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寒保暖总动员

来源 :家庭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yali5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立冬已过。随着一次次寒潮来袭,全国各地气温陡降,让人感到阵阵寒意。祖国医学认为,寒为阴邪,易伤阳气,给许多疾病埋下隐患;只有让身体足够温暖,让阳气顺畅,才能抵御外邪的入侵。然而,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会开始老化,体内阳气衰减,人会更容易感觉到冷;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夏天总爱呆在空调房里、疏于锻炼、贪吃冷饮……也使得越来越多人对寒冷的抵抗能力减弱了。
  天寒地冻的冬季,如何温暖您的身体,抵御“寒证”带来的不适与疾病?怎样掌握一些养生的技巧,排寒扶阳呢?请看本期特别策划——
  
  “寒证”在平时的生活中人们并不陌生。它是中医病证的一个范畴,是相对“热证”而言的。寒证分为外寒和内寒。外寒本指自然界寒冷的气候和环境状态,这种气候和环境状态能使正气虚弱或体质虚寒的人发生疾病。内寒则指因多种原因引起的脏腑阳气亏虚、机体失于温煦所形成的病理状态。外寒与内寒虽有不同,但两者在病证表现上有共同的特点,且在发病过程中常相互影响。阳虚内寒的人易招致外寒侵袭,而外寒侵袭人体积久不散,损伤阳气,也会导致内寒。我们平时所说体寒怕冷,所指的就是虚寒证。
  
   判断寒气三法则
  爱惜自己的身体,需要我们静下心来,向身体嘘寒问暖,倾听身体内在的声音,及时捕捉身体发出的信号。根据下面的三个法则,或许,您也能听出身体正在向您传递什么,判断出自己究竟是不是“寒”。
  
  法则一:问一问自己,怕冷吗?
  鞋子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您的身体状况如何,阳气虚不虚,有没有寒气,您自己最清楚。医生所做的,就是帮您发现这些征象。而判断体内有无寒气,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问一问自己:“怕冷吗?”
  怕不怕冷,对于判断是否有寒气,至关重要。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阴虚则热,阳虚则寒,怕不怕冷反映了体内阴阳盛哀的状况。怕冷的原因有两类:一类是人体脏腑阳气虚弱,肾阳不足,由于体内“燃料”不足,温煦机体的热度不够,致使各脏腑机能低下、衰退而出现的阳虚病证,这是“阳虚则寒”,也就是虚寒;虚寒又因寒邪侵袭部位不同,有脾胃虚寒、肾阳虚寒等不同。另一类是阴寒之气入侵,损伤了人体的阳气,导致怕冷,这就是“阴盛则寒”。总之,只要感觉怕冷,就表明有寒气。
  全身怕冷反映的是整体阳气亏虚,体内有寒气。局部怕冷则反映相应的脏腑气血不足,内有寒气。比如有人感觉胃部冰凉,像有个冷水袋放在里面,甚至有时咕咕作响,这是脾胃阳气虚、寒气结聚于胃脘的表现;有些男子阳痿、早泄或举而不坚等,女子则性欲冷淡,月经清稀、量少色淡,这是肾阳虚寒的表现。
  
  法则二:摸一摸手脚,冰凉吗?
  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四肢为阳气之末。也就是说,人的四肢是阳气灌溉的终点。只要手足温热,阳气就比较充足。四肢温度不够,则提示阳气不足,内有寒气。
  有经验的医生能用手感知出来三层次的手足温热程度,即:手足不温、手足冰凉和手足厥冷。
  手足不温,指的是手足的温度比正常温度低、感觉不暖和,这往往是阳气亏虚的先兆,可能有轻微的寒气。
  手足冰凉,指的是手足温度明显降低,摸起来是凉凉的,有时还伴有湿湿的手汗、脚汗,这是阳气明显亏虚的征象,表明体内寒气很重。
  手足厥冷,是指手足温度极低,没有一丝热气,甚至还没有触摸到手足便感觉到丝丝凉气,多见于心绞痛、休克等急危重症的患者。
  
  法则三:看一看二便,正常吗?
  大小便是人体最主要的排泄物,前后二阴又是由肾直接主司。因此,大小便的状态就成了反映健康状况的晴雨表。通过考察人外在的症状体征等表现,来推测其内在的情形,也就是中医“司外揣内”的方法。
  大便总是稀溏不成形,有时散烂如泥,甚至稀如水,平时又怕冷、腹部不适者,属于脾肾阳,寒气内停。
  老年人便秘,大便干结像羊屎,伴有怕冷明显,腹部发凉者、属于肾阳亏虚,不能轻易使用泻药,应当找有经验的中医师辨证调治。
  虚寒还表现在小便上,如果出现小便多而清,是肾阳虚的表现。中医叫“小便清长”。
  
  排寒养生先分型
  
  由于病因不同,在排寒养生时,就得先分清寒证是哪一类型。
  
  手脚冰冷型——气血不足、循环不佳
  典型表现就是手足冰冷,越近手足指(趾)尖越冷。冬天睡觉时就算是睡到深夜,手足也难暖和。这是因为气血不足,血液循环不畅,在身体中心部位汇集的热量无法运行至手足,由此便会出现畏寒的状态。
  由于供血不足,所以会头晕眼花,语声低微,心悸气短,四肢无力;因为血气差,微循环不好,所以面色和口唇苍白无华。由于生理上的特殊性,在平时生活中,气血不足的虚寒证发生率女性远远高于男性,严重虚寒的女性还可能出现闭经、痛经、腰痛胀、甚至出现习惯性流产、死胎等,也就是平时所说的“宫寒”。由于子宫温度低,不适合受精卵着床,不适宜胎儿生长,这些女性很难受孕。
  
  脘腹冷痛型——肠胃机能低下
  此类寒证多表现为腹中冷痛,怕冷喜暖,口中常泛清水,食量少,神疲乏力、小便清长,大便排出困难或稀溏,体型以浮肿虚胖为多。暴饮暴食及过大的精神压力都可能造成胃肠功能变弱,进而造成食物不能被很好地消化吸收,身体水分代谢变差而造成身体浮肿。而营养物质摄入不足,营养素转变为身体热能的量就减少,机体抗寒的能力就会降低。平时摄入寒凉瓜果以及冰冻饮料之类的冷食的人,更容易出现这种畏寒症状。
  
  全身畏寒型——肾阳亏虚
  这种类型的人非常容易感到背脊及全身发冷。男性性事不佳,阳痿早泄,夜间小便频多,腰酸怕冷;女性月经前肚子凉痛,面色苍白,平时手脚冰凉,月经后腰酸背痛,膝盖发软。这是因为肾为先天之本,五脏之气来源于肾,肾精在提供能量、提供动力时,会表现出温热而有活力的特性,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肾阳。肾虚者因为身体机能低下造成新陈代谢差、进而转变为难以产生“热量”的情况,由此而引发了寒证。此外,睡眠不足等引发的疲劳也会损伤肾精,让人更容易感到寒意。
  
  排寒养生6大攻略
  
  要排寒保暖,必须从日常生活各方面来着手,这世间有什么灵方妙药,比得上顺应自然,合乎天道?
  
  攻略1:注意保暖
  冬天保暖最重要,不要因为怕被人家笑而少穿御寒衣物。各种保暖的措施,如外套、毛帽、手套、围巾、口罩、袜子等,天气冷时都要穿戴齐全。不要因为烦躁、紧张、潮热,或活动后感到发热,就马上脱掉御寒的衣物。还要注意特殊部位的保暖,如腹中冷痛型体寒者,尤其要注意胃部保暖,推荐使用围腰(围在腹部的一种东西,也可用毯子或衣物代替,目的是为了保证腹部不受凉)。对于老年人,冬天要用热水袋、羊毛褥放在足部,脚暖和了,才能睡得香甜(但是要注意不要被热水袋烫着)。
  
  攻略2:勤运动,勤甩手
  建议早晨起来做做运动,最佳运动方式推荐健走。健走是用比走路快、比跑步慢的速度,大步往前走,双手顺便甩一甩。每天坚持健走30分钟,能促进气血运行,全身就会暖呼呼的。因为一早就让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加速,所以整天都会充满活力,不容易发冷。
  也可以试试简单的爬楼梯、原地踏步,运动约20分钟,达到稍微流汗的程度,都有助于强化体温调节能力。工作40分钟后,最好站起来走一走,踏踏步,工作中也不时地动动手指、脚趾,这些细小的活动皆可加快血液流动,改血液循环不佳导致的发冷症状。
  
  攻略3:多吃温热食物
  食疗,指的是通过日常食补法,让身体暖一暖,提高抗寒能力。食物有寒、凉、温、热等不同的性质,中医称为“四性”或“四气”。 凡适用于寒性体质和病症的食物,就属于温性或热性食物。
  肉类:以狗肉、羊肉、牛肉、鹿肉的御寒效果较好。它们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脂肪高,有益肾壮阳、温中暖下、补气养血之效。吃这些肉可使阳虚之体代谢加快,内分泌功能增强,从而达到御寒作用。
  根茎类:医学研究人员发现,人怕冷与机体无机盐缺乏有关。藕、胡萝卜、山芋、青菜、大白菜等含有丰富的无机盐,这类食物不妨与其他食品掺杂食用。
  坚果类:核桃仁、芝麻、松子等。
  辛辣食物:辣椒含有辣椒素,生姜含有芳香性挥发油,胡椒含胡椒碱。吃这些辛辣食物可以驱风散寒,促进血液循环,增加体温。
  含碘食物:海带、紫菜、海盐、发菜、海蜇、蛤蜊、大白菜、菠菜、玉米等含碘食物可以促进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甲状腺激素具有生热效应,它能加速体内(除脑、腺、子宫外)绝大多数组织细胞的氧化过程,增加产热,使基础代谢率增高,皮肤血液循环加强,抗冷御寒。
  含铁高的食物:血液中缺铁也会致人怕冷。贫血的妇女体温较正常血色素的妇女低 0.7℃,产热量少13%,当增加铁质摄入后,其耐寒能力明显增强。因此,怕冷的妇女可有意识地增加含铁量高的食物摄入,如动物肝脏、瘦肉、菠菜、蛋黄等。
  要特别提醒,容易手脚冰冷的人,一年四季都要避免吃生冷的食物、冰品或喝冷饮。
  
  攻略4:热水泡脚
  俗话说:“寒从脚下起,人老足先衰”。足底是离心脏最远、血液最不容易到达的地方,不容易保暖,最容易受寒。更重要的是,脚底有许多连接内脏的穴位,寒气从足部入侵,可以直接影响这些脏腑的正常生理功能。因此,排寒养生应坚持每天用热水泡泡脚。
  泡脚方法简便,但每次要坚持30分钟以上,持续3个月左右,效果才能显著。在较深的盆中加入40~50℃左右的热水,让水漫过脚踝,浸泡30~40分钟,就会感觉到全身发热,这说明血液循环畅通后身体开始发热。如果在泡脚的同时再揉搓双脚,效果会更好。
  
  攻略5:穴道按摩
  中医师建议,天天按摩或艾灸手脚上的穴位,可以缓解手脚冰冷及全身畏冷的症状。
  ◇艾灸足三里。足三里穴位于外膝凹陷下四横指、胫骨边缘。艾灸足三里,是中医最经典的保健方法,民间即有“艾灸足三里,胜吃老母鸡”之说。
  ◇艾灸三阴交穴、合谷穴。取穴方法: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足内踝上缘三指宽,在踝尖正上方胫骨边缘凹陷中。将拇指和食指张成45度角时,位于骨头延长角的交点即是合谷穴。
  ◇治疗脚部寒冷的穴位称“梁丘”。伸展膝盖用力时,筋肉凸出处的凹洼,从膝盖骨右端,约三个手指左右的上方就是该穴,按摩20次。
  ◇治疗肩膀及手腕等上半身寒冷的情况,可刺激申脉穴。此穴在脚踝跟的凹洼处,按摩20次。
  ◇应对腰部寒冷的情况,可刺激腰阳关穴。此穴位在第四腰椎与第五腰椎间的凹洼,按摩10次。
  
  攻略6:服用中药
  中医也有固定的处方来治疗寒证。如手脚冰冷型可选用八珍汤、十全大补汤;脘腹冷痛型可选用理中丸、小建中汤、四君子汤;全身畏寒型可选用右归丸、肾气丸等。这些中药方剂通常较适合虚寒体质的人。如果没把握,也可请中医师开药方进行调理。
  在这里还要提醒患寒证的朋友,进补不要盲目,必须在中医师的精心指导下进行。在临床中,很多人根椐自已的经验或参考别人的方法,自行用药进补,那是十分危险的,有时不但达不到目的,还会后患无穷,造成终身遗憾。还有的人想补不受补,一旦进补就出现咽喉肿痛、牙周出血、吐血、便秘暗疮、脱发等一系列症状,这就必须在医生指导下,在初秋时调理好脾胃,当脾胃调理好之后,到初冬再开始进补,就会事半功倍。
  
  >> 相关链接
  推荐几款温肾暖脾、温运中阳、补髓生精、强壮筋骨、温暖子宫的药膳方,经常食用,对体寒者大有裨益,不防一试:
  1.肉苁蓉羊肉汤肉苁蓉10克,精羊肉1500克,调味品适量。将肉苁蓉和羊肉洗干净,羊肉切成小块,一同放入沙锅中,加水适量,武火煮开,文火慢煎,至羊肉烂熟,加入调料姜、葱,再沸即可服用。每周吃两次,能补肾助阳,健脾养胃,润肠通便。适于肾阳虚衰所致阳痿、遗精、早泄,女子宫寒不孕、腰膝冷痛、小便频数、夜尿多,以及平时脾胃亏虚、体质弱、劳倦内伤、恶寒怕冷、四肢不温、脘腹冷痛等。
  2.温阳狗肉汤狗肉1500克,党参20克(人少时可按比例减量),调味品适量。将狗肉洗干净,开水中焯去腥味,切成小块,与党参一并放入沙锅内,加水适量,文火慢煎,至肉烂如泥,吃肉喝汤,每周服两次。可补中益气,温肾助阳,适于脾肾不足、脘腹胀满、腰膝酸软、臌胀、水肿、小便不利、四肢不温、大便溏泄等。
  3.益母草汤乌骨白毛仔鸡1只,当归15克,益母草500克(分为4份,分别用酒、醋、姜汁、川芎汁浸泡1天后待用)。将制好的益母草和当归放入鸡腹内,上面放姜、葱白、盐,用清汤蒸烂,吃肉喝汤,每周服用1次。这款汤温补肾阳,专用于女性由于宫寒引起的不育症患者。
其他文献
市面上一些保肝药打着“保健品”招牌,得到了不少经济条件尚可、保健意识强烈的肝病患者青睐。他们认为,保肝药既然是保健品,坚持服用肯定安全,而且有百益而无一害,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保肝药不是肝病主要治疗手段,很多肝病患者根本不需要,滥用非但增加肝脏负担,还容易导致肝细胞再受损、脂肪肝或肝纤维化,诱发药物性肝炎。    多在“打下手”  很多患者认为,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保肝,其实未必。绝大多数乙肝病毒感染
天凉更要护好前列腺  一阵秋风一阵凉。专家提醒,秋冬是泌尿系统疾病的高发季节。而男性前列腺炎是泌尿科最为常见的疾病,具有病原体种类多、发病率高、发病时间长、起病隐匿等特点。因此,要做好相关保健措施。  1.注意局部保暖不要久坐在寒凉的地方,因为寒冷可以使交感神经兴奋增强,导致尿道内压增加而引起逆流。  2.多饮水多饮水就会多排尿,因浓度高的尿液会对前列腺产生刺激,长期不良的刺激对前列腺有害。多饮水
徐有玲 1919年出生,重庆市中医研究所内科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医学会四川分会理事,重庆市中医学会常务理事,内科分会主任委员,曾荣获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卫生局科技成果奖,1983年由重庆市委、市人民政府授予文明先进个人,1985年获“重庆市名老中医”称号。    组成:甘草、枳实、黄连、炙远志各6克,清半夏、陈皮、石菖蒲各9克,竹茹12克,茯苓15克,夜交藤、珍珠母各30克。  功效:化
服用降压药物是目前控制高血压的主要手段之一。在我国的高血压患者中,正在服用降压药的人约占所有高血压患者的25%,能够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中的只有6%。  是什么原因导致那么多患者没能把血压控制在正常水平呢?除了不少患者没有按照治疗方案服药外,还有一些主观和客观因素影响药物的作用,干扰药效的发挥。常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应该在抗高血压治疗中加以纠正和克服。  因素1:年龄差异不同年龄的人对药物的反
过敏性疾病,如接触性皮炎、荨麻疹、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休克等,是一类常见病、多发病,一旦罹患,使用抗过敏药是最为常用的治疗方法。然而,由于抗过敏药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如果使用不当,不仅起不到应有的治疗效果,有时甚至还会对机体造成严重危害,尤其是一些特殊人群,使用这类药物更应慎重。    有一些人,吸入、食入或接触某些物质(抗原物质),如尘螨、花粉、动物皮毛、油漆、寄生虫、虾、蟹以及药物像青
患慢性病和体质虚弱的老年人在散步时,最重要的是掌握好平衡。老人随着年纪增大,各种慢性疾病也会增加。在这种情况下,老年人无论是大脑的反应能力、肌肉和骨骼的支撑能力,还是身体的协调能力等方面,都会下降。一旦失去平衡,很容易摔倒。所以,为了保持身体平衡,体弱的老人在散步时最好拄个拐杖,拐杖的高度要与手的位置相符,拐杖的底部和把手都要防滑。  此外,不同类型的老年人,散步的姿势也有所不同。  体质虚弱者应
腰 痛   中医认为,腰痛多与寒湿、湿热、肾虚有关。它是一种常见症状,许多疾病均可引起,但此处所论不涉及外伤淤血性腰痛。  寒湿腰痛外感寒湿,初起感觉腰部疼痛重着,卧床不减,转身不利,逐渐加重,每遇阴雨之时疼痛加剧。  威灵仙200克,研成细末备用。每日3次,每次6克,以白开水送服,连服3~5天。  防风、独活各15克,桑寄生20克,秦艽12克。水煎取汁,每日1剂,分3次温服。  苍术12克,白术
>> 冠心病出现新情况如何治疗  我今年70岁,3年前做冠脉造影,发现血管狭窄,40%有斑块。曾服阿司匹林、洛伐他汀、倍他乐克等药。近来查心率80次/分钟,血压94/64毫米汞柱,转氨酶超过参照值。凌晨时分感觉心蹦蹦跳,心惊发抖,白天有时感觉心血有部分堵塞。请问:应该如何治疗?是否需终身服药?  河南遂平 曾兆林    曾兆林读者:  您好!根据您所提供的资料,对您的问题答复如下:从您描述的症状来
>>主持专家  董协良   主任医师、教授。系全国政协委员,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委员,中国性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及陕西省性学会、中西医结合学会重要成员,兼任陕西省男性病专委会主任委员、生殖科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在生殖性学方面取得了20项科技成果。发表学术论文226篇,主编有《生殖医学临床研究》、《生殖性学临床研究进展》、《中国中西医学杂志(生殖性学专辑)》和数部科普书。    >
我今年65岁。2005年,因为冠心病症状较为严重,做了心脏搭桥手术。术后几年来,我坚持服用缬沙坦、倍他乐克、辛伐他汀、阿司匹林等药物,所以几次门诊随访的情况也较好。但是,自从去年冬天开始便出现了自我感觉心动过速的症状,但是自测心率50~60次/分,血压在120/75毫米汞柱左右。每当心动过速时都伴随着恐惧感,于是到上级医院做了心脏彩超、心电图等检查,但是未见异常。医生说可能是心气不足引起的,于是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