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造价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探索

来源 :广西教育·B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mvsgx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针对工程造价专业群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以广西城市建设学校为例,提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工程造价专业群建设方案: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结合职业岗位需求,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课程体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视实践环节的设置与实施。
  【关键词】工程造价 专业群 工作过程系统化 课程体系  构建
  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按照我国职业教育专家姜大源的理解是:“工作内容等同于教学内容,工作过程等同于教学过程。”学界对工作过程系统化在专业群课程体系方面的应用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把课程内容与工作任务紧密关联起来,通过研究把某技能岗位工作过程中的核心任务,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排列,由此形成课程内容体系;二是按照教育教学的规律以及工作过程的时间顺序,依据技能岗位的工作要求,对专业群课程体系进行深入研究,以技能岗位的典型工作过程为主线,逐步进行课程的开发和建设,将课程体系和典型工作过程系统化,实现课程顺序和典型工作过程的无缝衔接。本文主要探究后者。
  目前我国山东、江苏、浙江、广东等沿海发达地区一些职业院校已经开展了按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构建课程体系的尝试,部分学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广西多数中职学校处于还未取得明显效果的阶段。本文以广西城市建设学校为例,探索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工程造价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
  一、工程造价专业群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职学校工程造价专业群的课程体系由于师资、办学经费、实训条件等多方面的限制因素,课程类别较为单一,课程内容与岗位技能需求存在一定差距,未形成完善的课程体系,人才培养中存在技能“断片”等问题。
  为深入研究广西工程造价专业群岗位技能需求,课题研究小组对区内外30家工程造价、工程咨询、施工企业和40名历届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分析如下。
  (一)技能岗位对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分析
  根据调研结果,工程造价专业群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岗位主要有预算员、BIM建模员、招投标员、材料员及资料员等。大部分学生初始待遇要求低,相对稳定,动手能力强,有跟岗/顶岗经验,有预算员、资料员、安全员、施工员等全区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现场专业人员证书,后续可通过在职教育提升学历,考取“一级/二级造价师”“一级/二级建造师”“监理工程师”等国家执业资格证书,成为未来建筑企业发展的生力军。技能岗位对知识能力素质的具体要求见图1。
  (二)工程造价类人员技能需要分析
  职业岗位技能可划分为通用技能和专项技能。职业教育的目的是满足个人的就业需求和工作岗位的客观需要,进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加快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转型。课题组走访调研了30家与工程造价专业相关的企业,得到如下数据。
  1.通用技能
  调研发现,企业要求工程造价类专业技能人员应该具备建筑工程识图、建筑材料应用、计算机应用等基本技能,如图2所示。从图2分析得知,建筑工程识图、建筑材料应用、获取信息等能力被企业认为是关键能力。
  2.专项技能
  专项技能是工程造价专业群岗位技能的核心,关于专项技能的调研数据如图3所示。由图3可知,建筑工程计量、BIM技术应用、建筑工程计价等职业能力,是企业需求的重点。因此,在工程造价专业群人才的培养中,应以上述能力为核心,并将相关课程设置为专业核心课。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的设计,我们要按照工程估算、预算、概算、结算等的工作过程,按工作步骤,逐项融入相应课程。
  (三)工程造价专业群人才应具备的素质
  1.基本素质
  关于基本素质的调研统计数据如图4所示。由图4可知,团队协作、吃苦耐劳、遵章守纪、敬业诚信等基本素质是企业最为重视的。
  2.企业最不能接受的不良品质
  我们还深入调研了员工的哪些不良品质令企业最不能接受,统计数据如图5所示。由图5分析数据可知,不守时间、怕苦怕累、做事马虎等方面,是大多数企业不能容忍的。因此,职业学校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还应该加强职业素养教育。广西城市建设学校工程造价专业群各专业深入开展“雅韵课堂”系列活动,从自我修炼、成长,遇见更美的自己等方面鼓励学生,并引导学生乐观生活、自律学习、积极成长、健康作息、担当责任。经过雅韵学堂的学习,学生在行为礼仪、生活作风、学习积极性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
  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工程造价专业群建设思路和实施方案
  广西城市建设学校基于“校企合作、共建共享、共管共赢”的原则,紧密围绕建筑行业,服务广西地方经济发展,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技术手段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校企合作开发优质教学资源,通过校校联合、校企合作,推动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改革,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社会服务能力。
  第一,共同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紧跟行业发展,针对工程造价相关领域岗位设置的要求,针对土建、安装、市政以及路桥等岗位群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制訂适应不同类型企业的“个性化”培养方案,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第二,共同制订教学标准。依托行业深度合作背景以及发挥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会员单位优势,制订工程造价专业群教学标准。
  第三,校企合作建设优质教学资源库。以工程造价岗位技能需求为出发点,以教学标准链为依据,共同建设课程资源、实训资源、考核习题、培训认证、企业案例和媒体素材等七大资源库,开发基于教学、培训过程的资源。
  广西城市建设学校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工程造价专业群建设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为进一步增强行业企业对人才培养的参与度,构建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课程体系,广西城市建设学校工程造价专业群设定企业参与设置人才培养的目标,优化并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更好地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强化与地方发展同频共振等。学校从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教学进度安排、1+X(BIM、建筑工程识图、造价数字化等)等方面进行校企合作深度研究。优化调整后的广西城市建设学校工程造价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构架如图6所示。   (二)结合职业岗位需求,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设计要紧密结合职业岗位需求,突出实践性和应用性,并与1+X(工程造价数字化、BIM、建筑工程识图)和建筑领域关键技能人员岗位等相关职业资格考核要求相结合。工程造价专业将工程造价岗位作为目标岗位,课程体系也主要围绕工程造价职业能力构建,为了满足不同工程造价方向的需求,新的课程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是:专业课程体系采取平台模块式,即将工程造价模块作为一个工程造价基础平台,安装、装饰、市政等工程造价模塊作为选学模块,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广西城市建设学校工程造价专业群课程体系如图7所示。
  (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视实践环节的设置与实施
  职业教育应该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基本功扎实、综合能力强、思想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在培养工程造价专业人才时,不应将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对立起来,而应将这两方面有机结合。较强的理论基础可以指导基本技能操作过程,较强的操作技能可以通过实践论证理论知识。这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以不断地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广西城市建设学校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教学计划中,总课时为3050,其中,理论课时1528,实践课时2002,实践课时占比65.6%。实践环节主要包括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综合实训环节的设置一定要用真图纸、真规范、真定额,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实践训练中有所收获。
  例如,天津理工大学尹贻林教授团队通过引入“工作坊”的形式开展实践环节。具体的做法是与相关行业协会联系,使用实际工程的图纸,编制造价计价文件。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具备识读施工图的能力、工程量列项与计算的能力、套用定额的能力、按照计价程序计算工程造价的能力。这些能力正是工程造价主干课程所努力培养的。通过实践环节的锻炼,学生重新温习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达到综合实训的目标。同时,凭借学校自身的实力与威望,与造价行业的执业协会达成协议,实训成绩受到行业协会的认同,这为学生取得执业资格证书打开了绿色通道。
  总之,广西城市建设学校工程造价专业群根据行业、企业生产、职业岗位、生产过程要求和职业资格标准重构专业课程体系和内容,与企业专家共同研究确定课程建设方案,总体上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与具体工作岗位有效对接。当然,工程造价专业群课程体系的职业性、科学性还有待进一步优化,课程的实用性与开放性仍须进一步加强。
  【参考文献】
  [1]黎洪光,曹源.“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以高职教育工程造价专业群为例[J].科技展望,2015(26).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史维琴,陈保国,姜泽.工作过程系统化高职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10(23).
  [4]邵俊俊.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高职课程实践研究——以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为例[D].银川:宁夏大学,2014.
  [5]刘占明.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旅游类专业课程体系创新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0.
  【作者简介】岳现瑞(1985— ),男,河南内黄人,工程硕士,高级经济师、咨询工程师(投资),研究方向为工程管理专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
  (责编 李 言)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针对广西教育测量评价中存在的教学评价失真、命题参数失据、评卷质量失准等问题,提出现代教育测量理论的应用思路,主要从建立大规模教育考试命题参照体系、为大规模教育考试的考后分析提供数据、参与大规模教育考试的评卷质量监控等三方面论述现代教育测量理论在大规模教育考试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现代教育测量理论 大规模教育考试 数据 教育评价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本文针对当前中职学校“创业与就业指导”课程以理论性指导为主、缺乏实践教学的问题,以广西农牧工程学校的创业实践教学探索为例,提出涉农专业应根据专业特点,将创新创业实践纳入“创业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中,建设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让学生在体验创业的过程中提高就业和创业品质,促进专业技术技能的提升。  【关键词】创业孵化基地 “创业与就业指导”课程 教学改革实践 职业素养  涉农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环境
期刊
【摘 要】本文从选修课开设的必要性、基本原则以及选修课的组织和管理等方面阐述在柳州市技工学校汽车驾驶专业“两后生”中期职业技能培训中开设选修课的实践研究,提出在“两后生”中期职业技能培训中开设选修课应高度重视课程管理、保证教学质量、灵活设置考评方法,旨在促进“两后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个性发展,满足社会对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两后生 职业技能培训 选修课 就业 创业
期刊
【摘 要】本文基于社会网络的视角论述团体辅导中的师生互动社会关系网、互动模式与互动方法,总结该模式中的领导者要求、常用的技术,提出“准备阶段—导入阶段—过渡阶段—工作阶段—结束阶段”的实施步骤,认为教师在团体辅导中要注意充分发挥社会关系网中“中介人物”的“枢纽”作用,提高灵活处理突发问题的能力,注意处理好上、下次团体辅导的时间间隔问题,充分发挥长辈在督导评估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社会网络 中
期刊
【摘 要】本文阐述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分析校企“双元制”育人模式的核心要义,论述在校企“双元制”育人模式下培育中职学生工匠精神的主要路径:在专业教学中内化学生的工匠精神、在校企合作中融合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在工学结合中强化学生的工匠精神、在技能竞赛中激发学生的工匠精神。  【關键词】新能源汽车 校企合作 协同育人 工匠精神  中职学校要将工匠精神培育渗透到中职教育实践中,使中职学生养成精益求
期刊
【摘 要】本文以桂林市第十九中学生本云课堂教学改革为例,论述有效构建生本云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策略:狠抓常规,做好活动,实施生本教学;在学习、实践、反思中强化生本教学;依托评价,在展示、讨论、检测中优化生本教学。  【关键词】诗云子曰 生本云课堂 教学模式  近年来,桂林市第十九中学为了顺应新高考改革的大势,扎实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实施以“立德树人”为旨归、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指向的生命教育。学校
期刊
【摘 要】本文针对当前中职德育课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索开发“时空融合、知行合一、师生多维互动”的中职德育课教学模式,提出转变教学理念,构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关系;坚持终身学习理念,积极参加进修培训学习,拓宽自身知识结构;精心备课、整合教学资源,设计“以学论教”和“因材施教”的教案;营造良好校内课堂教学氛围,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加强校校合作,拓宽育人时空、优势互补和共同培育
期刊
【摘 要】本文针对当前中职烹饪专业未能满足国家和地区餐饮消费市场不断发展的客观需要,提出将节气养生文化引入中职烹饪专业,挖掘节气养生文化引入中职烹饪专业的价值,助推中职烹饪专业“三教”改革。  【关键词】节气养生 “三教”改革 烹饪专业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职业教育“三教”改革的任务,要以教师为根本、教材为基础、教法为途径,解决“谁来教、教什么、如何教”的问题。作为为社会培养餐饮类
期刊
【摘 要】本文针对新型活页式教材校本开发过程中的问题,提出新型活页式教材是符合职业教育教学特征和学生自主学习需要的载体,并阐述产教融合、标准引领、区域特色、流程规范、优化设计、团队创新、以生为本等开发策略,为职业院校开展新型活页式教材校本开发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型活页式教材 校本开发策略 中职《室内装潢设计》教材  职业教育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是承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国
期刊
【摘 要】本文以《鸿门宴》教学为例,論述核心素养视角下语文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提出关注语言的功能和语用规则、创设教学情境、个性化解读文本、利用文化元素进行文化传承等做法,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中学语文 《鸿门宴》 核心素养 深度学习 教学策略  语文核心素养是语文学科教学目标、育人价值的客观体现,其包括语言建构与应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以及文化传承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