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探究内容的选择
正如所有的课都采用讲授法是不可取的,“一刀切”地运用探究学习是我们要避免的。所有的教学方法都有一个适应空间的局限,没有一种万能的教学方法能一统天下。加涅于1963年在《探究所需的学习技能》一文中提出,学生对探究的问题要有广泛的,概括化的背景知识,学生对某一话题一无所知的话,也就不能做相应的思考。因此教师要明确并不是所有的问题学生都能探究的,当然,也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值得探究的。探究学习的一个弊端是费时,如果学生未知的知识都要经过探究才获得,当然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因此探究教学之前,我们需要对探究的内容进行选择。实践表明,有些内容是抽象的,很难通过简单的探究活动概括出来;还有一些内容,由于材料、设备或者学生学习准备等情况的限制不能进行探究。在选择探究内容时,还应考虑探究内容的选择应该符合学科知识、体系的要求,符合学生能力的逻辑发展,以及教学计划的安排。因此,在选择探究内容的时候,要依据一些原则,主要有以下原则。
(1)目标的原则
科学探究内容的选择首先应为实现学习目标服务,不能为探究而探究。因此要选择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作为科学探究的内容。所谓探究价值是指能较好实现课程目标(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理解科学的本质)的内容,应是物理领域中的核心内容,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价值。在选择探究内容时,需要对学习内容做深入分析,明确所需学习的知识内容、知识内容的结构关系、知识内容的类型(陈述性、程序性、策略性知识),这样,在后面设计学习问题时,才能很好的涵盖教学目标所定义的知识体系,才能根据不同的知识类型,将学习内容嵌入学习环境的不同要素中,如陈述性知识可以通过寻找学习资源的方式获得,程序性知识可以通过探究学习来达成,而策略性的知识,则可以通过设计自主学习及合作探究来展开。
(2)激趣的原则
探究教学以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为特征。学生有一种天生的好奇倾向,喜欢探究问题,当好奇心得到满足,就有了成就感。因此探究内容必须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和探究的欲望。研究表明能够满足学生现实需要的内容能够引起学生兴趣,例如遥控器是怎样控制电视开关的?超乎想象和常规但又在情理之中的问题内容,能够激发学生了解的欲望,例如,一个小小的光盘为什么能装下那么多图像与声音?对于具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性的问题,学生也会感兴趣,例如怎样使橡皮泥浮起来,看谁装的货物重?
(3)适度的原则
适度主要指探究内容难度上和探究时间长短上的适度。探究的内容不能过于复杂,探究问题的难度应是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解决的。即通过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的提取和综合,可以进行探究并得到结果的。探究的内容也不能太容易,太容易的内容会让学生感到没有挑战,失去挑战的兴趣。探究内容难度确定的理论之一,就是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解决问题所需的能力应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内,对这种难度水平的问题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解决。适宜的难度要求探究的内容具有适度的不确定性,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葡萄。
笔者把适合初二物理课堂探究教学的内容总结如下,以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人教版)为例:
(1)声的产生;声的传播;(2)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规律;平面镜成像特点;(3)光的折射;凸透镜成像规律;(4)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5)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6)水的沸腾;(7)物态的变化 ;(8)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9)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10)怎样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11)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12)电阻的串并联;(13)通电螺线管的磁场;(14)电磁铁;(15)什么情况下磁可以生电。
2探究内容设计的策略
探究内容选定以后,需要对探究内容作进一步的设计,以使其利于开展课堂探究教学。设计的主要目的是:①使探究内容更具操作性;②使探究内容缩小到学生可把握的范围;③使探究内容更易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动机。探究内容设计的主要策略有:
(1)操作化策略
操作化策略就是把一般的学习内容转化为进行操作的探究内容。
现代科学的主要特征就是追求实证和量化,实证和量化都要求对引起事物产生变化的变量进行测量,以寻求变量的因果联系。但是我们面对的学习内容在很多时侯变量模糊不清,有些变量无法进行测量,这时就要求对变量进行处理,确定一定的常量、变量,以及对变量的测量方法,便于进一步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例如,我们要对“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进行探究,主要探究“滑动摩擦力”和“影响因素”两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但是,“影响因素”这一变量显然无法直接测量,因此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分解,把影响因素确定为“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等,从而使问题转化为“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等的因果关系”。变量明确,也可以观测,探究活动如何开展也就十分明确了。
(2)具体化的策略
具体化的策略主要应用于比较抽象、概括的内容。这些内容一是由于离学生日常生活较远,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二是涉及范围太广,无法着手进行探究,这就需要把问题具体化、生活化。比如,当探究有关“凸透镜”的问题时,可以将其具体化为“眼睛的结构”;有关杠杆的问题,则不妨从研究“曹冲称象”、蹊跷板开始;当学习大气压强与液体沸腾之间的关系时,就可以探究这样一个生活现象:为什么在高山上煮东西不容易熟?学习连通器时,就可以探究:为什么洗手盆的下水管中段要设计一个回形管?
通过具体化的过程,学生就可以产生积极的探究兴趣,集中注意力,着手收集资料,解决问题。
(河南郑州幼儿师范学校)
正如所有的课都采用讲授法是不可取的,“一刀切”地运用探究学习是我们要避免的。所有的教学方法都有一个适应空间的局限,没有一种万能的教学方法能一统天下。加涅于1963年在《探究所需的学习技能》一文中提出,学生对探究的问题要有广泛的,概括化的背景知识,学生对某一话题一无所知的话,也就不能做相应的思考。因此教师要明确并不是所有的问题学生都能探究的,当然,也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值得探究的。探究学习的一个弊端是费时,如果学生未知的知识都要经过探究才获得,当然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因此探究教学之前,我们需要对探究的内容进行选择。实践表明,有些内容是抽象的,很难通过简单的探究活动概括出来;还有一些内容,由于材料、设备或者学生学习准备等情况的限制不能进行探究。在选择探究内容时,还应考虑探究内容的选择应该符合学科知识、体系的要求,符合学生能力的逻辑发展,以及教学计划的安排。因此,在选择探究内容的时候,要依据一些原则,主要有以下原则。
(1)目标的原则
科学探究内容的选择首先应为实现学习目标服务,不能为探究而探究。因此要选择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作为科学探究的内容。所谓探究价值是指能较好实现课程目标(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理解科学的本质)的内容,应是物理领域中的核心内容,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价值。在选择探究内容时,需要对学习内容做深入分析,明确所需学习的知识内容、知识内容的结构关系、知识内容的类型(陈述性、程序性、策略性知识),这样,在后面设计学习问题时,才能很好的涵盖教学目标所定义的知识体系,才能根据不同的知识类型,将学习内容嵌入学习环境的不同要素中,如陈述性知识可以通过寻找学习资源的方式获得,程序性知识可以通过探究学习来达成,而策略性的知识,则可以通过设计自主学习及合作探究来展开。
(2)激趣的原则
探究教学以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为特征。学生有一种天生的好奇倾向,喜欢探究问题,当好奇心得到满足,就有了成就感。因此探究内容必须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和探究的欲望。研究表明能够满足学生现实需要的内容能够引起学生兴趣,例如遥控器是怎样控制电视开关的?超乎想象和常规但又在情理之中的问题内容,能够激发学生了解的欲望,例如,一个小小的光盘为什么能装下那么多图像与声音?对于具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性的问题,学生也会感兴趣,例如怎样使橡皮泥浮起来,看谁装的货物重?
(3)适度的原则
适度主要指探究内容难度上和探究时间长短上的适度。探究的内容不能过于复杂,探究问题的难度应是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解决的。即通过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的提取和综合,可以进行探究并得到结果的。探究的内容也不能太容易,太容易的内容会让学生感到没有挑战,失去挑战的兴趣。探究内容难度确定的理论之一,就是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解决问题所需的能力应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内,对这种难度水平的问题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解决。适宜的难度要求探究的内容具有适度的不确定性,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葡萄。
笔者把适合初二物理课堂探究教学的内容总结如下,以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人教版)为例:
(1)声的产生;声的传播;(2)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规律;平面镜成像特点;(3)光的折射;凸透镜成像规律;(4)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5)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6)水的沸腾;(7)物态的变化 ;(8)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9)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10)怎样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11)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12)电阻的串并联;(13)通电螺线管的磁场;(14)电磁铁;(15)什么情况下磁可以生电。
2探究内容设计的策略
探究内容选定以后,需要对探究内容作进一步的设计,以使其利于开展课堂探究教学。设计的主要目的是:①使探究内容更具操作性;②使探究内容缩小到学生可把握的范围;③使探究内容更易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动机。探究内容设计的主要策略有:
(1)操作化策略
操作化策略就是把一般的学习内容转化为进行操作的探究内容。
现代科学的主要特征就是追求实证和量化,实证和量化都要求对引起事物产生变化的变量进行测量,以寻求变量的因果联系。但是我们面对的学习内容在很多时侯变量模糊不清,有些变量无法进行测量,这时就要求对变量进行处理,确定一定的常量、变量,以及对变量的测量方法,便于进一步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例如,我们要对“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进行探究,主要探究“滑动摩擦力”和“影响因素”两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但是,“影响因素”这一变量显然无法直接测量,因此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分解,把影响因素确定为“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等,从而使问题转化为“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等的因果关系”。变量明确,也可以观测,探究活动如何开展也就十分明确了。
(2)具体化的策略
具体化的策略主要应用于比较抽象、概括的内容。这些内容一是由于离学生日常生活较远,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二是涉及范围太广,无法着手进行探究,这就需要把问题具体化、生活化。比如,当探究有关“凸透镜”的问题时,可以将其具体化为“眼睛的结构”;有关杠杆的问题,则不妨从研究“曹冲称象”、蹊跷板开始;当学习大气压强与液体沸腾之间的关系时,就可以探究这样一个生活现象:为什么在高山上煮东西不容易熟?学习连通器时,就可以探究:为什么洗手盆的下水管中段要设计一个回形管?
通过具体化的过程,学生就可以产生积极的探究兴趣,集中注意力,着手收集资料,解决问题。
(河南郑州幼儿师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