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人工挖孔桩 护壁 安全 配筋
摘要:人孔挖孔桩在施工要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生产技术及施工技术三级交底要做到每位管理人员,。在施工工程中,每个班组的安检人员每天施工前,完工后都要仔细检查机械设备,配电,通风,通讯,钢丝绳,安全绳等安全情况,必须下孔仔细检查护壁混凝土及配筋施工是否达到施工技术要求,并做详细的检查记录,做到安全零容忍,质量零缺陷,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一、工程概况
项目位于湿陷性黄土地区,共设543根摩擦基桩,桩径150cm,桩长50m-76m。路线区主要通过黄河二级阶地、黄土源及阶地和台源过渡地带。陷穴密布,属于黄土重丘区。不适合回旋钻,旋挖钻机和冲击钻等大型机械施工。
二、施工组织
2.1、管理人员及职责
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总工和生产经理为副组长的桩基施工管理小组,成员包括安质部长、物资设备部长、试验室主任、计划合同部长、工程部长。
2.2、施工前准备
2.2.1技术准备。2.2.2材料准备 。2.2.3机械准备:《机械使用一览表》略。2.2.4劳动力准备。
三、施工工艺及技術要求
3.1场地平整
平整场地、清除杂物、夯打密实。场地四周开挖排水沟,防止地表水流入孔内。
3.2测量放样
施工队技术员配合测量班用全站仪按设计图纸定出孔位,经检查无误后,由施工队埋设十字护桩,十字护桩必须用砂浆或混凝土进行加固保护,以备开挖过程中对桩位进行校正。
3.3桩孔开挖
采用从上到下逐层用镐、锹进行开挖,遇坚硬土或大块孤石采用锤、钎破碎,挖土顺序为先挖周边后挖中间,按设计桩径加30厘米控制截面大小。孔内挖出的土装入吊桶,采用卷扬机提升渣土垂直运输到地面,堆积到指定地点,防止污染环境。注意挖孔过程中,不应将孔壁修成光面,要使孔壁稍有凹凸不平,以增加桩的摩擦力。挖至设计深度后必须对孔底进行处理。做到孔底面无松渣、泥、沉淀土。
3.4护壁施工
护壁的设置根据桩孔距离锁口的深度定为两种型式。
3.4.1护壁拟采用立模现浇注混凝土护壁,混凝土标号C40,第一、二节混凝土护壁径向厚度为20cm,高出地面30cm,以阻挡孔口土石或其它物体滚入孔下伤人,并且便于挡水和桩位定位。
施工中每挖掘0.5m深时,即立模灌注混凝土护壁,作为一节护壁。模板上口径向厚度为15cm,下口径向厚度为10cm。若发现松散地层,为保证护壁砼的整体性,两节护壁间均匀布置作拉结筋,以免脱节下沉。注意上下节拉结筋要相互勾连,弯钩平直段10cm。
地面以下超过20米深处,护壁内进行配筋。要求每节护壁配箍筋2道,采用直径22的螺纹钢筋。箍筋安装后处于护壁中心线位置。为方便施工,箍筋在加工厂加工为三等分,相互之间搭接长度为30cm,孔内安装时,采用20-30号铁丝绑扎搭接。注意安装箍筋时搭接点上下层相互错开,避免在同一断面上。要求每节护壁配纵向拉结钢筋20道,采用直径22的螺纹钢筋,沿护壁中心线均匀分布。纵向拉结钢筋每道直线长度60cm,两端135度弯钩,弯曲直径88mm,钩头平直部份长度10cm。要求每节护壁配锚固土钉20道,采用直径22的螺纹钢筋,沿护壁中心线均匀分布。纵向拉结钢筋每道长度60cm,入土50cm。注意安装时上下层相互错开,避免在同一断面上。
3.4.2混凝土坍落度宜为5-7厘米左右。现场必须留置同条件养护试件。
3.4.3当第一节护壁砼拆模后,即把桩位的护桩引到护壁上,并用水准仪把相对水平标高画记在第一圈护壁内, 作为控制桩孔位置、垂直度、孔深和桩顶标高的依据。
3.5钢筋笼的制作与吊装:
3.6灌注砼
四、安全技术措施
4.1组织管理措施
成立项目安全领导小组,落实责任,确保责任到人,并制定专门的考核办法,定期进行考核。项目安全领导小组组长由项目经理担任,项目副经理或技术负责人、专职安全员担任副组长,各专业工长及专业班组长人组员。
4.2安全技术管理措施
4.2.1进入施工现场作业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佩带相应劳动保护用品,特别是井下作业人员,必须穿好长筒绝缘胶靴。井口的作业人员必须拴好安全带,系好保险钩。严禁穿三鞋(拖鞋、高跟鞋、硬平底鞋)和赤脚、赤膊及酒后施工作业。
4.2.2每天上班前及施工中,应配合项目机电人员认真检查提升机的辘轳轴、支架、吊绳、挂钩、保险装置和吊桶(或土筐)、刹车制动等设备和工器具是否完好无损,防护设施是否安置到位,正确牢固可靠,发现问题应及时向机电人员报告,并在修复及设备试运行正常完好后方准许正式使用。
4.2.3作业组不得随意变换组员。 井下作业人员以持续作业时间2h为宜,最长不得超过3h。应勤换井下作业人员,轮换下井作业。
4.2.4井下有人作业时,井上作业人员不得擅自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并应密切注意井下作业人员的工作情况,通过井孔上下可靠的联络信号(深度20M以内,可通过摇动保险绳或喊话等方式每隔15分钟联络一次;深度超过20M,上下可设无线对讲系统)。经常与井下保持联络,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帮助井下作业人员撤离井底,回到地面,并报告项目管理检查处理。
4.2.5作业人员上下井时,必须乘坐自制专用安全乘人吊笼;不得随意攀爬护壁和乘坐吊桶(或土筐)、吊绳等方式上下井,以防造成高处坠落事故。
4.2.6井下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随时注意井内的各种变化情况。
4.2.7井内吊运土方或物料时,应采用稳定性好的双耳圆形吊筐。上料不得超过吊筐容积的80%,重量不得超过40KG,不得使用单耳吊桶或吊筐,大块石头破碎后装运。起吊时应保持垂直平稳、不准斜吊、过急和晃动,以免落物伤人。
4.2.8井孔内作业应采用的不大于36V的安全电压,100W防水带罩灯泡,防水绝缘电缆引下进行照明。同时现场应设置发电机,孔内设置安全矿灯或应急灯以备停电应急照明,以便井下人员能及时安全撤回地面。降压变压器应采用隔离变压器,并且设置专门的低压配电箱,每台变压器供应灯数不应超过5盏灯。
4.2.9当挖孔深度超过15m以上时,均应开始用压力风管引至井底进行送风。特别是有臭水、污泥和异味的井孔,下井作业前必须选取对井内送风1h以上,并用气体检测仪进行检测,确认无害后,方可下井作业。作业中不得间断送风,防止有害气体中毒窒息事故发生。地面还须常备氧气瓶等急救用品。
参考文献:
1.1《公路工程桥涵技术规范》(JTG/TF50—2011)
1.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1.3《桥梁、涵洞第三册》设计图纸
1.4《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88)
1.5《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
1.6施工现场实际情况
摘要:人孔挖孔桩在施工要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生产技术及施工技术三级交底要做到每位管理人员,。在施工工程中,每个班组的安检人员每天施工前,完工后都要仔细检查机械设备,配电,通风,通讯,钢丝绳,安全绳等安全情况,必须下孔仔细检查护壁混凝土及配筋施工是否达到施工技术要求,并做详细的检查记录,做到安全零容忍,质量零缺陷,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一、工程概况
项目位于湿陷性黄土地区,共设543根摩擦基桩,桩径150cm,桩长50m-76m。路线区主要通过黄河二级阶地、黄土源及阶地和台源过渡地带。陷穴密布,属于黄土重丘区。不适合回旋钻,旋挖钻机和冲击钻等大型机械施工。
二、施工组织
2.1、管理人员及职责
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总工和生产经理为副组长的桩基施工管理小组,成员包括安质部长、物资设备部长、试验室主任、计划合同部长、工程部长。
2.2、施工前准备
2.2.1技术准备。2.2.2材料准备 。2.2.3机械准备:《机械使用一览表》略。2.2.4劳动力准备。
三、施工工艺及技術要求
3.1场地平整
平整场地、清除杂物、夯打密实。场地四周开挖排水沟,防止地表水流入孔内。
3.2测量放样
施工队技术员配合测量班用全站仪按设计图纸定出孔位,经检查无误后,由施工队埋设十字护桩,十字护桩必须用砂浆或混凝土进行加固保护,以备开挖过程中对桩位进行校正。
3.3桩孔开挖
采用从上到下逐层用镐、锹进行开挖,遇坚硬土或大块孤石采用锤、钎破碎,挖土顺序为先挖周边后挖中间,按设计桩径加30厘米控制截面大小。孔内挖出的土装入吊桶,采用卷扬机提升渣土垂直运输到地面,堆积到指定地点,防止污染环境。注意挖孔过程中,不应将孔壁修成光面,要使孔壁稍有凹凸不平,以增加桩的摩擦力。挖至设计深度后必须对孔底进行处理。做到孔底面无松渣、泥、沉淀土。
3.4护壁施工
护壁的设置根据桩孔距离锁口的深度定为两种型式。
3.4.1护壁拟采用立模现浇注混凝土护壁,混凝土标号C40,第一、二节混凝土护壁径向厚度为20cm,高出地面30cm,以阻挡孔口土石或其它物体滚入孔下伤人,并且便于挡水和桩位定位。
施工中每挖掘0.5m深时,即立模灌注混凝土护壁,作为一节护壁。模板上口径向厚度为15cm,下口径向厚度为10cm。若发现松散地层,为保证护壁砼的整体性,两节护壁间均匀布置作拉结筋,以免脱节下沉。注意上下节拉结筋要相互勾连,弯钩平直段10cm。
地面以下超过20米深处,护壁内进行配筋。要求每节护壁配箍筋2道,采用直径22的螺纹钢筋。箍筋安装后处于护壁中心线位置。为方便施工,箍筋在加工厂加工为三等分,相互之间搭接长度为30cm,孔内安装时,采用20-30号铁丝绑扎搭接。注意安装箍筋时搭接点上下层相互错开,避免在同一断面上。要求每节护壁配纵向拉结钢筋20道,采用直径22的螺纹钢筋,沿护壁中心线均匀分布。纵向拉结钢筋每道直线长度60cm,两端135度弯钩,弯曲直径88mm,钩头平直部份长度10cm。要求每节护壁配锚固土钉20道,采用直径22的螺纹钢筋,沿护壁中心线均匀分布。纵向拉结钢筋每道长度60cm,入土50cm。注意安装时上下层相互错开,避免在同一断面上。
3.4.2混凝土坍落度宜为5-7厘米左右。现场必须留置同条件养护试件。
3.4.3当第一节护壁砼拆模后,即把桩位的护桩引到护壁上,并用水准仪把相对水平标高画记在第一圈护壁内, 作为控制桩孔位置、垂直度、孔深和桩顶标高的依据。
3.5钢筋笼的制作与吊装:
3.6灌注砼
四、安全技术措施
4.1组织管理措施
成立项目安全领导小组,落实责任,确保责任到人,并制定专门的考核办法,定期进行考核。项目安全领导小组组长由项目经理担任,项目副经理或技术负责人、专职安全员担任副组长,各专业工长及专业班组长人组员。
4.2安全技术管理措施
4.2.1进入施工现场作业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佩带相应劳动保护用品,特别是井下作业人员,必须穿好长筒绝缘胶靴。井口的作业人员必须拴好安全带,系好保险钩。严禁穿三鞋(拖鞋、高跟鞋、硬平底鞋)和赤脚、赤膊及酒后施工作业。
4.2.2每天上班前及施工中,应配合项目机电人员认真检查提升机的辘轳轴、支架、吊绳、挂钩、保险装置和吊桶(或土筐)、刹车制动等设备和工器具是否完好无损,防护设施是否安置到位,正确牢固可靠,发现问题应及时向机电人员报告,并在修复及设备试运行正常完好后方准许正式使用。
4.2.3作业组不得随意变换组员。 井下作业人员以持续作业时间2h为宜,最长不得超过3h。应勤换井下作业人员,轮换下井作业。
4.2.4井下有人作业时,井上作业人员不得擅自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并应密切注意井下作业人员的工作情况,通过井孔上下可靠的联络信号(深度20M以内,可通过摇动保险绳或喊话等方式每隔15分钟联络一次;深度超过20M,上下可设无线对讲系统)。经常与井下保持联络,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帮助井下作业人员撤离井底,回到地面,并报告项目管理检查处理。
4.2.5作业人员上下井时,必须乘坐自制专用安全乘人吊笼;不得随意攀爬护壁和乘坐吊桶(或土筐)、吊绳等方式上下井,以防造成高处坠落事故。
4.2.6井下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随时注意井内的各种变化情况。
4.2.7井内吊运土方或物料时,应采用稳定性好的双耳圆形吊筐。上料不得超过吊筐容积的80%,重量不得超过40KG,不得使用单耳吊桶或吊筐,大块石头破碎后装运。起吊时应保持垂直平稳、不准斜吊、过急和晃动,以免落物伤人。
4.2.8井孔内作业应采用的不大于36V的安全电压,100W防水带罩灯泡,防水绝缘电缆引下进行照明。同时现场应设置发电机,孔内设置安全矿灯或应急灯以备停电应急照明,以便井下人员能及时安全撤回地面。降压变压器应采用隔离变压器,并且设置专门的低压配电箱,每台变压器供应灯数不应超过5盏灯。
4.2.9当挖孔深度超过15m以上时,均应开始用压力风管引至井底进行送风。特别是有臭水、污泥和异味的井孔,下井作业前必须选取对井内送风1h以上,并用气体检测仪进行检测,确认无害后,方可下井作业。作业中不得间断送风,防止有害气体中毒窒息事故发生。地面还须常备氧气瓶等急救用品。
参考文献:
1.1《公路工程桥涵技术规范》(JTG/TF50—2011)
1.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1.3《桥梁、涵洞第三册》设计图纸
1.4《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88)
1.5《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
1.6施工现场实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