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你想使教育工作给教师带来欢乐,使每天的上课不致变成单调乏味的苦差,那就请你把每个教师引上进行研究的幸福之路吧。”那么,如何把教师引上进行研究的幸福之路呢?我认为,引领教师读书,不失为一个好的策略。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和自己的学校,谈谈这方面的做法和体会。
一、读书—成长自己
我是一名中师毕业生,通过社会自学考试,获得了大专文凭,又通过函授学习,获得了本科文凭,在学历提升的过程中,也看过许多书。我教了30多年书,平常也读书,还算得上是个读书人。但自己觉得真正喜欢上读书,是始于2013年的3月。
1.为了课题,被迫读书。2011年8月,我担任学校教科室主任。当时学校市陶研会的课题“实践陶行知六大解放,构建解放型生活课堂”已到了结题的时间,课题结题报告自然由教科室主任完成。可我不知如何下手,一拖再拖,拖到2013年上半年,再也拖不下去了。急来抱佛脚,我被迫捧起了像砖头一样厚厚的《陶行知文集》,通过学习,对陶行知的一生有了初步的了解,尤其是对他的六大解放的内容、提出的时代背景等有了一定的认识,终于完成了结题报告,课题圆满结题,课题报告也获得了江苏省行知杯论文评比一等奖。现在回忆起来,那段时间读《陶行知文集》是很苦的,每天晚上七点到十点,天天读三个小时,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才把它啃完。
2.研究课题,渐爱读书。一个课题刚结束,新的课题又来了。“十二五”市级立项课题“小学解放型课堂校本构建的研究”开题时,区规划办储建明主任向我们推荐了一本书—《被压迫者教育学》,书不厚,但读不懂。我又拿出啃《陶行知文集》的劲头,再啃《被压迫者教育学》。一遍看了不懂,就再看第二遍,终于有点懂了。在与书的不断交流对话中,思路更加清晰起来,视野日渐开阔起来,教科室主任的工作也越发游刃有余,便更加觉得每天晚上能看看书是件幸福的事!于是规定自己每天晚上睡觉前看上半小时书。一路走来,我怀着愉悦的心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我知道了改变差生的最好办法“不是补课,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读了周勇的《跟孔子学当老师》,我知道了孔子的大教教心,教学生如何做人远比教给学生知识要重要得多;读了俞晓萍的《完美教室》,我知道了中国也有“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了高峰的《幸福在心》,我知道了中国也有巴学园……
3.无关课题,炼成书迷。随着读书量的增多,每天的读书时间也在增多。开始每天晚上读半小时,但总感到不够。于是,晚上游戏不玩了。这样每天的看书时间在2小时以上。周六、周日泡杯茶,开着音乐,捧本书,那是神仙过的日子。现在,我不仅晚上看书,还能抓住一些零碎的时间看书,每天包里都带着一本书,只要有空,我就马上看上几页,慢慢地炼成了一个书迷。学校的图书已不能满足我的要求,我就去市图书馆办了个借书卡,每四周去借5本书。从2013年3月至今,共看了196本书。在读书的同时,我还思考着、笔耕着,两年多来,我共做了5本摘抄,写了100多篇读书笔记,有18篇教育教学论文在省市级评比中获奖。读书不仅增强了我的底气,也增长了我的才气,更增添了我的勇气。去年我报名参加了区第二届“远航杯”课堂教学大赛,上学期又报名参加了区教育科研带头人的评比,现在我入围了区教科研带头人公示名单,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
二、读书—引领教师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盛开春满园。教科研不是一个人的点缀,要让教科研产生真正的看得见的生产力,还得想办法让全校更多的教师喜欢读书才行。于是,我们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教师读书活动。
1.共读一本书,为了共同的课题。十二五,学校申报立项了市级课题“小学解放型课堂校本构建的研究”。何以解放?我觉得首先要让教师在理念上解放,读书自然是解放教师理念的最好办法。要想让全校教师都来读书,起步时,我们采用了行政命令的手段,让教师共读一本书。我清楚地记得,我们共读的第一本书是《被压迫者教育学》,那是为了课题研究而读的。此书理论性太强,枯燥难读,估计只有少数老师读完此书。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请部分老师写了读后感,还请储建明主任到校作了读书辅导。老师们共读的第二本书是《做最好的老师》,这是李镇西老师写的,我们觉得适合老师们阅读。并提出要求:45周岁以下的老师人人完成一篇2000字以上的读后感。老师们认真阅读后,有91位老师上交了读后感,我们对上交的读后感进行了评奖,并组织了部分获奖教师进行了交流。此后,我校还组织教师共读了《跟孔子学当老师》《不做教书匠》和《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等。每次都要求教师写读后感,并组织评奖交流。在一次又一次的读书活动中,老师们慢慢尝到了读书的甜头,喜欢读书的老师越来越多。
2.成立读书会,为了共同的“弘慧文化”。“羊小”起源于振蒙小学,“振蒙启慧”,后更名为羊尖,寄予着老一辈羊尖人人人争先、事事争先,培育一代代出类拔萃羊尖学子的美好诉求。一路走来,“弘慧”文化也在实践中不断得以明晰、更新与生长,成为新羊小学校文化的精髓。弘,一是大也,亦作扩大、扩充之说。弘慧,即培养大智慧,自然也离不开读书。所以,为了共同的弘慧文化,我们成立了“绿羊教师读书会”。旨在通过教师读书会的建设,进一步激发老师们的读书积极性,早日实现由普通教师向智慧型教师的转化。
我们“品书启慧”,开展“教师共读时空”活动,引导教师多看书,看各类书,组织摘抄展示、读书交流、阅读论坛等活动,使教师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博学多思,博采众长,做善于思考的智慧型教师。
我们“思辨明慧”,要求每位老师读书后,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每个月在学校网站发一篇教育网志,相互传阅,资源共享,促使教师在“读书-实践—反思”中成长拔节。
3.建设读书圈,为了早日不做“教书匠”。在行政推动、榜样带动下,教科室还组织教师按年级组、分学科三五成群建立读书圈,以引领更多的教师通过“读书—思索—践行”走上幸福的科研之路。
快乐读书,快乐分享,快乐碰撞,我们惊喜地看到:读书圈的“分享式阅读”正使教师改变着日常的教育教学生活,积累学习能量,提高学习能级,使团队学习的成效远大于一般个体学习之和,塑造着充满特色的弘慧教师学习文化。
因为读书,所以我们时刻保持一颗敏感的心,时时具备“问题意识”,并将它上升为“课题意识”;因为读书思考,羊小教师每人都有自己生长于实践的小课题研究。从问题开始,确定研究主题,拟定简单方案,然后进行实践研究,及时做好研究中的反思,写好教育叙事、教学案例等,积聚点点滴滴,将自己怎样行动、怎样思考的心路历程记录下来,整理成类似研究报告的研究小结。一次次的历练与回看,我们相信这必然能使教师愈来愈清晰地摸着教育科研的门道,找到教育科研的乐趣,体会科研成果所带来的成就感、幸福感。
我们的老师这样说,读书帮助我找着了“北”,发现教育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的内涵与主题都不同,不知不觉中摆脱“教书匠”的藩篱,让自己也可以拥有“专业”的眼光与身份,享有“专业”人员的待遇与尊严。这就是读书带给我们的专业成长的欢乐与幸福!
在不断地读书、思考、实践中,近三年来,我校教师在区级以上刊物发表并获奖的论文有500多篇,在区级以上课堂教学比赛、教师基本功比赛中,有20多人获奖。特别是许亮老师,在江苏省科学会课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在学术荣誉评比中,有四位老师被评为锡山区能手,有两位老师被评为无锡市能手,更有两位老师被评为无锡市带头人,教师发展又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如今,耐得住寂寞,能以古典的心情、从容的气度,诵读古今中外的经典,已成为羊小每个教师的自觉行为;学高为范,自觉修炼,追求卓越,“读书弘慧—规划人生”已成为羊小教师新的生活标准。生命是一种状态,教育科研是另一种状态。我们期待,读书能点亮我们的教师生活与科研人生,从而诗意地、有味道地栖居!最后,我想再一次地强调,让我们一起爱上读书,让读书伴你走向幸福的科研之路。
一、读书—成长自己
我是一名中师毕业生,通过社会自学考试,获得了大专文凭,又通过函授学习,获得了本科文凭,在学历提升的过程中,也看过许多书。我教了30多年书,平常也读书,还算得上是个读书人。但自己觉得真正喜欢上读书,是始于2013年的3月。
1.为了课题,被迫读书。2011年8月,我担任学校教科室主任。当时学校市陶研会的课题“实践陶行知六大解放,构建解放型生活课堂”已到了结题的时间,课题结题报告自然由教科室主任完成。可我不知如何下手,一拖再拖,拖到2013年上半年,再也拖不下去了。急来抱佛脚,我被迫捧起了像砖头一样厚厚的《陶行知文集》,通过学习,对陶行知的一生有了初步的了解,尤其是对他的六大解放的内容、提出的时代背景等有了一定的认识,终于完成了结题报告,课题圆满结题,课题报告也获得了江苏省行知杯论文评比一等奖。现在回忆起来,那段时间读《陶行知文集》是很苦的,每天晚上七点到十点,天天读三个小时,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才把它啃完。
2.研究课题,渐爱读书。一个课题刚结束,新的课题又来了。“十二五”市级立项课题“小学解放型课堂校本构建的研究”开题时,区规划办储建明主任向我们推荐了一本书—《被压迫者教育学》,书不厚,但读不懂。我又拿出啃《陶行知文集》的劲头,再啃《被压迫者教育学》。一遍看了不懂,就再看第二遍,终于有点懂了。在与书的不断交流对话中,思路更加清晰起来,视野日渐开阔起来,教科室主任的工作也越发游刃有余,便更加觉得每天晚上能看看书是件幸福的事!于是规定自己每天晚上睡觉前看上半小时书。一路走来,我怀着愉悦的心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我知道了改变差生的最好办法“不是补课,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读了周勇的《跟孔子学当老师》,我知道了孔子的大教教心,教学生如何做人远比教给学生知识要重要得多;读了俞晓萍的《完美教室》,我知道了中国也有“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了高峰的《幸福在心》,我知道了中国也有巴学园……
3.无关课题,炼成书迷。随着读书量的增多,每天的读书时间也在增多。开始每天晚上读半小时,但总感到不够。于是,晚上游戏不玩了。这样每天的看书时间在2小时以上。周六、周日泡杯茶,开着音乐,捧本书,那是神仙过的日子。现在,我不仅晚上看书,还能抓住一些零碎的时间看书,每天包里都带着一本书,只要有空,我就马上看上几页,慢慢地炼成了一个书迷。学校的图书已不能满足我的要求,我就去市图书馆办了个借书卡,每四周去借5本书。从2013年3月至今,共看了196本书。在读书的同时,我还思考着、笔耕着,两年多来,我共做了5本摘抄,写了100多篇读书笔记,有18篇教育教学论文在省市级评比中获奖。读书不仅增强了我的底气,也增长了我的才气,更增添了我的勇气。去年我报名参加了区第二届“远航杯”课堂教学大赛,上学期又报名参加了区教育科研带头人的评比,现在我入围了区教科研带头人公示名单,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
二、读书—引领教师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盛开春满园。教科研不是一个人的点缀,要让教科研产生真正的看得见的生产力,还得想办法让全校更多的教师喜欢读书才行。于是,我们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教师读书活动。
1.共读一本书,为了共同的课题。十二五,学校申报立项了市级课题“小学解放型课堂校本构建的研究”。何以解放?我觉得首先要让教师在理念上解放,读书自然是解放教师理念的最好办法。要想让全校教师都来读书,起步时,我们采用了行政命令的手段,让教师共读一本书。我清楚地记得,我们共读的第一本书是《被压迫者教育学》,那是为了课题研究而读的。此书理论性太强,枯燥难读,估计只有少数老师读完此书。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请部分老师写了读后感,还请储建明主任到校作了读书辅导。老师们共读的第二本书是《做最好的老师》,这是李镇西老师写的,我们觉得适合老师们阅读。并提出要求:45周岁以下的老师人人完成一篇2000字以上的读后感。老师们认真阅读后,有91位老师上交了读后感,我们对上交的读后感进行了评奖,并组织了部分获奖教师进行了交流。此后,我校还组织教师共读了《跟孔子学当老师》《不做教书匠》和《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等。每次都要求教师写读后感,并组织评奖交流。在一次又一次的读书活动中,老师们慢慢尝到了读书的甜头,喜欢读书的老师越来越多。
2.成立读书会,为了共同的“弘慧文化”。“羊小”起源于振蒙小学,“振蒙启慧”,后更名为羊尖,寄予着老一辈羊尖人人人争先、事事争先,培育一代代出类拔萃羊尖学子的美好诉求。一路走来,“弘慧”文化也在实践中不断得以明晰、更新与生长,成为新羊小学校文化的精髓。弘,一是大也,亦作扩大、扩充之说。弘慧,即培养大智慧,自然也离不开读书。所以,为了共同的弘慧文化,我们成立了“绿羊教师读书会”。旨在通过教师读书会的建设,进一步激发老师们的读书积极性,早日实现由普通教师向智慧型教师的转化。
我们“品书启慧”,开展“教师共读时空”活动,引导教师多看书,看各类书,组织摘抄展示、读书交流、阅读论坛等活动,使教师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博学多思,博采众长,做善于思考的智慧型教师。
我们“思辨明慧”,要求每位老师读书后,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每个月在学校网站发一篇教育网志,相互传阅,资源共享,促使教师在“读书-实践—反思”中成长拔节。
3.建设读书圈,为了早日不做“教书匠”。在行政推动、榜样带动下,教科室还组织教师按年级组、分学科三五成群建立读书圈,以引领更多的教师通过“读书—思索—践行”走上幸福的科研之路。
快乐读书,快乐分享,快乐碰撞,我们惊喜地看到:读书圈的“分享式阅读”正使教师改变着日常的教育教学生活,积累学习能量,提高学习能级,使团队学习的成效远大于一般个体学习之和,塑造着充满特色的弘慧教师学习文化。
因为读书,所以我们时刻保持一颗敏感的心,时时具备“问题意识”,并将它上升为“课题意识”;因为读书思考,羊小教师每人都有自己生长于实践的小课题研究。从问题开始,确定研究主题,拟定简单方案,然后进行实践研究,及时做好研究中的反思,写好教育叙事、教学案例等,积聚点点滴滴,将自己怎样行动、怎样思考的心路历程记录下来,整理成类似研究报告的研究小结。一次次的历练与回看,我们相信这必然能使教师愈来愈清晰地摸着教育科研的门道,找到教育科研的乐趣,体会科研成果所带来的成就感、幸福感。
我们的老师这样说,读书帮助我找着了“北”,发现教育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的内涵与主题都不同,不知不觉中摆脱“教书匠”的藩篱,让自己也可以拥有“专业”的眼光与身份,享有“专业”人员的待遇与尊严。这就是读书带给我们的专业成长的欢乐与幸福!
在不断地读书、思考、实践中,近三年来,我校教师在区级以上刊物发表并获奖的论文有500多篇,在区级以上课堂教学比赛、教师基本功比赛中,有20多人获奖。特别是许亮老师,在江苏省科学会课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在学术荣誉评比中,有四位老师被评为锡山区能手,有两位老师被评为无锡市能手,更有两位老师被评为无锡市带头人,教师发展又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如今,耐得住寂寞,能以古典的心情、从容的气度,诵读古今中外的经典,已成为羊小每个教师的自觉行为;学高为范,自觉修炼,追求卓越,“读书弘慧—规划人生”已成为羊小教师新的生活标准。生命是一种状态,教育科研是另一种状态。我们期待,读书能点亮我们的教师生活与科研人生,从而诗意地、有味道地栖居!最后,我想再一次地强调,让我们一起爱上读书,让读书伴你走向幸福的科研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