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让师生在历史的有效教学中体会快乐,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诱发学习动机,多种形式激发学习兴趣,用影视回顾历史让学生身临其境,用历史资料扩展知识,用形式多样的直观教学激起学生的乐趣。
【关键词】历史教学快乐 民主和谐 诱发动机 学习兴趣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可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使学生爱学、乐学、在轻松快乐之中接受历史知识的关键。只有如此,才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主的,主动的获取知识,从而让教学更有效。现结合历史课的特点及我的微薄教学经验,谈谈历史教学中如何让师生更好地体会快乐。
一.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苏联的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绝大多数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却了:上课,这是教师和儿童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关系来确定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营造互动氛围的前提,这是历史课教学过程中营造快乐、激活氛围的基础,教师也必须抛弃陈旧的传统观念,放下惟我独尊的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鼓励学生敢于向老师提出质疑,让学生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师,老师也有不如学生的地方,师生之间是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总而言之,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了,师生之间平等了,学生才能在快乐中學习,他们的情绪才能激活。
二、诱发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旨在诱导学生对教育过程的主动参与,要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因此,历史课要能吸引学生,成为学生向往的地方,就必须充分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在课堂中,我鼓励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独到见解。比如在上《第二次工业革命》这一课时讲到有关飞机的发明,同学们的参与热情高涨,思维活跃,言辞犀利,观点新颖独到,有的同学联系央视热播剧《鹰隼大队》中有关我国战斗机的知识,以及对飞机的隐身方面他们所表现出的想像力和创新意识大大地超出了教师的预料。以前信心不足的学生,现在也竞相发言了,这样的教学相长正是我们所盼望的。同时,我还根据教材专门设计一些需动手做一做的活动,用来培养和锻炼他们在收集和整理素材、设计和绘制图表、撰写分析报告以及运用电脑进行多媒体制作等方面的动手能力。在这样的课堂上,老师只是当一名忠实的听众和简评员。三尺讲台不再是老师一人的天下,也是学生尽显才华的舞台。相信学生,让学生放手去做,你会为他们在活动中迅速地成长起来而惊叹!他们个个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兴趣很高,因此他们的学习动机也被激发出来了。
三.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历史课教学中,要想给学生营造一个快乐、活泼的课堂氛围,需要根据教材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例如讲述《三国鼎立》时,先播放《三国演义》的主题歌,随后问学生就如你生活在东汉末年你渴望什么?你会帮助谁?为什么?导语的巧妙设计及构想,即有助于课堂教学,同时也是课堂创新的一中体现。创设历史情境法,让学生感悟历史。历史是有血有肉的,如果让学生身临其境,那受到的教育将是书本上所做不到的。当然情境的创设离不开书本没否则那就是凭空捏造了。如讲述西周分封制是怎么一回事。让学生采用表演法来进行课堂教学。学生分角色扮演来重现当时的情景,虽然表演有一点难度,但只要教师事先指导还是可行的。学生表演完了,不用教师讲,大伙基本上都明白了什么是分封制。而学生表演参与之后相当长时间都能记忆犹新。这里对学生参与后得出的结论,应该给予及时的评价,对于学生新颖的观点,应及时表扬,同时也要指出存在的不足之处。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课堂上积极发言,真正地感受到学习中的快乐,才能使课堂教学更加活泼。
四、用影视回顾历史,让学生身临其境。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对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至关重要,但境与人之间的互动同样也应该重视,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的运用多媒体,插播一段影视剧,定会让学生身临其境,“真真切切”地感悟历史,开辟历史课堂教学的新天地,将学生引领到声情并茂的境地,来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思路,激活学生的思维。当学生和教师一同创设并成为情境的一部分,在其中思考、活动达到忘我境界时,便进入一种人境融合的理想境界。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益,才能体现“教育是培养人”的教育本质。
如在《鸦片战争》这一课,讲到鸦片战争的背景,我就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晚清风云》的内容,随之学生的注意力被充分吸引,思绪完全融进影片之中,学生可以从影片的镜头中,了解中国当时政治、经济、科技等各方面的社会情况。在此基础上,再与学生一起学习分析鸦片战争的背景,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便充分调动起来,纷纷发言,把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毫无保留地说出来,课堂也就充满了活力。
五、用历史资料扩展知识,让学生畅游历史海洋
历史知识浩如烟海,其中能收入课本中的只是极少部分。在讲课中,如能适当补充形象具体的名人轶事、历史传说、历史小常识等,既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又可以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因此我在教学中,有计划的补充了一些历史资料。如讲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内容时,介绍了左宗棠少年时就有大志,他在15岁时写的对联“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书万卷,神交古人”正体现了这一点。左宗棠出兵收复新疆时,已年近70岁,为了收复被俄国占领的伊犁地区,他带着棺材出关,表示誓与俄国决一死战,为曾纪泽的外交谈判作了有利的后盾,在军事与外交的共同努力下,终于收回了伊犁地区。这样通过资料的补充,能像磁石一般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积极参与课堂。
【关键词】历史教学快乐 民主和谐 诱发动机 学习兴趣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可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使学生爱学、乐学、在轻松快乐之中接受历史知识的关键。只有如此,才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主的,主动的获取知识,从而让教学更有效。现结合历史课的特点及我的微薄教学经验,谈谈历史教学中如何让师生更好地体会快乐。
一.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苏联的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绝大多数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却了:上课,这是教师和儿童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关系来确定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营造互动氛围的前提,这是历史课教学过程中营造快乐、激活氛围的基础,教师也必须抛弃陈旧的传统观念,放下惟我独尊的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鼓励学生敢于向老师提出质疑,让学生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师,老师也有不如学生的地方,师生之间是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总而言之,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了,师生之间平等了,学生才能在快乐中學习,他们的情绪才能激活。
二、诱发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旨在诱导学生对教育过程的主动参与,要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因此,历史课要能吸引学生,成为学生向往的地方,就必须充分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在课堂中,我鼓励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独到见解。比如在上《第二次工业革命》这一课时讲到有关飞机的发明,同学们的参与热情高涨,思维活跃,言辞犀利,观点新颖独到,有的同学联系央视热播剧《鹰隼大队》中有关我国战斗机的知识,以及对飞机的隐身方面他们所表现出的想像力和创新意识大大地超出了教师的预料。以前信心不足的学生,现在也竞相发言了,这样的教学相长正是我们所盼望的。同时,我还根据教材专门设计一些需动手做一做的活动,用来培养和锻炼他们在收集和整理素材、设计和绘制图表、撰写分析报告以及运用电脑进行多媒体制作等方面的动手能力。在这样的课堂上,老师只是当一名忠实的听众和简评员。三尺讲台不再是老师一人的天下,也是学生尽显才华的舞台。相信学生,让学生放手去做,你会为他们在活动中迅速地成长起来而惊叹!他们个个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兴趣很高,因此他们的学习动机也被激发出来了。
三.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历史课教学中,要想给学生营造一个快乐、活泼的课堂氛围,需要根据教材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例如讲述《三国鼎立》时,先播放《三国演义》的主题歌,随后问学生就如你生活在东汉末年你渴望什么?你会帮助谁?为什么?导语的巧妙设计及构想,即有助于课堂教学,同时也是课堂创新的一中体现。创设历史情境法,让学生感悟历史。历史是有血有肉的,如果让学生身临其境,那受到的教育将是书本上所做不到的。当然情境的创设离不开书本没否则那就是凭空捏造了。如讲述西周分封制是怎么一回事。让学生采用表演法来进行课堂教学。学生分角色扮演来重现当时的情景,虽然表演有一点难度,但只要教师事先指导还是可行的。学生表演完了,不用教师讲,大伙基本上都明白了什么是分封制。而学生表演参与之后相当长时间都能记忆犹新。这里对学生参与后得出的结论,应该给予及时的评价,对于学生新颖的观点,应及时表扬,同时也要指出存在的不足之处。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课堂上积极发言,真正地感受到学习中的快乐,才能使课堂教学更加活泼。
四、用影视回顾历史,让学生身临其境。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对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至关重要,但境与人之间的互动同样也应该重视,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的运用多媒体,插播一段影视剧,定会让学生身临其境,“真真切切”地感悟历史,开辟历史课堂教学的新天地,将学生引领到声情并茂的境地,来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思路,激活学生的思维。当学生和教师一同创设并成为情境的一部分,在其中思考、活动达到忘我境界时,便进入一种人境融合的理想境界。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益,才能体现“教育是培养人”的教育本质。
如在《鸦片战争》这一课,讲到鸦片战争的背景,我就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晚清风云》的内容,随之学生的注意力被充分吸引,思绪完全融进影片之中,学生可以从影片的镜头中,了解中国当时政治、经济、科技等各方面的社会情况。在此基础上,再与学生一起学习分析鸦片战争的背景,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便充分调动起来,纷纷发言,把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毫无保留地说出来,课堂也就充满了活力。
五、用历史资料扩展知识,让学生畅游历史海洋
历史知识浩如烟海,其中能收入课本中的只是极少部分。在讲课中,如能适当补充形象具体的名人轶事、历史传说、历史小常识等,既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又可以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因此我在教学中,有计划的补充了一些历史资料。如讲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内容时,介绍了左宗棠少年时就有大志,他在15岁时写的对联“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书万卷,神交古人”正体现了这一点。左宗棠出兵收复新疆时,已年近70岁,为了收复被俄国占领的伊犁地区,他带着棺材出关,表示誓与俄国决一死战,为曾纪泽的外交谈判作了有利的后盾,在军事与外交的共同努力下,终于收回了伊犁地区。这样通过资料的补充,能像磁石一般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积极参与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