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读出古文的真滋味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uc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言文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对高一的学生而言,积累不足制约了文言文学习向更深层次发展。同时,文言文所存在的语言环境与我们的生活相距遥远,字词的用法和句法习惯与现在有许多不同,从而导致学生在学习文言文过程中产生畏惧和排斥心理。这些问题使得文言文教学让老师力不从心,只能停留在文言文字词的学习上,因此我们要调动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主动性。
  要调动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可以以诵读为切入点,立足于诵读,通过教师范读,学生预读、抄读、解读的方法,让学生在读中疑、读中悟、读中品、读中诵,提高阅读兴趣来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怎样诵读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一、范读
  
  诵读教学中,教师范读是激发学生兴趣的第一要素。教师的范读不但能在短时间内落实字词的读音,还能在句读的处理中初步地梳理课文内容。通过声音的轻重、停顿,语气的舒缓、抑扬,甚至情态、动作的变化,充分表现作品的艺术魅力,能把学生带入作品所营造的境界之中,在情感上产生强烈的震荡,与作家情感形成共鸣。例如,教《烛之武退秦师》一文,把烛之武在国难当头时深明大义、怀着捍卫国家主权的使命感,只身赴敌营,以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消除了郑国的危机的这种做法,通过范读,引起了学生无尽的感慨。许多学生在半懂不懂之间,领略了烛之武的英雄气概,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教师范读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由于文言文中多生僻字,又间有通假字、多音字和破读等情况,一般来说,课文注释部分都对这些作了说明,要依据注音,认真读准。例如,在老教材中“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中的“阙”读“jué”,在新教材中读“quē”。第二,注意停顿,包括句中停顿和句间停顿。能正确划分句中停顿和句间停顿,表明对语句层次和大意的正确理解。这也是高考文言文考查的一项重要的能力要求。学生在听范读的过程中,获得对文章这方面的最初也是最直观的印象和认识,从而激发起诵读的欲望,从而达到进一步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的目的。学生在不断地听范读、跟着读、练着读的诵读过程中逐步体会、领悟、感知文言文的魅力。
  
  二、自读
  
  在范读诱发起学生诵读的欲望后,学生可通过预读、抄读、解读的方法自学文言文。
  一是预读。查阅工具书,结合注释给生字新词注音,清楚准确地朗读课文;了解有关作家作品常识;结合预习提示或自读提示从整体上了解课文。
  二是抄读。勾画或抄写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与名言警句、难句,记录阅读课文时产生的疑难问题。
  三是解读。结合语境,从句子结构和上下文去深入理解疑难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利用古汉语常识具体分析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翻译(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课文或课文片断,以求深入地从整体上把握文章,思考分析课后“思考和练习”中的语言训练题。
  
  三、品读
  
  在学生将课文熟读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品读。品读就是让学生边读边品味作品的内涵,从中理解人物、感受景物,读出疑问和见解。这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主体性的作用。如,在教学《鸿门宴》中,我让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项羽的自大、刘邦的狡诈,领悟樊哙的大智大勇,充分感受这些在司马迁笔下熠熠生辉的英雄人物。有的学生还在课后主动阅读《项羽之死》并和我交流意见。语文课堂是学生的一方乐土,把朗读带进课堂,并成为一種美,就能释放学生的情感,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人文精神,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四、背诵
  
  要加深对文言文文意的理解,就要熟读或背诵一定数量的文言篇目。背诵对培养语言感知、直觉、积累、顿悟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对学生来说,不诵读就很难读懂读通。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重视对学生的文言文语感培养与训练,让学生在读中疑、读中悟、读中品、读中诵。
  当然,文言文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诵读应贯穿教学的始终。尤其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更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诵读能力,加深理解和感悟,感受中国文化精学,获得思想的启迪。
  
  参考文献
  巢宗琪.《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 韦 雄)
其他文献
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课前做编剧,课内做导演兼剧务。怎样把45分钟的戏演得精彩有效,这是让每一位老师都煞费苦心的。  合作探究是颇为有效的课堂形式,但如何找到一个“点”,一个能达到引发有效讨论的激活点,这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  在分析《祝福》这一课时,无意间发现教材第23页中,范曾大师的一幅插图中有一个明显的错误,我决定用这个“点”来打开这一课时的合作探究之门。
古语说:“亲其师,则信其道。”如何让自己成为学生可亲、可近的教师,如何让他们心悦诚服地接受自己的教导,从而打造高效的课堂呢?在我看来,关键是处理好师生关系。    一、为人师表,魅力感染    孔子云:“其身正,毋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毋从。”由此,我深深地体会到我们教师职为授业,更为树形。我们的对象是成长中可塑性极大的学生。我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每一位学生,甚至其一生。为此我们要时时
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一种基本途径。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之中,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思路与别人共享,拥有了评价和讨论他人观点的机会。但是合作学习大多流于形式,成为调节课堂气氛,赢得评课教师喝彩的手段。新课程实施以来,我就如何切实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作了一些尝试。    一、介绍合作学习的方法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教师不教给学生合作学习方法,小组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而导语更是艺术中的艺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一节课开场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果。常言道:“响鼓还需重槌敲。”如果说学生是响鼓,那么导语则是重槌的第一槌,一定要浑厚激越,声声击到学生的心扉,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消除其他课程的延续思维或心理杂念的干扰,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提高学习效率。    一、什么是好的
关注学生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是这一理念在教学中的重要体现。“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已经成为教学活动的一条基本规律。教师的责任不但在于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还在于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语文教学与德育有着千丝万缕、密不可分的关系。作
阅读和理解诗歌,离不开诗的意象。所谓诗歌的意象即诗人内在之意诉之于外在之象, 读者再根据外在之象试图还原为诗人当初的内在之意。(余光中《论意象》)心理学认为意象是表示有关过去的感受上,知觉上的经验在心中的重现或回忆。依据我国古代文论和美学理论,意象的具体含义有这么三个方面:第一,意象是意中之象,可理解为“人心营构之象”,即是审美主体的审美意识与审美客体的审美特性的有机统一;第二,意象指艺术形象,特
李王谷弘:我画了一幅树枝状的思维导图,中间漂亮的小女孩就是主人公豆豆,旁边那四个分支分别是对这本书不同角度的介紹。如果你也读过这本书,你是不是觉得看了我的介绍,自己对这本书的认识更加清晰了呢?
出题人:古噜噜  難度:★★☆  答题人:众小编  经过破译,已经知道了敌人的密码,其中“香蕉苹果鸭梨”的意思是“星期三秘密进攻”,“苹果甘蔗水蜜桃”的意思是“秘密执行计划”,“香蕉广柑西红柿”的意思是“星期三的胜利属于我们”,那么鸭梨是什么意思?
新课程标准突出了以育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精神,强调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尽量突出多样性和选择性,让孩子们在多样的语文活动中有着充分地选择自由,形成他们多姿多彩的个性。  那么如何实施以人为本,张扬学生个性,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呢?    一、备课时,充分挖掘教材个性    教材里不管是哪一篇文章,都是作者感性的、个性的凝
新课标对文言文的三维教学目标作了明确的规定:掌握文言知识,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形成高尚人格。  在诱思探究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文言文的三维教学一般经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诵读背诵,培养语感;自主学习,善思善悟;培养情趣,塑造品格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文言文学习情境设置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语言描述,强化理解。文言文教学在情境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