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公寓的德育环境刍议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Thin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由于高校学分制改革、后勤社会化以及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班级”作为高校德育工作主要载体的地位和作用正在逐渐削弱。与此同时,学生公寓因其场所固定、人员流动小、地域集中等特点,在当前德育工作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成为高校德育工作必须抢占的重要阵地。
  
  一、认识大学生公寓德育环境的重要作用
  
  被子叠了吗?按时熄灯了吗?妨碍他人了吗?这些在大学生公寓里日日发生的小事,不仅体现了一个人的基本品德修养,而且反映出特定德育环境的状况。我们倡导的德育环境化的教育理念就是要通过一定的情境模式,引导受教育者去感知、体认和自觉思考,在良好的氛围和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和教育[1]。而德育环境就是指在实施德育的过程中环绕在学生周围并对其思想品德产生影响的诸条件的总和,是物质形态、管理理念、学生价值取向、精神追求、行为规范等的综合反映[2]。大学生公寓作为高校整体德育环境的重要部分,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成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导向作用
  公寓德育环境的导向作用主要表现为良好的公寓德育环境,可以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沿着社会所期待的方向发展,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陶冶作用
  公寓德育环境的陶冶作用同时表现为良好的公寓德育环境,能使大学生睹物思学,触景生情,寓教于物,寓教于景,陶冶大学生的思想情操,净化大学生的心灵,使大学生养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激发大学生爱校敬业、发奋图强的高尚品德。
  
  3.规范作用
  公寓的德育环境的规范作用,还体现在通过公寓的规章制度对大学生行为的约束与规范。这种约束与规范有利于克服大学生的放任性和散漫性,形成规范有序的生活习惯,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使之符合群体的规范并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4.激励作用
  良好的公寓德育环境可以激发大学生奋发向上的进取心和强烈的求知欲、创新欲、成才欲,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感、集体荣誉感和主人翁精神,克服生活惰性,激励大学生自强不息、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从而全身心投入学习和工作中去。
  
  二、学生公寓德育环境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高校扩招,后勤社会化改革,很多大学生住进了公寓。但在大学生公寓这个领域里,德育工作曾一度出现过“真空”现象。最近几年,随着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工作的推进,对大学生公寓德育环境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有了提高,具体工作更加深入细致,但具体到德育环境建设进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
  
  1.硬件环境建设滞后
  一般来说,德育环境优良的大学生公寓,其规划要合理,建筑应有文化内涵,学习、生活、休闲等区域分布科学合理,生活设施配套齐全,文体场所可以满足学生的需要。但目前大学生公寓的硬件环境建设明显滞后:一是由于近几年来,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高校连续扩招,招生人数猛增,大学生公寓建设满足不了学生人数增长的需要。在一些老校区,八人一间、十人一间的普通宿舍还占相当的比例。二是公寓的生活服务设施不配套,没能满足大学生不断增长的需要。如在生活园区中银行、邮局、医院、通讯、网络没有配套建设;文化娱乐场所、体育活动场所缺乏;公寓的阅览室、电视室等配套不完善,冷热水和冷暖气供应不足等。三是缺乏全方位的后勤服务保障环境。经过这几年的后勤社会化改革,我国高校后勤服务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在公寓楼有24小时供电,有洗衣房,有电话、电脑网络等。但我们应该意识到,优良的德育环境后勤服务保障应是全方位的,如在学生公寓集中区提供社区式服务,除生活设施完善、文体活动场地配套外,还要有安全措施到位和整洁美化的环境,还要有园林绿化的点缀,还要确保水电的供应。但现实中很多的细节问题管理者忽略了,如停水、停电时有发生,给学生带来很大的不便。
  
  2.软件环境建设尚未成型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后,学生公寓建设存在着重硬件轻软件的问题。目前大学生公寓大多都存在软件环境建设的软肋:公寓文化欠缺、管理没有创新、制度建设滞后,从而没有形成有效的德育环境。一方面,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之后,学生工作部门作为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其角色和定位发生了变化,客观上造成了其对公寓文化建设的放松。很多高校在公寓文化建设过程中,简单地将开展文化活动等同文化建设,或将文化载体等同于文化本身,这主要源于对公寓文化内涵的模糊和公寓文化建设的实质性问题认识不清,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公寓文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另一方面是管理手段基本还是沿用旧的管理方式,在模式上没有创新。大学生公寓管理与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还没有协调进行,没有借助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来进行管理,没有形成对学生的有效约束机制,管理效果不明显。再一方面是大学生公寓管理制度建设还不完善。目前大学生公寓管理制度基本上是“旧瓶装新酒”,或因袭原来的规章制度,制度建设滞后于公寓化管理的进程,没能制定出一整套科学的、符合教育规律的、行之有效的公寓管理制度。
  
  3.公寓内外环境还需大力整治
  大学生公寓的内外环境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影响对学生教育与管理,从而影响到学校的德育工作的整体效果。目前,大学生公寓周边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生活园区内从商人员剧增,闲杂人员经常出入公寓,公寓内的治安环境存在隐患;二是公寓周边的环境日益复杂,书摊的书刊色情暴力,录像厅播出的影视作品格调低下,娱乐场所良莠不齐,恶化了育人环境。三是由于学生公寓与教学区之间相隔有一定的距离,学生步行或骑自行车去上课,校园内人、自行车、机动车混行,存在交通安全隐患。
  
  三、大学生公寓构建优质德育环境的对策
  
  大学生公寓德育环境构建的目的,是要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育人环境。因此,公寓的德育环境构建必须根据当代大学生的特点,不断创新方法和手段。
  
  1.发挥政府在大学生公寓德育环境建构中的宏观调控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四条规定:“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领导和管理教育工作”。政府在大学生公寓德育环境建构中的起着重要的宏观调控作用。一是政府在规划建设大学生生活园区时要突出考虑其育人功能,城建部门在选址、设计到兴建过程中,均要充分考虑周边环境未来发展趋势是否有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生活园区中银行、邮局、医院、通讯、网络进行配套建设;二是地方政府要协调各有关部门,加强公寓内外的环境综合治理,改善公寓内外的治安环境,保证学生的财产安全和身心安全,确保园区周边治安环境的育人功能。三是政府要规范高校周边社区行为,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形成一个文明、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氛围,发挥周边社区对大学生的社会导向、社会渗透和社会影响作用。
  
  2.完善大学生公寓配套设施的建设,建设优美公寓环境
  硬件环境是构建优质德育环境的基础。只有大力夯实公寓德育环境的基础,提供全方位的后勤服务,解决了学生的后顾之忧,满足学生的需要,才能使学生心情舒畅,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首先,要完善学生公寓基本的生活配套设施。如在公寓楼中配套建设阅览室、活动室、视听室等,确保学生日常用水用电供应,提供必要的文化娱乐场所、体育活动场所。其次,要注重公寓本身的建设质量、防盗设施的完善以及公寓小区环境的绿化、亮化、美化。公寓环境本身对学生就是一种教育,对学生有着重要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渗透作用。正如马克思所说“人创造了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了人”。富有文化内涵的建筑、宽敞明亮的寝室、典雅的花园、匠心独具的文化景点与设施,它们的直观形象、独特的装饰、高雅的布置,都渗透着一定的德育内涵和理念。
  
  3.丰富公寓文化,营造优良的德育氛围
  公寓文化环境是公寓德育环境的核心。公寓文化是指以学生公寓为主要载体,形成、体现和传播各种文化现象的总和[3]。积极、健康、和谐的公寓文化凝聚了大学浓厚的人文气息,体现了大学生的朝气和活力,折射出大学生的思想、心理、学习、生活等各种良好状态。丰富公寓文化,营造优良的德育氛围,首先必须把公寓文化建设置于高校德育工作的大环境下定位,赋予公寓文化德育的角色,把弘扬时代的主旋律作为公寓文化的主要特征,紧跟时代发展,体现时代精神,才能充分发挥公寓文化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并不断赋予公寓文化持续发展的动力,实现文化育人。其次重视公寓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搞好公寓小区内庭院建设,在小区内适当设置宣传橱窗、板报、园地,树立标志雕塑、温馨字牌,张贴宣传画,适当添设公共健身器材等。要充分考虑整体布局,强调每一个细微处的艺术感,从而营造“处处是景,愉悦身心”的环境美。再次要办好学生公寓文化专题墙报、公寓报刊和主题网站,充分建立公寓文化建设的三维平台,让广大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来吸取公寓文化的“营养”。这样,公寓文化在图画、文字和鼠标中百花齐放的同时,也为公寓德育环境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
  
  4.公寓管理队伍是公寓德育环境的建设者和推动者,需要加强建设
  构建优良的大学生公寓德育环境,需要一支政治思想好、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公寓管理队伍来实施。目前很多高校的公寓管理队伍是由原后勤职工或其他安置人员,还有部分聘请的临时工组成,这支管理队伍年龄结构偏高、文化层次偏底、不懂现代管理方式,缺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管理服务水平与学生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在这种整体素质偏低的情况下,大学生公寓管理服务工作难于胜任“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之重任。所以,构建优良的德育环境就要优选一批责任心强、有耐心、懂管理,具有一定管理经验的公寓管理人员,并且引入竞争激励机制,优化人员结构,加强其思想政治、文化知识和业务技术培训,提高其职业道德水平、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同时,公寓的管理人员在服务意识、德育意识方面要与学校的德育工作者同步,要力求大学生公寓的管理服务工作与学校的德育工作形成合力。
  
  5.构建大学生“自我”实践平台,为公寓德育环境提供支撑
  高校德育对象是大学生,当代大学生是出生在改革开放年代,成长于社会转型时期,他们的心理状况、接受能力、欣赏水平发生了很大变化,接受信息、学习知识、休闲娱乐的方式、方法、手段发生了很大变化[4]。在公寓生活中他们表现为:主流积极,亮点突出,但缺乏艰苦生活磨炼,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他们初步具备了一些现代性的思想品质,但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公德意识、心理素质还有欠缺;有些大学生自我意识强烈,集体观念、团队精神、大局意识、社会整体意识缺乏。“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是在大学生公寓中德育实施的必然途径,所以,在公寓中构建大学生“自我”实践平台,公寓德育环境才有强有力的支撑。一要充分发挥学生干部队伍的作用,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为宗旨,构建“自我”服务体系,引导广大学生参与公寓德育环境建设。二是扩大公寓管理队伍,让大学生参与公寓管理,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他们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最贴近学生生活和心态,能自觉进行角色的心理转换,充分掌握广大学生的实际需要,真正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实现公寓德育环境建设的群众性和广泛参与性。三是建立服务信息反馈通道,多听取大学生对公寓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可以通过座谈会、意见箱、发放调查表等形式,了解大学生对公寓德育环境建设的需要,使公寓管理部门根据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 沈国权.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185~189.
  [2] 李开琼.增强信心优化学校德育环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3):46-47.
  [3] 刘建荣.探索公寓文化建设途径 强化公寓文化育人功能[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2):119-121.
  [4] 田建国.关注高校德育环境和对象的变化[N].中国教育报,2004-10-26(12).
其他文献
前言 PACS(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是随着数字成像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进步迅速发展起来的,应用于医院放射科或医院及更大范围的医学图像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全文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Baclofen对神经痛大鼠脊髓c-fos表达的影响;目的:研究GABA受体激动剂baclofen对慢性神经痛大鼠痛阈的影响及对脊髓c-fos表达的影响.结论:结扎左L神经可
不管大家承认与否,每位教师在从事教学过程中,由于这样那样原因,在有意无意间,会或多或少留下些“遗憾”.
据统计,目前我国高校中贫困学生的比例占学生总数的10~20%,其中5~10%为特困学生。艰难坎坷的人生经历,使贫困大学生较其他同学有着更强的自强自立意识。他们许多同学以苦为乐,自强不息,在刻苦学习的同时,积极寻找机会勤工助学,参加各种校园活动,既提高了能力,也减轻了自身的经济负担。然而,还是有相当数量的贫困学生因家境贫寒而产生严重自闭和自卑心理。相对于非贫困学生,高校的贫困大学生承受着更沉重的心理
网上画廊:www.art158.com 博雅居画廊经营宗旨:经营名家真迹精品,铸造诚信品牌。画廊主营王明明、何家英、冯远、史国良等当代著名精品力作,欢迎广大藏家登陆网站:www.art158.com
建立一个健康向上的班集体,大学一年级是关键。由于大学一年级学生普遍存在厌学的心理,加上学生中独生子女多、成长环境差异大,以及社会上各种不良思想泛滥,都使大学一年级学生的管理出现了一些新情况。现就当前形势下,班主任在大学一年级管理中的任务进行探讨。    一、目前高校大学一年级学生的现状    1. 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积极性不高  高校的扩招并没有减轻高中的压力,为了保证重点大学的高入学率,高中都
In cancer therapy,the role of autophagy is paradoxical.In some reports,autophagy appears to function as a protective mechanism against cellular stress.However,t
一、问题的引出rn“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因此,道德也必然带有
目的:  本研究在前期相关研究基础上,运用电针对病理性网络使用(PIU)患者进行治疗,通过观察Go/No-go任务状态下患者脑功能磁共振(f M R I)变化情况,探讨电针治疗P IU的神经生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