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空心砖作为一种建筑材料,它的使用从西周一直延续到东汉初年。而空心砖的图案内容、形制在战国时期已经发生明显的变化,对汉初的空心砖有着深刻的影响。同时,战国空心砖的使用、适用范围从地面王室建筑延伸到地下平民墓葬的原因也值得我们去探讨。
关键词:战国;空心砖;图案;形制;原因
中图分类号:TU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2-0277-01
从西周开始出现的建筑材料空心砖,经过战国时期的发展和运用,到西汉达到了高峰,随后又在东汉初年消失。相对于汉代空心砖研究的丰硕资料,战国空心砖的研究相对贫瘠,本文将借助于收集的资料,浅析战国空心砖的几个问题。
汉代空心砖的一些图像内容、形制等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这些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并重新梳理其发展脉络。另外,战国空心砖的作用、使用范围的扩大改变及形成原因,下文将试着做出解释,不当之处,敬请各位指正。
一、图案内容
目前发现的西周早期空心砖图案为绳纹,战国时期常见纹饰为绳纹、回纹、几何形纹、几何形方格纹、米字形方格纹、菱格纹、己字型纹。但是,在郑州二里岗已出现了少量“虎形”花纹,这种空心砖上的动物题材花纹在中原地区算是首次发现[1];河南省邮电器材公司战国墓发现六座空心砖墓,其中M11、M12的四壁砖为画像砖,主要画像为花纹、虎纹、柿蒂纹、树纹和三角纹[2];陕西澄城良周秦汉宫殿遗址发现了带有璧纹和桃叶纹的空心砖[3];陕西宝鸡县宁王遗址发现了瓦当纹空心砖残件[4],为空心砖和瓦当的纹饰关系研究也提供了一个新的线索;而在陕西凤翔县秦雍城豆腐村制陶作坊遗址中又发现了带有鹿纹、斗兽纹的空心砖残件[5]。
这些新出现的图案纹饰为战国就出现画像砖提供了最有力的证据,同时丰富了战国空心砖的图案内容,有些纹饰一直沿用到汉代,为我们研究当时的社会转变及其思想变化、装饰图案、雕刻手法提供了直接的资料。
二、形制变化
(一)砖面做标记
战国时期,工匠们根据墓葬设计的需要会提前确定好空心砖在墓葬中的位置,然后在砖面上做标记。郑州二里岗M9的壁砖靠里的一面上有用红色划的“I”、“Ⅱ”、“Ⅲ”、“×”等符号,这种在空心砖上做标记以快速确定其位置,避免建构椁室的紊乱,在空心砖墓里算是首创。[6]洛阳发现的宜阳县牌窑西汉墓甬道和铺地砖上也书写有淡红色的“一”、“二”、“三”等数字。[7]这种砖面标注记号方法可以提高当时的做工效率,以至于从战国到西汉,工匠们喜欢采用此法来修建墓室。
(二)特制空心砖
河南巩义市发现的两座战国空心砖墓M39、M52,椁室由门砖二、门柱砖二、门楣砖一、壁砖十块及盖顶砖和铺底砖构成。[8]这就打破了以前无盖空心砖墓的传统,并根据空心砖在墓葬建筑中承担的作用分为门楣砖、门柱砖、铺底砖、墓壁砖、墓顶砖等几种。另外,河南郑州普罗旺世住宅小区发现的战国空心砖墓M1076,其墓顶有15块特制空心砖两两相对起脊,空心砖下端中部有卯口卡入砖壁,脊顶用3块菱形空心砖压盖,形成三角形屋脊。[9]这些特制砖显示了当时空心砖形制的多种多样,同时也表明空心砖墓墓顶在战国经历了从木板盖—平铺顶—三角形屋脊顶的形制变化。而地下建筑第宅化的丧葬观念也借助于这些变化得以实现,西汉时期都有沿袭并丰富这种形制。
(三)排气孔的变化
战国空心砖的一端留有长方形孔,一端留有一个或两个圆形孔或椭圆形孔。[10]而陕西赵家台发现的西周空心砖是一面留口,一面封死,在封口端的宽面上留下相互对称的小方孔。[11]这些洞孔是使进入窑内进行焙烧的空心砖坯体将内壁所产生的水汽得以排出,以防气体受热膨胀而引起的爆裂。
三、作用、范围改变及原因
对于空心砖的作用,曾有人认为砖的形体大、空心,敲击砖表能和砖腔发出共鸣的声音,因此推测为是放置琴用的琴桌,故曾叫“琴砖”。也有人认为砖的形制大、制作精,推测空心砖非一般建筑所能使用,只有建筑宫殿才能使用,故叫它“宫砖”。[12]而在郑州二里岗和岗社却发现其用于构造墓葬椁室。通过多年的考古发掘证明,空心砖存在于地面、地下建筑中,主要用于地下墓内椁室的建造,在地面主要是作为铺地砖或宫殿建筑物的台阶。
西周时期空心砖的发现让我们知道,空心砖最早是用在地面级别较高的王室建筑,一般的平民是绝对不能使用的。但在战国时期,空心砖却还发现于平民墓葬和城址中,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空心砖的使用从地上蔓延到地下,从王室宽泛到平民?
原因分析如下:(一)木椁易腐坏,不易保存。而空心砖墓的不易腐朽、坚硬结实恰好符合了当时人民追求永生的愿望;(二)中原地区林木稀少且生长缓慢,所以普通人家就用以泥土为原料的空心砖来代替木材建造椁室;(三)手工业的繁荣尤其是制陶技术的进步,为制造大型空心砖提供了有利条件,而当时社会各个方面的进步,使富有平民建造砖室墓成为可能;(四)战国时期城市的兴建,也使得空心砖的用量急剧增加;(五)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僭越现象层出不穷;私营手工业的发展,空心砖的商品化性质可能也是造成空心砖从王室建筑延伸到平民墓葬中的原因。
参考文献:
[1][6][10]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郑州二里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9.
[2]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郑州市两处战国墓发掘报告[J].中原文物,1997,(3).
[3]姜宝莲,赵强.陕西澄城良周秦汉宫殿遗址调查简报[J].文博,1998,(4).
[4]董卫剑.从宁王遗址出土的郁夷瓦当探讨郁夷县故城与平阳故城的关系[J].考古与文物,2005,(1).
[5]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秦雍城豆腐村制陶作坊遗址发掘简报[J].考古与文物,2011,(4).
[7]洛阳地区文管会.宜阳县牌窑西汉画像砖墓清理简报[J].中原文物,1985,(4).
[8]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巩义市仓西战国汉晋墓[J].考古学报,1995,(3).
[9]信应军,闫付海.发现河南郑州普罗旺世住宅小区战国汉代墓葬群再发掘[N].中国文物报,2009-9-25(004).
[11]刘军社.周砖刍议[J].考古与文物,1993,(6).
[12]冯冼铭.中国陶瓷[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13]刘中伟.郑州地区空心砖墓的初步研究[J].华夏考古,2011,(2).
关键词:战国;空心砖;图案;形制;原因
中图分类号:TU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2-0277-01
从西周开始出现的建筑材料空心砖,经过战国时期的发展和运用,到西汉达到了高峰,随后又在东汉初年消失。相对于汉代空心砖研究的丰硕资料,战国空心砖的研究相对贫瘠,本文将借助于收集的资料,浅析战国空心砖的几个问题。
汉代空心砖的一些图像内容、形制等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这些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并重新梳理其发展脉络。另外,战国空心砖的作用、使用范围的扩大改变及形成原因,下文将试着做出解释,不当之处,敬请各位指正。
一、图案内容
目前发现的西周早期空心砖图案为绳纹,战国时期常见纹饰为绳纹、回纹、几何形纹、几何形方格纹、米字形方格纹、菱格纹、己字型纹。但是,在郑州二里岗已出现了少量“虎形”花纹,这种空心砖上的动物题材花纹在中原地区算是首次发现[1];河南省邮电器材公司战国墓发现六座空心砖墓,其中M11、M12的四壁砖为画像砖,主要画像为花纹、虎纹、柿蒂纹、树纹和三角纹[2];陕西澄城良周秦汉宫殿遗址发现了带有璧纹和桃叶纹的空心砖[3];陕西宝鸡县宁王遗址发现了瓦当纹空心砖残件[4],为空心砖和瓦当的纹饰关系研究也提供了一个新的线索;而在陕西凤翔县秦雍城豆腐村制陶作坊遗址中又发现了带有鹿纹、斗兽纹的空心砖残件[5]。
这些新出现的图案纹饰为战国就出现画像砖提供了最有力的证据,同时丰富了战国空心砖的图案内容,有些纹饰一直沿用到汉代,为我们研究当时的社会转变及其思想变化、装饰图案、雕刻手法提供了直接的资料。
二、形制变化
(一)砖面做标记
战国时期,工匠们根据墓葬设计的需要会提前确定好空心砖在墓葬中的位置,然后在砖面上做标记。郑州二里岗M9的壁砖靠里的一面上有用红色划的“I”、“Ⅱ”、“Ⅲ”、“×”等符号,这种在空心砖上做标记以快速确定其位置,避免建构椁室的紊乱,在空心砖墓里算是首创。[6]洛阳发现的宜阳县牌窑西汉墓甬道和铺地砖上也书写有淡红色的“一”、“二”、“三”等数字。[7]这种砖面标注记号方法可以提高当时的做工效率,以至于从战国到西汉,工匠们喜欢采用此法来修建墓室。
(二)特制空心砖
河南巩义市发现的两座战国空心砖墓M39、M52,椁室由门砖二、门柱砖二、门楣砖一、壁砖十块及盖顶砖和铺底砖构成。[8]这就打破了以前无盖空心砖墓的传统,并根据空心砖在墓葬建筑中承担的作用分为门楣砖、门柱砖、铺底砖、墓壁砖、墓顶砖等几种。另外,河南郑州普罗旺世住宅小区发现的战国空心砖墓M1076,其墓顶有15块特制空心砖两两相对起脊,空心砖下端中部有卯口卡入砖壁,脊顶用3块菱形空心砖压盖,形成三角形屋脊。[9]这些特制砖显示了当时空心砖形制的多种多样,同时也表明空心砖墓墓顶在战国经历了从木板盖—平铺顶—三角形屋脊顶的形制变化。而地下建筑第宅化的丧葬观念也借助于这些变化得以实现,西汉时期都有沿袭并丰富这种形制。
(三)排气孔的变化
战国空心砖的一端留有长方形孔,一端留有一个或两个圆形孔或椭圆形孔。[10]而陕西赵家台发现的西周空心砖是一面留口,一面封死,在封口端的宽面上留下相互对称的小方孔。[11]这些洞孔是使进入窑内进行焙烧的空心砖坯体将内壁所产生的水汽得以排出,以防气体受热膨胀而引起的爆裂。
三、作用、范围改变及原因
对于空心砖的作用,曾有人认为砖的形体大、空心,敲击砖表能和砖腔发出共鸣的声音,因此推测为是放置琴用的琴桌,故曾叫“琴砖”。也有人认为砖的形制大、制作精,推测空心砖非一般建筑所能使用,只有建筑宫殿才能使用,故叫它“宫砖”。[12]而在郑州二里岗和岗社却发现其用于构造墓葬椁室。通过多年的考古发掘证明,空心砖存在于地面、地下建筑中,主要用于地下墓内椁室的建造,在地面主要是作为铺地砖或宫殿建筑物的台阶。
西周时期空心砖的发现让我们知道,空心砖最早是用在地面级别较高的王室建筑,一般的平民是绝对不能使用的。但在战国时期,空心砖却还发现于平民墓葬和城址中,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空心砖的使用从地上蔓延到地下,从王室宽泛到平民?
原因分析如下:(一)木椁易腐坏,不易保存。而空心砖墓的不易腐朽、坚硬结实恰好符合了当时人民追求永生的愿望;(二)中原地区林木稀少且生长缓慢,所以普通人家就用以泥土为原料的空心砖来代替木材建造椁室;(三)手工业的繁荣尤其是制陶技术的进步,为制造大型空心砖提供了有利条件,而当时社会各个方面的进步,使富有平民建造砖室墓成为可能;(四)战国时期城市的兴建,也使得空心砖的用量急剧增加;(五)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僭越现象层出不穷;私营手工业的发展,空心砖的商品化性质可能也是造成空心砖从王室建筑延伸到平民墓葬中的原因。
参考文献:
[1][6][10]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郑州二里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9.
[2]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郑州市两处战国墓发掘报告[J].中原文物,1997,(3).
[3]姜宝莲,赵强.陕西澄城良周秦汉宫殿遗址调查简报[J].文博,1998,(4).
[4]董卫剑.从宁王遗址出土的郁夷瓦当探讨郁夷县故城与平阳故城的关系[J].考古与文物,2005,(1).
[5]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秦雍城豆腐村制陶作坊遗址发掘简报[J].考古与文物,2011,(4).
[7]洛阳地区文管会.宜阳县牌窑西汉画像砖墓清理简报[J].中原文物,1985,(4).
[8]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巩义市仓西战国汉晋墓[J].考古学报,1995,(3).
[9]信应军,闫付海.发现河南郑州普罗旺世住宅小区战国汉代墓葬群再发掘[N].中国文物报,2009-9-25(004).
[11]刘军社.周砖刍议[J].考古与文物,1993,(6).
[12]冯冼铭.中国陶瓷[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13]刘中伟.郑州地区空心砖墓的初步研究[J].华夏考古,2011,(2).