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处鲁西南、史有“三省通衢”之称的东明县,是黄河入鲁第一县。古老的黄河文化孕育出的东明悠久的历史文化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沃土,促其开花结果。近年来,该县突出抓好“思想铸魂、环境改善、移风易俗、家风建设、文化惠民”五项建设,探索出了一条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新路子,在黄河故道上散发出了新时代文明的耀眼光芒。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东明县牵手公益协会志愿者和孩子们一起朗诵《悯农》——开学第一课,开展“浪费可耻、节约为荣”主题活动。
“我们给孩子讲了这么一堂课,就是让孩子们从小知道,珍惜粮食,爱惜粮食,让他们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这种习惯。”东明县牵手公益协会会长崔万孟说。
为孩子讲课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们,是东明县千万志愿者的缩影,在东明社会建设、助老扶幼、扶贫济困、环境保护中,经常可以看到志愿者忙碌的身影。
走进东明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看到醒目的“蒲公英”标识,功能完备的会议室,四间现代化办公室门口张贴“东明爱心义工志愿者协会”等四个志愿者协会的标牌。
“多年来,志愿者协会缺少固定的活动场所,开展活动很不方便,今年,在县文明办的帮助下,给我们腾出了专门的办公室,更有利于我们下一步的志愿活动。”东明爱心义工志愿者协会会长黄艳萍说。
新建成的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整合全县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体育公园等县级资源作为文明实践基地。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打造成文明实践的指挥中心、志愿者的服务中心、志愿服务项目的孵化中心。整合农村现有阵地资源,充分利用党员活动室、道德大讲堂、中小学校、乡村文化中心、文化广场、文化公园、民俗博物馆、图书室等阵地,着力打造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健身体育服务等多样化文明实践平台。为各实践平台统一制作了标识、门牌、规章制度、图片展板和必要的桌椅厨柜等配套设施,根据不同平台的功能,制定了各具特色的实践内容和实践方式,强化了工作效果。
34个专业志愿服务分队、14个乡镇志愿服务队,一支支体系完备、制度健全的志愿服务队活跃在东明大地。
34个志愿服务分队的工作重点各有侧重,涉及科普宣传、扶贫助残、环境卫生、孝德文化、移风易俗、红色传承、文化惠民等多个方面。加强对志愿服务队的专业化培训,巡回开展志愿服务培训30余场次,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微信群工作联络渠道,乡村干部负责收集群众所需所盼,提出实践要求,县服务总队有针对性派出专业志愿服务队进行服务,线上线下同步进行,不断促进文明实践活动往深处走、往实里做。全县注册志愿者122605名,有志愿服务时长的志愿者占注册志愿者总数的55.3%。
创造性地提出“一五一十”实践模式,结合东明实际,提出了“理论宣讲铸自信、文化惠民聚民心、移风易俗树新风、环境保护美家园、科学普及传知识、道德引领育乡风、医疗卫生保健康、扶贫济困解民忧、法律宣传促稳定、安全教育消隐患”十种实践方式。特别是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县文明实践站变身“文明防疫站”,累计开展志愿服务10万余次,创作录制原创豫剧、坠子书和诗歌朗诵等战“疫”文艺作品100余篇,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100余万元。2020年3月,对380余名新时代文明实践优秀志愿者和3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工作先进集体进行了大力表彰。
全覆盖的文明实践,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包罗万象的惠民活动,蔚然成风的善行义举……如今,一颗颗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种子在东明这片热土上生根发芽,留下了一个又一个文明印记。
7月29日上午,东明县“专家基地联动讲党课”活动走进县石化集团,开始第六站宣讲。这也是东明县理论宣讲的重要载体,连续举办了“中国梦·新时代·话小康”百姓宣讲和理论宣讲活动。通过举办百姓宣讲和理论宣讲,把讲坛搬向民间,把镜头对准百姓,搭建起了主流文化价值与平民生活生态共融共鸣、共建共享的新平台。
近年来,东明组织开展了六千余次“孝德文化进万家”“快乐6+1”“幸福来敲门”等志愿服务活动。举荐“身边好人”“道德模范”,褒奖善行義举、惩戒道德失范行为,积极开展“道德模范”“孝贤之星”“好媳妇、好婆婆”“最美家庭”“美丽庭院”“科技示范户”“致富能人”“返乡创业标兵”等评选活动,引导群众在参与实践中提高道德素养,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对2万多名“道德模范”“优秀志愿者”“新时代好少年”“孝贤之星”“好媳妇、好婆婆”等先进典型进行了表彰。
基石——组织保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东明县牵手公益协会志愿者和孩子们一起朗诵《悯农》——开学第一课,开展“浪费可耻、节约为荣”主题活动。
“我们给孩子讲了这么一堂课,就是让孩子们从小知道,珍惜粮食,爱惜粮食,让他们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这种习惯。”东明县牵手公益协会会长崔万孟说。
为孩子讲课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们,是东明县千万志愿者的缩影,在东明社会建设、助老扶幼、扶贫济困、环境保护中,经常可以看到志愿者忙碌的身影。
走进东明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看到醒目的“蒲公英”标识,功能完备的会议室,四间现代化办公室门口张贴“东明爱心义工志愿者协会”等四个志愿者协会的标牌。
“多年来,志愿者协会缺少固定的活动场所,开展活动很不方便,今年,在县文明办的帮助下,给我们腾出了专门的办公室,更有利于我们下一步的志愿活动。”东明爱心义工志愿者协会会长黄艳萍说。
新建成的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整合全县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体育公园等县级资源作为文明实践基地。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打造成文明实践的指挥中心、志愿者的服务中心、志愿服务项目的孵化中心。整合农村现有阵地资源,充分利用党员活动室、道德大讲堂、中小学校、乡村文化中心、文化广场、文化公园、民俗博物馆、图书室等阵地,着力打造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健身体育服务等多样化文明实践平台。为各实践平台统一制作了标识、门牌、规章制度、图片展板和必要的桌椅厨柜等配套设施,根据不同平台的功能,制定了各具特色的实践内容和实践方式,强化了工作效果。
根本——专业队伍
34个专业志愿服务分队、14个乡镇志愿服务队,一支支体系完备、制度健全的志愿服务队活跃在东明大地。
34个志愿服务分队的工作重点各有侧重,涉及科普宣传、扶贫助残、环境卫生、孝德文化、移风易俗、红色传承、文化惠民等多个方面。加强对志愿服务队的专业化培训,巡回开展志愿服务培训30余场次,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微信群工作联络渠道,乡村干部负责收集群众所需所盼,提出实践要求,县服务总队有针对性派出专业志愿服务队进行服务,线上线下同步进行,不断促进文明实践活动往深处走、往实里做。全县注册志愿者122605名,有志愿服务时长的志愿者占注册志愿者总数的55.3%。
创造性地提出“一五一十”实践模式,结合东明实际,提出了“理论宣讲铸自信、文化惠民聚民心、移风易俗树新风、环境保护美家园、科学普及传知识、道德引领育乡风、医疗卫生保健康、扶贫济困解民忧、法律宣传促稳定、安全教育消隐患”十种实践方式。特别是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县文明实践站变身“文明防疫站”,累计开展志愿服务10万余次,创作录制原创豫剧、坠子书和诗歌朗诵等战“疫”文艺作品100余篇,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100余万元。2020年3月,对380余名新时代文明实践优秀志愿者和3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工作先进集体进行了大力表彰。
全覆盖的文明实践,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包罗万象的惠民活动,蔚然成风的善行义举……如今,一颗颗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种子在东明这片热土上生根发芽,留下了一个又一个文明印记。
载体——实践活动
7月29日上午,东明县“专家基地联动讲党课”活动走进县石化集团,开始第六站宣讲。这也是东明县理论宣讲的重要载体,连续举办了“中国梦·新时代·话小康”百姓宣讲和理论宣讲活动。通过举办百姓宣讲和理论宣讲,把讲坛搬向民间,把镜头对准百姓,搭建起了主流文化价值与平民生活生态共融共鸣、共建共享的新平台。
近年来,东明组织开展了六千余次“孝德文化进万家”“快乐6+1”“幸福来敲门”等志愿服务活动。举荐“身边好人”“道德模范”,褒奖善行義举、惩戒道德失范行为,积极开展“道德模范”“孝贤之星”“好媳妇、好婆婆”“最美家庭”“美丽庭院”“科技示范户”“致富能人”“返乡创业标兵”等评选活动,引导群众在参与实践中提高道德素养,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对2万多名“道德模范”“优秀志愿者”“新时代好少年”“孝贤之星”“好媳妇、好婆婆”等先进典型进行了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