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的音乐教育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德育内涵。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特点是:知识面广、综合性强、既有内容广泛的政治、地理、历史、民俗等知识的传授,又有严格的节奏、听音、视唱、发声、演奏等技能技巧的训练,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综合素质,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的最佳途径。正如列宁指出:“音乐是对人民进行教育的有力工具”。
一、在教学准备中渗透德育教育
教学的准备关键在对教材的分析,教师应当积极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每堂课都能有德育的侧重点。在我们的小学音乐教材中,有的教材具有明显的思想教育目的,如:《我们多么幸福》、《国旗国旗我爱你》、《爱我中华》等。丰富的德育内涵和深刻的哲理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去挖掘、发现。作好教具、课件等其他的教学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在《红旗颂》欣赏教学中,我就准备了一面五星红旗放在新课的引入阶段进行展示,此外我还查找了三代领导人近十张关于开国大典的照片,通过课件的展示让学生边欣赏音乐边看照片,同学们既有听觉又有视觉的感受,对他们更深切理解歌曲的情绪给予很好的帮助。
二、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一节优质课中,教学过程是精粹,在此环节中体现德育教育最忌空洞说教,应该注重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曾指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是德育工作生命力的重要体现。”作为教师就要认真设计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使德育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不追求形式生硬说教,要见缝插针联系实际。把情感做为主线来贯穿整节课。同时音乐教师还应该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音乐学习习惯。
三、在音乐感受中渗透德育教育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音乐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还特别提出:“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要注意音乐知识教学、音乐能力培养,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
作为美育手段之一的音乐教育,它对于陶冶情操、品行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起到独特的作用,教师应紧紧抓旋律、节奏、音色、拍子等音乐要素所塑造的形象,诱导学生进入音乐意境,抒发美好的情感。让学生在理解美、表现美、鉴赏美中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道德。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充分利用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美妙的音色来表情达意,因而能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震撼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观念的渗透和影响是很大的。
四、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和谐的人”
教育是培育人的工作,促进人的全面素质发展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的,音乐教育对促进人和社会和谐发展有着积极作用,是培养“和谐的人”的有力手段。培养“和谐的人”是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音乐教育除了非常注重道德和社会目的以外,必须把美的东西作为自己的目的来探究,把人教育成真和善的”。通过不同的教育手段和音乐特殊的表达方式,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永远追求真善美的人。
首先,一部優秀作品必须是和谐的,哲学上认为“美就是和谐”,音乐之美就表现为和谐之美。其次,人们在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的同时,可以使自己的心灵、德性和行为变得更为完美、更为高尚,人们可以自觉地按照高尚的审美理想去审度自己和他人的心灵和行为,同时根据美的标准和尺度去判断自然、社会、人的丑美,而整个社会审美心理的普遍形成,从而形成一个社会和人和谐发展的良性循环的大环境。再次,音乐表演是培养合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个人表演可以展现个性和创造性,培养展示自身才华的能力;群体表演则能培养学生彼此尊重,互相协作、共同创造整体美的团队精神,互相竞争和相互激励的良好意识,具有全面的驾驭和组织能力,这是学生今后做任何工作都不可缺少的。
为了发挥音乐教育的德育功效,首先要提高认识。在实践中我们应注意克服两种倾向,一种是片面理解音乐教育的教育性,认为“教书也就育人了”;另一种是牵强附会,把一堂音乐课都上成政治说教课。其次要加强师资。教师要全身心地体会所教内容的内涵,挖掘其思想精华,再用所获得的体会和所学知识去教育、引导影响学生。其三要加强教研。无论从教育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必须认真研究,逐步形成一套内容健康、方式灵活、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达到音乐教育与德育“双赢”目标。最后要注重实效。寓德育于音乐教育之中,主要是因为音乐教育具有辅德功能,而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健康快乐,但德育与音乐教育不能划等号,不可互相代替。教育实践中要做到教“歌”不忘育人,但切不可人云亦云或哗众取宠。无论是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还是文化素质,在音乐教育过程中都能得以提高,进而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达到真正的教育目的。
一、在教学准备中渗透德育教育
教学的准备关键在对教材的分析,教师应当积极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每堂课都能有德育的侧重点。在我们的小学音乐教材中,有的教材具有明显的思想教育目的,如:《我们多么幸福》、《国旗国旗我爱你》、《爱我中华》等。丰富的德育内涵和深刻的哲理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去挖掘、发现。作好教具、课件等其他的教学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在《红旗颂》欣赏教学中,我就准备了一面五星红旗放在新课的引入阶段进行展示,此外我还查找了三代领导人近十张关于开国大典的照片,通过课件的展示让学生边欣赏音乐边看照片,同学们既有听觉又有视觉的感受,对他们更深切理解歌曲的情绪给予很好的帮助。
二、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一节优质课中,教学过程是精粹,在此环节中体现德育教育最忌空洞说教,应该注重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曾指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是德育工作生命力的重要体现。”作为教师就要认真设计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使德育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不追求形式生硬说教,要见缝插针联系实际。把情感做为主线来贯穿整节课。同时音乐教师还应该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音乐学习习惯。
三、在音乐感受中渗透德育教育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音乐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还特别提出:“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要注意音乐知识教学、音乐能力培养,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
作为美育手段之一的音乐教育,它对于陶冶情操、品行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起到独特的作用,教师应紧紧抓旋律、节奏、音色、拍子等音乐要素所塑造的形象,诱导学生进入音乐意境,抒发美好的情感。让学生在理解美、表现美、鉴赏美中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道德。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充分利用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美妙的音色来表情达意,因而能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震撼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观念的渗透和影响是很大的。
四、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和谐的人”
教育是培育人的工作,促进人的全面素质发展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的,音乐教育对促进人和社会和谐发展有着积极作用,是培养“和谐的人”的有力手段。培养“和谐的人”是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音乐教育除了非常注重道德和社会目的以外,必须把美的东西作为自己的目的来探究,把人教育成真和善的”。通过不同的教育手段和音乐特殊的表达方式,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永远追求真善美的人。
首先,一部優秀作品必须是和谐的,哲学上认为“美就是和谐”,音乐之美就表现为和谐之美。其次,人们在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的同时,可以使自己的心灵、德性和行为变得更为完美、更为高尚,人们可以自觉地按照高尚的审美理想去审度自己和他人的心灵和行为,同时根据美的标准和尺度去判断自然、社会、人的丑美,而整个社会审美心理的普遍形成,从而形成一个社会和人和谐发展的良性循环的大环境。再次,音乐表演是培养合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个人表演可以展现个性和创造性,培养展示自身才华的能力;群体表演则能培养学生彼此尊重,互相协作、共同创造整体美的团队精神,互相竞争和相互激励的良好意识,具有全面的驾驭和组织能力,这是学生今后做任何工作都不可缺少的。
为了发挥音乐教育的德育功效,首先要提高认识。在实践中我们应注意克服两种倾向,一种是片面理解音乐教育的教育性,认为“教书也就育人了”;另一种是牵强附会,把一堂音乐课都上成政治说教课。其次要加强师资。教师要全身心地体会所教内容的内涵,挖掘其思想精华,再用所获得的体会和所学知识去教育、引导影响学生。其三要加强教研。无论从教育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必须认真研究,逐步形成一套内容健康、方式灵活、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达到音乐教育与德育“双赢”目标。最后要注重实效。寓德育于音乐教育之中,主要是因为音乐教育具有辅德功能,而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健康快乐,但德育与音乐教育不能划等号,不可互相代替。教育实践中要做到教“歌”不忘育人,但切不可人云亦云或哗众取宠。无论是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还是文化素质,在音乐教育过程中都能得以提高,进而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达到真正的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