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病毒及其疫苗研究进展

来源 :生物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tcld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为研究对象,分别从病毒的结构、感染与免疫机制、传播途径、致病性等方面总结了ASFV的病原学特性;全面分析了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疫苗的研究现状:灭活疫苗无法提供保护,亚单位疫苗、核酸疫苗以及病毒载体疫苗通常提供部分保护,减毒活疫苗可提供同源保护且最有潜力应用于临床.在此基础上,发现ASFV的复杂性以及免疫生物学特征的不确定性影响疫苗的研发进度,提出中国ASF疫苗研发所面临的挑战,以期为疫苗的研发提供新的认识和途径.
其他文献
从求索溪底泥中,成功分离并获得一株具有高效还原Cr(VI)的菌株Ylb10.利用生理生化法和16S rDNA测序法对Ylb10菌株进行鉴定.并采用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测定Cr(VI),对其还原特性进行探究.结果表明,Ylb10菌是革兰氏阴性菌,与Alicycliphilus denitrificans的16S rDNA相似率为98.07%.Ylb10能很好地利用α-羟基-丁酸、L-乳酸、丙酸、乙酸、L-天冬氨酸、L-谷氨酸、L-丙氨酸、L-丝氨酸等底物.Ylb10菌相比摇床培养条件,在静置培养时能更好地
为探讨果桑菌核病防治用药对家蚕生长发育的影响,对二龄起蚕分别添食多菌灵可湿性粉剂、腐霉利可湿性粉剂和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持续添食至上蔟结茧,添食清水作为对照,分析添食对家蚕生长发育、龄期经过、五龄盛食期体重、茧质成绩的影响,并测定了五龄第4天幼虫中肠CAT和POD酶的活性.结果发现:添食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的家蚕幼虫无法完成世代发育,在二龄期死亡;添食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腐霉利可湿性粉剂的家蚕可正常发育至上蔟结茧;添食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的家蚕龄期经过缩短,而腐霉利可湿性粉剂的家蚕龄期经过增加;添食多菌灵和腐
为研究福建茶树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以福建省5个地区51个茶树品种为样本,分析其遗传结构和遗传分化.结果表明:福建茶树matK部分序列长度为833 bp,存在26个多态位点(S),7种单倍型(Hap1~Hap7),表现为高单倍型多样性(0.525)和低核苷酸多样性(0.00189).单倍体系统发育树形成4大分支,自展支持率均大于60%.不同茶树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为0.0003~0.0033,群体内遗传距离为0.0000~0.0037.福建茶树群体间分化系数Fst=-0.01622~0.50000和基因流Nm=-
为探究我国云南省昭通地区的昭通绒鼠(Eothenomys olitor)生理适应特征,分别于夏季和冬季测定其在5℃~30℃范围内的体温、代谢率和热传导.结果表明:昭通绒鼠的体温、静止代谢率和热传导存在季节性差异;夏季体温高于冬季,分别为36.17℃±0.52℃和35.55℃±0.46℃;热中性区表现出季节性差异,夏季和冬季的热中性区分别为20℃~27.5℃和15℃~25℃,即呈现出冬季的下限临界点较夏季低;在热中性区内,夏季静止代谢率(2.76±0.19)mL O2/(g·h)低于冬季(4.78±0.22
通过对22种地图衣属地衣的23个形态学和解剖学特征分析为地图衣属地衣种间关系提供形态学依据.对22种地图衣属地衣的23个形态性状进行编码,以地图衣科的表衣属(Epilichen)与瘤衣属(Catolechia)代表种袖珍瘤衣(Catolechia wahlenbergii)和粗糙表衣(Epilichen scabrosos)作为外类群,利用PAUP对形态学特征矩阵进行最大简约法(MP)分析,同时与基于ITS序列的分子系统学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经简约分析,得到同等最大简约分支树,其严格一致树显示:地图衣属地衣
为揭示肝硬化患者的特征肠道微生物,对12名肝硬化患者(CIR组)及11名健康志愿者(CN组)血液生化指标和肠道微生物组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与CN组相比,CIR组INR、GGT、TBA、TBIL水平显著上升,同时,ALB、WBC水平显著下降;与CN组相比,CIR组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瘤胃菌科UCG-014属(Ruminococcaceae UCG-014)丰度显著上升,布劳特氏菌属(Blautia)、罕见小球菌属(Subdoligranulum)、瘤胃球菌属2(Ruminococcus
2017年11月至2018年4月,在升金湖分别采集了350份越冬小白额雁(Anser erythropus)粪便样本和350份家鸭粪便样本,采用改进的饱和盐水漂浮法及离心沉淀法对粪便样本进行寄生虫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越冬小白额雁感染13种肠道寄生虫,感染率为67.4%;家鸭感染11种肠道寄生虫,感染率为70.1%.研究发现,粪便样本中不同寄生虫感染率差别较大,感染率最高的为球虫(Coccidea),其次为线虫(Nematode)和吸虫(Trematode),而绦虫(Cestode)的感染率最低.大多数阳
为了获得具有防治根结线虫作用的菌株,采用几丁质平板透明圈初筛和离体拮抗试验复筛的方法,得到一株具有生防潜力的真菌菌株SFC-3.通过形态学特征观察和真菌内转录间隔区序列(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分析鉴定,确定菌株SFC-3为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其几丁质酶活为2.07 U/mL.根结线虫虫卵寄生实验和二龄幼虫致死率实验表明:菌株SFC-3对虫卵的寄生率最高达到78.86%,高于SFC-1、SFC-22等其他9株菌,在第7天时对根结
为了解氮沉降背景下高寒湿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对氮沉降的响应,以小泊湖高寒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4个水平(0、2、5和10 g/m2)的模拟氮添加试验,基于高通量技术,分析土壤细菌和真菌的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差异.结果表明,细菌的优势菌群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真菌的优势菌门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和球囊菌门(Mortierell
回顾治疗性抗体药物从鼠源抗体、嵌合抗体、人源化抗体到全人抗体的演进历程,以及用于全人单克隆抗体发现的人源抗体转基因动物的发展过程,重点介绍目前全球常用的人源抗体转基因动物平台的特点及其核心专利保护.分析人源抗体转基因动物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利用表达人抗体的免疫球蛋白基因替换动物的免疫球蛋白基因,能够直接表达人类的抗体蛋白,研究其在全人抗体药物开发中的广泛应用.展望为解决转入的人免疫球蛋白基因与动物B细胞发育的匹配性问题,获得多样性更丰富、亲和力更高的候选抗体,需要对动物抗体产生的机制进行更加深入的基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