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亏了雷代办员,在网上帮我代缴了电费,解了我们欠费断电的燃眉之急,不然我们老两口今晚就只能摸黑吃饭了。”7月18日傍晚,家住巴中市通江县兴隆镇翰林村的王定权老人饭后散步,夸赞起了为村上进行民事代办的代办员雷太伍。
雷太伍是通江县兴隆镇翰林村的一名工作人员,也是通江县政务服务代办队的成员之一。每次下鄉,代办员都穿着红色马褂,群众热情地称他们为“红色代办队”。
今年4月,四川省民政厅联合省农业农村厅、省政务服务和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印发 《关于加强村级民事代办制度建设指导意见》 (以下简称 《意见》)。根据《意见》,巴中市因地制宜,以“好事办实、实事办好”为统揽,织密便民服务网,为群众提供帮办、代办、领办服务,把群众难事当成自己家事,让群众办事不再难。
专职兼职齐上场 千人跑团代办忙
“竟然专门把证给我们送到家里来,实在太感谢了。”6月16日上午,恩阳区柳林市场监管所所长廖秦川来到距离场镇二十公里外的下八庙镇观音井社区,将食品小经营店备案证交到经营户贾第思手中。
自6月1日起,巴中市恩阳区市场监管局将《食品经营许可证》 《食品小经营店备案证》 等部分行政审批事项下放到各市场监管所后,柳林市场监管所工作人员便多了一个新身份——“恩阳跑团”兼职跑手,为辖区企业、群众提供代办和代跑服务。
为进一步强化为民服务意识,为群众提供“就近办、多点可办、少跑快办”等优质便捷服务,今年1月,恩阳区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牵头,分区域、分事项,就地就近分类组建区、镇、村三类“跑团”,为群众和辖区企业帮办代办各类政务服务事项。
“我们择优选择1224人为‘跑手’,包括20名专职‘跑手’以及在区级部门、各镇(街道)及村(社区)发动的1204名兼职‘跑手’。”恩阳区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副主任乔勇介绍,专职“跑手”主要负责为全区企业提供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工程建设领域的帮办代办服务,实现企业“办事不出园区、不出厂门”;兼职“跑手”为群众提供民生、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帮办代办,实现群众“小事不出村(社区)、大事不出镇(街道)”。
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恩阳跑团”打破了传统帮办代办模式,由原来的分散帮办代办变为集中统一派单、“跑手”抢单、快速代办。乔勇介绍,恩阳区开通了服务热线,统一收集群众诉求,并通过QQ工作群派单。各“跑手”抢单成功后,3分钟内主动联系服务对象进行服务,然后上门收回资料,交至“一站式”服务窗口办理,再将办理结果送至服务对象,实现工程项目最快70天审批、不动产登记3小时办结。
为提升“跑速”和服务质量,恩阳区还创建积分管理考核制度。根据每位“跑手”的得分,给予适当奖励,同时评选出的“跑手之星”可获得额外得分、荣誉表扬和外出学习机会等奖励。
今年以来,“恩阳跑团”累计为2000余名群众提供服务4000余次,实现了企业、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双提升”。“‘跑团’跑出了恩阳政务服务加速度,跑出了恩阳新形象。”对于“跑办服务”,投资100亿元的黄石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经理何炜东感触颇深:“‘跑手’全程为我们代跑,省时省心又省力。”
“购物式”便民服务 “办事难”迎刃而解
7月7日,通江县民胜镇东郡村党支部副书记李达骑着摩托车来到村民王国春家中,根据系统提示,王国春的老伴谢多英已满80岁,“红色代办队”的队员要到其家里帮助代办高龄补贴。谢多英拿出身份证后,李达将基本信息传给了镇上,镇民政办工作人员迅速收件办理,一杯茶的功夫,国家的惠民补贴就踏踏实实装进了老百姓的口袋里。
“以前,办事我要来回跑,很多事摸不着头绪。现在有‘红色代办队’帮忙,我不出门就把高龄补助办理了,真方便啊!”谢多英说。
“两项改革”后,通江县在建制村全覆盖设置了便民服务站(点),但仍有部分居住偏远的村民,因山高路远、行动不便等原因,现场办理社保验证、医保缴纳、水电气费缴费、奖补政策查询等业务对他们来说仍然困难重重。
为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今年以来,通江县委城乡基层治理委员会携手县行政审批局实施政务服务代办机制“微改革”,在建制村设置“红色代办队”,由建制村党组织书记担任“红色代办队”队长,村组干部任“红色代办队队员”,在各村、组及聚居点设便民服务代办点,由村组干部负责便民服务民事代办工作,变“坐等办件”为“送货上门”,把代办服务从村委会送到了农户家门前。
针对特殊困难群众,通江县在全县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建立代办事项一览表并公告上墙,采取“群众因需电话下单,代办人员上门揽件,便民服务中心办件送达”的“购物式”便民服务,全力解决特殊群体“办事难”问题。
7月15日,铁佛镇金山村村民李清思从“红色代办员”毛发光手中接过新的不动产权证后高兴地说:“原以为办理过户手续得找人、托关系。没想到现在服务这么好,办事效率这么高。”
原来办理过户手续,需要户主本人携带户口本、身份证、土地使用证等一系列证件到县政务大厅现场办理。李清思腿脚不便,又不认识字,听到需要这些手续后犯了难。村里的“红色代办员”毛发光得知情况后,立即上门与李清思签订委托书,根据李清思的需求,帮助联系相关部门,复印材料,填写申请表,仅仅用了三个工作日,就为李清思办好了过户手续。
既是代办员,又是金山村村委委员的毛发光说:“现在越来越多的村民知道了代办服务,每天找我们代办的事情至少有十多件。这项服务在给老百姓带来方便的同时,也拉近了村干部与村民之间的距离。”
为了让“红色代办”服务更加精准到位,通江县建立健全首问负责、主动问需、有需必帮、能办必办、限时办结等工作机制,充分释放“红色代办”服务效能。截至目前,通江县33个乡镇(街道)建立418个“红色代办队”,累计开展8万余次“红色代办”服务,传达各类惠民政策90余种,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个性需求“精准办” 定制服务解民忧
“多亏了政府帮我们找销路,解决了芦笋难卖的问题。”5月8日,在满满一车芦笋整装发车后,恩阳区尹家镇下苏村笋农廖香琼攥着一大把钞票,乐开了花。
“我的芦笋地面积不大,产笋较少,但我依旧想像那些种植大户一样卖出好价格。”廖香琼说,自己年初将这个想法反映给村上后,没过多久就有专人来查看她家的芦笋产量,并详细记录了她的诉求。
“和廖香琼有相同想法的笋农在恩阳区还有很多,为此我们进行收集汇总,将笋农的个性需求登记下来,为他们定制服务。”恩阳区芦笋办“跑手”王伟介绍,为完善芦笋销售体系,区芦笋办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原则,专门组建了招商小分队,制定市场销售策略,与商家建立合作关系,为笋农提供服务。
为了给芦笋“找销路”、为笋农“谋富路”,今年以来,招商小分队分赴成都、重庆、浙江等地开展招商工作,先后推动巴中市惠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与伊藤洋华堂,巴中、重庆、绵阳批发客商与橙心优选、十荟团等16家商超建立合作关系,并与四川顺丰速运有限公司巴中分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建立运输链条。
不仅如此,恩阳区芦笋办整合现有项目资源、企业资源和市场资源,建立“恩阳芦笋”片区联合销售模式,推动订单农业和“公司+农户”“专合社+农户”等经营模式创新,建立双胜镇、柳林镇等种笋业主联合销售点4处,解决笋农运输成本高、量不集中、分拣质量不高的问题。
9月3日,在尹家镇红香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芦笋种植基地里,30余名笋农正热火朝天地采摘新鲜芦笋。一捆捆鲜翠欲滴的芦笋排列成行,笋农用三轮车将芦笋运到合作社,随后进行分类、切割、称重、包装,这批芦笋将发往成都。
自今年3月以来,成都橙心优选、十荟团等商超日销恩阳芦笋1000斤以上,每市斤销售价格超过30元,销往重庆、绵阳等周边城市约200余吨,还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北京、广州、上海等地。
“群众有事动嘴,干部帮忙跑腿。”如今,帮办代办服务已成为巴中各级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金钥匙”,他们将群众的“需求清单”变成自己的“服务账单”,把实事、好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责编/范吴瑕)
雷太伍是通江县兴隆镇翰林村的一名工作人员,也是通江县政务服务代办队的成员之一。每次下鄉,代办员都穿着红色马褂,群众热情地称他们为“红色代办队”。
今年4月,四川省民政厅联合省农业农村厅、省政务服务和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印发 《关于加强村级民事代办制度建设指导意见》 (以下简称 《意见》)。根据《意见》,巴中市因地制宜,以“好事办实、实事办好”为统揽,织密便民服务网,为群众提供帮办、代办、领办服务,把群众难事当成自己家事,让群众办事不再难。
专职兼职齐上场 千人跑团代办忙
“竟然专门把证给我们送到家里来,实在太感谢了。”6月16日上午,恩阳区柳林市场监管所所长廖秦川来到距离场镇二十公里外的下八庙镇观音井社区,将食品小经营店备案证交到经营户贾第思手中。
自6月1日起,巴中市恩阳区市场监管局将《食品经营许可证》 《食品小经营店备案证》 等部分行政审批事项下放到各市场监管所后,柳林市场监管所工作人员便多了一个新身份——“恩阳跑团”兼职跑手,为辖区企业、群众提供代办和代跑服务。
为进一步强化为民服务意识,为群众提供“就近办、多点可办、少跑快办”等优质便捷服务,今年1月,恩阳区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牵头,分区域、分事项,就地就近分类组建区、镇、村三类“跑团”,为群众和辖区企业帮办代办各类政务服务事项。
“我们择优选择1224人为‘跑手’,包括20名专职‘跑手’以及在区级部门、各镇(街道)及村(社区)发动的1204名兼职‘跑手’。”恩阳区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副主任乔勇介绍,专职“跑手”主要负责为全区企业提供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工程建设领域的帮办代办服务,实现企业“办事不出园区、不出厂门”;兼职“跑手”为群众提供民生、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帮办代办,实现群众“小事不出村(社区)、大事不出镇(街道)”。
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恩阳跑团”打破了传统帮办代办模式,由原来的分散帮办代办变为集中统一派单、“跑手”抢单、快速代办。乔勇介绍,恩阳区开通了服务热线,统一收集群众诉求,并通过QQ工作群派单。各“跑手”抢单成功后,3分钟内主动联系服务对象进行服务,然后上门收回资料,交至“一站式”服务窗口办理,再将办理结果送至服务对象,实现工程项目最快70天审批、不动产登记3小时办结。
为提升“跑速”和服务质量,恩阳区还创建积分管理考核制度。根据每位“跑手”的得分,给予适当奖励,同时评选出的“跑手之星”可获得额外得分、荣誉表扬和外出学习机会等奖励。
今年以来,“恩阳跑团”累计为2000余名群众提供服务4000余次,实现了企业、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双提升”。“‘跑团’跑出了恩阳政务服务加速度,跑出了恩阳新形象。”对于“跑办服务”,投资100亿元的黄石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经理何炜东感触颇深:“‘跑手’全程为我们代跑,省时省心又省力。”
“购物式”便民服务 “办事难”迎刃而解
7月7日,通江县民胜镇东郡村党支部副书记李达骑着摩托车来到村民王国春家中,根据系统提示,王国春的老伴谢多英已满80岁,“红色代办队”的队员要到其家里帮助代办高龄补贴。谢多英拿出身份证后,李达将基本信息传给了镇上,镇民政办工作人员迅速收件办理,一杯茶的功夫,国家的惠民补贴就踏踏实实装进了老百姓的口袋里。
“以前,办事我要来回跑,很多事摸不着头绪。现在有‘红色代办队’帮忙,我不出门就把高龄补助办理了,真方便啊!”谢多英说。
“两项改革”后,通江县在建制村全覆盖设置了便民服务站(点),但仍有部分居住偏远的村民,因山高路远、行动不便等原因,现场办理社保验证、医保缴纳、水电气费缴费、奖补政策查询等业务对他们来说仍然困难重重。
为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今年以来,通江县委城乡基层治理委员会携手县行政审批局实施政务服务代办机制“微改革”,在建制村设置“红色代办队”,由建制村党组织书记担任“红色代办队”队长,村组干部任“红色代办队队员”,在各村、组及聚居点设便民服务代办点,由村组干部负责便民服务民事代办工作,变“坐等办件”为“送货上门”,把代办服务从村委会送到了农户家门前。
针对特殊困难群众,通江县在全县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建立代办事项一览表并公告上墙,采取“群众因需电话下单,代办人员上门揽件,便民服务中心办件送达”的“购物式”便民服务,全力解决特殊群体“办事难”问题。
7月15日,铁佛镇金山村村民李清思从“红色代办员”毛发光手中接过新的不动产权证后高兴地说:“原以为办理过户手续得找人、托关系。没想到现在服务这么好,办事效率这么高。”
原来办理过户手续,需要户主本人携带户口本、身份证、土地使用证等一系列证件到县政务大厅现场办理。李清思腿脚不便,又不认识字,听到需要这些手续后犯了难。村里的“红色代办员”毛发光得知情况后,立即上门与李清思签订委托书,根据李清思的需求,帮助联系相关部门,复印材料,填写申请表,仅仅用了三个工作日,就为李清思办好了过户手续。
既是代办员,又是金山村村委委员的毛发光说:“现在越来越多的村民知道了代办服务,每天找我们代办的事情至少有十多件。这项服务在给老百姓带来方便的同时,也拉近了村干部与村民之间的距离。”
为了让“红色代办”服务更加精准到位,通江县建立健全首问负责、主动问需、有需必帮、能办必办、限时办结等工作机制,充分释放“红色代办”服务效能。截至目前,通江县33个乡镇(街道)建立418个“红色代办队”,累计开展8万余次“红色代办”服务,传达各类惠民政策90余种,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个性需求“精准办” 定制服务解民忧
“多亏了政府帮我们找销路,解决了芦笋难卖的问题。”5月8日,在满满一车芦笋整装发车后,恩阳区尹家镇下苏村笋农廖香琼攥着一大把钞票,乐开了花。
“我的芦笋地面积不大,产笋较少,但我依旧想像那些种植大户一样卖出好价格。”廖香琼说,自己年初将这个想法反映给村上后,没过多久就有专人来查看她家的芦笋产量,并详细记录了她的诉求。
“和廖香琼有相同想法的笋农在恩阳区还有很多,为此我们进行收集汇总,将笋农的个性需求登记下来,为他们定制服务。”恩阳区芦笋办“跑手”王伟介绍,为完善芦笋销售体系,区芦笋办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原则,专门组建了招商小分队,制定市场销售策略,与商家建立合作关系,为笋农提供服务。
为了给芦笋“找销路”、为笋农“谋富路”,今年以来,招商小分队分赴成都、重庆、浙江等地开展招商工作,先后推动巴中市惠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与伊藤洋华堂,巴中、重庆、绵阳批发客商与橙心优选、十荟团等16家商超建立合作关系,并与四川顺丰速运有限公司巴中分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建立运输链条。
不仅如此,恩阳区芦笋办整合现有项目资源、企业资源和市场资源,建立“恩阳芦笋”片区联合销售模式,推动订单农业和“公司+农户”“专合社+农户”等经营模式创新,建立双胜镇、柳林镇等种笋业主联合销售点4处,解决笋农运输成本高、量不集中、分拣质量不高的问题。
9月3日,在尹家镇红香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芦笋种植基地里,30余名笋农正热火朝天地采摘新鲜芦笋。一捆捆鲜翠欲滴的芦笋排列成行,笋农用三轮车将芦笋运到合作社,随后进行分类、切割、称重、包装,这批芦笋将发往成都。
自今年3月以来,成都橙心优选、十荟团等商超日销恩阳芦笋1000斤以上,每市斤销售价格超过30元,销往重庆、绵阳等周边城市约200余吨,还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北京、广州、上海等地。
“群众有事动嘴,干部帮忙跑腿。”如今,帮办代办服务已成为巴中各级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金钥匙”,他们将群众的“需求清单”变成自己的“服务账单”,把实事、好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责编/范吴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