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对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调查统计分析,探索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途径,以促使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接轨,推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
关键词:终身体育 体育意识 大学体育 教学改革
前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终身体育是贯彻人的一生的体育,是终身教育的一个部分。学校体育对实施终身体育活动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与终身体育思想的普及,对如何培养学生从事体育运动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完成终身体育教育,为其终身体育锻炼奠定良好的基础,是学校体育工作除增强学生体质外的又一项重要内容。
1.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生3323人,其中男1548人,女1775人。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查阅有关文献资料,掌握当前相关的研究状况,并提供了理论依据。
1.2.2 访谈法:对学生进行访谈,以了解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与行为及体育教学需求。
1.2.3 问卷调查法:设计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与行为调查问卷。问卷设计包括:对终身体育意识形成因素;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对体育锻炼项目的选择;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等内容。
1.2.4 统计、比较分析法: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比较分析。
2. 结果
2.1 下发问卷3323份,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3253份,有效率为97.89%。
2.2 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形成因素(表1)
3. 分析与思考
3.1 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学校体育教育是关键
大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的关键时期,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全面锻炼身体,促进身心健康,掌握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培养锻炼身体的习惯,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时期。表1显示,有57.1%—63.1%的学生都把体育教育因素放在第一位。学校体育为培养终身从事体育的能力,提高了实践环境,并让他们认识到学校体育不是人的体育实践与身体教育过程的终结,而只是人终身体育锻炼的基础阶段,是终身体育的一环,使学生对学校体育的认识层次上得到提高,最终成为自我锻炼的指导者和终身体育锻炼的受益者。在这个关键阶段,施以科学的体育方法,为其一生的健康生活和工作打下良好的体质基础。
3.2 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体育兴趣爱好能促进学生终身体育的实现
运动兴趣的培养和锻炼习惯的养成是坚持终身体育的第一动因。对某项体育活动感兴趣,可以倾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产生持久的注意,并能保持清晰的感知,丰富的想象。尽管体育活动过程付出较多的体力,比较容易产生疲劳或厌倦,但是,如果对活动本身感兴趣,就会精神饱满,积极投入,刻苦学习,努力进取。表2显示,有54.3%—59.2%的学生都认为体育兴趣、爱好能促进学生终身体育的实现。这就促使我们深刻地领悟到体育教学大纲中把运动兴趣的培养和运动习惯的养成,作为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要求,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所以,在学校体育期间,体育教师在指导和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活动时,应注意充分地挖掘学生对运动的内在乐趣,无论是讲解、示范和组织教学,都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运动中能充分表现出自己的运动才能,感受到参加运动对自己体质增强的实效,从而激发对体育运动的喜爱。那么,培养体育意识,养成自觉锻炼习惯,已成为学校培养学生终身从事体育锻炼习惯兴趣和体育能力重要的目标。体育锻炼贵在有恒,提高对体育锻炼的认识,明确锻炼目的,提高锻炼自觉性,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有规律的生活,做到锻炼身体科学化、知识化、经常化。
3.3 学生对体育锻炼项目的选择——学校体育的完善起决定作用
表3显示,男生体育锻炼选择具有刺激性、激烈程度大、有身体接触的一些项目像篮球、足球等。女生体育锻炼选择激烈性、对抗性不强,较文明的一些项目像羽毛球、排球、健美操、娱乐活动等。因此,学校体育的教育首先要从教学形式、内容上加以改进,来适应高职学生个体化的需求。其次就是加大学校体育设施的投入,做到多元化,使学生选择的余地更大,涉及的项目更广。
3.4 学生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是合理体育锻炼的保证
体育科学研究表明,合理体育锻炼的具体指标是每周锻炼≥3次,每次锻炼时间>30分钟,锻炼的强度≥中等。表4显示,学生中男生参加体育锻炼达到合理锻炼要求的学生在50%左右,女生参加体育锻炼达到合理锻炼要求的学生只有30%左右。表5显示,影响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主要集中在没有教师指导;没有合适的锻炼器材场等方面。如何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进行合理的体育锻炼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学校必须增加体育场、馆及器材投入;积极组织开展体育第二课堂活动,加强对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指导,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体育竞赛活动,将体育工作纳入校园文化建设工程和健康教育之中。从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全发展。
4. 大学体育的教学改革
4.1 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习惯。”因此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对学校体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使体育课程成为指导学生终身参与体育健身的课程。
4.2 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应与社会体育接轨
从我们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男生多数喜欢球类项目,喜欢健美操的女学生较多,这与学生怕吃苦加上场地器材等条件限制的项目有关。以往我们只重技术、技能的掌握,轻健身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像那些技术要求高、难度大的体育项目,学生很难会喜欢,因此,要从大众健康的角度出发,选择难度不大,易于开展,能够与社会体育接轨,对增进健康有较大实用价值的终身体育项目,增加竞技性、表演性的运动项目和游戏的比重,增加室内教授的体育课程及健身内容的比重,将我国传统的养生健身内容与现代体育内容结合起来。比如,可以把太极拳、气功、游泳、网球与乒乓球等球类项目、健身跑、现代防身术等项目列入大学体育教材体系,使学生在校期间所获得的体育知识技能和从事的体育锻炼能够适应将来职业与生活需要。
4.3 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多样化
鉴于学生的特点,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不但要传授运动技术,而且还要将运动技术的健康原则、练法和健康养护法等终身体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这对培养学生从事终身体育活动的能力,增进其健康很有价值。可采取精简教学内容,实行主、辅教材制,在教学方面,除传统的循环练习、分组练习外,发现法、探究法、范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自主学习教学法、电化教学等方法,也都应更广泛的应用到体育教学中来。创造主动活泼的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术,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4.4 培养学生优势的体育项目
每个学生的爱好和特长各不相同,要让他们有充分施展的余地,发挥他们的特长,才能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实行“主副项”选项制,根据学生兴趣爱好,选择一项为主项,其它一项为副项,每学期以主项搭配一个副项。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优势体育项目,使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欲望得到加强,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参与。从而在提高学生体质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健身意识,培养他们优势体育项目,帮助其建立终身体育观。
4.5 改革体育考核评价方法
传统体育考试考核方法已不适应素质教育的求要,应增加纪律分、态度分,通过技评与达标的测试,评价学生学习上的进步和取得的成绩,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体育课的考核划分为体育技术考试、体育理论考试、体育课外活动出勤率三部分,其比例为40∶20∶40。建立以自主学习为核心,强调学生学会锻炼的评价体系,以促进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形成长期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培养和强化终身体育意识。
结束语
大学体育教学的改革要以“终身体育”作为指导思想,加强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体育锻炼的自觉性,激发学生锻炼的热情,养成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为其终身体育锻炼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钱北军.体育教程[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4.6:20-22.
[2]张宝利.从体育健康意识调查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J].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6,(2):59-60.
[3]施伟忠.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学改革探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8:99-100.
[4]于长镇.试论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J].体育科学,1993.5:14-16.
[5]樊临虎.终身体育与未来学校体育的展望[J].西安体育学报,1996.2:14-17.
[6]侯秋香,娄晶.试论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J].学校体育科学论,2001.7.33.
关键词:终身体育 体育意识 大学体育 教学改革
前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终身体育是贯彻人的一生的体育,是终身教育的一个部分。学校体育对实施终身体育活动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与终身体育思想的普及,对如何培养学生从事体育运动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完成终身体育教育,为其终身体育锻炼奠定良好的基础,是学校体育工作除增强学生体质外的又一项重要内容。
1.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生3323人,其中男1548人,女1775人。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查阅有关文献资料,掌握当前相关的研究状况,并提供了理论依据。
1.2.2 访谈法:对学生进行访谈,以了解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与行为及体育教学需求。
1.2.3 问卷调查法:设计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与行为调查问卷。问卷设计包括:对终身体育意识形成因素;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对体育锻炼项目的选择;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等内容。
1.2.4 统计、比较分析法: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比较分析。
2. 结果
2.1 下发问卷3323份,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3253份,有效率为97.89%。
2.2 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形成因素(表1)
3. 分析与思考
3.1 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学校体育教育是关键
大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的关键时期,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全面锻炼身体,促进身心健康,掌握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培养锻炼身体的习惯,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时期。表1显示,有57.1%—63.1%的学生都把体育教育因素放在第一位。学校体育为培养终身从事体育的能力,提高了实践环境,并让他们认识到学校体育不是人的体育实践与身体教育过程的终结,而只是人终身体育锻炼的基础阶段,是终身体育的一环,使学生对学校体育的认识层次上得到提高,最终成为自我锻炼的指导者和终身体育锻炼的受益者。在这个关键阶段,施以科学的体育方法,为其一生的健康生活和工作打下良好的体质基础。
3.2 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体育兴趣爱好能促进学生终身体育的实现
运动兴趣的培养和锻炼习惯的养成是坚持终身体育的第一动因。对某项体育活动感兴趣,可以倾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产生持久的注意,并能保持清晰的感知,丰富的想象。尽管体育活动过程付出较多的体力,比较容易产生疲劳或厌倦,但是,如果对活动本身感兴趣,就会精神饱满,积极投入,刻苦学习,努力进取。表2显示,有54.3%—59.2%的学生都认为体育兴趣、爱好能促进学生终身体育的实现。这就促使我们深刻地领悟到体育教学大纲中把运动兴趣的培养和运动习惯的养成,作为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要求,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所以,在学校体育期间,体育教师在指导和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活动时,应注意充分地挖掘学生对运动的内在乐趣,无论是讲解、示范和组织教学,都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运动中能充分表现出自己的运动才能,感受到参加运动对自己体质增强的实效,从而激发对体育运动的喜爱。那么,培养体育意识,养成自觉锻炼习惯,已成为学校培养学生终身从事体育锻炼习惯兴趣和体育能力重要的目标。体育锻炼贵在有恒,提高对体育锻炼的认识,明确锻炼目的,提高锻炼自觉性,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有规律的生活,做到锻炼身体科学化、知识化、经常化。
3.3 学生对体育锻炼项目的选择——学校体育的完善起决定作用
表3显示,男生体育锻炼选择具有刺激性、激烈程度大、有身体接触的一些项目像篮球、足球等。女生体育锻炼选择激烈性、对抗性不强,较文明的一些项目像羽毛球、排球、健美操、娱乐活动等。因此,学校体育的教育首先要从教学形式、内容上加以改进,来适应高职学生个体化的需求。其次就是加大学校体育设施的投入,做到多元化,使学生选择的余地更大,涉及的项目更广。
3.4 学生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是合理体育锻炼的保证
体育科学研究表明,合理体育锻炼的具体指标是每周锻炼≥3次,每次锻炼时间>30分钟,锻炼的强度≥中等。表4显示,学生中男生参加体育锻炼达到合理锻炼要求的学生在50%左右,女生参加体育锻炼达到合理锻炼要求的学生只有30%左右。表5显示,影响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主要集中在没有教师指导;没有合适的锻炼器材场等方面。如何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进行合理的体育锻炼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学校必须增加体育场、馆及器材投入;积极组织开展体育第二课堂活动,加强对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指导,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体育竞赛活动,将体育工作纳入校园文化建设工程和健康教育之中。从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全发展。
4. 大学体育的教学改革
4.1 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习惯。”因此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对学校体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使体育课程成为指导学生终身参与体育健身的课程。
4.2 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应与社会体育接轨
从我们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男生多数喜欢球类项目,喜欢健美操的女学生较多,这与学生怕吃苦加上场地器材等条件限制的项目有关。以往我们只重技术、技能的掌握,轻健身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像那些技术要求高、难度大的体育项目,学生很难会喜欢,因此,要从大众健康的角度出发,选择难度不大,易于开展,能够与社会体育接轨,对增进健康有较大实用价值的终身体育项目,增加竞技性、表演性的运动项目和游戏的比重,增加室内教授的体育课程及健身内容的比重,将我国传统的养生健身内容与现代体育内容结合起来。比如,可以把太极拳、气功、游泳、网球与乒乓球等球类项目、健身跑、现代防身术等项目列入大学体育教材体系,使学生在校期间所获得的体育知识技能和从事的体育锻炼能够适应将来职业与生活需要。
4.3 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多样化
鉴于学生的特点,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不但要传授运动技术,而且还要将运动技术的健康原则、练法和健康养护法等终身体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这对培养学生从事终身体育活动的能力,增进其健康很有价值。可采取精简教学内容,实行主、辅教材制,在教学方面,除传统的循环练习、分组练习外,发现法、探究法、范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自主学习教学法、电化教学等方法,也都应更广泛的应用到体育教学中来。创造主动活泼的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术,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4.4 培养学生优势的体育项目
每个学生的爱好和特长各不相同,要让他们有充分施展的余地,发挥他们的特长,才能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实行“主副项”选项制,根据学生兴趣爱好,选择一项为主项,其它一项为副项,每学期以主项搭配一个副项。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优势体育项目,使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欲望得到加强,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参与。从而在提高学生体质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健身意识,培养他们优势体育项目,帮助其建立终身体育观。
4.5 改革体育考核评价方法
传统体育考试考核方法已不适应素质教育的求要,应增加纪律分、态度分,通过技评与达标的测试,评价学生学习上的进步和取得的成绩,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体育课的考核划分为体育技术考试、体育理论考试、体育课外活动出勤率三部分,其比例为40∶20∶40。建立以自主学习为核心,强调学生学会锻炼的评价体系,以促进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形成长期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培养和强化终身体育意识。
结束语
大学体育教学的改革要以“终身体育”作为指导思想,加强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体育锻炼的自觉性,激发学生锻炼的热情,养成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为其终身体育锻炼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钱北军.体育教程[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4.6:20-22.
[2]张宝利.从体育健康意识调查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J].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6,(2):59-60.
[3]施伟忠.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学改革探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8:99-100.
[4]于长镇.试论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J].体育科学,1993.5:14-16.
[5]樊临虎.终身体育与未来学校体育的展望[J].西安体育学报,1996.2:14-17.
[6]侯秋香,娄晶.试论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J].学校体育科学论,2001.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