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的地理环境具有非常明显的特殊性,加之社会、经济等多方面条件的影响,导致我国成为水土流失现象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特别是在甘肃省境内,该问题表现得更加严重,与此同时,因为受到水土流失的影响,也非常容易出现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多种自然灾害,进而对社会的发展造成影响,甚至还会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影响,故此,应在水利工程水土保护中运用生态修复技术,实现保持水土的目的。
关键词: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应用
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的目的是为了开展防洪蓄洪工作,具体的施工项目包括兴建水库、大坝施工、护坡建设工作等多个环节。这属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中的关键一环,基于新时期城市化发展进程的重点任务就是节约资源及保护环境。因此,如何在水利施工工作中科学运用生态修复技术,从而达到保持水土的目的,就是目前工作的难点所在。
1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工作中应用生态修复技术的价值
1.1推动水利工程的发展
水利工程与水土保持,二者相辅相成,只有确保土壤得到固定,才能保证其具有充足的蓄水能力,以此防止水土流失情况的发生。如果出现严重的水土流失情况,会导致土壤中的水分无法得以保持,水循环也无法保证,导致水利工程失去了原有的意义,所以,在水利工程水土保持中,应合理采取生态修复技术,推动水利工程的持续性发展。
1.2提高相关行业的经济收益与工作效率
所谓水利工程,主要指的是利用人工方法,改造原有的水循环,实现水资源的有效应用。但是,我国现有的水利工程技术还不够成熟,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或者施工后期,非常容易对水土造成影响,所以,应开展生态修复技术,弥补水利工程施工技术中存在的缺陷,不仅能实现水利工程的施工目的,还可以提高相关行业的经济收益与工作效率。
2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操作原则
在开展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时,会涉及到生物学、环境学、地质学等多门学科。技术操作难度较高,因此,对施工人员的专业工作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施工单位对工作人员展开教育培训工作,并定期进行考核,结合考核结果分配具体的工作任务。还可以利用责任监督机制来规范员工的工作行为,保证生态修复技术应用价值的充分发挥。同时,在水利工程设计工作中,工作人员应当遵循经济适用性的原则,拟定经济预算方案,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上,提高水利工程建设工作的经济效益。最后,施工单位要开展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消除施工安全隐患。并重点结合工作经验,研究优化技术操作流程,提高技术应用效果的可行方案。
3水利工程水土保持中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措施
3.1合理制定修复计划
我国国土面积辽阔,人口基数也非常庞大,每个地区内的水域情况也有所差异,对于水土流失情况,地区与地区之间也有明显的区别。所以,应结合本地区内水土流失的实际情况制定修复计划,将区域内的特点与修复技术进行结合,确保修复计划设计与制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同时,因为水土流失种类有所区别,应遵循因地制宜的策略,采用針对性措施。在生态修复技术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应合理引入科学技术手段,按照生态学原理,充分发挥出生态环境治理措施具有的价值与作用,将乔木、灌木与草本植物进行结合,使其能够发挥出各自不同的作用与优势,建立层次性分明的生态系统,以此促进社会、经济以及生态的和谐发展。
3.2绿化种植技术
在生态修复工作当中,应用范围最广且应用效果最好的方式就是绿化种植技术。水利施工单位首先要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以及水土流失情况对绿化植物的类型进行合理的选择,目的是提高植被的存活率,避免造成经济的浪费。其次,施工人员应当将植被种植在河堤两岸,通常以生态护坡的形式出现。工作人员需要先确定水利工程护坡建设工作的角度和面积,以美化环境及水土保持为基本目标开展施工工作。基于护坡覆土较厚,土壤条件干燥,应以各种旱生草本组合搭配灌木的施工方式为主。乔灌下较阴处,种植耐阴的单一品种,如麦冬、二月兰、白三叶等。在阳光充足的地方种植各种旱生草本组合,形成缀花草坪,提高美观性。最终通过这种方法来有效解决现阶段水利施工工作中存在的水土流失问题。
3.3土壤保护技术
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也与自然地质条件有一定的关系,由于河流两岸的土壤长期接触水源,因此,地质结构层当中的含水量就相对较高。在这种情况下,就容易出现地质结构稳定性差的问题,在洪水来临或者河水水流相对湍急时,不仅会引发水土流失问题,而且会污染水资源。基于此,运用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开展水利施工工作时,施工人员就应当开展科学的土壤加固工作,将软弱土质层换填为符合施工要求的土壤,并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这可以为后续植被种植工作提供便利,需要操作专业的挖掘施工设备来完成这项工作。此外,施工单位需要对员工进行水土保持重要性的宣传教育工作,让员工在施工环节做好对原有自然植被的保护工作,营造良好的河流生态环境。
3.4构建完善的水土保持监管体系
为了实现生态修复的目的,提高生态修复技术的实际运用水平,应结合实际情况,构建完善的水土保持监管体系,使水土保持工作可以顺利开展。实际工作中,应做好主干河流的检测工作,提高检测力度,完善监管网络的建设。同时,应在相关政策支持下,深化水利工程改革制度,研究建立高效的监测平台,切实提高工作效率。监管体系必须包含多方面内容,比如,水土质量、植物情况、年平均降水量以及温度等,以此提高监管的质量。此外,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奖惩激励制度,杜绝出现监督不到位等情况。
4结语
总而言之,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环保已经深入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国家在生态建设方面的投入力度也在不断增加,水土流失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政府部门应加大重视程度,合理应用生态修复技术,以此促进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实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闫斌周.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的有效运用研究——以某河流综合整治工程为例[J].水能经济,2016(3).
[2]张飞.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在水利工程设计中的应用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6,36(16).
[3]韩学莲,袁会.生态修复技术应用在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的探究[J].大科技,2017(32).
(作者单位:济南市莱芜区城乡水务局)
关键词: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应用
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的目的是为了开展防洪蓄洪工作,具体的施工项目包括兴建水库、大坝施工、护坡建设工作等多个环节。这属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中的关键一环,基于新时期城市化发展进程的重点任务就是节约资源及保护环境。因此,如何在水利施工工作中科学运用生态修复技术,从而达到保持水土的目的,就是目前工作的难点所在。
1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工作中应用生态修复技术的价值
1.1推动水利工程的发展
水利工程与水土保持,二者相辅相成,只有确保土壤得到固定,才能保证其具有充足的蓄水能力,以此防止水土流失情况的发生。如果出现严重的水土流失情况,会导致土壤中的水分无法得以保持,水循环也无法保证,导致水利工程失去了原有的意义,所以,在水利工程水土保持中,应合理采取生态修复技术,推动水利工程的持续性发展。
1.2提高相关行业的经济收益与工作效率
所谓水利工程,主要指的是利用人工方法,改造原有的水循环,实现水资源的有效应用。但是,我国现有的水利工程技术还不够成熟,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或者施工后期,非常容易对水土造成影响,所以,应开展生态修复技术,弥补水利工程施工技术中存在的缺陷,不仅能实现水利工程的施工目的,还可以提高相关行业的经济收益与工作效率。
2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操作原则
在开展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时,会涉及到生物学、环境学、地质学等多门学科。技术操作难度较高,因此,对施工人员的专业工作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施工单位对工作人员展开教育培训工作,并定期进行考核,结合考核结果分配具体的工作任务。还可以利用责任监督机制来规范员工的工作行为,保证生态修复技术应用价值的充分发挥。同时,在水利工程设计工作中,工作人员应当遵循经济适用性的原则,拟定经济预算方案,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上,提高水利工程建设工作的经济效益。最后,施工单位要开展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消除施工安全隐患。并重点结合工作经验,研究优化技术操作流程,提高技术应用效果的可行方案。
3水利工程水土保持中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措施
3.1合理制定修复计划
我国国土面积辽阔,人口基数也非常庞大,每个地区内的水域情况也有所差异,对于水土流失情况,地区与地区之间也有明显的区别。所以,应结合本地区内水土流失的实际情况制定修复计划,将区域内的特点与修复技术进行结合,确保修复计划设计与制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同时,因为水土流失种类有所区别,应遵循因地制宜的策略,采用針对性措施。在生态修复技术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应合理引入科学技术手段,按照生态学原理,充分发挥出生态环境治理措施具有的价值与作用,将乔木、灌木与草本植物进行结合,使其能够发挥出各自不同的作用与优势,建立层次性分明的生态系统,以此促进社会、经济以及生态的和谐发展。
3.2绿化种植技术
在生态修复工作当中,应用范围最广且应用效果最好的方式就是绿化种植技术。水利施工单位首先要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以及水土流失情况对绿化植物的类型进行合理的选择,目的是提高植被的存活率,避免造成经济的浪费。其次,施工人员应当将植被种植在河堤两岸,通常以生态护坡的形式出现。工作人员需要先确定水利工程护坡建设工作的角度和面积,以美化环境及水土保持为基本目标开展施工工作。基于护坡覆土较厚,土壤条件干燥,应以各种旱生草本组合搭配灌木的施工方式为主。乔灌下较阴处,种植耐阴的单一品种,如麦冬、二月兰、白三叶等。在阳光充足的地方种植各种旱生草本组合,形成缀花草坪,提高美观性。最终通过这种方法来有效解决现阶段水利施工工作中存在的水土流失问题。
3.3土壤保护技术
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也与自然地质条件有一定的关系,由于河流两岸的土壤长期接触水源,因此,地质结构层当中的含水量就相对较高。在这种情况下,就容易出现地质结构稳定性差的问题,在洪水来临或者河水水流相对湍急时,不仅会引发水土流失问题,而且会污染水资源。基于此,运用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开展水利施工工作时,施工人员就应当开展科学的土壤加固工作,将软弱土质层换填为符合施工要求的土壤,并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这可以为后续植被种植工作提供便利,需要操作专业的挖掘施工设备来完成这项工作。此外,施工单位需要对员工进行水土保持重要性的宣传教育工作,让员工在施工环节做好对原有自然植被的保护工作,营造良好的河流生态环境。
3.4构建完善的水土保持监管体系
为了实现生态修复的目的,提高生态修复技术的实际运用水平,应结合实际情况,构建完善的水土保持监管体系,使水土保持工作可以顺利开展。实际工作中,应做好主干河流的检测工作,提高检测力度,完善监管网络的建设。同时,应在相关政策支持下,深化水利工程改革制度,研究建立高效的监测平台,切实提高工作效率。监管体系必须包含多方面内容,比如,水土质量、植物情况、年平均降水量以及温度等,以此提高监管的质量。此外,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奖惩激励制度,杜绝出现监督不到位等情况。
4结语
总而言之,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环保已经深入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国家在生态建设方面的投入力度也在不断增加,水土流失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政府部门应加大重视程度,合理应用生态修复技术,以此促进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实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闫斌周.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的有效运用研究——以某河流综合整治工程为例[J].水能经济,2016(3).
[2]张飞.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在水利工程设计中的应用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6,36(16).
[3]韩学莲,袁会.生态修复技术应用在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的探究[J].大科技,2017(32).
(作者单位:济南市莱芜区城乡水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