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大民生工程,关系儿童健康成长,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党和国家事业未来。醴陵是人口大县,也是教育大县。十八大以来,我市学前教育事业快速发展,资源迅速扩大,普及水平大幅提高,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入园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然而,纵观全市现状,仍然存在三大问题:
一、城乡布局不均衡,乡村幼儿园条件较差
我市现有幼儿园297所,园位数58464人;在园幼儿39019人。其中,城区有110所,公办园只有 6所,占比5.4%,园位数20167人。农村地区,全市共有农村幼儿园187所,其中公辦33所、民办154所,公办园占比为17.6%;园位总数为38297(其中公办6220、民办32077)人,在园幼儿数23758(公办园3838人,民办园19920人)公办园入园比为16.2%。并且公办乡镇幼儿园多建在中心集镇,辐射范围有限,偏远村落的孩子只能“望园兴叹”。在偏远农村,幼教资源覆盖面小、缺口较大,像茶山镇由于自然村多,有的村人口较少,村距较远,致使幼儿园布点分散,部分幼儿入学困难。
同时部分乡镇公办幼儿园由于缺乏投入,临时改用小学教室开展保教活动,园舍条件、设施设备达不到办园标准,场地简陋,教玩具配备数量不高。多数乡村民办幼儿园为民房改造而成,幼儿活动场地几乎为零,饮食卫生也存在严重安全隐患。部分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没有及时建设,或者建成后迟迟不交付教育部门接收使用,无法满足适龄幼儿就近入学需求。
二、公办幼师编制少,持证率严重偏低
据统计,全市现有公办幼儿园教职工共514人(城区248人、农村266人),其中教师104人。然而,全市实有公办幼师编制数29人。在编的104名教师,占中小学教师编制的75名。我市幼儿园教师月工资基本在2500元左右,致使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不愿到幼儿园就业;现有教师基本没有职称,职业空间不足,职业倦怠日益严重,教师转行多,农村幼儿园教师更是“进不来”“留不住”。乡镇中心幼儿园保教师资配置多为1教1保,甚至存在1人包班的情况,远远达不到国家标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到 2020年,全市公办园幼儿人数占比要达到50%,届时将需要公办幼师约2000名。两相比较,我市公办幼师缺口巨大。
另外,全市现有公民办园教职工3999人,其中民办园教职工总数3485人(城市1385,农村2100)。根据调研,全市各类幼儿园中,有幼师资格证的只有1383人,其中公办园225人、民办园1155人,持证率34.58%,远远低于国家标准。
三、管理机制不健全,经费投入严重偏低
民办幼儿园的审批登记注册,涉及民政、工商、教育等多个部门,标准不一、批管分离、多头管理。还有一些地方的乡镇幼儿园由乡镇中小学代管,有的乡镇中学管辖十几所幼儿园,有责无权、有心无力。结果是“监不到位,管不到底”。
我市已将学前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但由于建设任务重,经费大部分用于园所建设上。如,2018年学前教育经费预算为 40 万元,用于基建 150 万元;2019年预算为40 万元,用于基建 180 万元。此外,由于没有落实生均经费拨款制度,各镇、街道办事处没有严格落实2.5%的资金配套要求,致使部分园所得不到有力的经费保障,造成发展缓慢,幼儿入园收费偏高。
剖析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可以概括为市委、政府关注缺乏,没有制定幼儿发展的相关规划,我市学前教育长期处于“半放养”状态;再加上近几年城市建设速度快,按照有关规定,每新开发一个3000—5000住户的小区,必需新增一所幼儿园,而开发商或建设自用,或挪作他用,相关部门监管软弱,这也助推了我市学前教育的严重滞后。以益阳市安化县为例,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公办园154所(含72个幼教点),民办园44所(普惠性民办园33所);在园幼儿25785人,其中公办园(幼教点)17745人,占比68.8%。他们成绩的取得,立足于安化市委、政府对接城乡学前教育的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主动作为,履行发展学前教育的主体责任,积极探索城乡统筹、普适均衡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幼有所育,从而赢得了百姓口碑。
2018年11月,中央出台了《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对新时代的学前教育改革发展进行了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意见》要求:到2020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0%。由于我市学前教育存在以上问题,目前全市共有普惠性民办幼儿园159所,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覆盖率只有66%。为此,我们建议:
(一)强化顶层设计,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第一,建议有关部门结合全市中心城区发展战略、示范镇建设,编制我市学前教育资源建设规划。第二,相关职能部门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将配套幼儿园的建设作为楼盘开发的前置条件,配套幼儿园要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移交。第三,下大力气补齐村级幼儿园这个短板,支持村级幼儿园建设,努力做到“保基本、全覆盖”,让每个偏远山区的孩子都能在家门口接受基本的学前教育。
(二)强化资源建设,核实编制,严格准入
加快学前教育用人制度改革,探索全额事业编和新型合同编双轨用人体制,逐年增加全额事业编幼儿教师编制和比例,使各园每年有一定数量的新教师充实到队伍中。严格执行幼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尚未具备相关任职资格的在岗人员,要通过在职培训、自学考试等方式在三年内取得任职资格,逾期仍未获得任职资格的不得上岗。同时,全方位组织开展各类人员培训,创新培训方式方法,加大业务考核力度,通过理论培训、技能培训和实践培训,切实提升各类人员专业化水平。
(三)强化监管督查,规范投入,保障资金
加强职能整合和统筹协调,明确教育主管部门对学前教育工作的领导、指导和督导责任,把好办园准入关和质量考核关。建立健全学前教育评估督导标准,着重加强对师资配备、规范办园、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等方面的评估和安全管理。完善督导问责机制,将学前教育质量督导结果作为政府考核的重要依据。足额保障学前教育经费,建立生均经费拨款制度。规范民办幼儿园教师待遇标准,保障应有待遇。
基金项目:《大数据支持下高中个性化辅导实践研究》 课题立项号HNETR18055
一、城乡布局不均衡,乡村幼儿园条件较差
我市现有幼儿园297所,园位数58464人;在园幼儿39019人。其中,城区有110所,公办园只有 6所,占比5.4%,园位数20167人。农村地区,全市共有农村幼儿园187所,其中公辦33所、民办154所,公办园占比为17.6%;园位总数为38297(其中公办6220、民办32077)人,在园幼儿数23758(公办园3838人,民办园19920人)公办园入园比为16.2%。并且公办乡镇幼儿园多建在中心集镇,辐射范围有限,偏远村落的孩子只能“望园兴叹”。在偏远农村,幼教资源覆盖面小、缺口较大,像茶山镇由于自然村多,有的村人口较少,村距较远,致使幼儿园布点分散,部分幼儿入学困难。
同时部分乡镇公办幼儿园由于缺乏投入,临时改用小学教室开展保教活动,园舍条件、设施设备达不到办园标准,场地简陋,教玩具配备数量不高。多数乡村民办幼儿园为民房改造而成,幼儿活动场地几乎为零,饮食卫生也存在严重安全隐患。部分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没有及时建设,或者建成后迟迟不交付教育部门接收使用,无法满足适龄幼儿就近入学需求。
二、公办幼师编制少,持证率严重偏低
据统计,全市现有公办幼儿园教职工共514人(城区248人、农村266人),其中教师104人。然而,全市实有公办幼师编制数29人。在编的104名教师,占中小学教师编制的75名。我市幼儿园教师月工资基本在2500元左右,致使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不愿到幼儿园就业;现有教师基本没有职称,职业空间不足,职业倦怠日益严重,教师转行多,农村幼儿园教师更是“进不来”“留不住”。乡镇中心幼儿园保教师资配置多为1教1保,甚至存在1人包班的情况,远远达不到国家标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到 2020年,全市公办园幼儿人数占比要达到50%,届时将需要公办幼师约2000名。两相比较,我市公办幼师缺口巨大。
另外,全市现有公民办园教职工3999人,其中民办园教职工总数3485人(城市1385,农村2100)。根据调研,全市各类幼儿园中,有幼师资格证的只有1383人,其中公办园225人、民办园1155人,持证率34.58%,远远低于国家标准。
三、管理机制不健全,经费投入严重偏低
民办幼儿园的审批登记注册,涉及民政、工商、教育等多个部门,标准不一、批管分离、多头管理。还有一些地方的乡镇幼儿园由乡镇中小学代管,有的乡镇中学管辖十几所幼儿园,有责无权、有心无力。结果是“监不到位,管不到底”。
我市已将学前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但由于建设任务重,经费大部分用于园所建设上。如,2018年学前教育经费预算为 40 万元,用于基建 150 万元;2019年预算为40 万元,用于基建 180 万元。此外,由于没有落实生均经费拨款制度,各镇、街道办事处没有严格落实2.5%的资金配套要求,致使部分园所得不到有力的经费保障,造成发展缓慢,幼儿入园收费偏高。
剖析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可以概括为市委、政府关注缺乏,没有制定幼儿发展的相关规划,我市学前教育长期处于“半放养”状态;再加上近几年城市建设速度快,按照有关规定,每新开发一个3000—5000住户的小区,必需新增一所幼儿园,而开发商或建设自用,或挪作他用,相关部门监管软弱,这也助推了我市学前教育的严重滞后。以益阳市安化县为例,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公办园154所(含72个幼教点),民办园44所(普惠性民办园33所);在园幼儿25785人,其中公办园(幼教点)17745人,占比68.8%。他们成绩的取得,立足于安化市委、政府对接城乡学前教育的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主动作为,履行发展学前教育的主体责任,积极探索城乡统筹、普适均衡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幼有所育,从而赢得了百姓口碑。
2018年11月,中央出台了《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对新时代的学前教育改革发展进行了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意见》要求:到2020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0%。由于我市学前教育存在以上问题,目前全市共有普惠性民办幼儿园159所,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覆盖率只有66%。为此,我们建议:
(一)强化顶层设计,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第一,建议有关部门结合全市中心城区发展战略、示范镇建设,编制我市学前教育资源建设规划。第二,相关职能部门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将配套幼儿园的建设作为楼盘开发的前置条件,配套幼儿园要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移交。第三,下大力气补齐村级幼儿园这个短板,支持村级幼儿园建设,努力做到“保基本、全覆盖”,让每个偏远山区的孩子都能在家门口接受基本的学前教育。
(二)强化资源建设,核实编制,严格准入
加快学前教育用人制度改革,探索全额事业编和新型合同编双轨用人体制,逐年增加全额事业编幼儿教师编制和比例,使各园每年有一定数量的新教师充实到队伍中。严格执行幼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尚未具备相关任职资格的在岗人员,要通过在职培训、自学考试等方式在三年内取得任职资格,逾期仍未获得任职资格的不得上岗。同时,全方位组织开展各类人员培训,创新培训方式方法,加大业务考核力度,通过理论培训、技能培训和实践培训,切实提升各类人员专业化水平。
(三)强化监管督查,规范投入,保障资金
加强职能整合和统筹协调,明确教育主管部门对学前教育工作的领导、指导和督导责任,把好办园准入关和质量考核关。建立健全学前教育评估督导标准,着重加强对师资配备、规范办园、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等方面的评估和安全管理。完善督导问责机制,将学前教育质量督导结果作为政府考核的重要依据。足额保障学前教育经费,建立生均经费拨款制度。规范民办幼儿园教师待遇标准,保障应有待遇。
基金项目:《大数据支持下高中个性化辅导实践研究》 课题立项号HNETR18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