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幸福和尊严这两个词语,中国词书和汉语言词汇中早已有之。一般来讲,老百姓都基本懂得什么是幸福和尊严,而且祖祖辈辈为之奋斗不止,只是在实际生活中,因为一般人难于达到各自的理想境界,也就不刻意追求了。
去年“两会”前的新春来临之际,温家宝总理先是提出,让人民活得幸福,接着又提出让人民活得有尊严。这样,幸福和尊严就成为全国上下的热门用语了。“让人民幸福”,现又成为今年两会的主题词。
其实,什么是幸福,怎样才算幸福一类问题,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报刊上都辟出专栏,让大家讨论“什么是幸福”;教科书也有《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的课文;老师也常以“什么是幸福”“人怎样才活得幸福”为题,让学生作文。当时的一些共同观点大体是,“为人民服务,就是幸福”,“为国家为人民作贡献,就是幸福”,“为了别人牺牲自己,就是幸福”,等等。这样想,这样说,这样写,一定得高分。原本就是对的。千真万确,决无差错。
作为世界上万事万物之一的人,无不以物质为基础,任何精神的东西都离不开物质。但人同时也有思想,会思维,即便同一事物,难免生出不同想法。如果只强调人的精神一面,而忽略物质基础,在人的脑子里不但会生出异议,精神必将无法持久。
改革开放以后,情况大变。国家允许一部人先富起来。人们对物质条件的追求,不仅合理合法,还会受到赞许。升官发财成为一部人的追求目标,幸福和尊严的标准似乎有所改变。钱多的人就幸福,官大位高的人才有尊严,而金钱又与特权紧密相连。在拜金主义行时,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的社会风气之下,一般人的“幸福和尊严”感悄然大打折扣。
当然,按照中国人“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传统文化观念,只要人品好,有本事,有气节,对国家对人民有贡献,应该还是有幸福感的。但如果整个社会不这样看,别人不认可,即便你是跟 “饿死不吃美国粮”的朱自清那样有骨气、那样高尚的人,只要你是一个贫穷而地位低下的人,在社会上就还是照样没有尊严。
那么,人民怎样才能真正活得幸福,活得有尊严?幸福与尊严底气何来?有两点非常重要:一是要活得有精神、有气节;二是要活得富有,能过上丰衣足食的日子。有了这两点,就有了充足的底气,就能高高兴兴地活得像个人样儿。
如前所述,精神和物质是密不可分的一个统一体。世界上万事万物都离不开物质。经济是基础,作为观念形态的思想文化则是上层建筑。一个人只有精神和气节,而没有经济作基础,长此以往那是精神不起来的。像朱自清先生和古代伯夷那样有气节的人,最后也只能是饿死告终。对于广大芸芸众生来说,经济条件、物质基础尤为重要。只有衣食足,才会礼义兴。也只有民富,才能国强,而民富国强,才是长治久安的充要条件。
如果说幸福和尊严的底气来自于精神和物质,那么国家对民生的关注,则使幸福和尊严有了具体的保证。国家在平稳地实现7%的经济增长率的同时,如果食品、住房和其他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得以控制,消除输入性、结构性通胀因素,增加教育、医疗和保障性住房的支出,并保证持续提高民众的收入,使人民群众日益增加的物质文化需求基本得以满足。底气不衰,中国人民就一定会活得幸福,活得有尊严。
不过,从长远来看,改善民生的关键,还在于改革制度,制定政策,给民众以自主发展的空间和机会,在政府的帮扶下,让他们自己去发展、改善自己的生计。说不定政府会更省力,民生状况会更好。
去年“两会”前的新春来临之际,温家宝总理先是提出,让人民活得幸福,接着又提出让人民活得有尊严。这样,幸福和尊严就成为全国上下的热门用语了。“让人民幸福”,现又成为今年两会的主题词。
其实,什么是幸福,怎样才算幸福一类问题,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报刊上都辟出专栏,让大家讨论“什么是幸福”;教科书也有《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的课文;老师也常以“什么是幸福”“人怎样才活得幸福”为题,让学生作文。当时的一些共同观点大体是,“为人民服务,就是幸福”,“为国家为人民作贡献,就是幸福”,“为了别人牺牲自己,就是幸福”,等等。这样想,这样说,这样写,一定得高分。原本就是对的。千真万确,决无差错。
作为世界上万事万物之一的人,无不以物质为基础,任何精神的东西都离不开物质。但人同时也有思想,会思维,即便同一事物,难免生出不同想法。如果只强调人的精神一面,而忽略物质基础,在人的脑子里不但会生出异议,精神必将无法持久。
改革开放以后,情况大变。国家允许一部人先富起来。人们对物质条件的追求,不仅合理合法,还会受到赞许。升官发财成为一部人的追求目标,幸福和尊严的标准似乎有所改变。钱多的人就幸福,官大位高的人才有尊严,而金钱又与特权紧密相连。在拜金主义行时,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的社会风气之下,一般人的“幸福和尊严”感悄然大打折扣。
当然,按照中国人“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传统文化观念,只要人品好,有本事,有气节,对国家对人民有贡献,应该还是有幸福感的。但如果整个社会不这样看,别人不认可,即便你是跟 “饿死不吃美国粮”的朱自清那样有骨气、那样高尚的人,只要你是一个贫穷而地位低下的人,在社会上就还是照样没有尊严。
那么,人民怎样才能真正活得幸福,活得有尊严?幸福与尊严底气何来?有两点非常重要:一是要活得有精神、有气节;二是要活得富有,能过上丰衣足食的日子。有了这两点,就有了充足的底气,就能高高兴兴地活得像个人样儿。
如前所述,精神和物质是密不可分的一个统一体。世界上万事万物都离不开物质。经济是基础,作为观念形态的思想文化则是上层建筑。一个人只有精神和气节,而没有经济作基础,长此以往那是精神不起来的。像朱自清先生和古代伯夷那样有气节的人,最后也只能是饿死告终。对于广大芸芸众生来说,经济条件、物质基础尤为重要。只有衣食足,才会礼义兴。也只有民富,才能国强,而民富国强,才是长治久安的充要条件。
如果说幸福和尊严的底气来自于精神和物质,那么国家对民生的关注,则使幸福和尊严有了具体的保证。国家在平稳地实现7%的经济增长率的同时,如果食品、住房和其他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得以控制,消除输入性、结构性通胀因素,增加教育、医疗和保障性住房的支出,并保证持续提高民众的收入,使人民群众日益增加的物质文化需求基本得以满足。底气不衰,中国人民就一定会活得幸福,活得有尊严。
不过,从长远来看,改善民生的关键,还在于改革制度,制定政策,给民众以自主发展的空间和机会,在政府的帮扶下,让他们自己去发展、改善自己的生计。说不定政府会更省力,民生状况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