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说“吃在广州,活在杭州,穿在苏州,死在柳州”,是中国人最渴望的生活。
这样的评价丝毫没有贬义,反而充满了对柳州这座城市的眷爱。柳州盛产木材,以上好的棺木出名,所以才有了这个流传千年的说法。今天的柳州,最有名的物产也许就要数螺蛳粉了。
不少人甚至对柳州还保持着刻板印象:柳州男生很野、女生很泼辣,重工业城市污染严重,国企倒闭经济萧条……
这些印象并非全无来由,但也远不是柳州的全部。从百炼钢到螺蛳粉,从工业之都到养生之城,柳州的故事很长。
吃最“臭”的粉,开最“野”的车
说到柳州,不能不说螺蛳粉。
米粉+新鲜的螺蛳肉+配料(腐竹、花生、葱花、香菜等)+配菜(油果、猪脚、鸭脚、卤蛋等)+灵魂点缀物酸笋=螺蛳粉。
不少外地人大惊:“这是什么黑暗料理,完全不可接受啊!”然而几口吃下去,就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灵魂都在“臭臭”的酸笋味里得到了升华,然后就欲罢不能了。
除了美食,柳州更是工业之城。如果“全国唯一拥有一汽、东风、上汽和重汽等四大汽车集团整车生产企业的城市”的头衔还不是重点,那么柳州人的双手还创造了“最野”的国民车型。
柳州不产豪车,只有一辆辆小面包车翻山过河,承载起无数家庭的生活。不错的性能,加上其不高的价格,有多少人知道,这些跑遍中国大地的国民神车,来自那座叫做柳州的城市呢?
曾经的西南“铁西区”
说柳州,一定绕不过柳钢。柳州人的命运是跟钢铁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在中央部署之下,两万多人在轰隆隆的机器声中日夜建设,将柳州打造成了广西壮乡的“十里钢城”。此后湘桂铁路、黔桂铁路、焦柳铁路在这里交汇,再加上人才、资金、资源的聚合,成为中国西南部的工业重镇。
然而作为重工业城市的柳州,并没有逃过大背景之下老牌工业基地衰落的命运,它的变迁也成了中国工业城市发展的缩影之一。九十年代中期倒闭潮袭来,许多作为城市支柱的工业企业纷纷倒下。
同时,在長期粗放发展模式之下,柳州变成了重工业污染区。尤其是上个世纪八十至九十年代中期,过度使用煤炭导致柳州酸雨的频率一度爆表。
到千禧年初,南宁经济增长率开始反超柳州。于是人们深忧,柳州是否会成为下一个“铁西区”?
西南工业重镇的“向死而生”
艰难渡过发展阵痛期的柳州人开始“向死而生”的变革——重振工业、污染治理、多元建设成了柳州发展的三大出口。
经过连续治理,2017年柳州GDP总量以2755.64亿元位列广西第二(次于南宁),柳州的工业也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当然,今天的柳州,也有很多后工业时代的硬伤。
产业空虚,就业岗位有限,生活成本还不低。作为三线城市的柳州,市中心房价已经超过1万/ 平方米,开始向首府南宁看齐。
于是,哪怕是热爱夜生活、享受舒适的柳州年轻人,在房价面前也会望而生畏,有不少人选择了出走,这又是一些老工业城市常见的图景。
昔日的辉煌剩下余温,足以煮出一碗热腾腾的粉,慰藉柳州人的生活,也就在这从碗底氤氲而出的热气里,这座城市的故事还将继续下去。
摘自《新周刊》
这样的评价丝毫没有贬义,反而充满了对柳州这座城市的眷爱。柳州盛产木材,以上好的棺木出名,所以才有了这个流传千年的说法。今天的柳州,最有名的物产也许就要数螺蛳粉了。
不少人甚至对柳州还保持着刻板印象:柳州男生很野、女生很泼辣,重工业城市污染严重,国企倒闭经济萧条……
这些印象并非全无来由,但也远不是柳州的全部。从百炼钢到螺蛳粉,从工业之都到养生之城,柳州的故事很长。
吃最“臭”的粉,开最“野”的车
说到柳州,不能不说螺蛳粉。
米粉+新鲜的螺蛳肉+配料(腐竹、花生、葱花、香菜等)+配菜(油果、猪脚、鸭脚、卤蛋等)+灵魂点缀物酸笋=螺蛳粉。
不少外地人大惊:“这是什么黑暗料理,完全不可接受啊!”然而几口吃下去,就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灵魂都在“臭臭”的酸笋味里得到了升华,然后就欲罢不能了。
除了美食,柳州更是工业之城。如果“全国唯一拥有一汽、东风、上汽和重汽等四大汽车集团整车生产企业的城市”的头衔还不是重点,那么柳州人的双手还创造了“最野”的国民车型。
柳州不产豪车,只有一辆辆小面包车翻山过河,承载起无数家庭的生活。不错的性能,加上其不高的价格,有多少人知道,这些跑遍中国大地的国民神车,来自那座叫做柳州的城市呢?
曾经的西南“铁西区”
说柳州,一定绕不过柳钢。柳州人的命运是跟钢铁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在中央部署之下,两万多人在轰隆隆的机器声中日夜建设,将柳州打造成了广西壮乡的“十里钢城”。此后湘桂铁路、黔桂铁路、焦柳铁路在这里交汇,再加上人才、资金、资源的聚合,成为中国西南部的工业重镇。
然而作为重工业城市的柳州,并没有逃过大背景之下老牌工业基地衰落的命运,它的变迁也成了中国工业城市发展的缩影之一。九十年代中期倒闭潮袭来,许多作为城市支柱的工业企业纷纷倒下。
同时,在長期粗放发展模式之下,柳州变成了重工业污染区。尤其是上个世纪八十至九十年代中期,过度使用煤炭导致柳州酸雨的频率一度爆表。
到千禧年初,南宁经济增长率开始反超柳州。于是人们深忧,柳州是否会成为下一个“铁西区”?
西南工业重镇的“向死而生”
艰难渡过发展阵痛期的柳州人开始“向死而生”的变革——重振工业、污染治理、多元建设成了柳州发展的三大出口。
经过连续治理,2017年柳州GDP总量以2755.64亿元位列广西第二(次于南宁),柳州的工业也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当然,今天的柳州,也有很多后工业时代的硬伤。
产业空虚,就业岗位有限,生活成本还不低。作为三线城市的柳州,市中心房价已经超过1万/ 平方米,开始向首府南宁看齐。
于是,哪怕是热爱夜生活、享受舒适的柳州年轻人,在房价面前也会望而生畏,有不少人选择了出走,这又是一些老工业城市常见的图景。
昔日的辉煌剩下余温,足以煮出一碗热腾腾的粉,慰藉柳州人的生活,也就在这从碗底氤氲而出的热气里,这座城市的故事还将继续下去。
摘自《新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