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化疗同步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临床研究

来源 :国际肿瘤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bplbpl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全身化疗同步全脑放疗(WBRT)用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方法

80例NSCLC脑转移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分别给予全身化疗同步WBRT和全身化疗序贯WBRT。

结果

两组患者Ⅰ~Ⅳ度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分别为12.5%、25.0%、25.0%、0.0和30.0%、25.0%、12.5%、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2,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缓解率为20.0%(8/40),对照组为22.5%(9/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9,P>0.05)。观察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3.5±2.3)个月,对照组为(3.6±1.1)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5.23,P>0.05);观察组1年生存率为37.5%(15/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7.5%(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1,P<0.05)。

结论

全身化疗同步WBRT治疗NSCLC脑转移安全性较高,治疗效果好,具有较强的应用可行性。

其他文献
脂联素、瘦素、网膜素、内脂素均为脂肪组织细胞分泌的脂肪因子,与肥胖、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研究发现上述脂肪因子也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有望成为结直肠癌临床诊断以及预后判断的生物学标志物。目前关于脂肪因子如何诱发结直肠癌的机制尚不清楚,仍需开展深入的研究。
结外鼻型自然杀伤(NK)/T细胞淋巴瘤是一种高度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因发病率低,缺乏大样本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仍未确定标准一线化疗方案。因多药耐药基因1高表达,对蒽环类药物为主的常规化疗抗拒。近年来出现一些有效率较高的方案,含左旋门冬酰胺酶或吉西他滨的方案近期有效率高,可作为首选方案,而靶向治疗、免疫调节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仍在探索之中。
Tbx3(T-box3)基因作为T-box家族的成员之一,广泛存在于人体的多种组织和器官中,参与了胚胎时期乳腺、四肢、心脏、眼、肺、胰腺的发育调控,并且在维持胚胎干细胞的发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最新研究表明,Tbx3可以作为转录因子通过上皮间质转化、肿瘤干细胞和甲基化等多种途径参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更好地了解Tbx3将为肿瘤的基因诊断和靶向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目的探求单发与多发脑转移瘤的合理放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08年7月收治的50例单发或多发脑转移瘤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原发灶均得到控制,30例(联合组)采用全脑放疗+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20例(单一组)采用单纯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处方剂量均采用45%~75%等剂量线包绕计划靶区,边缘剂量15~20 Gy,中心剂量30~45 Gy,一次完成;全脑放疗每次分割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诱导杀伤(CIK)细胞联合白细胞介素-2(IL-2)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免疫功能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条件的38例患者按相似条件配对分为两组。治疗组患者放化疗后接受CIK细胞联合IL-2治疗,对照组仅行放化疗。观察CIK细胞回输后患者的不良反应及生命质量改善情况。取两组患者放化疗结束时(CIK细胞治疗前)及放化疗结束后3个月(CIK细胞治疗已结束)两个时间点,分别
肥胖不仅增加卵巢癌的发生危险,而且与卵巢癌的不良预后相关。其病因学机制可能与肥胖引起雌激素、胰岛素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水平升高,以及多种脂肪细胞因子等因素共同作用相关,影响卵巢癌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因此,保持合适的体重可以预防和控制卵巢癌的发生和发展。
目的分析胃癌根治术及辅助治疗后的失败模式及生存情况,为胃癌综合治疗策略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接受胃癌根治术及术后辅助治疗的病例110例,统计5年内各种失败模式的病例数。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术后生存率,卡方检验判断分化程度、肿瘤部位、性别等因素对生存率的影响。结果全组110例病例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3.64%(92/110)、46.36%(51/110)、35.45%(39/110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在原发性结肠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以及二者在结肠癌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8例结肠癌组织和78例正常结肠黏膜中IGF-1R、IGFBP-3的表达,并对二者的表达与结肠癌临床病理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IGF-1R在结肠癌中的阳性率(66.7%,52/78)显著高于对
乳腺癌在女性中有着高发病率和死亡率。虽然目前针对乳腺癌有了多种治疗方法,但是乳腺癌的转移仍是一个棘手的医学问题。目前,乳腺癌相关转移机制主要涉及上皮-间质转化、细胞外基质的溶解、循环肿瘤细胞或播散性肿瘤细胞、肿瘤血管和肿瘤微环境等。乳腺癌相关转移机制的明确对预测和治疗乳腺癌转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目的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脑转移瘤的合理治疗模式。方法以中英文关键词检索中外数据库,检索时限为自各数据库建立起至2012年12月30日。以Jadad评分评价文献质量,采用RevMan5.0软件完成统计分析。共纳入25篇文献,2 750例患者,依据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分组。结果与单一治疗相比,综合治疗能提高患者的1年生存率(OR=0.58,95%CI为0.46~0.71,P<0.000 01);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