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公司经营与管理的过程中,资本结构一直是管理者无法忽视的一部分。自20世纪50年代,资本结构理论被众人所知后,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的相关性一直被学术界关注研究。国内诸多学者对此问题也展开了理论研究,并逐步扩展到模型实证,其研究为我国公司调整资本结构、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与实践参考。国内学者通常会选取某一行业或地区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统计口径的样本数据与多样的研究主题而构建不同的实证模型,以找到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本文首先对资本结构理论的完善过程进行了简单回顾,再对国内学者的研究进行梳理、分类,并对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评述,同时提出了对未来的研究提出建议与展望,以期为后续研究打下基础。
关键词:资本结构;公司绩效;相关性
一、引言
资本结构各资本的比例变化决定着公司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分割与责任划分,同时也决定着企业所有权、经营权与债权之间的关系。不同的资本比例构成代表着各方参与者的利益选择,主要体现在公司的债务选择倾向,不仅关系到公司筹资对象与筹资方式的选择,还决定着公司是否具有高效的筹资效率。对于一个公司而言,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资本结构不仅影响公司的资本成本,还通过影响公司的治理结构及经营行为,进而影响公司绩效。所以,将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相结合,寻找二者之间的联系,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二者之间存在何种相关性不仅是理论界的研究重点,同时公司也可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优化公司资本结构,平衡各方参与者之间的关系。
研究初期,我国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理论研究并不完善,在借鉴了发达国家理论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进行了深入探讨,虽然已取得令人相当满意的成果,但由于研究样本选取的行业、地区与公司性质差异较大,无法得出统一结论,研究结果也不具备普适性与可比性。本文对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综述,以期為后续进行的深入研究打下基础。
二、资本结构理论基础
随着各国经济环境与政策的不断变化,资本结构理论在1952年被系统提出后,不断尝试与国际经济环境相融合,其发展历程主要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早期资本结构理论阶段
1952年,美国经济学家David·Durand提出在《企业债务与权益成本计量方法的发展和问题》报告中全面而详细地阐述了资本结构理论,但是学术界并不认可未经过数据分析验证的理论,他把这种思想划分为三种类型:
(1) 净收益观点认为债务资金成本低于权益资金成本,运用债务筹资可以降低综合资金成本。根据此观点,当负债比率达到100%时,企业价值实现最大化。
(2) 净营业收益观点则认为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无关,公司价值的决定性因素是净营业收益。公司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保持固定不变,负债比率的变化与加权资本成本并不相关,因而公司的总价值并不因资本结构的变化而增加或降低。
(3) 传统折中观点介于这二者之间,更强调“适度”,它虽然承认债权资本的增加将会有利于提高公司价值,但是债权资本规模的适度更为重要。
2.现代资本结构理论阶段
1958年,美国Modigliani和Miller教授在《资本结构、公司财务与资本》一文中阐述了最初的MM理论,使资本结构理论进入了新篇章。
(1) MM理论:它的初始思想认为,公司价值与其资本结构不存在相关关系,即不存在最优资本结构,但是它所存在的前提条件过于苛刻,使得其结论无法解释现实中公司资本结构的选择行为。在1963年,Miller对此基本观点进行了修正,首次将公司税引入MM理论,财务杠杆降低了公司税后的加权平均资金成本,提高财务杠杆系数能够增加公司价值,公司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关系密切。
(2) 权衡理论:在不断拓宽MM理论基于的假定条件后,在负债的税收利益与预期破产成本之间权衡,以期找到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的最优资本结构。
3.新资本结构理论阶段
1970年以后,现代资本结构理论进入了又一变革阶段,学术界对资本结构研究兴趣不减,研究视角逐渐转向“动机”、“信号”、“激励”等企业“内部因素”,以信息不对称为基础的新资本结构理论开始活跃在学术界,现代资本结构理论逐渐被取代。此时,主要理论有三种:
(1) 优序融资理论:在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基础上,加入了交易成本要素,认为权益融资会传递负面影响,而债务融资要考虑多项支付成本,所以对于一般公司,内部融资、债务融资与权益融资则是最优融资顺序。
(2) 代理成本理论:它认为公司债务资本的增加,会导致债权人监督成本的提升,最终股东要承担形成的代理成本。在公司资本结构中,债务比率占比过高会降低股东价值,适度的债务资本结构才能保证股东价值的最大化。
(3) 信号传递理论:公司资本结构的调整可以进行公司的获利能力与风险信息传递,以及公司对股票市价做出的反应。将信号传递理论与资本结构相结合时,可以发现公司价值被低估时,公司会选择增加更多的债权资本。
三、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相关性文献综述
关于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存在何种相关性,根据现有文献结论划分,可分为以下三种:
1.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呈正相关关系
王娟、杨凤林(1998)以上交所461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结果发现上市公司的资金增长与利润率增长有着较大的正相关性。
姚德权、陈晓霞(2008)选用净资产收益率作为10家传媒上市公司的绩效衡量指标,并进行Panel Data模型构建,实证结果表明,公司资本结构与绩效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李庚寅、阳玲(2010)运用38家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2001年-2007年的年报数据,采用净资产收益率来表示公司盈利能力,首先对总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然后对上市前、上市后的样本数据做模型处理,研究发现,上市前、后资产负债率与净资产收益率的关系一样,均呈现正相关关系。 冉秋红、陶莎、唐晓(2013)基于智力资本视角,利用我国上市公司2000年-2012年的财务数据作为研究对象,结果发现多元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2.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呈负相关关系
有些学者则得出相反的结论,即二者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张自巧(2007)使用托宾Q值衡量公司绩效,并使用两分法对公司进行分类,实证检验后发现,能源行业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呈负相关。
张益明、张志华(2011)基于381家A股中小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引入公司治理因素,最后得出结论,债务约束与其资本结构总体呈现负向关系。
陈德萍、曾智海(2012)以2011年创业板中小企业的财报数据为研究样本,建立联立方程描述完整的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的互动现象,结果发现二者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
张红、杨飞(2013)以民营上市公司与国有上市公司的差异为切入点,利用A股上市公司数据建立联立方程,回归结果显示,虽然中国上市公司的负债率与其绩效负相关,但是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程度与公司性质有关。
戴钰(2013)以11家传媒公司2007年-2009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用总资产利用率代替公司绩效,建立Panel Data模型,发现11家传媒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呈现负相关关系。
王棣华、张擎(2015)将ROE作为因变量,DAR作为一组自变量,进行模型构建与结果分析,发现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表现为负向互动关系。
潘友根(2016)筛选出693家采掘业和农业上市公司,选取2004-2014年的样本数据,并利用广义矩阵法回归分析公司绩效与资本结构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发现,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确是负相关关系。
董艳飞(2019)选取沪深两地113家房地产上市公司,从债权結构与股权结构两方面入手,研究资产结构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
3.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呈非线性关系或存在最优资本结构
经过不同的研究验证,还有学者得出了与上述二者不同的结论,即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更有学者发现二者之间存在最优资本结构,能使企业价值最大化。
李义超、蒋振声(2001)以净资产收益率公司绩效替代指标,账面资产负债率衡量资本结构,并进行曲线回归,找到最优资本结构区间:7.62% 邹奎、沈丽君(2014)认为用资产负债率衡量资本结构更加准确,并用创业板83家上市公司的实证结果印证了这一观点,研究结果显示,资产负债率和净资产收益率呈现正相关关系,并且存在最优的资本结构96.29%。
有些学者则认为资本结构与经营绩效呈现“U”型关系,俞晨越、饶栋平、许纪校(2015),以新三板2343家挂牌公司为研究样本,进行回归分析及计算,发现以资产负债率27.3%为界限,当资产负债率在“U”型左侧,即小于27.3%时,资产负债率与企业绩效呈负相关关系;当资产负债率在“U”型右侧,即大于27.3%时,企业绩效与资产负债率呈正相关关系。
龙潇旭(2017)基于A股上市公司 2009年-2014 年的研究数据,发现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存在倒U型相关关系。
葛永波、陈虹宇、丁媛(2019)基于四大能力构造出新三板企业绩效评价指标,采用多元二次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得出“新三板”挂牌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与绩效呈倒 U 型关系的结论。
较少会有学者关注到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双向互动关系。资春芬(2020)选取20家A股上市物流企业的5年经营数据进行固定效应回归分析,认为物流业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与经营绩效并非单一的线性相关关系。最后得出二者之间呈“倒 U”型关系,并存在最优总资产负债率的结论。在总资产负债率达到 40.38%时,经营绩效达到峰值,而经营绩效对资本结构具有正相关性。
四、研究评述与展望
1.研究评述
综上所述,在国内学者对于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相关性的研究中,由于选择的样本存在差异、实证检验方法不同和绩效衡量指标的区别,都导致得出的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存在相关关系结论无法统一。经过文献的梳理与总结可以发现,国内学者的研究结果更倾向于二者关系呈现负相关或者非线性关系。就本文梳理出的研究成果而言,存在以下四方面局限性:(1) 在研究对象的选择方面。学者更愿意在限定的地区与行业,选取上市公司或者某一特定性质的企业为样本,由于选择的研究对象差异较大,实证结果很难具有代表性与可比性。(2) 在指标选择方面。学者更倾向于用公司账面价值计算公司绩效衡量指标,但是账面价值并不能较为真实公允地反映公司的真正价值与绩效。且实证研究中多为财务指标,忽略了非财务指标带来的影响,指标选择上较为单一,较少有创新点。(3) 在实证模型构建方面。较少会有学者基于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双向因果关系,进行理论假设与实证模型构建。(资春芳,2020),更多会考虑二者之间的单向联系。(4) 在实证研究方法方面。多数研究会采用时间序列或截面数据,进行内生性分析,或者进行回归性分析,实证方法选择上较为单一,没有进行深入分析,结果的可行度存疑。
2.未来展望
本文认为今后的相关研究可以对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首先,能够多样选择样本,扩大样本容量。其次,随着公司治理环境的不断变化,非财务因素的影响更加明显,实证中多引入非财务指标作为控制变量,使结论更加严谨可靠。最后,根据样本特性使用多方法、多方面地进行实证分析,而不是模式化的重复运用模型。同时,也要考虑到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双向因果联系,提高研究结论的可信度。
参考文献:
[1]王娟,杨凤林.上市公司筹资结构的实证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98(06):25-30. [2]李义超,蒋振声.寻求最优资本结构[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2):49-51.
[3]张自巧.资本结构与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关于能源行业上市公司的分析[J].会计之友(下旬刊),2007(07):74-75.
[4]姚德权,陈晓霞.传媒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绩效相关性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2008,24(12):71-75.
[5]李庚寅,阳玲.中小企业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小企业板中小企业上市前后数据的比较分析[J].产经评论,2010(01):132-144.
[6]张益明,张志华.中小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公司治理与企业绩效[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33(11):73-79+86.
[7]陈德萍,曾智海.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的互动关系研究——基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实证检验[J].会计研究,2012(08):66-71+97.
[8]张红,杨飞.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绩效的关系研究——国有与民营上市公司的差异[J].经济问题探索,2013(09):1-7.
[9]戴钰.我国传媒上市企业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3,34(01):30-33.
[10]冉秋红,陶莎,唐晓.我国上市公司多元资本结构及其绩效影响研究——基于智力资本视角[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0(24):
91-95.
[11]邹奎,沈丽君.创业板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实证分析[J].财会通讯,2014(11):23-24.
[12]王棣华,张擎.资本结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基于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实证检验[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5,31(05):30-40.
[13]俞晨越,饶栋平,许纪校.新三板企业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J].财会通讯,2015(29):35-37.
[14]潘友根.資本结构与企业绩效的互动关系研究——基于采掘业和农业的对比分析[J].会计之友,2016(14):42-48.
[15]王译,徐焕章.制造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J].财会月刊,2017(08):3-10.
[16]龙潇旭.我国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分析[J].金融经济,2017(04):162-163.
[17]葛永波,陈虹宇,丁媛.资本结构、股权结构与中小企业绩效——基于“新三板”挂牌企业的实证分析[J].山东财经大学学报,2019,31(03):62-75.
[18]董艳飞.房地产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J].商业会计,2019(03):68-71.
[19]资春芬.企业资本结构与经营绩效关系研究——以物流业上市公司为例[J].商业经济研究,2020(11):174-177.
关键词:资本结构;公司绩效;相关性
一、引言
资本结构各资本的比例变化决定着公司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分割与责任划分,同时也决定着企业所有权、经营权与债权之间的关系。不同的资本比例构成代表着各方参与者的利益选择,主要体现在公司的债务选择倾向,不仅关系到公司筹资对象与筹资方式的选择,还决定着公司是否具有高效的筹资效率。对于一个公司而言,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资本结构不仅影响公司的资本成本,还通过影响公司的治理结构及经营行为,进而影响公司绩效。所以,将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相结合,寻找二者之间的联系,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二者之间存在何种相关性不仅是理论界的研究重点,同时公司也可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优化公司资本结构,平衡各方参与者之间的关系。
研究初期,我国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理论研究并不完善,在借鉴了发达国家理论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进行了深入探讨,虽然已取得令人相当满意的成果,但由于研究样本选取的行业、地区与公司性质差异较大,无法得出统一结论,研究结果也不具备普适性与可比性。本文对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综述,以期為后续进行的深入研究打下基础。
二、资本结构理论基础
随着各国经济环境与政策的不断变化,资本结构理论在1952年被系统提出后,不断尝试与国际经济环境相融合,其发展历程主要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早期资本结构理论阶段
1952年,美国经济学家David·Durand提出在《企业债务与权益成本计量方法的发展和问题》报告中全面而详细地阐述了资本结构理论,但是学术界并不认可未经过数据分析验证的理论,他把这种思想划分为三种类型:
(1) 净收益观点认为债务资金成本低于权益资金成本,运用债务筹资可以降低综合资金成本。根据此观点,当负债比率达到100%时,企业价值实现最大化。
(2) 净营业收益观点则认为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无关,公司价值的决定性因素是净营业收益。公司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保持固定不变,负债比率的变化与加权资本成本并不相关,因而公司的总价值并不因资本结构的变化而增加或降低。
(3) 传统折中观点介于这二者之间,更强调“适度”,它虽然承认债权资本的增加将会有利于提高公司价值,但是债权资本规模的适度更为重要。
2.现代资本结构理论阶段
1958年,美国Modigliani和Miller教授在《资本结构、公司财务与资本》一文中阐述了最初的MM理论,使资本结构理论进入了新篇章。
(1) MM理论:它的初始思想认为,公司价值与其资本结构不存在相关关系,即不存在最优资本结构,但是它所存在的前提条件过于苛刻,使得其结论无法解释现实中公司资本结构的选择行为。在1963年,Miller对此基本观点进行了修正,首次将公司税引入MM理论,财务杠杆降低了公司税后的加权平均资金成本,提高财务杠杆系数能够增加公司价值,公司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关系密切。
(2) 权衡理论:在不断拓宽MM理论基于的假定条件后,在负债的税收利益与预期破产成本之间权衡,以期找到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的最优资本结构。
3.新资本结构理论阶段
1970年以后,现代资本结构理论进入了又一变革阶段,学术界对资本结构研究兴趣不减,研究视角逐渐转向“动机”、“信号”、“激励”等企业“内部因素”,以信息不对称为基础的新资本结构理论开始活跃在学术界,现代资本结构理论逐渐被取代。此时,主要理论有三种:
(1) 优序融资理论:在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基础上,加入了交易成本要素,认为权益融资会传递负面影响,而债务融资要考虑多项支付成本,所以对于一般公司,内部融资、债务融资与权益融资则是最优融资顺序。
(2) 代理成本理论:它认为公司债务资本的增加,会导致债权人监督成本的提升,最终股东要承担形成的代理成本。在公司资本结构中,债务比率占比过高会降低股东价值,适度的债务资本结构才能保证股东价值的最大化。
(3) 信号传递理论:公司资本结构的调整可以进行公司的获利能力与风险信息传递,以及公司对股票市价做出的反应。将信号传递理论与资本结构相结合时,可以发现公司价值被低估时,公司会选择增加更多的债权资本。
三、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相关性文献综述
关于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存在何种相关性,根据现有文献结论划分,可分为以下三种:
1.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呈正相关关系
王娟、杨凤林(1998)以上交所461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结果发现上市公司的资金增长与利润率增长有着较大的正相关性。
姚德权、陈晓霞(2008)选用净资产收益率作为10家传媒上市公司的绩效衡量指标,并进行Panel Data模型构建,实证结果表明,公司资本结构与绩效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李庚寅、阳玲(2010)运用38家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2001年-2007年的年报数据,采用净资产收益率来表示公司盈利能力,首先对总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然后对上市前、上市后的样本数据做模型处理,研究发现,上市前、后资产负债率与净资产收益率的关系一样,均呈现正相关关系。 冉秋红、陶莎、唐晓(2013)基于智力资本视角,利用我国上市公司2000年-2012年的财务数据作为研究对象,结果发现多元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2.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呈负相关关系
有些学者则得出相反的结论,即二者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张自巧(2007)使用托宾Q值衡量公司绩效,并使用两分法对公司进行分类,实证检验后发现,能源行业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呈负相关。
张益明、张志华(2011)基于381家A股中小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引入公司治理因素,最后得出结论,债务约束与其资本结构总体呈现负向关系。
陈德萍、曾智海(2012)以2011年创业板中小企业的财报数据为研究样本,建立联立方程描述完整的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的互动现象,结果发现二者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
张红、杨飞(2013)以民营上市公司与国有上市公司的差异为切入点,利用A股上市公司数据建立联立方程,回归结果显示,虽然中国上市公司的负债率与其绩效负相关,但是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程度与公司性质有关。
戴钰(2013)以11家传媒公司2007年-2009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用总资产利用率代替公司绩效,建立Panel Data模型,发现11家传媒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呈现负相关关系。
王棣华、张擎(2015)将ROE作为因变量,DAR作为一组自变量,进行模型构建与结果分析,发现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表现为负向互动关系。
潘友根(2016)筛选出693家采掘业和农业上市公司,选取2004-2014年的样本数据,并利用广义矩阵法回归分析公司绩效与资本结构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发现,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确是负相关关系。
董艳飞(2019)选取沪深两地113家房地产上市公司,从债权結构与股权结构两方面入手,研究资产结构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
3.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呈非线性关系或存在最优资本结构
经过不同的研究验证,还有学者得出了与上述二者不同的结论,即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更有学者发现二者之间存在最优资本结构,能使企业价值最大化。
李义超、蒋振声(2001)以净资产收益率公司绩效替代指标,账面资产负债率衡量资本结构,并进行曲线回归,找到最优资本结构区间:7.62%
有些学者则认为资本结构与经营绩效呈现“U”型关系,俞晨越、饶栋平、许纪校(2015),以新三板2343家挂牌公司为研究样本,进行回归分析及计算,发现以资产负债率27.3%为界限,当资产负债率在“U”型左侧,即小于27.3%时,资产负债率与企业绩效呈负相关关系;当资产负债率在“U”型右侧,即大于27.3%时,企业绩效与资产负债率呈正相关关系。
龙潇旭(2017)基于A股上市公司 2009年-2014 年的研究数据,发现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存在倒U型相关关系。
葛永波、陈虹宇、丁媛(2019)基于四大能力构造出新三板企业绩效评价指标,采用多元二次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得出“新三板”挂牌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与绩效呈倒 U 型关系的结论。
较少会有学者关注到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双向互动关系。资春芬(2020)选取20家A股上市物流企业的5年经营数据进行固定效应回归分析,认为物流业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与经营绩效并非单一的线性相关关系。最后得出二者之间呈“倒 U”型关系,并存在最优总资产负债率的结论。在总资产负债率达到 40.38%时,经营绩效达到峰值,而经营绩效对资本结构具有正相关性。
四、研究评述与展望
1.研究评述
综上所述,在国内学者对于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相关性的研究中,由于选择的样本存在差异、实证检验方法不同和绩效衡量指标的区别,都导致得出的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存在相关关系结论无法统一。经过文献的梳理与总结可以发现,国内学者的研究结果更倾向于二者关系呈现负相关或者非线性关系。就本文梳理出的研究成果而言,存在以下四方面局限性:(1) 在研究对象的选择方面。学者更愿意在限定的地区与行业,选取上市公司或者某一特定性质的企业为样本,由于选择的研究对象差异较大,实证结果很难具有代表性与可比性。(2) 在指标选择方面。学者更倾向于用公司账面价值计算公司绩效衡量指标,但是账面价值并不能较为真实公允地反映公司的真正价值与绩效。且实证研究中多为财务指标,忽略了非财务指标带来的影响,指标选择上较为单一,较少有创新点。(3) 在实证模型构建方面。较少会有学者基于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双向因果关系,进行理论假设与实证模型构建。(资春芳,2020),更多会考虑二者之间的单向联系。(4) 在实证研究方法方面。多数研究会采用时间序列或截面数据,进行内生性分析,或者进行回归性分析,实证方法选择上较为单一,没有进行深入分析,结果的可行度存疑。
2.未来展望
本文认为今后的相关研究可以对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首先,能够多样选择样本,扩大样本容量。其次,随着公司治理环境的不断变化,非财务因素的影响更加明显,实证中多引入非财务指标作为控制变量,使结论更加严谨可靠。最后,根据样本特性使用多方法、多方面地进行实证分析,而不是模式化的重复运用模型。同时,也要考虑到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双向因果联系,提高研究结论的可信度。
参考文献:
[1]王娟,杨凤林.上市公司筹资结构的实证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98(06):25-30. [2]李义超,蒋振声.寻求最优资本结构[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2):49-51.
[3]张自巧.资本结构与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关于能源行业上市公司的分析[J].会计之友(下旬刊),2007(07):74-75.
[4]姚德权,陈晓霞.传媒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绩效相关性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2008,24(12):71-75.
[5]李庚寅,阳玲.中小企业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小企业板中小企业上市前后数据的比较分析[J].产经评论,2010(01):132-144.
[6]张益明,张志华.中小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公司治理与企业绩效[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33(11):73-79+86.
[7]陈德萍,曾智海.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的互动关系研究——基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实证检验[J].会计研究,2012(08):66-71+97.
[8]张红,杨飞.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绩效的关系研究——国有与民营上市公司的差异[J].经济问题探索,2013(09):1-7.
[9]戴钰.我国传媒上市企业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3,34(01):30-33.
[10]冉秋红,陶莎,唐晓.我国上市公司多元资本结构及其绩效影响研究——基于智力资本视角[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0(24):
91-95.
[11]邹奎,沈丽君.创业板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实证分析[J].财会通讯,2014(11):23-24.
[12]王棣华,张擎.资本结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基于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实证检验[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5,31(05):30-40.
[13]俞晨越,饶栋平,许纪校.新三板企业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J].财会通讯,2015(29):35-37.
[14]潘友根.資本结构与企业绩效的互动关系研究——基于采掘业和农业的对比分析[J].会计之友,2016(14):42-48.
[15]王译,徐焕章.制造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J].财会月刊,2017(08):3-10.
[16]龙潇旭.我国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分析[J].金融经济,2017(04):162-163.
[17]葛永波,陈虹宇,丁媛.资本结构、股权结构与中小企业绩效——基于“新三板”挂牌企业的实证分析[J].山东财经大学学报,2019,31(03):62-75.
[18]董艳飞.房地产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J].商业会计,2019(03):68-71.
[19]资春芬.企业资本结构与经营绩效关系研究——以物流业上市公司为例[J].商业经济研究,2020(11):174-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