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学讲述最中国的故事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ci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奇谭》是青年作家、《人民文学》编辑刘汀写作15年首次出版的短篇小说作品,也是他“新虚构”小说创作方法的一次实践。在这部小说集中,刘汀用虚实结合的创作方法,以悲悯的情怀和张力十足的叙事,讲述当代中国底层边缘人物的悲喜起落,直面现代人在生活中的种种精神困境与道德困惑,极具现实意义,读来发人深省,令人震撼。
  刘汀是极具探索性和潜力的作家,他写作涉猎广,写小说、散文、诗歌和评论,他创作的《别人的生活》《老家》《布克村信札》《青春简史》等书,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中国奇谭》包含了《炼魂记》《换灵记》《倾听记》《归唐记》《神友记》《石囚记》《劝死记》《虚爱记》《制服记》《牧羊记》《黑白记》和《秋收记》12篇小说,其写作过程历经了时间的积累与沉淀,是刘汀对于文学与现实关系的认识逐渐演变下写出的系列短篇小说。这里,或许有你从未读过的故事:三十岁的老灵魂,精神互换的诗人,植物人的幻想世界,穿越唐朝的大学教师,被父亲囚禁在监狱的少年,城市里劝人去死的特殊职业者,虚构人物的悲惨爱情,跟死神为友的人,永远看不见白天的夜班车司机……貌似荒诞的故事背后显示的正是各阶层的生存困境。著名文学批评家、作家李敬泽认为:“刘汀的小说有着这个时代的气息和独特质地,以奇妙的想象玩味虚实、模糊真假,用具有现代感的语言和方式讲述着最中国的故事。”
  中国故事,是指凝聚了中国人共同情感的故事。中国人的现实生活与历史足迹,是中国故事书写的深厚基础。本书的12篇故事从当代中国普通人的生活状态入手,着力描写了他们的挣扎与妥协。譬如《换灵记》里落魄诗人与成功人士互换灵魂,并未让他走向人生巅峰,而是逐渐失重,最终坠下高楼。《审判记》通过一场公审大会,描写了一个少年残酷的成长史。《制服记》中,一个本应为人民服务的警察从穿警服到城管制服,再到囚服,三种制服的转换,引发命运的跌宕。《秋收记》通过秦婶秋夜割麦子时的思绪游走展示了一个农村女人的一生。12篇小说写的是12段现代人的生活史,在虚实真假中自由切换,看似奇谭,却又像是真实发生的事件。这些人物仿佛就是我们身边的朋友,单位里的同事,甚至就是我们自己。
  国学大师王国维曾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反映时代可以用宏大叙事,也可以用日常叙事。对现实生活的认真,对日常经验的热爱,是刘汀的创作一直坚守的。《中国奇谭》重在“奇”字,这个“奇”不仅仅是指题材和形式的奇特,更值得注意的是在“奇谭”的外衣下,所呈现出的荒诞离奇的现实。面对当代中国的现实,刘汀用一个个看似荒诞的故事,为我们构筑了一条“有限性”的生活边界,让我们可以看到更多在虚拟生活中,已经变成直接现实的“虚拟经验”之外的、被遮蔽的现实生活。
  在后记中,作者还提出了他所想象的小说的可能性———“新虚构”。其实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无论是纪实还是虚构,文学都真切地表达着对时代或直接或婉曲的认识。刘汀认为,非虚构也是虛构的一种,虚构是文学最本质的属性。
  《中国奇谭》是一部耐人寻味的小说,在对中国当代人的生存状态描述中,作者以自己独特的眼光,通过文学意象的创造,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追问,剖析着那些不断成长和丰富的灵魂,探索着现代人内在情感和精神建构,体现出作家对当下社会文化的深切关怀。
其他文献
对于政府官员来说,来自有关机构或部门的监督,是避免其腐败变质的外部条件;但是,相对于外部条件,自身的思想觉悟与道德自律无疑是更加重要的。监督,尤其是在古时封建专制体制下的有关机构或部门的监督,事实上是存在着先天性的巨大的漏洞或者说缺陷的;在这样的背景下,道德自律所起作用显然更大。  在明代,就有这样一位严于律己的官员,他的名字叫刘东星。  刘东星是隆庆年间进士,万历年间曾经担任工部尚书等职。在他以
期刊
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迷恋捷径的时代。表现在,干任何事从开始到结束,都体现在一个“快”字。这种梦想着一步登天、一蹴而就的猛劲,使许多人恨不得一夜间,一口气吃一个胖子。譬如某些官员,上任之初,在没有摸清情况下,就习惯猛烧“三把火”。急于求成,急不可耐的“虚火”,使他们凡事不愿打基础、做长远的考虑,巴不得几分钟内就“一锹挖出一口井”。对那些基础性的、治本的、见效慢的工作,总是不以为然、不愿付出努力。  
期刊
一个女中学生,父母都是打工者,勤扒苦做所得的微薄收入,除了给她交学费补习费,就只能维持拮据的生活。每次买回一个鸡腿,煮一盆土豆,父母都把所有的肉夹到她的碗里。她越长大越懂事越不能接受这样的事实,内心痛苦不堪,以自杀完结痛苦。一个在读博士生,因出国无望,与导师关系不睦,前途渺茫,以自沉结束生命……类似的案例,没法不让人万分痛惜。  我们的社会和家庭教育,非常强调做人。但我们强调的做人,往往是与他人相
期刊
主张于“无字句处”体悟“文章之妙”的金圣叹,对“白粉”遍地,拥趸者众的大诗人白居易,一句“乐天诗,都作坊厢印板贴语耳”,打入“以塞人问”无聊境地。按金圣叹之说,白居易不会有“白粉”追随,更不会有“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红粉”热捧!  然而,事实却让金圣叹大跌眼镜。在唐朝,崇拜白居易诗歌的“白粉”,与烟花巷陌靠“朱唇”追捧白居易诗作之“红粉”,究竟热到什么程度?元稹在《白氏长庆集序》中,回答最具权威性
期刊
在古代,一些历史名人对子女要求十分严格,他们严谨治家,在子女教育和行为规范上,可谓沥尽心血。  唐代柳公绰一门显贵,柳公绰与其弟柳公权,其子柳仲郢,其孙柳璧、柳玭等皆至高官,柳家也以治家严谨而闻名,柳氏家法成为时人教育子孙的榜样。柳公绰对子侄们要求十分严格,一到灾荒年月,家中虽然储备甚足,但摆在子侄们面前的始终是一碟菜。他还经常让他们吃野菜,对他们说:“你们爷爷在世的时候,曾经因为我们兄弟学习不好
期刊
《金瓶梅》男主角西门庆是个什么角色?见仁见智,各执其辞。依我观之,以称社会怪胎为宜。  《水浒传》里的“大官人”西门庆,只不过是开生药铺的“破落户财主”。待到《金瓶梅》里,已升格为集官员、富商、流氓恶霸和黑社会头子等于一身的人物。直如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所云:“缘西门庆故称世家,为搢绅,不惟交通权贵,即士类亦与周旋,著此一家,即骂尽诸色,盖非独描摹下流言行,加以笔伐而已。”  没错,西门庆是清河县
期刊
“眼是孬蛋,手是好汉。”这是家乡的一句妇孺皆知的俚言哲语,最早是听奶奶说的。老人家虽已驾鹤40多年了,但她教的这句话,我却始终铭记心间。  那是读小学一年级的时候,一个星期天下午,奶奶让我跟她下地刨胡萝卜。我一看好大的一片,不禁嘟嘟囔囔,喋喋怨言。奶奶看透了我的心思,笑着说:“眼是孬蛋,手是好汉。我刨你拣,快得很,误不了你傍晚跑蹦子(玩耍)。”手还真的是好汉,果然没要多大会工夫,一大片胡萝卜就收完
期刊
主持人:某地某厅已经连续三任一把手因受贿相继入狱。其中,第一任获刑15年,第二任获刑20年,第三任无期徒刑。请问,继任的一把手可能受贿吗?  评委甲:不大可能。三任一把手在同一岗位落马,岂能不引起纪委的高度警惕,眼睛会盯得紧紧的,继任者想腐也腐不了。  评委乙:我也认为不大可能。接连三任下了牢房,一个比一个跌得重,他岂能没有一点感触?手伸出去时一想到前任,就会将手缩回来,这就是想腐不敢腐呀。  评
期刊
每期《杂文月刊》(上、下),都有上乘佳作,令人读之击节称赏。  例如:原创版2017·8·上中,潘国本先生写的《仙风道骨的“一”》便是这样一篇文章。它由一个“一”字,生发出了一篇佳作。风趣、幽默,便令人耐讀。我想,这自是作者的本事。当然,细究起来,似乎也无甚深奥之处。然而,能如此深入浅出地讲出一番道理来便觉难能可贵了。又如:李兴濂先生写的《淡美》一文,文虽短,却言简而意赅,道尽了其中要义,富有禅意
期刊
近日,拜读了《杂文月刊》2017·3·上刊登李昕老师写的《读书,得随手记点什么》一文,深受教育。  文學史家杨义为了写一本《中国现代小说史》,光是阅读中国现代小说,就读了2000多本,1亿多字。为了保存他的阅读记忆,卡片做了5000多张。  大学问家钱锺书,读书笔记就用了6麻袋。钱先生的外文笔记,在商务印书馆陆续整理出版了48卷。有人统计,钱先生的外文笔记从上世纪30年代一直记到90年代,写了2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