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提琴是起源于西方音乐文化的乐器。在18世纪初期,由于西方基督教大批传教士到我国进行传教,小提琴也随之传入我国。我国的音乐工作者经过一代一代的传承、实践和创新,已经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小提琴演奏技法。本文就将对小提琴演奏中的民族特色和独特技法进行简单介绍。
[关键词]小提琴演奏;器乐;民族特色;演奏技法
前言
小提琴演奏在现代音乐体系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小提琴传人我国开始,其发展历程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新中国创立之前,以马思聪先生为代表的一批音乐人将我国民族音乐特色与小提琴演奏进行融合,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小提琴演奏风格。第二阶段是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之前,我国音乐人向小提琴演奏当中融人民间乐曲、戏曲等元素,将滑音、装饰音等传统演奏技法运用到小提琴演奏当中,让小提琴演奏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民族风情。第三个阶段是改革开放以后,这一阶段,我国音乐工作者对“民族化”的认识更加深刻,开始在小提琴演奏当中注重民族音乐神韵的体现。
一、我国小提琴演奏的民族特色
(一)源于传统音乐的五声音调
我国传统的民族音乐由五个音阶组成,分别叫做宫、商、角、徵、羽。这五个音阶分别对应着现代音乐中的do、re、mi、sol、la五个音阶。这五个音阶每一个都可以作为旋律中的主音,这样就生成了传统音乐的五种调式,分别为宫调式、商调式、角调式、徵调式和羽调式。五声音调体系对我国传统音乐影响深远,也是传统音乐最大的特点之一。
我国的五声音调体系在小提琴演奏上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音阶的排列。西方小提琴音乐的手型体系往往是四度形式。如果用A代表一个半音,B代表一个全音,那么西方小提琴音乐的音阶排列呈现ABA、ABB、BAB、BBA、BBB五种形式。但是按照我国的五声音调体系,音阶的排列多数是BBC、BCB、CBB、CBC四种形式,其中C代表小三度。这种音阶排列形式的变化,带来的是小提琴手在演奏时手指间距的变化,原本相邻的两个指距现在扩展到了三度,隔指之间的距离原本三度的变成四度、原本四度的变成了五度。这就让我国的小提琴演奏拥有了与西方小提琴演奏不同的运指技术。然后,在和弦的组成上也发生了变化。西方小提琴音乐的和弦组成一般以三度音程为主,其中的双音多数是三度、六度、八度、十度的音程。而在我国的五声音调体系中,和弦组成可以达到四度、五度的音程,其中的双音多数由大二度和小三度组成。这两方面的表现就是我国五声音调在小提琴演奏中的特色表现。
(二)民族音乐的线性美
我国民族音乐的另一大特点就是我国的民族音乐不追求节奏音乐,以蜿蜒起伏、千回百转为美。这一点与西方音乐音符固定、音符之间具有分明的界限、节奏匀称的特点不同。我国传统音乐的线性美在小提琴演奏中普遍采用弹性节奏,按照乐曲的表现情绪和表达内容进行节奏的划分。比如在戏曲音乐《梁祝》当中,为了表现祝英台在梁山伯坟前的悲痛心情,采取了“紧打慢唱”的方式,演奏节奏的划分与唱词并不严格一致,体现了乐曲的民族韵昧。另外,西方小提琴演奏当中很少出现揉、绰、注等音腔表现技法。而我国的小提琴演奏借鉴了传统音乐,大量采用揉弦、颤音、滑音、装饰音等手法来表现戏曲的主题和内涵。这一点在《彩云追月》、《江河水》等著名曲目中都有所体现。
二、我国小提琴演奏的独特技法
(一)五声旋律技法
小提琴起源于西方,其演奏形式是伴随着西方音乐发展起来的。在演奏西方音乐作品时,小提琴手的手指间距较小,可以轻松完成二度音程的演奏。而到了五声音调体系当中,手指间距变大。这对于习惯了演奏西方曲目的小提琴手来说可能会有些不习惯,需要经过一定的练习。
对于五声旋律技法的练习,首先要进行指距伸张方面的联系。由于小提琴高把位指距较小,而低把位指距较大,这就决定了指距伸张练习可以从高把手开始,慢慢过渡到低把位。在练习过程中,要从小三度开始,逐步加入大二度、四度和五度指距的练习。经过这种练习,小提琴手在演奏时手指的伸张和起落就会比较轻松自如。然后,小提琴手还要进行双音的演奏练习。小提琴手从四度双音开始练习,在熟悉之后,可以进行五度、八度双音的联系。在练习时要注意手型姿势,用指尖或者指腹来按弦。
(二)线性美塑造技法
线性美的塑造技法首先是腔音的塑造。西方音乐追求音阶的平稳和准确,一般不会利用装饰音、垫音和滑音,而我国的小提琴演奏经常运用滑音、双弦音和多弦音来表达乐曲的情绪内涵。在节奏划分方面,我国的小提琴演奏也比较随意,根据乐曲的情节来进行划分,讲究“有长有短”“有借有还”,不像西方小提琴演奏那样具有规律性。另外,我国的小提琴演奏者在进行演奏时,会根据作品的内容和风格,对乐曲的某一小节或者某些音符进行特殊处理,形成我国小提琴演奏的创新风格。
三、结论
由于音乐体系的差异,小提琴演奏在西方和我国各有各的特色。我国的小提琴演奏者在进行演奏时,不能一味按照西方的演奏理论和演奏技巧,要根据我国传统音乐的五声音调和注重线性美的特点,发挥我国小提琴演奏的独特技法,形成我国在小提琴演奏方面的独特风格,促进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
[关键词]小提琴演奏;器乐;民族特色;演奏技法
前言
小提琴演奏在现代音乐体系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小提琴传人我国开始,其发展历程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新中国创立之前,以马思聪先生为代表的一批音乐人将我国民族音乐特色与小提琴演奏进行融合,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小提琴演奏风格。第二阶段是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之前,我国音乐人向小提琴演奏当中融人民间乐曲、戏曲等元素,将滑音、装饰音等传统演奏技法运用到小提琴演奏当中,让小提琴演奏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民族风情。第三个阶段是改革开放以后,这一阶段,我国音乐工作者对“民族化”的认识更加深刻,开始在小提琴演奏当中注重民族音乐神韵的体现。
一、我国小提琴演奏的民族特色
(一)源于传统音乐的五声音调
我国传统的民族音乐由五个音阶组成,分别叫做宫、商、角、徵、羽。这五个音阶分别对应着现代音乐中的do、re、mi、sol、la五个音阶。这五个音阶每一个都可以作为旋律中的主音,这样就生成了传统音乐的五种调式,分别为宫调式、商调式、角调式、徵调式和羽调式。五声音调体系对我国传统音乐影响深远,也是传统音乐最大的特点之一。
我国的五声音调体系在小提琴演奏上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音阶的排列。西方小提琴音乐的手型体系往往是四度形式。如果用A代表一个半音,B代表一个全音,那么西方小提琴音乐的音阶排列呈现ABA、ABB、BAB、BBA、BBB五种形式。但是按照我国的五声音调体系,音阶的排列多数是BBC、BCB、CBB、CBC四种形式,其中C代表小三度。这种音阶排列形式的变化,带来的是小提琴手在演奏时手指间距的变化,原本相邻的两个指距现在扩展到了三度,隔指之间的距离原本三度的变成四度、原本四度的变成了五度。这就让我国的小提琴演奏拥有了与西方小提琴演奏不同的运指技术。然后,在和弦的组成上也发生了变化。西方小提琴音乐的和弦组成一般以三度音程为主,其中的双音多数是三度、六度、八度、十度的音程。而在我国的五声音调体系中,和弦组成可以达到四度、五度的音程,其中的双音多数由大二度和小三度组成。这两方面的表现就是我国五声音调在小提琴演奏中的特色表现。
(二)民族音乐的线性美
我国民族音乐的另一大特点就是我国的民族音乐不追求节奏音乐,以蜿蜒起伏、千回百转为美。这一点与西方音乐音符固定、音符之间具有分明的界限、节奏匀称的特点不同。我国传统音乐的线性美在小提琴演奏中普遍采用弹性节奏,按照乐曲的表现情绪和表达内容进行节奏的划分。比如在戏曲音乐《梁祝》当中,为了表现祝英台在梁山伯坟前的悲痛心情,采取了“紧打慢唱”的方式,演奏节奏的划分与唱词并不严格一致,体现了乐曲的民族韵昧。另外,西方小提琴演奏当中很少出现揉、绰、注等音腔表现技法。而我国的小提琴演奏借鉴了传统音乐,大量采用揉弦、颤音、滑音、装饰音等手法来表现戏曲的主题和内涵。这一点在《彩云追月》、《江河水》等著名曲目中都有所体现。
二、我国小提琴演奏的独特技法
(一)五声旋律技法
小提琴起源于西方,其演奏形式是伴随着西方音乐发展起来的。在演奏西方音乐作品时,小提琴手的手指间距较小,可以轻松完成二度音程的演奏。而到了五声音调体系当中,手指间距变大。这对于习惯了演奏西方曲目的小提琴手来说可能会有些不习惯,需要经过一定的练习。
对于五声旋律技法的练习,首先要进行指距伸张方面的联系。由于小提琴高把位指距较小,而低把位指距较大,这就决定了指距伸张练习可以从高把手开始,慢慢过渡到低把位。在练习过程中,要从小三度开始,逐步加入大二度、四度和五度指距的练习。经过这种练习,小提琴手在演奏时手指的伸张和起落就会比较轻松自如。然后,小提琴手还要进行双音的演奏练习。小提琴手从四度双音开始练习,在熟悉之后,可以进行五度、八度双音的联系。在练习时要注意手型姿势,用指尖或者指腹来按弦。
(二)线性美塑造技法
线性美的塑造技法首先是腔音的塑造。西方音乐追求音阶的平稳和准确,一般不会利用装饰音、垫音和滑音,而我国的小提琴演奏经常运用滑音、双弦音和多弦音来表达乐曲的情绪内涵。在节奏划分方面,我国的小提琴演奏也比较随意,根据乐曲的情节来进行划分,讲究“有长有短”“有借有还”,不像西方小提琴演奏那样具有规律性。另外,我国的小提琴演奏者在进行演奏时,会根据作品的内容和风格,对乐曲的某一小节或者某些音符进行特殊处理,形成我国小提琴演奏的创新风格。
三、结论
由于音乐体系的差异,小提琴演奏在西方和我国各有各的特色。我国的小提琴演奏者在进行演奏时,不能一味按照西方的演奏理论和演奏技巧,要根据我国传统音乐的五声音调和注重线性美的特点,发挥我国小提琴演奏的独特技法,形成我国在小提琴演奏方面的独特风格,促进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