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音乐的发展,以及现今对非物質文化遗产的进一步保护,铜鼓客家山歌被越来越多的人了解,而铜鼓客家山歌反映了客家人的历史、艺术,铜鼓客家山歌记录了客家人的劳动、生活、风俗人情和男女间的爱情,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口述史亦称口碑史学,在国际上是一门专门学科,即以搜集和使用口头史料来研究历史的一种方法,或由此形成的一种历史研究方法学科分支。口述史作为史学研究的一种方法,近年来得到了较快发展。本文从口述史视域下对铜鼓客家山歌音乐进行研究。
一、铜鼓客家山歌介绍
对于客家人而言,山歌音乐不仅是劳动闲暇和生活之余的娱乐,还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工具。唱山歌还是客家人的择偶标准之一,唱得越好听,交往的成功率越高,山歌唱得好是择偶的加分项。
铜鼓客家山歌已经深深地融入到了客家人的生活之中,无处不在,是客家人社会生活以及思想情感的真实反映,无论是在劳作还是休闲时,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来上一曲抒发自己的情感。同时,因为客家山歌在音乐上保留着较为正宗的客家语言特色,有着一种特有的韵味,让人听起来回味无穷。
因为铜鼓客家山歌是群众脱口而唱的一种即兴歌曲,所以朗朗上口,通俗易懂。在结构形式上,其情感表达细腻而接地气;在文学形式上,虽然是群众随性而作的,但是还是有着工整的句式,其常采用问答形式,具有趣味性。
二、铜鼓客家山歌的小调
铜鼓客家山歌是江西省的地方民歌,内容极为丰富。其小调颇具特色,形式多样,风格各异。上山有柴农的《打鼓铲山歌》,下河有筏工的《滩歌》,妇女在家纺线有《车车歌》,孩童游戏有《螃蟹歌》,传授知识、倾吐爱慕、打趣取乐的有多种格调的《盘歌》……在这种类繁多的民歌中,每一首都富有典型性。
小调在铜鼓民歌中数量多,反映的生活面也比较广,情况甚为复杂,大部分小调词曲都比较固定,多用平腔演唱。小调的配词多为分节歌形式,五言、七言不等,有的长达十余段,大多有比较整齐韵脚。句式上有四句、六句不等,还有上下句的形式也较为多见。音乐风格因地域不同有所区别,流传在湘赣交界地方的小调,多少带有湖南民歌的色彩。小调有《送郎》《王瞎子算命》《过河》《绣花鞋》《砍柴念到割晚禾》《美女栏杆》(一)(二)、《五更天》……有300首之多。
三、铜鼓客家山歌在不同时期的表现
最初的客家山歌作用比较简单直接:缓解疲劳、抒发感情、调整状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思想的改变,山歌逐渐和时代接轨,出现了很多符合当时潮流的歌曲。例如,在土地改革时期出现的对红军解救老百姓功绩赞颂的山歌:“红军一来晴了天,穷苦人民笑连连;五荒六月有饭吃,寒冬腊月有衣穿。”此类的山歌也有“不怕敌人逞疯狂,穷人骨头硬似钢,鸟铳梭镖联合起,胜过敌人机关枪”等许多表现共同英勇抗敌的山歌。这些山歌从老百姓的角度歌颂出了红军的伟大,或许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没有太多的客观评价,但是却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实感受,对历史学家、民俗学家等通过不同的角度来了解当时那个时代人民的生活以及当时整个社会的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一)革命中的山歌
土地改革时期,铜鼓人民用着他们独特的方式——唱山歌,为革命斗争起到了积极的宣传作用,不仅歌颂红军的伟大功绩,同时还号召人们投身革命,参加红军,就像山歌中的唱得那样,“要吃柑子把树栽,要饮泉水把井开;穷人要想把身翻,快到红军队伍来”,而且还用山歌表达了他们对革命必胜的坚定的信念。不仅仅如此,他们还积极进行山歌创作,像山歌中唱得那样,“崖老汉生来爱唱歌,一人唱来万人和,新人新事编歌唱,唱满九梗十八坡,唱的老汉乐呵呵”,也充分展现出他们对新生活的向往与热爱。
(二)新时代的山歌
新中国成立后,铜鼓客家山歌更是紧紧配合着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适应着当下的发展以及时代的需求。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越来越快,铜鼓县在政府的支持帮助下,大力发展了文化和旅游业,以本土的文化特色来吸引外来的游客,也因此使得铜鼓客家山歌作为当地的一大传统文化特色,再一次得到了发展的机会。虽然随着时代的变迁,现在的年轻人都倾向于喜欢街上商铺天天播放的流行曲以及抖音等视频软件推荐的歌曲,对于客家山歌,他们大多都不唱,也不学习,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客家山歌对历史的纪录与见证。客家山歌真切地记录了不同时期的人民生活的发展。随着社会形式和个人处境的改变,民歌在不同时期受到人们的不同文化情绪所带来的重视也不同。在数十年的历史变迁中,铜鼓客家山歌用歌曲的形式记录着历史变化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具有重要意义。
四、铜鼓客家山歌的特色。
(一)淳朴的音乐语言
铜鼓客家山歌真实地反映了客家人独有的的生活方式和他们的思想情感,保留着他们纯正的客家语言本色,反映了淳朴、清新的民俗风,同时又具有包容的特征。当外来的音乐传入铜鼓后,与本地的音乐进行了一定的交融,又形成了别致的风格。但总体上来说,客家山歌受到外来乐曲的影响比较少,也因此使得客家山歌得以保留最原始的面貌,有着一种不同寻常的却又耐人寻味的“野味”。客家语言是非常跳脱的,而客家山歌则是在这种语言上稍加修饰,使其更艺术化,但仍保持着纯正的客家语言特色。
(二)独特的表现手法
在表现手法上,因为铜鼓客家山歌是根植于人民群众现实生活的,是人民群众在劳作、生活中临时起兴进行的口头创作,在表现手法上有以下特点。
1.比兴
由《选情郎》中“园中桔子越蓄越热越见红,对面妹子越长越大越爱人,不高不矮,不胖不瘦,眉清目秀,小巧玲珑天仙样,织布纺纱,绣花桃朵,粗粗细细,玲玲珑珑样样行,年正十八有嫁人”,“天上起云横丝横,又象落雨又象晴,有心想同哥哥子连,又怕打坏哥名声”,“买张白纸裱冈匆;蜘蛛丝在肚中,燕子做巢泥塞口,新交知己募作声”,可见比兴的手法在铜鼓山歌中是较为常见的,它可以使山歌吟唱更为流畅顺口,并且使得艺术形象也变得更加生动。 2.语气词
因為山歌是口头创作的,所以在山歌中语气词也是非常常见的,比如《螃蟹歌》中的“正(呀)月(哪)思(哇)想(呀)螃蟹(咯)歌,一只(咯)螃蟹脚(呀)子啷当,丝呀个子啷当,啷当啷当丝呀喂子哟,小妹妹(呀)你猜一猜(喂)”。语气词的位置不同,作用也不一样。句中的语气词可以弥补并调节整句话的音节,使得整首山歌节奏更加明亮快活,而歌词末的语气词则为了强调当时那句话及其语气,使得整首歌曲更加强劲有力。
3.衬词及垛四字句
衬词的运用也大大地提高了山歌的表现力以及感染力,同时丰富了歌词的音乐性。另外,还有垛四字句,它可以算的上是在急板山歌特有的一种艺术手法。就像《卖余粮》中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担的担来、推的推车、呢哩呀啦、嘻嘻哈哈”,还有《选情郎》中的“不高不矮、不胖不瘦、眉清目秀、小巧玲珑、织布纺纱、绣花挑朵、粗粗细细、玲玲珑珑”,垛四字句没有限制,可以由编者或者演唱者自行来决定垛四字句的增减。垛四字句常用在急板山歌中的第三四句之间,快慢有序,一气呵成,形成了山歌所独有的一种艺术效果。
(三)细腻的情感流露
结构形式上,铜鼓客家山歌分两句、急板、五句等多种形式,其中急板和二句板盘歌是最具代表性,同时是最具有特色的。急板山歌由五句板进行一定的变化而来,它有着音调高、节奏快、情绪热烈等特点。二句板盘歌有着细腻的情感流露,同时因其曲调悠扬婉转,旋律美妙,所以常常用在男女之间的情歌对唱中。
(四)通俗的盘歌形式
在各种空旷的地方,比如田间山头,这时青年男女们总是用客家山歌来表达自己内心中的感情,其唱词情感真挚、语言淳朴,比如“细妹送崖过山塘,塘里一堆好鸳鸯;鸳鸯若唔成双对,前世烧了断头香”,“生要为死要恋,哪怕官司打眼前,十场官司九场打,打了官司还要恋”。
此外,有些歌曲还采用了问答形式的盘歌,使得表现的内容也变得十分丰富。同时或盘或猜的形式也为整首歌添加了趣味。就像歌中所唱“唱歌师呃老贤尊,崖打山歌问伲登(你们),新打米筛几多眼?斗米泊酒几条槽?对门黄牛几多毛?唱歌师呃老贤酋,介(这)只山歌崖知音,新打米筛算蔑唔算眼,斗米泊酒算酒喇算槽,哪有闲情算牛毛?”有问有答,通俗易懂。
五、铜鼓客家山歌发展和挑战
(一)铜鼓客家山歌的发展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铜鼓客家山歌在党的方针指导下,一步步地开始发展。从《卖余粮》《黑姑投军》《绣红旗》《福星》到《翻身卖余粮》,特别是《翻身卖余粮》,这首山歌更是在江西省首届音乐周上荣获一等奖,并由中央电台灌制唱片,经记录整理的《卖余粮》又收入《中国音乐词典》。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音乐词典》“山歌”词条的唯一例曲就是铜鼓急板山歌《卖余粮》。
铜鼓客家山歌曾在“全球客属促进中国和平统一大会”“国际客属恳亲大会”“国际客家学研讨会”上因其独有的魅力而引起轰动。2007年9月,客家山歌已被批准为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二)铜鼓客家山歌面临的挑战
现今社会科技的发展,使人们的审美也发生了变化,加之当今社会的音乐形式千变万化,使山歌这类传统的音乐文化面临着挑战。虽然现在无论身处何地都可以听铜鼓客家山歌,但是传统的山歌已经很少能深入现在年轻人的心中。现在的山歌传承需要相应的引导,使更多的青年人了解铜鼓客家山歌。
六、结语
铜鼓客家山歌对客家人而言是一种精神上的支柱,疲劳时、空闲时、兴奋时、聚会时、约会时,都可以高歌一曲。同时铜鼓客家山歌记录着历史的发展,对历史研究有着重要意义,历史学家和民俗学家可以通过山歌来更加细致、近距离地了解当时人们的生活及心理状态。铜鼓客家山歌在社会的关注下,也在慢慢地发展,山歌《翻身卖余粮》更是被专家誉为了“赣西北最有代表的歌神”。铜鼓客家山歌富有特色,语言凝练、音调朴实,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但是在现今的社会发展中,铜鼓客家山歌的生存情况不容乐观。铜鼓客家山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被更多的人了解,铜鼓客家山歌也应有进一步的发展和传播。
(宜春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宜春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编号:YCSKL2019-04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周琪(1977-),男,江西樟树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艺术理论。
口述史亦称口碑史学,在国际上是一门专门学科,即以搜集和使用口头史料来研究历史的一种方法,或由此形成的一种历史研究方法学科分支。口述史作为史学研究的一种方法,近年来得到了较快发展。本文从口述史视域下对铜鼓客家山歌音乐进行研究。
一、铜鼓客家山歌介绍
对于客家人而言,山歌音乐不仅是劳动闲暇和生活之余的娱乐,还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工具。唱山歌还是客家人的择偶标准之一,唱得越好听,交往的成功率越高,山歌唱得好是择偶的加分项。
铜鼓客家山歌已经深深地融入到了客家人的生活之中,无处不在,是客家人社会生活以及思想情感的真实反映,无论是在劳作还是休闲时,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来上一曲抒发自己的情感。同时,因为客家山歌在音乐上保留着较为正宗的客家语言特色,有着一种特有的韵味,让人听起来回味无穷。
因为铜鼓客家山歌是群众脱口而唱的一种即兴歌曲,所以朗朗上口,通俗易懂。在结构形式上,其情感表达细腻而接地气;在文学形式上,虽然是群众随性而作的,但是还是有着工整的句式,其常采用问答形式,具有趣味性。
二、铜鼓客家山歌的小调
铜鼓客家山歌是江西省的地方民歌,内容极为丰富。其小调颇具特色,形式多样,风格各异。上山有柴农的《打鼓铲山歌》,下河有筏工的《滩歌》,妇女在家纺线有《车车歌》,孩童游戏有《螃蟹歌》,传授知识、倾吐爱慕、打趣取乐的有多种格调的《盘歌》……在这种类繁多的民歌中,每一首都富有典型性。
小调在铜鼓民歌中数量多,反映的生活面也比较广,情况甚为复杂,大部分小调词曲都比较固定,多用平腔演唱。小调的配词多为分节歌形式,五言、七言不等,有的长达十余段,大多有比较整齐韵脚。句式上有四句、六句不等,还有上下句的形式也较为多见。音乐风格因地域不同有所区别,流传在湘赣交界地方的小调,多少带有湖南民歌的色彩。小调有《送郎》《王瞎子算命》《过河》《绣花鞋》《砍柴念到割晚禾》《美女栏杆》(一)(二)、《五更天》……有300首之多。
三、铜鼓客家山歌在不同时期的表现
最初的客家山歌作用比较简单直接:缓解疲劳、抒发感情、调整状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思想的改变,山歌逐渐和时代接轨,出现了很多符合当时潮流的歌曲。例如,在土地改革时期出现的对红军解救老百姓功绩赞颂的山歌:“红军一来晴了天,穷苦人民笑连连;五荒六月有饭吃,寒冬腊月有衣穿。”此类的山歌也有“不怕敌人逞疯狂,穷人骨头硬似钢,鸟铳梭镖联合起,胜过敌人机关枪”等许多表现共同英勇抗敌的山歌。这些山歌从老百姓的角度歌颂出了红军的伟大,或许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没有太多的客观评价,但是却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实感受,对历史学家、民俗学家等通过不同的角度来了解当时那个时代人民的生活以及当时整个社会的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一)革命中的山歌
土地改革时期,铜鼓人民用着他们独特的方式——唱山歌,为革命斗争起到了积极的宣传作用,不仅歌颂红军的伟大功绩,同时还号召人们投身革命,参加红军,就像山歌中的唱得那样,“要吃柑子把树栽,要饮泉水把井开;穷人要想把身翻,快到红军队伍来”,而且还用山歌表达了他们对革命必胜的坚定的信念。不仅仅如此,他们还积极进行山歌创作,像山歌中唱得那样,“崖老汉生来爱唱歌,一人唱来万人和,新人新事编歌唱,唱满九梗十八坡,唱的老汉乐呵呵”,也充分展现出他们对新生活的向往与热爱。
(二)新时代的山歌
新中国成立后,铜鼓客家山歌更是紧紧配合着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适应着当下的发展以及时代的需求。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越来越快,铜鼓县在政府的支持帮助下,大力发展了文化和旅游业,以本土的文化特色来吸引外来的游客,也因此使得铜鼓客家山歌作为当地的一大传统文化特色,再一次得到了发展的机会。虽然随着时代的变迁,现在的年轻人都倾向于喜欢街上商铺天天播放的流行曲以及抖音等视频软件推荐的歌曲,对于客家山歌,他们大多都不唱,也不学习,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客家山歌对历史的纪录与见证。客家山歌真切地记录了不同时期的人民生活的发展。随着社会形式和个人处境的改变,民歌在不同时期受到人们的不同文化情绪所带来的重视也不同。在数十年的历史变迁中,铜鼓客家山歌用歌曲的形式记录着历史变化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具有重要意义。
四、铜鼓客家山歌的特色。
(一)淳朴的音乐语言
铜鼓客家山歌真实地反映了客家人独有的的生活方式和他们的思想情感,保留着他们纯正的客家语言本色,反映了淳朴、清新的民俗风,同时又具有包容的特征。当外来的音乐传入铜鼓后,与本地的音乐进行了一定的交融,又形成了别致的风格。但总体上来说,客家山歌受到外来乐曲的影响比较少,也因此使得客家山歌得以保留最原始的面貌,有着一种不同寻常的却又耐人寻味的“野味”。客家语言是非常跳脱的,而客家山歌则是在这种语言上稍加修饰,使其更艺术化,但仍保持着纯正的客家语言特色。
(二)独特的表现手法
在表现手法上,因为铜鼓客家山歌是根植于人民群众现实生活的,是人民群众在劳作、生活中临时起兴进行的口头创作,在表现手法上有以下特点。
1.比兴
由《选情郎》中“园中桔子越蓄越热越见红,对面妹子越长越大越爱人,不高不矮,不胖不瘦,眉清目秀,小巧玲珑天仙样,织布纺纱,绣花桃朵,粗粗细细,玲玲珑珑样样行,年正十八有嫁人”,“天上起云横丝横,又象落雨又象晴,有心想同哥哥子连,又怕打坏哥名声”,“买张白纸裱冈匆;蜘蛛丝在肚中,燕子做巢泥塞口,新交知己募作声”,可见比兴的手法在铜鼓山歌中是较为常见的,它可以使山歌吟唱更为流畅顺口,并且使得艺术形象也变得更加生动。 2.语气词
因為山歌是口头创作的,所以在山歌中语气词也是非常常见的,比如《螃蟹歌》中的“正(呀)月(哪)思(哇)想(呀)螃蟹(咯)歌,一只(咯)螃蟹脚(呀)子啷当,丝呀个子啷当,啷当啷当丝呀喂子哟,小妹妹(呀)你猜一猜(喂)”。语气词的位置不同,作用也不一样。句中的语气词可以弥补并调节整句话的音节,使得整首山歌节奏更加明亮快活,而歌词末的语气词则为了强调当时那句话及其语气,使得整首歌曲更加强劲有力。
3.衬词及垛四字句
衬词的运用也大大地提高了山歌的表现力以及感染力,同时丰富了歌词的音乐性。另外,还有垛四字句,它可以算的上是在急板山歌特有的一种艺术手法。就像《卖余粮》中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担的担来、推的推车、呢哩呀啦、嘻嘻哈哈”,还有《选情郎》中的“不高不矮、不胖不瘦、眉清目秀、小巧玲珑、织布纺纱、绣花挑朵、粗粗细细、玲玲珑珑”,垛四字句没有限制,可以由编者或者演唱者自行来决定垛四字句的增减。垛四字句常用在急板山歌中的第三四句之间,快慢有序,一气呵成,形成了山歌所独有的一种艺术效果。
(三)细腻的情感流露
结构形式上,铜鼓客家山歌分两句、急板、五句等多种形式,其中急板和二句板盘歌是最具代表性,同时是最具有特色的。急板山歌由五句板进行一定的变化而来,它有着音调高、节奏快、情绪热烈等特点。二句板盘歌有着细腻的情感流露,同时因其曲调悠扬婉转,旋律美妙,所以常常用在男女之间的情歌对唱中。
(四)通俗的盘歌形式
在各种空旷的地方,比如田间山头,这时青年男女们总是用客家山歌来表达自己内心中的感情,其唱词情感真挚、语言淳朴,比如“细妹送崖过山塘,塘里一堆好鸳鸯;鸳鸯若唔成双对,前世烧了断头香”,“生要为死要恋,哪怕官司打眼前,十场官司九场打,打了官司还要恋”。
此外,有些歌曲还采用了问答形式的盘歌,使得表现的内容也变得十分丰富。同时或盘或猜的形式也为整首歌添加了趣味。就像歌中所唱“唱歌师呃老贤尊,崖打山歌问伲登(你们),新打米筛几多眼?斗米泊酒几条槽?对门黄牛几多毛?唱歌师呃老贤酋,介(这)只山歌崖知音,新打米筛算蔑唔算眼,斗米泊酒算酒喇算槽,哪有闲情算牛毛?”有问有答,通俗易懂。
五、铜鼓客家山歌发展和挑战
(一)铜鼓客家山歌的发展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铜鼓客家山歌在党的方针指导下,一步步地开始发展。从《卖余粮》《黑姑投军》《绣红旗》《福星》到《翻身卖余粮》,特别是《翻身卖余粮》,这首山歌更是在江西省首届音乐周上荣获一等奖,并由中央电台灌制唱片,经记录整理的《卖余粮》又收入《中国音乐词典》。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音乐词典》“山歌”词条的唯一例曲就是铜鼓急板山歌《卖余粮》。
铜鼓客家山歌曾在“全球客属促进中国和平统一大会”“国际客属恳亲大会”“国际客家学研讨会”上因其独有的魅力而引起轰动。2007年9月,客家山歌已被批准为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二)铜鼓客家山歌面临的挑战
现今社会科技的发展,使人们的审美也发生了变化,加之当今社会的音乐形式千变万化,使山歌这类传统的音乐文化面临着挑战。虽然现在无论身处何地都可以听铜鼓客家山歌,但是传统的山歌已经很少能深入现在年轻人的心中。现在的山歌传承需要相应的引导,使更多的青年人了解铜鼓客家山歌。
六、结语
铜鼓客家山歌对客家人而言是一种精神上的支柱,疲劳时、空闲时、兴奋时、聚会时、约会时,都可以高歌一曲。同时铜鼓客家山歌记录着历史的发展,对历史研究有着重要意义,历史学家和民俗学家可以通过山歌来更加细致、近距离地了解当时人们的生活及心理状态。铜鼓客家山歌在社会的关注下,也在慢慢地发展,山歌《翻身卖余粮》更是被专家誉为了“赣西北最有代表的歌神”。铜鼓客家山歌富有特色,语言凝练、音调朴实,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但是在现今的社会发展中,铜鼓客家山歌的生存情况不容乐观。铜鼓客家山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被更多的人了解,铜鼓客家山歌也应有进一步的发展和传播。
(宜春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宜春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编号:YCSKL2019-04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周琪(1977-),男,江西樟树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艺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