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源断盖空间配置的油气侧向分流运聚有利区预测方法及其应用

来源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abc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有效地指导含油气盆地内下源上储式油气勘探,以源断盖空间配置油气侧向分流运聚机制及其所需条件为研究基础,通过厘定源岩成熟区、油源断裂分布区和盖层封闭区,研究出一套基于源断盖空间配置的油气侧向分流运聚有利区的预测方法,并用其对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东一段源断盖空间配置天然气运聚有利区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东一段源断盖空间配置天然气侧向分流运聚有利区仅在凹陷西南局部区域分布且分布面积较小,底部源岩生成的天然气由此区向上覆层位发生侧向分流运聚成藏,这符合目前研究区内已发现天然气的分布特征,证明了
其他文献
目前国内外气田现场广泛应用的气井临界携液流量模型大多是建立在直井基础之上的,将曳力系数和表面张力取为常数,没有考虑井斜角、曳力系数和表面张力变化对临界携液流量的影响。为了准确判断天然气斜井是否积液,对天然气斜井中的液滴进行受力分析,建立了新的天然气斜井临界携液流量计算模型。模型考虑到曳力系数随雷诺数变化而变化,引入GP模型计算气井中液滴的曳力系数,根据气井温度和压力数据计算出气水界面张力。结合实例,将新模型与其他5个计算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新模型的计算结果与现场实际数据更加吻合,准确率达95.2%。新模
地震采集、处理和解释技术支撑超深层油气勘探开发不断取得重大进展,地震资料成像精度直接影响构造解释的效果。根据超深层地震资料具有信噪比低、主频低、频带窄等特点,提出了保护和恢复弱反射信号的低频成像处理思路。为了提高超深层地震资料的成像精度,开展了保护低频弱去噪处理、弱信号恢复及补偿、保持信噪比提高分辨率和子波一致性处理、剩余静校正和速度分析迭代处理、超低频叠前时间偏移处理等关键技术研究。以CS地区二维地震资料进行了实际应用,改善了超深层地震资料的品质和成像效果。
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为典型陆相断陷盆地,其中贝中次凹南二段富含大面积低渗透油藏。为了搞清低渗透油藏形成机制,明确油气富集规律,通过岩心、测井、地震资料分析,从沉积相带、烃源岩评价、储层结构、成藏模式等方面对南二段低渗透油藏形成条件及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贝中次凹南二段暗色泥岩累计厚度大于150 m,Ro一般大于0.7%,干酪根类型以Ⅰ型为主,排烃强度普遍超过2×106t/km2,是最主要的生油岩;南二段砂体横向连片,纵向多层叠加,孔隙度平均为8.4%,渗透
油气储层之中常存在沿层理发育的水平裂缝,并对储层特性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水平裂缝与层理平行,使得裂缝的地震响应与层理的地震响应互相混叠,给水平缝的地震识别带来了困难.本文利用地震物理模拟技术,模拟并分析了含水平裂缝的薄互层储层地震响应特征,为水平裂缝的地震识别提供依据.首先设计并制作了用于模拟含水平裂缝的薄互层储层物理模型,模型采用了在均匀地层中嵌入裂缝单元的模拟方式,水平裂缝单元采用片状孔隙材料叠合法构建,即利用粘合剂将片状孔隙材料粘合胶结,然后压实固化进而获得用于模拟野外含裂缝岩石的裂缝单元.然后将物
为了研究含油气盆地下生上储式油源断裂附近油气分布规律,在油源断裂输导油气机制及能力影响因素研究的基础上,对同一条油源断裂输导油气能力时空差异性进行了全面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同一油源断裂输导油气能力时空差异性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1)同一油源断裂不同活动时期输导油气能力存在着差异,活动能力相对较强时期油源断裂伴生裂缝相对发育,输导油气能力相对较强;反之输导油气能力较弱。(2)同一油源断裂同一活动时期不同阶段输导油气能力存在着差异,活动时期输导油气通道为伴生裂缝,输导油气动力为剩余地层孔隙流体压力差和浮力,输
对电气石样品不同的前处理方法以及电气石中硼含量的测定方法作了详细叙述,重点论述了酸溶法、碱熔法和其他前处理方法,并讨论了每种方法各自的优缺点。就近年来电气石中硼含量的测定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并对其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针对大庆油田聚合物驱后油层微观剩余油分布规律,利用冷冻制片、紫外荧光和CT无损分析新方法,定量化确定了束缚态、半束缚态和自由态三大类的10种类型微观剩余油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认为水驱、聚驱或三元复合驱后主要微观剩余油类型均以孔表薄膜状、颗粒吸附状和粒间吸附状为主,聚驱后剩余油比例分别减少了83.5%、49.4%和44.0%。三元复合驱后,在高浓度聚合物驱的基础上孔表薄膜状和颗粒吸附状微观剩余油又分别下降8.8%和27.8%。聚驱后分流线部位微观剩余油赋存状态以束缚态的颗粒吸附状和孔表薄膜状以及自由态的簇状
为识别四川盆地丁山区龙马溪—五峰组目的层富含页岩气的“甜点区”,本文对页岩的有机碳含量、脆性、孔隙度及微裂隙等核心指标进行分析研究.对页岩展开岩石物性特征和岩石物
地幔对流在岩石圈底部产生的剪切拖曳力和应变率的估计有助于理解和认识板块构造运动、岩石圈变形特征和应力分布格局、地壳长期运动状态和克拉通演化的深部动力学环境,但准确地估计它们是一个挑战.本文利用核相剪切波分裂各向异性约束下获得的全球和区域地震速度结构“耦合”的地幔对流模型计算了中国大陆岩石圈底部的剪切拖曳力和应变率.结果表明,与地幔对流速度相比,剪切拖曳力和应变率具有更加复杂的分布格局;剪切拖曳力的大小位于前人估计的范围之内,但其最大值明显较小,不超过4.0 MPa.中国西部的剪切拖曳力明显大于东部;剪切应
超临界CO2直旋射流综合了超临界CO2流体破岩门限压力低、直射流能量汇聚能力强以及旋转射流受效面积大等优势,是高效开发非常规油气资源射孔作业的新方法。通过自主设计研发的超临界CO2射流破岩系统和直旋混合射流喷嘴,基于灰色关联度的分析方法研究了射流参数和喷嘴结构参数对破岩效果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破岩深度的最优敏感性排序从高到低依次为射流压力、混合腔长度、叶轮中心孔直径、叶轮长度、喷射距离,随着射流压力逐渐增大破岩深度逐渐增大;随着混合腔长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