总的来看,从2003年初至2003年末,AECM*呈现小幅下降;2004年开始转入快速增长趋势,直至2009年中期AECM*指标开始下降;从2009年中期至2010年中期呈加速下滑状态;而在2010年中期至2014年期末,AECM*保持相对稳定的态势,在50%的水平小幅度波动;从2014年末开始至现在,AECM*呈现出缓慢下降的趋势。
四、人民币国际化对货币错配效应的实证研究
通过构建VAR模型来实证研究人民币国际化与我国的货币错配程度间存在的相关性。采用AECM*表示货币错配程度,RII表示人民币国际化程度,FER表示外汇储备,REEE表示实际有效汇率,选取的样本区间为从2010年初至2017年末的季度数据。
(一)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
对变量数据序列进行一阶差分后,AECM*、RII、REEE均能通过置信度为1%的ADF检验,FER能通过置信度为5%的ADF单位根检验,显示在对变量数据进行一阶差分的处理后,各变量序列均呈现平稳状态,满足一阶单整序列要求。
通过协整检验的迹统计量在与临界值的比较中均大于临界值,且P值均小于0.05。以及最大特征根统计量与其相应的临界值相比,均为前者更大,且从P值数据可以得去其均为小于0.05,可以看出四个序列变量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
从Granger因果检验的结果可得,FER和REEE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为AECM*的格兰杰原因,而RII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为AECM*的格兰杰原因。因此,针对检验结果的分析可得,FER、REEE以及RII均能够用于解释和分析我国货币错配状况的程度。
(二)脉冲相应函数
通过对AECM*、RII、FER及REEE变量序列施加一个正的标准信息冲击后,研究货币错配程度变量的波动方向以及波动周期,以此来研究变量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AECM*在滞后半期才呈现出与FER冲击同方向变化,在第三期冲击影响达到最大值,之后FER的冲击作用逐渐回落,说明外汇储备的增长会加重我国面临的债权型货币错配;AECM*在滞后半期才呈现出与REEE负方向变化,在第二期冲击影响达到最大值,之后REEE的冲击作用逐渐回落,说明实际有效汇率的实施有利于改善货币错配程度;AECM*在滞后半期才呈现出与RII冲击负方向变化,且冲击的作用逐渐增大,直至第十期冲击的作用仍旧呈现增长趋势,说明人民币国际化能够很好的缓解我国面临的债权型货币错配状况,并且人民币国际化可以长期有效的改善货币错配状况。 (三)方差分解
为了定量研究RII、FER及REEE冲击对AECM*的影响程度,我们进一步利用方差分解来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FER冲击可以在3.26%-10.2%的范围内对AECM*的波动进行解释;REEE冲击则可以在3.13%-10.84%的范围内对AECM*的波动进行解释,且解释程度值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周期性波动;RII冲击可以在10%-20%的范围内对AECM*的波动进行解释,且解释力度呈上升趋势,在第四期达到18.53%,之后便维持在17%-20.8%的范围内对AECM*的波动进行解释。
五、政策建议
通过对AECM*测度模型的测算和分析,可以看出我国面临的货币错配风险日益加重,并且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而與我国早期的债务型货币错配不同的是,现在面临的债权型货币错配对经济金融影响的传导机制存在很大的不同,如果放任债权型货币错配继续恶化下去,那么由此引发的金融危机将会不可避免。
首先,我国应实施稳健的宏观经济政策。货币政策上,应强化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将货币政策的目标由货币供应量改为通货膨胀率目标制。财政政策上,建议更多的采用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其次,全面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解决我国债权型货币错配的有效途径除了采用浮动的汇率政策之外还应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当人民币成为国际化货币时,我国则不必维持规模巨大的外汇储备,那么债权型货币错配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再者,完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固定汇率制度给微观经济主体提供了一个规避汇率风险的隐性担保,使其忽视汇率风险的存在,并且使得金融衍生工具市场难以发展起来;最后,构建全面的货币错配监管体系。货币当局在经济主体的层面,除了要对我国面临的货币错配风险进行监控,降低由净外币资产引起的债权型货币错配风险外,还应对微观经济个体存在的货币敞口进行监控。
参考文献:
[1]高海红,余永定.人民币国际化的含义与条件[J].国际经济评论,2010(1):59~64.
[2]谷家奎.我国货币错配程度测算与影响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2011.
[3]李瑶.非国际货币、货币国际化与资本项目可兑换[J].金融研究,2003(8):104~111.
[4]人民币国际化研究课题组.人民币国际化的时机、途径及其策略[J].中国金融,2006(5):12~13.
[5]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2.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6]朱超.中国货币错配:部门层面的交叉测度[J].世界经济,2008(5).
[7]Cohea B J. Future of sterling as an international currency [J].1971.
[8]Eichengreen B. How to Eliminate Original Financial Sin[J]. Financial Times,November,2002.
[9]Goldstein M. Controlling currency mismatches in emerging markets[J]. Peterson Institute Press:All Books,2004.
[10]Strange S. Sterling and British policy:a political study of an international currency in decline[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1.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 货币错配 VAR模型
一、引言
20世纪后期发展中国家所爆发的金融危机往往是由货币错配导致,所不同的是当时面临债务型货币错配,而现在广泛存在的是债权型货币错配。现阶段我国规模庞大的外汇储备,根源在于国际经济贸易的计价结算中使用美元等国际化货币而非本国货币。因此要想彻底根治这个“原罪”问题,最好的方法是在国际经济贸易中使用本币进行计价结算,使得对外资产债务以本币的形式存在,自然就不会受到汇率波动的影响。我国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中近年来不断取得成果,从2009年中旬我国尝试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制度来,相关的人民币结算额飞速增长,截至2017年第四季度相关的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额已经突破6萬亿大关。
二、文献综述
(一)人民币国际化定义
Cohen(1971)对于国际化货币的定义是在对英镑的研究中得出的灵感,即按照货币的职能来进行定义。Strange(1971)认为应结合政治经济因素来定义国际化货币,从而将其归纳为四种类别—中立货币、协商货币、顶级货币和主导货币。周林、温小郑(2001)从高、中、低三个层级对国际化货币进行了细分,并对每个层级货币的表现形式进行了详细研究:能够作为全球的官方储备、资本和经常项目能够进行适度的开放、本币与外币存在币值上的联系。高海红和余永定(2010)对人民币国际化的状况进行了研究,得出虽然人民币国际化仍处于初级阶段,但是国际经济体已逐步开始接受人民币作为国际经济贸易的计价结算货币。
(二)货币错配的内涵
Eichengreen(2003)指出,致使新兴经济体面临严峻的债务型货币错配的根源在于其在国际资本市场只能获得以外币计价的负债,因此其对外负债以外币形式存在。Goldestein(2004)对于货币错配的定义更为广义,在各类经济贸易活动中经济主体在收支两方面往往采用不同的币种,因此其能灵敏的感受到外汇市场的汇率波动。朱超(2009)研究认为当存在本币贬值的情况下,如果发展中国家用非主权货币对其负债及支出进行计价,对于资产和收入用本国货币计价,则会面临净资产减少,造成经济增长下降的风险。
三、人民币国际化与货币错配测度
主要利用人民币国际化测算体系RII及改进的货币错配综合测算模型AECM*,来对人民币国际化程度和我国的货币错配程度进行测度,由RII测度体系以及AECM*测度模型测算出的量化指标能够真实有效的反映出我国现阶段的人民币国际化程度及债权型货币错配程度。
RII指标由人大货币研究所根据我国本币资本账户的开放程度和国际化货币在实体经济领域的功能。模型从贸易、金融及外汇储备规模三个角度选取了六个具体指标来构建。结合各指标数据获取年限,通过RII模型测算出了我国2010年至2017年人民币国际化的季度量化数据。
在采用AECM*模型来测度我国的货币错配程度时,出于数据的可获得性及实证研究的精确性,采用季度数据来测算我国季度货币错配程度的量化值。经过AECM*模型的测算,我国2003年第一季度到2017年第四季度的AECM*量化值,如图1:
总的来看,从2003年初至2003年末,AECM*呈现小幅下降;2004年开始转入快速增长趋势,直至2009年中期AECM*指标开始下降;从2009年中期至2010年中期呈加速下滑状态;而在2010年中期至2014年期末,AECM*保持相对稳定的态势,在50%的水平小幅度波动;从2014年末开始至现在,AECM*呈现出缓慢下降的趋势。
四、人民币国际化对货币错配效应的实证研究
通过构建VAR模型来实证研究人民币国际化与我国的货币错配程度间存在的相关性。采用AECM*表示货币错配程度,RII表示人民币国际化程度,FER表示外汇储备,REEE表示实际有效汇率,选取的样本区间为从2010年初至2017年末的季度数据。
(一)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
对变量数据序列进行一阶差分后,AECM*、RII、REEE均能通过置信度为1%的ADF检验,FER能通过置信度为5%的ADF单位根检验,显示在对变量数据进行一阶差分的处理后,各变量序列均呈现平稳状态,满足一阶单整序列要求。
通过协整检验的迹统计量在与临界值的比较中均大于临界值,且P值均小于0.05。以及最大特征根统计量与其相应的临界值相比,均为前者更大,且从P值数据可以得去其均为小于0.05,可以看出四个序列变量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
从Granger因果检验的结果可得,FER和REEE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为AECM*的格兰杰原因,而RII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为AECM*的格兰杰原因。因此,针对检验结果的分析可得,FER、REEE以及RII均能够用于解释和分析我国货币错配状况的程度。
(二)脉冲相应函数
通过对AECM*、RII、FER及REEE变量序列施加一个正的标准信息冲击后,研究货币错配程度变量的波动方向以及波动周期,以此来研究变量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AECM*在滞后半期才呈现出与FER冲击同方向变化,在第三期冲击影响达到最大值,之后FER的冲击作用逐渐回落,说明外汇储备的增长会加重我国面临的债权型货币错配;AECM*在滞后半期才呈现出与REEE负方向变化,在第二期冲击影响达到最大值,之后REEE的冲击作用逐渐回落,说明实际有效汇率的实施有利于改善货币错配程度;AECM*在滞后半期才呈现出与RII冲击负方向变化,且冲击的作用逐渐增大,直至第十期冲击的作用仍旧呈现增长趋势,说明人民币国际化能够很好的缓解我国面临的债权型货币错配状况,并且人民币国际化可以长期有效的改善货币错配状况。 (三)方差分解
为了定量研究RII、FER及REEE冲击对AECM*的影响程度,我们进一步利用方差分解来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FER冲击可以在3.26%-10.2%的范围内对AECM*的波动进行解释;REEE冲击则可以在3.13%-10.84%的范围内对AECM*的波动进行解释,且解释程度值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周期性波动;RII冲击可以在10%-20%的范围内对AECM*的波动进行解释,且解释力度呈上升趋势,在第四期达到18.53%,之后便维持在17%-20.8%的范围内对AECM*的波动进行解释。
五、政策建议
通过对AECM*测度模型的测算和分析,可以看出我国面临的货币错配风险日益加重,并且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而與我国早期的债务型货币错配不同的是,现在面临的债权型货币错配对经济金融影响的传导机制存在很大的不同,如果放任债权型货币错配继续恶化下去,那么由此引发的金融危机将会不可避免。
首先,我国应实施稳健的宏观经济政策。货币政策上,应强化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将货币政策的目标由货币供应量改为通货膨胀率目标制。财政政策上,建议更多的采用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其次,全面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解决我国债权型货币错配的有效途径除了采用浮动的汇率政策之外还应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当人民币成为国际化货币时,我国则不必维持规模巨大的外汇储备,那么债权型货币错配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再者,完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固定汇率制度给微观经济主体提供了一个规避汇率风险的隐性担保,使其忽视汇率风险的存在,并且使得金融衍生工具市场难以发展起来;最后,构建全面的货币错配监管体系。货币当局在经济主体的层面,除了要对我国面临的货币错配风险进行监控,降低由净外币资产引起的债权型货币错配风险外,还应对微观经济个体存在的货币敞口进行监控。
参考文献:
[1]高海红,余永定.人民币国际化的含义与条件[J].国际经济评论,2010(1):59~64.
[2]谷家奎.我国货币错配程度测算与影响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2011.
[3]李瑶.非国际货币、货币国际化与资本项目可兑换[J].金融研究,2003(8):104~111.
[4]人民币国际化研究课题组.人民币国际化的时机、途径及其策略[J].中国金融,2006(5):12~13.
[5]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2.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6]朱超.中国货币错配:部门层面的交叉测度[J].世界经济,2008(5).
[7]Cohea B J. Future of sterling as an international currency [J].1971.
[8]Eichengreen B. How to Eliminate Original Financial Sin[J]. Financial Times,November,2002.
[9]Goldstein M. Controlling currency mismatches in emerging markets[J]. Peterson Institute Press:All Books,2004.
[10]Strange S. Sterling and British policy:a political study of an international currency in decline[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