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错未成年人保护处分制度的构建与完善

来源 :犯罪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green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未成年人的罪错行为进行有效干预,对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实践中对未成年人罪错行为的干预,依然存在缺乏法律支撑、矫治场所不适应现实需要、矫治措施效果不佳、家庭或学校对未成年人罪错行为的教育矫治难度大、相关配套体系不完善等困境。构建罪错未成年人保护处分制度,需要处理好儿童利益与社会利益的权衡。保护处分的着眼点应当在于教育和保护,建议借鉴域外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处遇的经验做法,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宽容而不纵容的理念,更好地将强制性干预与保护性处遇融为一体,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未成年人保护处分制度,明
其他文献
乡村振兴战略是推动传统"乡土中国"到现代"美丽乡村"的重要举措。恩施州个案说明,我国民族地区美丽乡村振兴在产业发展上要不断强化品牌意识,积极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实现从"有
【摘 要】本文试图聚焦于几位典型的“草根人物”,以独白和多声道并置的撰写形式给予她们“说话”的权力。通过对有关“女红”的故事进行文本分析,跳出既往研究多侧重于女红在审美、实用性等物质层面的探讨而忽略其情感指向之窠臼,试图考察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女红与农村妇女情感之间的关系,探究其如何成为妇女进行精神疗愈、情感表达、自我认同及与外界“对话”的介质,并进而成为彰显女性“自我”的衍生物。由此,本文将重申“
【摘 要】先秦诸子“同”的观念,是对于社会建构的设想,代表了一种自觉的思维模式。先秦诸子“同”的观念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思想资源和理论支撑。“玄同”可以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态理念建设,“和而不同”可以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社会文明建设,“形名参同”可以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法制建设,“尚同”可以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治理体系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先秦诸子“同”观念
【摘 要】中国人类学的百年品格应从其根植的中国社会特征、民族性格、知识分子的使命担当以及人类学的科学特质中加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经世致用、知行合一的思想,以及“五四”以来所形成的知识分子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得中国人类学在传入期和发轫期就形成了以问题导向、本土转向、实践指向的“实學”特征;中国人类学在“本土化”进程中受到芝加哥学派、功能学派重实践和功用的深刻影响,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来学科
促进民族地区农民稳步增收,破解经济新常态以来民族地区农民可持续增收的困境,是现阶段实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以广西龙胜各族自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