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美术欣赏对幼儿教育的影响及其纠正对策

来源 :教师·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l122702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民间美术根深叶茂、源远流长,有着独特的风格和悠久的传统文化,思想质朴率真,造型不拘一格,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多才多艺和创造性。而在幼儿时期对幼儿进行民间美术欣赏教育,则可以开阔幼儿眼界、丰富幼儿知识,并促使幼儿的审美情趣得到提高,使幼儿在享受美的过程中萌发表现美的欲望。民间美术欣赏有别于一般的美术欣赏活动,学习内容综合性较强,但很多老师在开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作者通过多年的课题研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一一分析。
  关键词:民间美术;欣赏;幼儿教育;影响;对策
  一、民间美术欣赏影响幼儿教育
  (1)欣赏内容脱离生活实际。在欣赏民间服饰时,老师特地从艺术馆借来了少数民族服饰,有藏族的、壮族的、蒙古族的……以其引导幼儿欣赏这些服饰上的图案美。当教师出示这些服装的时候,幼儿们充满了好奇,教师借机提问:“服饰上有哪些图案,它代表什么意思?”尽管教师一再强调民族服饰的纹样与他们的生活习性紧密相关,但始终无法打开幼儿的话匣子。
  (2)欣赏手段比较单一。在《美丽的窗花》欣赏活动中,教师准备了两个精美的贴有窗花的装饰框,教师一手拿着画框,一手指点,引导幼儿观察窗花上生动的形象。尽管幼儿睁大眼睛但也对这个触手不可及的艺术品的美感到茫然。
  (3)欣赏组织形式呆板。在《好玩的民间泥人》欣赏活动中,教师滔滔不绝地向幼儿介绍泥人的形象特征和制作方法,幼儿们被可爱的泥人形象深深地吸引住了,纷纷围上去观看、触摸,教师害怕泥人碰坏而把它“束之高阁”。此时教师请幼儿拿出橡皮泥一起来捏泥人,幼儿却一点儿也不乐意了。
  (4)欣赏只停留在表面观赏上。在《元宵花灯》欣赏活动中,教师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幼儿欣赏花灯的造型、图案和色彩美,幼儿的作品也非常丰富,设计了各种各样的花灯,但幼儿的欣赏思维被束缚了, 当问幼儿为什么要这么设计时,幼儿却答不上来。
  二、成因与剖析
  (1)忽视了幼儿欣赏的兴趣和需要。民间美术是劳动群众创作的,他们自由发挥想象,因而作品具有浓厚的本土特色。在艺术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把一些遥不可及和了解不多的民间民族服饰作为欣赏的内容,脱离了幼儿的生活实际,忽视了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教学内容既远离幼儿的生活实际也不符合幼儿的认知需要,幼儿很难理解其中的含义,取得的教育效果也不理想。
  (2)影响幼儿欣赏的效果。民间美术作品造型夸张,特征凸显,内容丰富多样。但教师们在引导幼儿欣赏时手段比较单一,往往是“一张图片一张嘴”,这样既不适合幼儿仔细观察和欣赏民间工艺品,也很难观看其操作过程和细节,影响了欣赏效果。
  (3)制约了幼儿欣赏思维。民间美术作品的稚拙感、象征性等审美特点,只有在与欣赏者的对话中才能得以体现。在美术欣赏活动中,教师通过讲述、示范,眼睛看、耳朵听的方式,一问一答地进行欣赏和技能训练,这种灌输型的学习模式缺少了师幼之间的互动,无法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很难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幼儿学习感到疲惫,同时也违背了幼儿美术欣赏的原则。
  (4)幼儿欣赏缺乏人文情怀。幼儿年龄较小,缺少生活经验,他们对事物的感性经验不足,不懂得体验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不会直接把自己的生活经验与生活感受结合并运用到民间美术的欣赏中,教师们往往忽视了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与身心发展特点以及民间美术的创作来源,这对幼儿更好地感悟人文情怀和进一步的表达表现是很有影响的。
  三、纠正民间美术欣赏教育的策略
  幼儿民间美术欣赏受到了人们普遍的关注,它不仅仅只局限于对美术作品进行表面形象的观看或情节性的描述,而是和艺术作品一样是一个复杂的再创造活动。
  1.联系生活实际,让幼儿在亲情中体验民俗文化
  课程改革提倡从本土文化做起,它虽不是精品,却恰恰是发生在幼儿身边为幼儿所熟悉的艺术。让幼儿在区域投放的学习材料中进行互动体验,让幼儿理解和接受,引起幼儿情感共鸣,实现欣赏的审美价值。例如:过年做红团是莆仙民俗之一,红团红红的圆圆的,寓全家团团圆圆、大吉大利之意。寒假过后开学的第一天,教师带来了红团,幼儿们对红团上的图案感到十分新鲜,到底是用手捏的、剪刀剪的,还是用小刀刻上去的?通过亲子参与的活动来欣赏民间美食“红团”的图案纹样美,让幼儿们在做做玩玩中了解了“红团印”的用途,让其对红团的图案感兴趣,在亲情中体验民俗文化。
  2.运用多媒体手段,促进幼儿对民间美术审美的提升
  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以多媒体为教学手段,制作图文声像并茂、动静搭配的教学课件,创设直观、生动的情境,进一步增强了幼儿对民间美术作品创作过程的理解和感受。例如:在欣赏“莆仙戏戏衫”的系列活动中,教师邀请家长助教进行戏衫图案的现场刺绣活动,让其给幼儿示范穿针以及在布面上绣出花纹的步骤,为了让幼儿能仔细地观看,教师利用了实物投影仪,把操作步骤通过投影仪展示到电视机中,让幼儿能仔细地观看操作过程的每一步,幼儿们都被明亮鲜艳的色彩、栩栩如生的圖案和精美的做工深深吸引了,让其在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提高了审美能力。
  3.渲染民间美术氛围,让幼儿在欣赏过程中感受美的熏陶
  幼儿美术欣赏活动是一种手、眼、脑并用的活动,需要教师充分调动幼儿用各种感官去感知民间美术作品,并让幼儿进行理解、想象、加工,再用语言、肢体动作、符号去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例如,大班开展“莆仙戏戏衫”的欣赏时,教师带幼儿们参访戏装店,幼儿们对各式各样的精致的戏服产生了深厚的兴趣,从而引发出自身的疑问,在叔叔阿姨的回答中得到了答案。当幼儿穿上自己喜欢的戏服,戴上美丽的头饰,并且有莆仙戏背景音乐的衬托时,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表达能力得到尽情的释放,让幼儿发掘民间美术的内涵并感受美。
  4.自主欣赏“花灯”,感受民间文化内涵和人文情怀
  教师引导幼儿运用触觉、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调动情感、思维、想象、动作、语言等多通道参与,发现花灯的造型美、色彩美、图案美、寓意美,体验家乡独特的民俗风情,让幼儿感受特定环境的气氛,并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在开展幼儿民间美术欣赏教育实践中,通过幼儿民间美术欣赏,让幼儿在一种文化情境中理解学习,让幼儿园在民间美术欣赏教育中探究规律和方法,让幼儿在欣赏民间美术的过程中逐步产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让其在参与民俗活动中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并潜移默化地促进其情感、态度和个性品质的形成。
  参考文献:
  [1]虞永平.文化、民间艺术与幼儿园课程[J].学前教育研究,2004(1).
  [2]赵玉兰,张赤华,李 芹.民间艺术教育与幼儿发展关系的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4(1).
  (作者单位: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华亭第二中心幼儿园)
其他文献
通过文献资料或者网络搜索,我们发现许多学科领域通过在课堂中加入动画的设计来调动学生的“兴奋点”,以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让学生在强烈的感官刺激中自主进入课堂,从而克服被动式、灌输式的教学弊端,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在小学低年级信息科技教学中,基于动画的指法训练,是教师为了在枯燥的指法训练中通过调动学生“兴趣点”来增强教学效果而有目的、有顺序地使用动画辅助教学。小学信息科技教学参考资料中提出:正确
目的探讨ATG5、ATG7在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OLP)组织中表达情况及细胞自噬与口腔扁平苔藓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将27例患者划分为对照组14例和观察组1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复方四环
摘 要: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曲子有古典高雅的,也有通俗流行的。如何引导学生学习阳春白雪的古典乐曲?又如何筛选适合学生的流行音乐?关键要结合新课标在实践中积极引导、精准诠释。文章从古诗新唱、戏曲新歌切入让古典乐曲时尚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精选影视歌曲、港澳台、网络新曲等经典流行音乐,引导学生筛选适合自己的音乐。  关键词:音乐课堂教学;古典乐曲;流行乐曲  古典乐曲代表了曾经某个时代的风格与流派,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